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曰: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①。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②。黄帝曰:“土气胜③。”土气胜,故其色尚黄④,其事则土⑤。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⑥。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⑦。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⑧,将徙于土。
天为者时,而不助农于下⑨。类固相召⑩,气同则合,声比则应。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动。平地注水,水流湿;均薪施火,火就燥;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故以龙致雨,以形逐影。师之所处,必生棘楚。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安知其所。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物之从同,不可为记。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同则来,异则去。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故曰同气贤于同义,同义贤于同力,同力贤于同居,同居贤于同名。帝者同气,王者同义,霸者同力,勤者同居则薄矣,亡者同名则矣。其智弥觕者,其所同弥觕;其智弥精者,其所同弥精。故凡用意不可不精。夫精,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成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
《商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以言祸福人或召之也。故国乱非独乱也,又必召寇。独乱未必亡也,召寇则无以存矣。凡兵之用也,用于利,用于义。攻乱则服,服则攻者利;攻乱则义,义则攻者荣。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况于贤主乎?故割地宝器,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惟治为足。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名者不伐矣。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者,曷为攻矣?解在乎史墨来而辍不袭卫,赵简子可谓知动静矣!【解说】
应同,意思是事物都因同类而相应。文章列举大量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阐述了“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相应”的规律。文章所说的事物之间的应和,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文章从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人的吉凶福祸,国家的治乱存亡,是人们自身行为所造成的,而不是“命”决定的。文章批判了众人不知“祸福之所自来”而“以为命”的胡涂观念,主张尽人事努力以避祸求福。对君主来说,就是要致力于“治”,只有国治才足以制止他国的侵伐。
这一篇首段源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作者援引这一段的目的在于借五行说鼓吹顺应形势,统一天下,代周而王。文中所谓“代火者必将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士”,正是要告诫统治者不要失掉统一天下的时机。文章接着明确指出,“帝者”“与元同气”,可见作者把统一天下看作实行“法天地”的政治思想路线的结果。
本篇与《恃君览·召类》内容相近,可参看。【注释】
①见(xiàn):现,显现。祥:征兆。
②螾:同“蚓”。蚯蚓。蝼:蝼蛄。
③胜:过。这里是旺盛的意思。
④尚:崇尚。
⑤则:法,效法。
⑥杀:凋零。
⑦火赤乌:指由火幻化而成的赤色乌鸦。集:止。社:本指土神,这里指祭土神的地方。
⑧数备:气数已经具备。
⑨此句与上下文义不连贯,恐有脱文(依刘咸炘说)。
⑩固:当作“同”(依许维遹说)。
比:并,这里是“同”的意思。
鼓:敲击。宫和角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平地:同样平的地面。
均薪:铺放均匀的柴草。就:靠近,接近。
以形逐影:凭着形体寻找影子。
棘楚:指丛生多刺的灌木。楚,荆,丛生的灌木。
刳(kū):剖开而挖空。
干泽涸渔:把池泽的水弄干来捕鱼。涸(hé),水枯竭。渔,捕鱼。
不可为记:意思是不可胜记。
遮:遏制。乎:于。
芒芒昧昧:广大纯厚的样子。
因:循,顺。威:则,法则。
元:天。
勤:劳苦。
:低劣。
弥:愈,更加。
成:疑涉上文而衍。齐类同皆有合:大意是同类事物都能相聚合。齐,等。
《商箴》:古书名,久已亡佚。
职:主。
寇:指外患。
服:指被攻之国归服。
惟治为足:这句大意是,只有国家治理得好,才足以制止敌人的攻伐。治,指国家治理得好。
曷:何。
史墨:春秋时晋国史官。辍:停止。史墨来辍不袭卫事详见《召类》篇,史墨作史默。
赵简子:晋国正卿。知动静:知道该动即动,该止即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