第108章 为欲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

  【正文】

  六曰:

  使民无欲,上虽贤,犹不能用。夫无欲者,其视为天子也,与为舆隶同①;其视有天下也,与无立锥之地同;其视为彭祖也②,与为殇子同③。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④,则是三者不足以劝⑤。舆隶,至贱也;无立锥之地,至贫也;殇子,至夭也⑥。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禁。会有一欲⑦,则北至大夏⑧,南至北户⑨,西至三危⑩,东至扶木,不敢乱矣;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却也;晨寤兴,务耕疾庸,为烦辱,不敢休矣。故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人之欲少者,其得用亦少;无欲者,不可得用也。人之欲虽多,而上无以令之,人虽得其欲,人犹不可用也。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审矣。

  善为上者,能令人得欲无穷,故人之可得用亦无穷也。蛮夷反舌殊俗异习之国,其衣服冠带、宫室居处、舟车器械、声色滋味皆异,其为欲使一也。三王不能革,不能革而功成者,顺其天也;桀、纣不能离,不能离而国亡者,逆其天也。逆而不知其逆也,湛于俗也。久湛而不去则若性。性异非性,不可不熟。不闻道者,何以去非性哉?无以去非性,则欲未尝正矣。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功无不立矣。圣王执一,四夷皆至者,其此之谓也!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圣王托于无敌,故民命敌焉。

  群狗相与居,皆静无争。投以炙鸡,则相与争矣。或折其骨,或绝其筋,争术存也。争术存,因争;不争之术存,因不争。取不争之术而相与争,万国无一。

  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争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

  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解说】

  本篇从利用人民欲望的角度论述役使人民的方法。文章指出:“使民无欲,上虽贤,犹不能用。”因此,人民有欲望,这是君主役使人民的基础。但是,如果君主没有恰当的方法让人民得到欲望,那么人民即使欲望很多,即使欲望得到满足,仍然不会供君主役使。所以,“令人得欲之道”,君主不可不审察清楚。文章认为,恰当的方法就是“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就是说,君主应该仔细审辨,排除那些“非性”的东西,顺应人民的天性,不断地使人民得到欲望,那样,人民就没有不听从命令的了。

  文章最后以晋文公攻原得卫为例,说明君主要实现自己的欲望,必须靠诚信。这一部分在内容上与下篇《贵信》相通。【注释】

  ①舆隶:“舆”和“隶”是同义词,都指奴隶,奴仆。

  ②彭祖:古代传说中长寿的人。

  ③殇(shāno)于:未成年而死的孩子。

  ④诚:如果。

  ⑤是:此。劝:勉励,鼓励。

  ⑥夭:短命。

  ⑦会:适逢。

  ⑧大夏:古湖泽名。《淮南子·地形训》:“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

  ⑨北户:上古国名,所谓南荒之国。《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郝懿行《尔雅义疏》云:“北户者,即日南郡是也。”

  ⑩三危:山名,在今甘肃省敦煌东。

  扶木:即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之国。

  乱:作乱。

  趣:趋,奔赴。

  寤:睡醒。兴:起。

  庸:佣,受雇佣代人种田。

  :古“耕”字(依高诱说)。烦辱:繁杂劳苦。

  “得”上当脱一“可”字(依孙锵鸣说)。

  蛮夷:古代对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泛称。反舌:蛮夷与华夏言语异声,故称“反舌”。

  为欲使:为欲望所驱使。一:一样,相同。

  革:改变。

  湛:通“沉”。

  性异非性:本性与非本性不同。异,不同。

  执一:指掌握住根本之道。

  敌:通“适”。往,归附。《淮南子·齐俗训》作“系”,归系之义,与“适”义近。

  炙鸡:烤熟的鸡。炙,烤。

  绝:断。

  争术:指引起争夺的手段或条件。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乱国:治理得不好的国家。

  这两句是极言其祸福之大。

  原: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沁水县,周文王之子始封于此。后东迁,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重耳(即晋文公)回国即位,原不顺服,故伐之。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