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任数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

  【正文】

  三曰:

  凡官者,以治为任②,以乱为罪。今乱而无责,则乱愈长矣③。人主以好暴示能④,以好唱自奋⑤,人臣以不争持位⑥,以听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是臣得后随以进其业⑦。君臣不定⑧,耳虽闻不可以听,目虽见不可以视,心虽知不可以举⑨,势使之也。凡耳之闻也藉于静⑩,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亡国之主,其耳非不可以闻也,其目非不可以见也,其心非不可以知也,君臣扰乱,上下不分别,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驰骋而因耳矣,此愚者之所不至也。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有土之君,能察此言也,则灾无由至矣。

  且夫耳目知巧固不足恃,惟修其数行其理为可。韩昭釐侯视所以祠庙之牲,其豕小,昭釐侯令官更之。宫以是豕来也,昭釐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者曰:“君王何以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申不害闻之,曰:“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足恃也。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十里之间,而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而心不能知。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颗,西服寿靡,北怀儋耳,若之何哉?故君人者,不可不察此言也。

  治乱安危存亡,其道固无二也。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净公素,而正始卒。焉此治纪,无唱有和,无先有随。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请,公曰:“告仲父。”若是三。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桓公得管子,事犹大易又况于得道术乎?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术”,即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方法。文章提出:“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意思是说,顺应自然,依靠臣下,无为而治,这是君主的统治之术;亲自做各种事情,这是臣子遵循的原则。如果“君臣易操”,那么君主的耳、目、心三官就会受损害,就会出现灾祸,这都是“君代有司为有司”的缘故。文章列举了申不害说昭釐侯,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等事例,说明人的耳目心智是有局限的,不足依恃。君主克服这种局限的方法就是要去掉听觉、视觉、智慧,要“清静待时”、“无知无为”,这样就可以耳聪、目明、智公了就可以达到大治的局面了。本篇的思想倾向主要属于法家申子重术的一派,但其中也杂有老庄“无为而治”等思想。【注释】

  ①数:术,指驾驭臣下的权术、方法。

  ②任:胜任。

  ③长:这里是大的意思。

  ④暴(pù):显露,显示。

  ⑤唱:倡导。奋:矜夸。

  ⑥争:谏诤。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诤”。持位:保住官职。

  ⑦进其业:指做“持位”、“取容”之事。

  ⑧君臣不定:君臣的正常关系不能确立。

  ⑨举:指举荐人,选取人。

  ⑩借(jiè):凭借,依靠。

  昭:明亮。

  易操:交换彼此的职守。操,职守。

  三官:指上文所说的耳、目、心。

  驰骋而因:大意是说,要想达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至的地步,就要有所凭借。驰骋,比喻无所拘束、无所不至。因,凭借。耳:语气词。

  无骨者不可令知冰: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有冰雪。这里比喻愚君不可使知治国之道。

  韩昭釐侯:《史记》作“韩昭侯”,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在位。

  是:此。向者:刚才。

  以其耳:凭着猪的耳朵辨认出来。

  申不害:战国时期郑国人,曾任韩昭侯相,主张法治,尤其注重“术”,即君主监督考核臣下、加强专制的方法。

  以其耳之聪:根据他的耳朵听觉好。下文“以其目之明”是说根据他的眼力好,“以其言之当”是说根据他的话得当。

  去听无以闻则聪:去掉听觉没有办法去听了,那么听觉就真的好了。去,抛弃。这句与下文的“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表现的都是道家学派“绝圣弃智”、“无为而治”的主张。

  阙:缺。

  博:广博。

  安殊俗:使不同习俗的地区安定。安,用如使动。

  开梧:古代传说中的东极之国。

  多(ying):古代传说中的南极之国。

  寿靡:古代传说中的西极之国。

  儋(dān)耳:古代传说中的北极之国。

  若之何:如之何,怎么样。

  至智弃智:最大的聪明是抛弃聪明。这句与下文的“至仁忘仁”、“至德不德”等,都表现了道家学派“大巧若拙”、“绝圣弃智”的观点和主张。

  公素:公正质朴。素,质朴。

  卒:终。

  焉此:于此。焉,于。纪:纲纪,法纪。

  仲父:指管仲。

  若是三:这种情况(指有司请事,桓公回答“告仲父”)一共有三次。若是,如此。

  习者:指所亲近的臣子。习,近习。

  易哉为君:即“为君易哉”的倒装。

  大易:非常容易。

  陈、蔡:都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国。

  藜羹:带汤的野菜。煁:以米和羹。

  爨(cuàn):烧火煮饭。

  几:将要。

  攫(jué):用手抓取。甑(zèng):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

  选间:须臾,一会儿。

  孔子佯为不见之:这里是说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锅里的饭吃。

  馈:送给人食物,这里指献给鬼神祭品。

  炱(tái):凝聚的烟尘。

  饭:吃饭。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