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千家诗5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

  七夕

  杨朴

  未会牵牛①意若何,须邀织女②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③,不道人间巧已多④。

  【注释】

  ①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呼牛郎,一名河鼓,又

  名黄姑。大概以牵牛三星象牛头角、嘴之形,名之曰牵牛。

  织女四星象梭形,因名之曰织女。

  ②织女:在银河东,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

  会纺织,韩愈诗\"天孙为织云锦裳\"。传说天孙同牛郎结

  婚,婚后被罚分居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七日由乌鹊给他

  们架桥,使他们相会一次。

  ③乞巧: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陈瓜

  果,祝贺她夫妇聚会,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

  戏。乞与,赐给的意思。

  ④巧已多:这个巧字同上巧字顺联而来,是指\"机

  巧\"、奸诈,是贬义词了。

  【解说】

  杨朴,字契元,自号东野逸民。宋代新郑人。

  七夕,咏者不乏其人,七夕的传说也较多。记载这个神

  话故事的有《淮南子》、《博物志》、《晋书·天文志》、

  《荆楚岁时纪》等书,后来又有《缃素杂纪》、《学林新

  编》、《苕溪渔隐丛话》等书的考释辩证。按:七夕故事最

  初人们认为天河与海相通,海上每年八月有槎来,一人随槎

  去,见一妇人织,一丈夫牵牛饮水,问此为何处,曰,至蜀

  问严君平可知。后指名随槎去的人为张骞(杜甫:“汉使虚

  随八月槎\"即指此),并增加张骞取织女榰(支)机石问严

  君平事,并有牛郎织女结婚时天帝借钱三十万,后因债务使他

  们分居的传说;有织女婚后懒于妇工受罚分居的传说(今

  人则改为不许私到人间)。结果的处罚是分居两地,只准每

  年七月七日由乌鹊搭桥使之相会。这本是优美的神话,是不

  能也用不着去做科学解释的。至于\"乞巧\"一事则见于周处

  《风土记》(据《渔隐》卷十一改写,于该集卷七所引《艺

  苑雌黄》诸说未录)。

  此诗特色\"从乞巧立论\",以\"设问见意\"。

  首句陡然而起:不知(兼有不管怎样的意思)牵牛的意

  见怎样?我们\"须邀\"(是一定要邀请)织女弄金梭的。第

  二句用反接法补叙。因为七夕是他们夫妇一年一度唯一团聚

  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请织女来弄金梭,未免会引起牛郎的

  不满,但牛郎究竟满意不满意呢?以不定的语气来说,并以

  下句的\"须\"字,补足上句\"未知\"一词兼含的\"不管怎

  样\"的意思。为什么须邀织女弄金梭呢?织女的巧就巧在这

  里,暗伏下面乞巧二字,否则下文乞巧二字就与前二句断线。

  后二句又翻进一层:不说织女牺牲自己一年一度的团聚

  来乞与人间的巧,也不说织女怎样把巧乞与人间,都反过来

  抱怨织女:您每年都把巧给予人间,难道您还不知人间的奸巧

  虚伪,尔诈我虞已经充满了吗?使人于忍俊不禁之中见其愤

  世嫉俗的深刻讽刺。《渔隐》载同题绝句一首,抄录于下以

  资比较。

  乞巧筵前玉露秋,一钩凉月挂西楼。

  人间百巧方无奈,寄语天孙好罢休。

  立秋①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②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③

  【注释】

  ①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②乳鸦:小乌鸦。玉屏:象玉一样色泽的屏风。空:形容

  冷清寂静的气氛。这两句说,刚才还啼叫的小乌鸦飞走之后,那玉白

  色的屏风显得更冷清了;枕边的新风好象扇子扇过来的阵阵凉风一

  样。③秋声:秋风吹树发出的萧瑟声。觅:寻找。这两句说,

  睡醒时,满耳是萧瑟的声音,起来一看,却又不知秋声在何处,只看

  见月下的台阶上,已经铺满了梧桐的落叶。

  【解说】

  刘翰,字武子,宋代长沙人。

  这是写初秋景色的诗。诗中通过\"乳鸦啼散\"、

  “月色空寂\"、\"秋凉如风\"、\"秋声萧瑟\"、\"满阶梧叶\"等方面来

  描绘初秋悲凉、寂静的景象。全诗虽在渲染秋天的冷清气氛方

  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文人悲秋的传统习气。

  七夕

  杜牧

  银烛①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②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①银烛:比喻月光。

  ②天街:指天河、天空。传说天上有官阙街市,郭沫

  若早期待有《天上的街市》。

  【解说】

  照在画屏上的一钩新月,逐渐暗(冷)下去了,月色西

  沉了,这时点点流萤更加清晰,于是一位少妇用细致的罗纹

  小扇去捕捉它,这是人间景色;仰视天空则夜凉如水,明亮

  清碧,这是天上的景色。这位少妇卧在床上看牵牛织女星

  哩!

  这是杜牧的一首名作,是历来诗评者认为\"含蓄\"的典

  范作品。《渔隐》和《玉屑》都有\"句含蓄\",\"意含蓄\",

  “句意俱含蓄\"的说法。”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杜

  甫),此句含蓄;\"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

  颜下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为句意

  俱含蓄。

  对于这首诗含蓄的意境,过去的评论家是不肯直率讲

  的,因为评诗也要讲\"含蓄\"吧。我们试来剖析一下:首句

  月暗画屏,乃写一富贵人家庭院,冷落而清静;一位年轻的

  妇人,独处深闺,无可遣闷,静中思动,于是以轻罗做的小

  扇去捕捉萤火虫为戏。但扑流萤亦不能解此孤独之苦,夜愈

  深,境愈静,无聊孤寂之感愈甚。乃转而视天空,以引出

  “七夕\"的联想,新月既隐,天空碧蓝蓝的,暗暗的,象水一

  样,也是静静的。夜深了,独立多时,手挼裙带独徘徊,虽

  不欲睡,但还是去睡吧;睡又怎样,孤衾独枕也难成眠,转

  思今夕为七夕之夕,乃看牵牛织女,只此末一句着题。四句

  话:情景两两交叉,层层深入,对七夕的牵牛织女星而\"卧

  看\"之,亦含蓄之至又明显之至,但又谁能说清楚这位少妇对

  着牵牛织女想些什么呢?这就明明勾画出一位贵族少妇从黄

  昏到深夜孤单寂寞有所思念的情态。思妇何所思?思妇何所

  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虽不明写,读者自明,而且联想万

  千,韵味无穷!此日\"意含蓄\"。故能流传千载,咸称绝

  唱!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①银汉无声转玉盘。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③

  【注释】

  ①溢(yì益):原是充满和流出来的意思,这里作

  “浸透\"解。这句说,黄昏时的薄云随着夜的来临隐没了,大地到处

  浸透着寒意。②银汉:银河。玉盘:月亮。因为月亮象白玉

  制的圆盘一样,所以叫玉盘。这句说,碧天上的银河寂然无声。升到

  高空的月亮,放射着皎洁的光辉。③这两句说,今年中秋能看到这

  样美好的月色,一生中是很少有的,谁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能看到

  呢?

  【解说】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中秋,当

  时苏轼在徐州。诗中通过记述中秋赏月来抒发诗人自己屡遭

  贬谪的感慨。前两句极写中秋月色的美好,后两句写作者的

  感伤。这个感伤寄寓着诗人对于人事多变、后事难测的隐

  忧。全诗寓情于景,读后令人感到深切。

  江楼有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①,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②似去年。

  【注释】

  ①悄然:忧愁的样子。

  ②依稀:仿佛、隐隐约约。

  【解说】

  赵嘏(ɡǔ)字承祐,唐代山阳人,会昌年间进士,官渭

  南尉,卒于渭南。

  王相注:“此登楼忆旧之诗也\",说得对,但重点还是

  伤感的情调。诗以\"悄然\"二字为全篇主干,以\"独\"字为

  伏脉。江楼而独上,悄然之一,既二之后,登高望远,江月

  荡漾,水天一色,宇宙空阔,谁与同调,\"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悄然之二;又扣紧\"独\"字,既然感到独

  游无乐趣,恩故人之心,怀良友之念,便油然而生,何况是

  旧地重游,悄然之三;人既不在而偏又风景依稀似去年:看

  去年的游踪,睹惊鸿照影的池水,却又是陈迹往事了。物在

  而人事全非,悄然之四。独游中寂寞惆怅,没有人可以倾吐

  情怀,怎么不悄然神伤呢?

  杜甫《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之句,有几层\"悲\"意,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相同。(朱淑贞\"去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

  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也不过是发

  “思得同调,不见同调\"之感而已。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题临安邸①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②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

  【注释】

  ①邸(dǐ底):旅邸,即客栈。这首诗是题在临安的

  一间旅店壁上。②休:停止,结束。这两句说,青山之外还有青

  山,高楼之外又有高楼;在西湖边上,整天听歌看舞,沉溺于醉生

  梦死的风气,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③暖风:暖洋洋的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隐指当时西湖的靡靡(mí迷)之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的京

  城。这两句说,暖洋洋的风把游人们吹得好象喝了酒,醉醺醺似的,

  简直把行都杭州当作京城汴州老家,再也不想恢复失地了。

  【解说】

  林升,宋代淳熙年间士人(一说此诗作者是林外。林外字岂尘,晋江人。)

  北宋灭亡以后,宋高宗赵构为了维持偏安的小

  朝廷局面,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南宋政权。

  他们把北方河山和国家危机丢在一边,在杭州大建亭台楼

  阁,听歌看舞,一味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游

  览杭州西湖,有感于南宋君臣沉溺于荒唐腐化生活,不图恢

  复中原而作。全诗虽然语言浅自,但内容含蓄蕴藉,意在言

  外。

  晓出净慈①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③红。

  【注释】

  ①净慈:西湖上一座庙宇的名字。

  ②别样:与平常不同,犹言\"格外\"。

  【解说】

  这首诗的语句是明白易懂的。诗的妙处在于\"以小见

  大\",四句话写出了西湖在特定时令中的美景。诗有四个方

  面的内容,六月、早晨、净慈、西湖。要反映这一典型环境

  就需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而不能写得多而杂。诗人选取了莲

  花这个在盛夏中有代表性的花景,也是西湖实有的事物。全

  篇就围绕着这个典型事物来写。

  开头以\"毕竟\"二字突出\"六月\"\"西湖\"这一特定的

  时间、地点的特定景色,二句以\"风光不与四时同\"承上

  句,通过概写,总提一句,以唤起读者注意六月的西湖究竟怎

  样不同。下面先从远景写一大片绿色的荷叶远接蓝天的广阔

  气象,再从近景写映日荷花,从题目的\"晓出\"二字,能想

  见\"初日芙蓉\"特别红艳。十四字显出一幅绿海点红,香清

  色艳,湖光山色,秀丽可餐的天然图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①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②山色空蒙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④

  【注释】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诗

  题的意思是,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来了。②潋

  滟(liànyàn练艳):波光荡漾妁样子。方好:正到好处。这

  句说,晴天时,湖面波光荡漾,真美妙极了。③空蒙:雨雾迷茫

  的样子。亦奇:也奇妙。这句说,雨雾迷蒙的山色也优美得很。

  ④西子:即美女西施。淡妆:朴素、淡淡的打扮。浓抹:

  艳丽的妆饰。这两句说,无论是晴天或是雨天,西湖都很美,就象美

  人西施一样,不论装扮得很清淡或是很浓艳,都是适宜的。

  【解说】

  这是赞美西湖的有名绝句。前两句对仗工整。

  第一句写晴景,点明题意的\"初晴\",第二句写雨色,点明

  题意的\"后雨\"。后两句是写实景引起的联想。作者巧妙地

  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把淡妆浓抹形容西湖无论晴雨天都很

  美丽。经诗人这样一比,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迷人的称号:

  西子湖。最后一句是向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名句。

  入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②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④初上紫薇花。

  【注释】

  ①入直:进入皇宫内值班。

  ②敕(chì)使:宫内侍奉皇帝而传命令之官。

  ③玉堂:古时翰林院又叫玉堂。

  ④月钩:弯月如钩。

  【解说】

  周必大,宋代庐陵人,孝宗时为相,拜益国公。

  入直等于今天的值班,不过这是值皇帝办公室的班,这

  类诗同\"应制诗\"是同性质的诗,歌颂封建统治者或感恩戴

  德的话,没有多少诗味。不过可以知道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点

  常识。皇帝赐茶,对一个臣子来说,乃莫大的荣幸。难怪这

  位受宠若惊的翰林学士感动得夜不成寐了。紫薇花是习惯于

  栽在翰林院的一种花,也就是蔷薇、玫瑰、月季之类的花。

  因此,古时又称翰林学士为\"紫薇郎\"。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①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②

  【注释】

  ①屏:屏风。石枕:用石头作枕头。这两句

  说,面对着画屏,用石头作枕头,我躺在竹床上看书休息,慢慢地觉

  得手倦眼累便把书抛在一边,做了一个很长的午梦。②(莞wǎn皖)

  然:微笑的样子。沧浪:指青苍色的江水。这两句说,醒来后

  想起梦中的情景,自己也感到好笑;这时附近江中忽然传来渔人吹奏

  的几声笛声。

  【解说】

  蔡确,宋代晋江(今属福建省)人,宋神宗时宰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夏日悠闲无事的情趣。诗的

  主要内容是写作者枕石而眠,手倦抛书,醒后独笑,静听渔

  笛的情景。诗中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以及对诗人恬适无忧的

  心情描绘虽然比较逼真,但全诗的思想内容不深刻。

  直玉堂作

  洪咨夔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①月浸紫薇花。

  【注释】

  ①墀(chí):台阶上面的空地。

  【解说】

  洪咨夔,字舜俞,宋代于潜人,官至翰林学士。

  这首诗同前面的《入直》差不多,是抒写自己得意的诗。

  静静的夜,宫门深锁,寂然无声。在这样森严的宫廷里,作

  者正在翰林院值班,秉承御旨,挥洒浓墨,草拟拜相的文

  告,写了一整夜,把黄麻纸写得满满的。听宫中唱更的人已

  唱了五更,天还未亮,自己的任务却已完成,看着一墀月色

  寒浸浸地照着紫薇花,就好象自己这个\"紫薇郎\"也美多

  了。”浓墨淋漓\"一语现在还可用。

  竹楼

  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①西江取竹起高楼。②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③

  【注释】

  ①傲吏:官虽不大,但很有骨气。这里是作者自称。

  五侯:此处泛指达官显吏。这句说,自己

  性情高傲,只想清闲,对于功名利禄、高官厚爵看得十分淡薄。

  ②西江:泛指江西一带,这些地方多以竹搭楼。这句说,我用江西

  竹子建造竹楼,过着安闲的日子。③蒲葵:即葵扇纱帽:

  乌纱帽,古代官吏戴的帽子。水鸥:水鸟,生活于水上。这两句

  说,暑天不用葵扇,南风吹来凉快得很;有时,脱下纱帽闲眠,与江

  上水鸥遥遥相对,心中真有说不完的闲情逸趣。

  【解说】

  李嘉祐,字从一,唐代任袁州刺史。

  作者在诗中写自己任的是清闲的官职,对别人

  的高官厚禄和富贵显赫不但不羡慕,而且还持轻蔑的态度,

  从而显示自己的孤傲清闲。诗人一开头便点明题旨,接着写

  自己喜爱竹楼,暗示与那些达官贵人居住朱门大厦迥然不

  同,然后叙述自己在竹楼中所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全诗用

  笔自然,语言浅近。

  直中书省①

  白居易

  丝纶阁②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注释】

  ①中书省:朝廷管理行政的机构。

  ②丝纶阁:帝王发布命合的殿阁。

  【解说】

  白居易曾官至刑部尚书,此诗写值班时的冷寂无聊。首

  句点出地方,次句写时间,三四句是重点,末句写人与花相

  伴,犹如李白\"花间独酌\"的情景,而包含的意思则不同。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③

  【注释】

  ①半亩:这是说面积细小。一鉴开:象一面打

  开的镜子。这句说,这半亩大的方塘象打开的镜子一样。②天光:

  天色。徘徊:原意是来回移动,这里指不停地浮动。这句说,天色

  和云影一起映照在池塘中,不停地浮动。③渠:它,指方塘。

  那得:怎么会。请如许:这样的清澈。这两句说,问它为什么

  这样清澈见底?那是因为源头上不断有活水流来。

  【解说】

  这是作者在看书学习中有感而写成的诗。诗人

  把书比作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比作书中的内容。如果写作的

  人创作源泉丰富,书的内容就精采深刻,这就如塘水之所以

  清澈见底,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流过来一样。由于作者通

  过描写具体景物来说理,所以写得很形象,很有诗味。

  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①艨艟:即所谓斗舰、大船。

  ②向来:过去、以往。

  【解说】

  诗人从\"泛舟\"中得到启示,或者可以理解为从读书中

  得到启示。全诗从\"泛舟\"的道理,体会到学习的道理,仍

  是比喻手法。庄子《逍遥游》里曾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摘芥为之舟,覆杯焉则胶,何则水浅而舟大矣\",这也就是

  春水未生之时,行舟要费很大的气力,而春水既生,就是大

  船也轻得象羽毛一样,在中流自在行驶,以比喻客观事物如

  未具备一定的条件而勉强去做,就吃力不讨好,等到具备了

  一定的条件,就水到渠成,事倍功半了。做学问也一样,功

  夫未到而急于求成,结果欲速不达,及至\"玩索有得\"就自

  然而然,\"从容中道\",不费气力了。

  冷泉亭①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②

  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③

  【注释】

  ①冷泉亭一在西湖灵隐寺前。②泓(hóng红):

  水深而清的样子,这里指一潭清泉。沁:渗入,凉润。脾:脾

  脏。这两句说,一潭清澈的泉水,可以沁润诗人的心脾,年去年来,

  或冷或暖,也只自己清楚。③载歌舞:指载歌载舞的船。

  回头:回过头来。这两句说,这泉水流入西湖,供达官贵人作享乐

  行船之用后,它就不象先前在山早时那么清澈洁净了。

  【解说】

  林稹(zhǎn),字丹山,宋代人。

  这诗是作者观冷泉流向西湖有感而作。诗中

  替冷泉可惜,因为它流入西湖之后,就只供那些达官贵人行

  船作乐了,这样,也失掉了山泉清洁可爱的本性。作者在这

  里借喻有志气的人,不应和南宋小朝廷中那些腐败风气同

  流合污。这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

  冬景

  苏轼

  荷尽已无擎①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擎(qínɡ):向上托、举。

  【解说】

  冬天来了,荷花谢了,那象雨伞似的荷叶也没有了,菊

  花是不怕冷的,但菊花也凋零了,不过尚有斗霜的桠枝。那

  么冬天还有什么可看的呢?冬天也有好景,那就是初冬时节

  橙黄橘绿这一段时间呵。

  这首诗写冬景很有特色。首先选材能集中到一点\"橙黄

  橘绿\"上,然后用荷尽、菊残来作对比烘托,因此重点突

  出。昔王维(摩诘)画冬景芭蕉,画得很逼真,但有人觉得

  不象平时的芭蕉,重新画过后拿给东坡看,东坡看了说:象

  倒象了,可惜不是冬景芭蕉了。这个故事同这首诗使我们悟

  出写诗作文选择典型材料的重要。

  选材、刻画典型形象不仅要笔墨集中,注重细节的真

  实,而且在表意上也很重要: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满腹牢骚

  的,神宗变法,苏轼等一派人受到排挤,好比荷尽、菊残,

  但还有傲霜枝,目前还是橙黄橘绿的好景,如果再不珍惜这

  仅存的一点人材,待到霜雪飘摇,寒凝大地,就什么也没有

  了,国家也就完了。

  枫桥夜泊①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③

  【注释】

  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西七里处。夜泊

  :夜里把船停泊在岸边。②乌啼:乌鸦啼叫。江枫:江边枫

  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这两句说,月亮正在西下,秋霜铺满了

  大地,栖宿在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啼叫声;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船上

  零落的渔火,使人乡思满怀,辗转难眠。③姑苏:今苏州市。寒山

  寺:在枫桥附近。因唐初名僧寒山和拾得曾住在此寺而得名。客

  :诗人自指。这两句说,在这凄清的深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

  声,清晰地传到船里,使我增添了更多的愁绪。

  【解说】

  张继,字懿孙,唐代天宝年间进士。他的诗不事雕琢,多采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自然。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的枫桥夜泊图。近处有江

  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是霜天、乌啼、西沉的残月和

  隐约可见的寺庙。全诗形成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

  画图。作者通过描绘枫桥秋夜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在旅途中

  的愁思。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