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千家诗4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①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注释】

  ①黄梅时节:梅子成熟的季节,旧历立夏后数天,

  叫入梅,约四十多天,这时候多雨,人们往往说是梅雨天。这两句

  说,黄梅成熟时,天天下雨,家家闭门不出去,长满青草的池塘里,

  到处都是青蛙的叫声。②过夜半:夜已过了一半。灯花:古

  时人点蜡作灯,时间久了烛心就凝成硬物,这叫灯花,这两句说,我

  约定的朋友,深夜了还不见来,只好一边手拿棋子无聊地敲着桌子,

  一边呆看灯花落下来。

  【解说】

  赵师约,字紫芝,号灵秀,宋代永嘉人。他的诗流于纤弱,但风格清丽。

  这是写友人因雨而失约的诗。诗的前两句写山

  村梅雨的景象,后两句写主人等待朋友到来的焦急心情。全

  诗虽信手写来,但句句相连,语言明畅,情景逼真。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①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②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①梅子:一种味极酸的果子,故古人把调味品总称为

  “盐梅\"。

  ②分绿:窗纱本不是绿色,因芭蕉的绿映于窗纱使窗

  纱也成绿色,所以说\"分绿\"。

  【解说】

  此诗前二句,切初夏之景:梅子入夏而熟,但初夏又没

  熟透,看见梅子,似觉梅子的酸味已溅满齿牙,含涎欲滴;芭

  蕉的影子映在窗纱之上,好似分出了它们的绿色把窗纱也染

  绿了似的,一个\"分\"字是拟人炼字之法,把芭蕉与窗纱不相

  干的两件事物联接起来,这样写,显得初夏的幽静中又有活

  动感,饶具情味。后二句写初夏睡起之情。用\"无情思\"三

  字明写。虽是正面铺陈其事,但前有环境烘托,后有景物渲

  染,无情无绪,无可排解的心理,在\"看儿童捉柳花\"句中

  更加鲜明地突了出来,柳花并非观赏之物,但儿童捉柳花为

  戏天真可爱,从动景中写静寂者百无聊赖的感情,使无长无

  幼归于自然率真的境界。

  三衢道中①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②小溪泛尽却山行。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④

  【注释】

  ①三衢(qù渠):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县。②梅子

  黄时:梅子黄熟的时候,时间在旧历五月。泛:这里指泛舟。即

  坐船。却:再,这里作\"又\"解。这句说,梅子成熟的时候,一

  连几天都是晴天。③这句说,坐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便又改走山路。

  ④绿阴:绿树成荫。不减:不减少。这两句说,一路上绿树成

  荫,还是和来时一样,只是加添了黄莺的几声叫声。

  【解说】

  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宋代赣县人。

  这诗描写作者在三衢途中所见的初夏景色。诗

  中写了梅子、天晴、小溪、山路、绿阴、黄鹂,诗人对这些

  景物的描写,都是环绕初夏这个时令着笔的。全诗落笔自

  然,有声有色,意境幽美。

  即景

  朱淑贞

  竹摇清影罩幽窗①,两两时禽②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注释】

  ①罩幽窗:竹影笼罩,窗前幽暗。

  ②时禽:泛指应时而鸣之鸟。

  【解说】

  “即景\"指春末夏初之景。前三句景中含情,竹摇清影

  而纱窗更幽,好鸟虽鸣却又值夕阳,何况海棠花谢了,连柳絮

  也飞完了,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有什么办法呢?只有

  让这困人的天气捉弄人罢了,而这困人的天气又正长哩!深

  闺无聊,流露出旧社会的妇女,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感

  情。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①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②

  【注释】

  ①乳鸭:雏鸭或小鸭。这两句说,一群小鸭有时在

  池塘里的深处,有时又在浅处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正是梅熟的

  季节,所以天气总是半晴半阴。②载:携带的意思。枇杷

  一树金:满树枇杷象一颗颗小金球一样。这两句说,游完东园,带

  酒到西园饮个醉,并且把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摘下来解酒。

  【解说】

  戴敏,字敏才,东皋子,石屏之父,宋代台州黄岩人。

  这是描述初夏游园畅饮的诗。作者在前两句

  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

  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后两句虽是写在两园醉饮的情

  景,但作者没有直接写饮,而写\"摘尽枇杷\"。枇杷既可解

  酒又可劝酒,满树金黄色的枇杷都摘完,可见饮了很多酒。

  全诗用词显浅,意境含蓄优美。

  鄂州南楼书事①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②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注释】

  ①鄂州南楼书事:直写作\"鄂州南楼\"或\"登鄂州南楼\",为同一题目。

  ②芰荷:芰,菱角;荷,荷花。

  【解说】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宋代洪州(江西)分宁

  人。黄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但黄爱用事,被讥为\"点鬼

  簿\"(又云\"堆垛死尸\")。因黄为江西人,又称其诗为

  “江西诗派\"(又名豫章诗派)。吕居仁作\"江西宗派图\"

  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等二十五人。

  在楼上四顾山水相映,落日满山,霞光映水,倚着栏杆

  远眺,芰荷弥望,暗香袭人,沁人心脾,自然留连忘返。何

  况夕阳刚坠,新月已生,清风徐来,更是无价之景,更妙在

  无人管理,可以尽情享受。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云:“唯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黄诗效法

  于苏,却以\"无人管\"三字收束之,又另是一番气象。末一

  句总结:这光、香、水、月随着南来的风无比清凉,鄂州南楼

  观景,其乐可知。但也要胸无俗念,如百忧撼其心,万事劳

  其形,也仍然是;\"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

  我冬\",纵有良辰美景又何能欣赏,诗人沉醉于\"清风明

  月\",其胸襟可想而知。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①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②

  【注释】

  ①这两句说,到了夏天,日子变得长了,树木的枝叶

  茂盛得连阳光也透射不过去;池塘边的楼台,倒映在清澈见底的

  水中,美丽极了。②水晶:矿石名,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结晶石

  英。水晶帘,这里指象水晶一样半透明的窗帘或门帘。蔷薇:花

  名。这两句说,微风吹动水晶般的帘子,那满架的蔷薇花散发着阵阵

  清香,沁人心脾。

  【解说】

  高骈,字千里,崇文之孙,唐代渤海人,有\"落雕侍御\"之号,曾为淮南节度使。

  这首诗描绘了山亭夏日的美丽景致。前两句是

  写山亭夏目的景色,扣紧诗题着墨,写得既别致又动人。后

  两句是写\"山亭\"这个特定环境的景象,有静有动,有色有

  香。全诗真可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田家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①。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②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绩麻:把麻理顺纺成绳或线。

  ②童孙:一本作\"儿童\",大意不差,但作儿童是诗

  人泛指村里儿童,童孙则是说诗人自家的儿童。

  【解说】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宋代吴县(今苏州)人,诗

  清丽精致,田园诗尤为出色。

  这首诗写田家的勤劳朴素,昼出耕耘,除草施肥,已十

  分辛劳了,可是晚上还不得休息,这同《诗经》\"昼尔于茅,

  宵尔索陶\"(白天打茅草,晚上搓绳子)一样的辛苦,而且这

  种辛苦是不分男女的,村中儿女各自独当一面,家中无闲

  人。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就是未成年的儿童,还不懂得耕田

  织布,大人也没有要求他们做农活,但他们也自觉地在桑阴

  之下学着种瓜了。这种勤劳朴素之风,正一辈传一辈。写了

  田家的辛勤,赞扬了农民朴素勤劳的品德。

  村居即事

  范大成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①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

  【注释】

  ①山原:山地和平原。川:河。雨如烟:

  细雨蒙蒙如烟雾一样。这两句说,四月的乡村,山地和平原到处是绿

  油油的,水田和小河里白茫茫的一片;这时杜鹃在迷蒙的烟雨中啼

  叫。②才了:刚刚做完。这两句说,农忙的四月,村子里很少闲

  人,他们才种完桑麻,便又马上开始插田了。

  【解说】

  这是描写农村四月景致的诗。四月的乡村,春

  水茫茫,绿草如茵,在如烟细雨中杜鹃不断地啼叫,田间处

  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作者以清新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

  幅景物如画,令人神往的春耕图。全诗意境优美,格调高

  昂。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①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②苍苔落绛英③。

  【注释】

  ①榴花:石榴五月开花,八月子熟。

  ②颠倒:零乱,狼藉之貌。

  ③绛英:绛,深红色;英,草本的花叫英,木本的花

  叫荣。此句形容石榴深红色的花。

  【解说】

  首句一\"明\"字下得响亮,榴花开时深红繁密,似火吐

  焰,古人有\"红裙妒煞石榴花\"之句。诗人以\"明\"字来写

  榴花鲜明灼灼之状,如在目前。而且它的力量直透末句,既

  然照眼明,则人人都能看得见,就不致名花无主,芳菲寂寞

  了。然而竟有末句所写的结果,是谁之过。二句写榴树枝间

  结子,有两层意思:一层写无人见赏而绿叶成阴子满枝;一

  层写榴花不仅花色好看而且子已初成,还是无人欣赏。末二

  句正面表达诗人借\"惜花\"以喻对\"怀才不遇\"者的惋惜心

  情。三句反接:言外之意是,象这样的好花,本应为人所

  欣赏所爱惜的,可是千古以来詠梅菊桃李的连篇累牍,詠石

  榴的却少得很,故说,可惜石榴花下并无高车驷马,没有人

  来理睬她,赏识她,而让她自开自落苍苔之上,落英缤纷,

  这真是颠倒了是非。”颠倒\"一词一为落花之零乱;一为是

  非的混淆。名花无人欣赏,贤才不见用,而鲁钝之人却常常

  见用,这不是颠倒么。但榴花本身却不怨天不尤人,连\"莫

  怨东风当自嗟\"的情绪也没有,抱璞守素,即使摇落也落在

  苍苔之上。”苍苔\"一词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承上无车马,

  少人行故苍苔丛生;二是苍苔倒有惜才之心,以自身的润绿

  承受落英,使榴花保持其红艳。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②

  【注释】

  ①衔(xián咸):含。浸:沉浸。漪(yī医)

  :水上的波纹。这两句说,长满青草的池塘,涨满了水,落山的太

  阳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中。②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

  曲调。信口:随口。这两句说,骑在牛背上归来的牧童,横吹短

  笛,传来信口无腔的曲调。

  【解说】

  雷震,宋代人。

  作者在这首诗里,先写映照在波光荡漾的池塘

  中的山峰和夕阳,然后再写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归来的牧

  童。全诗以清新的笔触,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勾勒出夏日山

  村寂静安闲的晚景。读后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①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

  ①蹊:小路。孟子:“山间之蹊,公然用之而成路\",

  言山间本无小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里指顺着花问的

  小路,花木成行的意思,但\"蹊\"字比\"行\"字多一层意

  思。

  ②闼:门在古时又叫闼。如\"排闼直入\",即不管别

  人允不允许,推开门就进去。

  【解说】

  湖阴先生为一隐居者的人名。全诗四句皆写湖阴先生的

  居处而不及人,实际人在其中。首二句写屋内,写庭院。虽

  是茅舍,因主人勤于打扫,却清洁修整,连青苔都没有,隐

  喻湖阴先生治身的严谨,芳洁,同《楚辞》\"高予冠之岌岌,

  佩长剑之陆离\"同一用意,同一手法。花木成行,写庭院,

  喻湖阴先生修养之高,品德之茂。后二句写环境之佳胜,清泉

  灌溉良田,并且围绕着村边绿树;远看青山奇峰,排闼直入。

  全部胜景可概括为:门临绿水青山,花绕晴日芳树。古人

  “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湖阴先生不仅自己品德芳洁,而

  所居的环境也是有选择的。因此整首诗没一个字直接写人,

  但有\"其中有人,呼之欲出\"之妙。

  历来评论家对这首诗的末二句很欣赏,荆公自己也很欣

  赏。据载:“山谷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作何诗,荆

  公指壁上所题两句(按即此诗末二语)曰:\'此近所作也\'\"。

  又《冷斋夜话》评此两句诗为\"句中眼\",谓\"学者不知此

  妙,韵终不胜\"。这两句为什么是句中眼,韵之胜处在哪

  里?《石林诗话》指出:“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

  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用汉人语对,如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

  如\'一水护田……\'皆汉人语也\"。按:《艺苑雌黄》云

  “将\"\"送\"二字用法与《楚辞》\"登山临水送将归\"用法

  合,渔隐又进一步指出,(《诗·燕燕》\"之子于归,远于将

  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为《楚辞》所本,则巧用汉人语者

  亦昧其源。因为据《西清诗话》云:“前人以用一字偏枯

  (指一句有出处,一句无出处,或用异代语)为\'倒置眉

  目,反易巾裳\'。”所以重视对句上下两联要斤两悉称。但

  这些评论都是从词语上来说的。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以写景

  物来写人,与《游小园不值》有异曲同工之妙。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②

  【注释】

  ①朱雀桥:六朝时秦淮河上的桥名。乌衣巷:

  当时金陵城的一条街。是东晋时豪门世族居住的地方,处于秦淮河的

  南面,离朱雀桥很近。这两句说,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闲花,乌衣巷

  口夕阳斜照,满目荒凉。②王谢:指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及其

  世族。这两句说,过去巢居王、谢两家高堂的燕子,今天它们飞入的

  已是平常百姓人家了。

  【解说】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前两句用\"野草花\"、

  “夕阳斜\"来渲染\"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的王、谢故

  居旧址的荒凉、衰败景象。后两句由今日的衰败,想到过去

  王、谢及其家族,虽煊赫一时,可是他们的高堂华屋早已荡

  然无存,变成寻常百姓的住家了。诗人从燕子主人的变换,

  慨叹时代的变迁,并巧妙而又含蓄地讽刺了中唐时期的反动

  统治集团,尽管兴盛一时,然而终究也会象王导、谢安及其

  世族一样衰败下去。全诗意味深长,语言含蓄。

  送元二使安西①

  王维

  渭城②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③无故人。

  【注释】

  ①安西: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境内。唐代设有安西都

  护府。

  ②渭城:暗指长安,长安傍渭水。

  ③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

  志》说因其在玉门之南,所以叫\"阳关\"。

  【解说】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又呼之为王右丞,唐代太

  原人。维幼即能文。商璠评其诗为;\"词秀调雅,意新理

  惬,在泉为珠,看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帝境\"。又善作

  画,世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又妙能琵琶,解音律。故

  这首诗为后人演入乐府,歌以送行,名为《阳关三叠》。

  “三叠\"的说法不一,较可信者为首句不叠,后三句反复歌

  之为三叠。

  朝雨沾湿渭城的灰尘,写微雨以烘托送别气氛,有《楚

  辞》\"风伯洒道,雨师洗尘\"的尊重送行的意思。二句上承

  朝雨,雨洗轻尘故柳色更新;下带\"阳关\",出阳关以后难

  见此景,王之涣诗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

  句。则客舍边的青青杨柳更显其依依惜别之情。但主人乃强

  为劝慰:看,这柳色青青风景多好,风景虽好但不能不别。

  而且别宴将阑,别时已到。主人乃再三致殷勤之意,劝元二

  多饮一杯,理由:这一去,西出阳关之后再也没有老朋友

  了。万里行役,远托异国,劝其多喝一杯酒,给人以无限感

  触。

  这首诗也妙在不言别离之苦,友谊之深,而别离之苦,

  友谊之深溢于字里行间。能达到这个境界的艺术手法全在于

  “侧面烘托,情景相生\"。

  由于古代社会不安定,政治变化不测,所谓\"江湖多风

  波,舟楫恐失坠\",\"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因此对

  于别离十分重视。古诗即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叹息,江

  淹曾写有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悲伤得使人

  丧魂失魄的只有别离这件事呵)。故下文又有\"春草碧色,

  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话。但这首诗却不这么

  露骨地说,反说行色的美好,朝雨湿轻尘,客舍柳色新妍,

  但又不是真的无动于衷,相反是忍着心头的离愁别绪。今日

  读之,使人从柳色青青,到前去的阳关,便浮现出只身万

  里,黄沙扑面,\"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那得不凄然\"的情

  景。但这些都包藏在字里行间,最后也只以\"无故人\"来作为

  “多饮一杯酒\"的理由,但一联系到\"西出阳关\",人们自

  然会想到:“今不愿封万户侯,但愿生入玉门关\"。现在友

  人却要生出玉门关。想见友人今后的处境:塞云胡沙,白草

  枯杨,语言不通,安危莫卜,但只从友人今后的生活着想,

  便见出友谊的真挚,真是从肺腑中流出者,而俱包在\"无故

  人\"三个字中。通篇以勉强劝慰之词来表达无限的离情别绪,

  含蓄蕴藉,故为唐以来送行一唱三叹的名篇,千载传诵不绝。

  题北榭碑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③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

  ①北榭碑:楼上有台曰榭,黄鹤楼四面俱有台榭,此诗题于北榭的碑上,因取名题,因但王琦注本题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中吹笛》当有所本。

  ②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长沙:指

  西汉贾谊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贾谊博学才高,曾被汉文帝赏

  析,因屡遭打击和诬陷,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这句说,这次遭到流

  放,很象当年贾谊被贬谪到长沙一样。③长安:当时的京城。这

  句说,到了这里(黄鹤楼),虽然西望长安,但因关山阻隔,总是看

  不见那故家。④江城:即武昌城,因地处长江的旁边故称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这里因押韵关系改称落梅花。这是笛曲

  名。江总诗:“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常唱《梅花落》。”这两句说,

  现在正是五月,在这江城的黄鹤楼上。偶然听到玉笛吹奏《梅花落》,

  我心头的烦恼便被驱除净尽了。

  【解说】

  这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五月。李白

  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在江夏时写了这首诗。诗中作者用贾谊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比喻自己的遭遇,从而抒发内心

  的忧郁和感慨。

  题淮南寺

  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①,白苹②吹尽楚江秋。

  道人③不是悲秋客,一任④晚山相对愁。

  【注释】

  ①休便休:随遇而安,得休便休。

  ②自苹:俗苹、艹频二字混用,江上苹,花白色,开于

  初秋。

  ③道人:诗人写此诗时的托名。

  ④一任:任也作\"恁\",任凭的意思。

  【解说】

  诗人暂息淮南某僧寺中,见秋江白苹为风吹尽因而有感

  于人生行止写了此诗。一二句系用倒插法,先说反正南来北

  去,管他什么?能休息便休息一下吧?诗人为什么发出这么

  决绝的感叹呢?下一句才补出理由,江上的白苹花已吹尽,

  而且随风飘泊,听其南北西东,半点勉强不得。这样先说结

  论后补事实叫倒插法,使诗句陡健有力。下二句进一步点明

  “休便休\"的意思。三句遥接首句,为什么\"休便休\"?因为

  “道人\"不象一般的诗人墨客那样,见花堕泪,对月伤怀,那是

  悲秋的人的论调。既然如此,只好听凭晚山相对发愁了。

  程颢是宋代的理学家,是讲究\"自强不息\"的,为什么

  这首诗反映出随遇而安,流连忘返的思想呢?不,这首诗不

  是主张流连忘返,而是不凝滞于物,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当众人对秋兴悲的时刻,能超然物外,不以心为形役,这正

  是诗人的自强不息处。没有这个克制工夫就随波逐浪,流连

  忘返了。

  诗的妙处在作\"决绝语\"。”决绝语\"直而无曲,故每

  不见佳,\"有作决绝语而妙者,世推温飞卿词:\'头上金凤

  凰,胸前金鹧鸪,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其所以佳,在于\"真\"。在于大胆,直率。但此诗

  又自不同,\"直中见曲\",诗中深意乃在决绝语之后,只有

  “皮相者\"弦才会以决绝语来看待它的。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①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②

  【注释】

  ①碧山:碧绿的山。空水:指天空和溪水。澄

  鲜:形容天空和溪水清澈澄碧可爱。这两句说,清澈的溪水,流过

  碧绿的山头,晶莹的流水与蔚蓝的天空相映照,凝成一片美丽的秋

  色。②红尘:指人世间。悠悠:遥远无际的意思。这两句

  说。从这儿到有人烟的地方约三十里,因此,极目远眺也望不到那

  里,只见一望无际的白云和红叶,好象与人间隔绝了一样。

  【解说】

  这首诗主要是描绘秋天月夜的清净洁美的景

  色。由于作者贴切地运用\"清溪\"、\"碧山\"、\"空水澄鲜\"、

  “白云红叶\"等词语,所以读了这诗,眼前便出现一幅天高

  气爽,色彩鲜丽的迷人秋景。在末后两句中,诗人虽流露出

  超尘脱俗的遐想,但艺术上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