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楚辞10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

  “父何\"句;父:指舜的父亲瞽叟。关于舜父待舜之事,

  《史记·五帝本纪》载云:“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

  妻而生象(舜后娘生的儿子,名叫\"象\"),象傲。瞽叟爱后妻

  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尧乃赐舜

  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之,使舜上涂廪,

  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而下。去,不得死。后瞽叟

  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入既深,瞽叟与象共下土

  实井,舜从匿空出,去。”鱼睘(guān):同\"鳏\"。男子成年而

  无妻。相传舜年三十而未娶。以上两句说:舜年纪老大仍为成

  家发愁,舜父瞽叟为何让他独身?一说,上句\"闵\"为\"妻\"

  字之误,\"在家\"即\"在家中\",\"舜闵在家,意为舜已有妻在

  家中(传说舜先娶登比氏为妻,后又娶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

  英);下句\"父\"为\"夫\"字之误,作发语词。如此,则两句

  意谓:舜已有妻在家,怎么说他鳏居呢(闻一多《天问疏

  证》)?

  “尧不\"句;尧:传说中的古帝,名放勋,号陶唐,史称唐

  尧。姚:据说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所以舜姓姚。这里指

  舜父母。”尧不姚告\",即尧不告诉舜的父母。据《孟子·万

  章》,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事先没有告诉舜的父母,

  因为尧知道,告诉了舜的父母事情就难成。

  “二女\"句;二女: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亲:此指

  成亲。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二句问尧未告瞽叟,何遂

  以二女妻舜乎?”

  “厥萌\"句;厥:其,指代舜。萌:通\"民\"。”厥萌在初\",

  谓舜当初为平民百姓之时。

  “何所\"句;何所:怎么,哪里。亿:通\"臆\",预料。两

  句说:舜当初为一介平民时,哪里料到后来能登帝位呢?一

  说,\"厥\"指代事物,\"萌\"指萌芽,两句的意思是:事物在开

  始萌芽时,怎能预料到它的将来呢?

  “璜台\"句;璜(huáng):美玉。”璜台\",即玉台,当是指

  舜登帝之台。成:层。

  “谁能\"句;极:至。这是说:高高的十层璜台,谁能登上

  去即帝位呢?又王逸《章句》:“纣作象箸,而箕子叹,预知象

  箸必有玉杯,玉杯必盛熊蹯豹胎,如此,必崇广宫室。纣果作

  五台十重,糟丘酒池,以至于亡也。”则两句意为:纣建十层

  玉台,谁能料到它的最后结果?

  “登立\"句;立:通\"位\"。”登立\",即登位。帝:指舜。

  一说指女娲。又一说指伏羲。

  “孰道\"句;孰:谁。道:即\"导\",引导。尚:上。以上

  问:舜登上帝位,是由谁引导而上的?一说,\"孰\"意为\"什

  么\"。”道\"意为\"道理\"、\"原则\",\"上\"意为\"尊崇\"、\"推

  举\",二句问:女娲登上帝位,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推举的?

  “女娲\"句;女娲:上古时的女帝王,姓风氏,是伏羲之妹

  (或说伏羲之妻),传说她曾抟黄土造人、炼石补天。按,据汤

  炳正《楚辞今注》,此句\"女娲\"当作\"女\",指尧之二女,即

  舜之二妃。《楚辞今注》谓:《孟子·尽心下》言舜有\"二女

  果\",许慎《说文》引作\"二女婐\",而\"果\"与\"\"两字古

  多互通,故\"女娲\"即\"女婐\"异文;又女娲的主要传说始见

  于汉代。而《天问》所问三代事不及上古,所以此句仍问尧舜

  事。此从之。体:通\"礼\"。

  “孰制\"句;孰:谁。制:作。匠:教养。传说瞽叟与象曾

  多次谋害舜,二女帮助之。两句问:尧之二女能以礼事舜,是

  谁教养她们的?一说,\"体\"指\"形体\"(据说女娲人头蛇身。

  一日七十变化),\"制匠\"意为\"制作\",则两句问:女娲的那

  种形体,是谁给她制作出来的?

  “舜服\"句;服:依顺。厥:其,他的。弟:指舜的弟弟

  象。《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

  舜。舜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终然\"句;终然:终究,一直。为害:为象所加害。

  “何肆\"句;肆:放肆,肆无忌惮。犬体:一作\"犬豕\",

  即猪狗,比喻象之凶傲愚顽。

  “而厥\"句;厥身:指象本身。一说指舜本身。危败:犹言

  “遭殃\"。张诗《屈子贯》:“象无道,舜服事之,终欲害舜,以

  肆其犬豕之心,何其身终不危败?”

  “吴获\"句;此句及下三句古今歧说甚多,此从汤炳正《楚

  辞今注》之说。吴:“虞\"之同音借字,指虞舜。迄古:犹

  “终古\",谓舜长寿以终其天年。

  “南岳\"句;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此指衡山一

  带,即舜南巡所至的九嶷山。止:终止,这里指死。传说舜南

  巡,死在苍梧之野,葬于九嶷。

  “孰期\"句;孰:谁。期:预期,预料。去:一本作\"夫\",

  从之。”夫斯\",作\"于是\"解。

  “得两\"句;两男子:指舜和舜的儿子商均。据《山海经·

  大荒南经》,舜和商均《经文作\"叔均\"》皆葬于苍梧之野。以

  上数句说:虞舜获得长寿,而葬于九嶷;谁料竟于此地,并葬

  舜之父子?一说。上文\"吴\"指吴国;\"迄古\"意为\"长久\";

  “南岳\"指吴地的衡山,即会稽山;\"止\"意为\"居住\";\"两男

  子\"指太伯和仲雍,是吴国之始君。据《史记·吴太伯世家》,

  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想传位给他的小儿子季历,他的长子太伯

  和次子仲雍就自动让位,逃到南方躲避,吴地人就拥立太伯为

  君。太伯死后仲雍又继位。如此,则以上说:吴国能够长久存

  国。在南方一带稳住不动,谁料想会是这样呢,是因为得到太

  伯和仲雍两位奇男的缘故吧?

  “缘鹄\"句;以下言商汤时贤臣伊尹的事。缘:本指作边

  饰。此引申为装饰。鹄(hú):治理象牙。《尔雅·释器》:“象

  谓之鹄。”郭璞注:“鹄,治朴之名。”这里以治象牙的动作指

  代象牙。饰玉:以玉为饰。”缘鹄饰玉\",是指以象牙和玉装饰

  的鼎或俎豆。一说,\"鹄\"即天鹅,\"缘鹄\"是指鼎上饰有天鹅

  的花纹。又一说,\"缘\"意为\"因\"、\"借助\",\"鹄\"为天鹅,

  指天鹅的羹。

  “后帝\"句;后帝:指商汤。一说指天帝。飨(xiāng):享

  用。据《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

  乃为有辛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以上两

  句说:伊尹以象牙和玉装饰的鼎俎,献上美味佳肴,让商汤享

  用。

  “何承\"句;承:接受。谋:图谋。

  “终以\"句;终:终于。灭丧:灭亡。以上两句问:伊尹如

  何接受了商汤对夏桀的图谋,而终于使夏桀灭亡?

  “帝乃\"句;帝:指商汤。一说,指天帝。降观:下来巡

  视,访察民情。

  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名。以上两句的意思是:商汤

  下来视察民情,遇到了伊尹,于是用他为相。

  “何条\"句;条:即鸣条,地名,相传商汤于此击败夏桀。

  《尚书·汤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

  野。”放:放逐,流放。(史记·殷本纪):“桀败于有娥之墟。

  奔放鸣条。…条放\",是说商汤在鸣条打败了夏桀,把他放逐

  到远地(据说是南巢)。致罚:给予惩罚。《尚书·汤诰》说是

  “致天之罚\"。

  “而黎\"句;黎:黎民,民众。服:当是\"民\"字之误

  (\"服\"的古字与\"民\"形近。详刘永济《屈赋通笺》)。一说,

  “服\"指\"九服\",即各方诸侯。说:通\"悦\"。此问:夏桀被

  流放、惩罚,为何民众大悦?

  “简狄\"句;简狄:传说为古代有娀(sōng)国的美女,帝

  喾的次妃,生子契,是为商朝的始祖。《史记·殷本纪》:“殷

  契,母简狄,有绒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

  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台:传说是简狄和她的妹妹

  居住的九层高台。王逸《章句》又说是帝喾和简狄之所居。

  “喾何\"句;喾(kù):即帝喾,神话传说中的古帝,黄帝

  的曾孙,号高辛氏。宜:合宜,适宜;一说\"宜\"同\"仪\"。

  匹配;又说指祭天求福。两句大意是说:简狄住在九层瑶台之

  上,帝喾为何认为与之成家很合宜?

  “玄鸟\"句;玄鸟:凤凰,与《离骚》中\"凤皇既受诒兮,

  恐高辛之先我\"意同。一说\"玄鸟\"指燕子,王逸《章句》:

  “玄鸟,燕也。言高辛侍帝喾于台上,有飞燕堕遗其卵,喜而

  吞之,因生契也。”致:送。贻:赠送,此用为动词,指聘礼。

  一说\"致贻\"是指玄鸟(燕子)遗卵。

  “女何\"句;女:这里指简狄。喜:当从一本作\"嘉\"。因

  “嘉\"与上句\"宜\"字古代同属歌部韵,\"喜\"则属之部,与

  “宜\"不合韵。”嘉\",这里是高兴、喜欢的意思。一说,\"嘉\"

  的本义是生子,\"谓嘉祥而有子\"(戴震《屈原赋注》)。以上

  问:凤凰给简狄送来了聘礼,简狄为何内心欢喜?

  “该秉\"句;该:通\"亥\",即王亥,是殷人的祖先,契的

  六世孙(详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载《观堂集

  林》卷九)。秉:通\"禀\",承受,继承。季:人名,指王亥的

  父亲,叫做\"冥\"(亦见王国维上文)。传说冥曾为夏朝的水

  官,勤于职事,死于水中。德:美德。

  “厥父\"句;厥:其。藏:善。”厥父是臧\",以其父为善,

  即学习其父的善行美德;一说意为\"其父以之为善\",谓王亥

  为其父所赞许。

  “胡终\"句;胡:何,为何。终:最终。弊:通\"毙\",被

  杀死。一说\"弊\"意为困厄。有扈:当作\"有易\",夏代国名。

  牧夫牛羊:传说王亥曾在有易国放牧牛羊,因与有易之女

  淫乱,被有易之君绵臣所杀(见《山海经·大荒东经》、《竹书

  纪年》。按,此句和上句倒装,是问:作为殷人祖先的王亥为

  何到有易去放牧牛羊,而最终在那里被杀死?

  “干协\"句;干:盾牌。协:通\"胁\",亦指盾。《管子·幼

  官》:“兵尚胁盾。”注云:“盾或著之于胁。故曰胁盾。”时:

  同\"是\",作复指代词。”干胁是舞\",谓手持盾牌起舞,当即

  古代的\"万舞\"。《周礼·乐师》:“凡舞……有干舞。”《春秋公

  羊传·宣公八年》:“万者何?干舞也。”按,古代的万舞用于武

  事,是一种武舞,但也有蛊惑淫事的作用。如《左传·庄公二

  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宫侧,而振

  万焉。”

  “何以\"句;怀:思恋。之:指王亥。两句问:王亥手持

  盾牌起舞,为什么有易之女就迷恋上他?

  “平胁\"句;平:此指丰满。胁:胸部的两侧。”平胁\",谓

  胸部丰满。曼肤:肌肤润泽。这里是写有易氏之女的美貌。

  “何以\"句;肥:当指有易女的丰满而言,言其丰腴健壮,

  是一种健美。这里是问:有易氏之女为何长得这样丰腴健美?

  一说\"肥\"通\"妃\",意为\"匹配\",则此句问:这么丰满美貌

  的姑娘,王亥是怎样和她勾搭上的?

  “有扈\"句;有扈:亦当作\"有易\"。牧竖:牧奴,\"竖\"是

  贱称。这里\"牧竖\"旧说为王亥,但从文意看,当是指有易国

  的其他牧人。

  “云何\"句;云何:如何。逢:遇上。两句问:有易国的牧

  奴是怎么碰上王亥与有易女正在胡来的?一说:放牧的王亥是

  怎么遇上那姑娘的?

  “击床\"句;当是说:有易国的牧奴首先出手在床上杀死了

  王亥。一说:有易国国君绵臣派人击杀王亥于床上,有易之女

  却先已出去了(或说王亥已先出,得免于死)。

  “其命\"句;命:命令。此问:这牧奴从谁那里得到命令?

  一说\"命\"指王亥之命,意思是:王亥是怎么侥幸保住他的性

  命的?

  “恒秉\"句;恒:指王恒,王亥之弟(见王国维《殷卜辞中

  所见先公先王考》)。”恒秉季德\",义同上文\"该秉季德\"句,

  谓王恒秉承了他的父亲王季的美德。

  “焉得\"句;焉得:怎么得到。夫:代词,那些。朴牛:仆

  牛,也就是\"服牛\",指驾车服役之牛。传说王亥始作服牛,

  即发明用牛驾车。一说,\"朴牛\"即大牛。以上是问:王恒也

  继承了王季的美德,他是怎么得到王亥那些服牛的?

  “何往\"句;营:经营。班禄:封禄。一说\"班禄\"当即

  “班菉\",是地名。

  “不但\"句;不但:或疑为\"不能、\"不得\"、\"不旦(天未

  明)\"、\"不空\"等。还来:归来。以上两句疑义较多,注家所

  述主要有: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说是作为殷侯的王恒借着去

  颁赐爵禄之机,要求有易归还王亥的服牛,但不得而还;刘永

  济《屈赋通释》说是王恒与有易国争服牛,不得还国;聂石樵

  《楚辞新注》说是王恒去追求爵禄,却不能回来;闻一多《天

  问疏证》说是王恒往居于班菉之地,经常天不亮就回到有易;

  游国恩《天问纂义》说是王亥被杀后,王恒迁往别处,经充分

  准备后战胜有扈,夺到服牛,是不空手而回;汤炳正《楚辞今

  注》说是王恒外出谋求封禄,天不明就回来;金开诚等《屈原

  集校注》认为两句倒装,说是王恒不但重返有易得到了王亥的

  服牛,而且还要经营班菉之地。

  “昏微\"句;昏微:人名,即\"上甲微\",是王亥的儿子。

  刘盼遂《天问校笺》曰:“微,谓殷先祖上甲微。微一名昏,

  兼名之,故曰昏微焉。殷人命名多取义于十二辰,或十日,然

  亦有取义于时者。自契以下,若昭明、若昌、若明,皆含朝暮

  晦明之意。上甲名微,殆亦取于晨光曦微,而又取于日入三商

  之昏以为字乎?”据《山海经·大荒东经》郭璞注引《竹书纪

  年》,上甲微继为殷侯之后,借助于河伯(传为古国名)的力

  量,攻伐有易,并杀死了有易之君绵臣。遵迹:遵循其父的业

  迹,与\"秉德\"义近。

  “有狄\"句;有狄: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有

  狄即有易也。古\'狄\'\'易\'二字同音相通。”不宁:谓上甲微

  征讨有易,其国不得安宁。

  “何繁\"句;以下四句注家解说不同,不能确解,亦不便一

  一列举。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认为,从文意、文法、用韵等

  方面看,这里必为上甲微的事无疑,甚确。繁:可能是\"击

  (擊)\"的形误之字;\"击鸟\"。是说上甲微每日以击杀鸟兽为

  乐。萃:聚集。棘:指酸枣之类有刺的小灌木。”击鸟萃棘\",

  即射击聚集在荆棘上的鸟群。

  “负子\"句;负:可能是\"女负\"字的滥文;\"女负\"即\"妇\"

  字,\"女负子\"就是妇女。肆情:放纵情欲。妇子肆情,意思是

  纵欲于妇人美色。以上两句大致是说:为什么上甲微整天打鸟

  取乐,而且纵欲无度?

  “眩弟\"句;眩:惑乱。并:共同。此或指上甲微有惑乱之

  弟共同淫佚长嫂的事。

  “危害\"句;按殷人之继统,一般是兄死弟继,无弟方才传

  子.这里可能是说上甲微晚年荒乱,其诸弟为争夺君位而相互

  残杀。因史料缺乏,以上几句注家多作推测,这里亦是。又,

  旧说\"眩弟\"、\"危害\"二句乃言舜及其弟象之事,则与上下文

  意不合。

  “何变\"句;变:改变,变化。作诈:进行欺诈。这里可能

  是说上甲微的\"眩弟\"争得君位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不传

  给上甲微的儿子,即变其兄死弟继为子继父位;如此改变纲

  纪,故云\"作诈\"。

  “后嗣\";后嗣:当指上甲微\"眩弟\"的后代。逢:大,此

  指兴旺。传:长久。着两句大致是问:为何上甲微的\"眩弟\"

  那样乱变朝纲、行为奸诈,他的后代却兴旺长久?

  “成汤\"句;成汤:即商汤。东巡:到东部巡行。

  “有莘\"句;有莘(shēn):传为东方古国名、氏族名。亦

  即《吕氏春秋》所说的有侁氏。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而成

  汤居西亳(今河南偃师),在有莘之西,故成汤到有莘为\"东

  巡\"。爰:于是,乃。极:到。此句倒装,即\"爰极有莘\",谓

  来到有莘。

  “何乞\"句;乞:求。小臣:指伊尹。《墨子·尚贤下》:“伊

  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吕氏春秋·本味》:伊尹\"长而

  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

  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而吉\"句;吉:善,吉利。妃:配偶。”吉妃\",指有莘氏

  之女。以上是说:成汤到东边巡视,于是到达有莘。为什么成

  汤本是向有莘求取小臣伊尹,却由此得到了一位好妃子?

  水滨之木:指水边的一棵空心的桑树。《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人

  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人告之

  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

  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又王

  逸《章句》:“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

  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大

  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

  取养之。”这是关于伊尹身世的传说,两说稍异,可互参。

  “得彼\"句;彼:那个。小子:小孩,指伊尹。以上两句

  说:在水边的空心桑树中,有莘国的一个采桑女得到了那个叫

  伊尹的小孩。

  “夫何\"句;恶(wù):嫌恶。之:指伊尹。王逸《章句》:

  “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

  “媵有\"句;媵(yìng):陪嫁。有莘之妇:指有莘国君的

  女儿。二句问:为何有莘国国君厌恶伊尹,把他作为女儿的陪

  嫁之人?

  “汤出\"句;出:此指释放。重泉:旧说为地名。据《史记

  ·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

  夏台,已而释之。”又《绎史·太公金匮》:“夏桀无道,罪谏

  者。汤使人哭之。桀怒汤,以谀臣赵梁计,召而囚之均台,置

  之种泉,嫌于死。汤乃行赂,桀遂释之。”\"夏台\"亦即\"均

  台\",是囚禁商汤的监狱,\"重泉\"(种泉)则可能是狱中的水

  牢。

  “夫何\"句;罪尤:罪过。以上是说:商汤被关在重泉又被

  放出来,他到底有什么罪过?

  “不胜\"句;胜:止,克制。”不胜心\",即心不能忍。帝:

  指夏桀。

  “夫谁\"句;使挑:唆使挑动。之:指商汤。传说伊尹以美

  味说动商汤伐桀。两句说:商汤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而兴兵讨

  伐夏桀,是谁挑动他的?

  “会朝\"句;会:会合。朝:早晨,一说指甲子日。传说周

  武王起兵伐纣,于甲子日之晨,共有八百诸侯会师于殷都朝歌

  附近的牧野。《史记·周本纪》:“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

  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四千乘,陈师牧野。”

  一说,\"会朝\"即\"朝会\"之倒装,指诸侯皆来朝见周武王。

  争盟:争相盟誓,一说,当作\"请盟\"。

  “何践\"句;践:履行。吾:指周武王。期:约期。两句

  说:八百诸侯于甲子之晨都来会师,争相盟誓。他们为何都能

  够准时履行武王的约期呢?

  苍鸟:鹰。王逸《章句》:“言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

  群飞。”

  萃:聚集。

  “列击\"句;列:于省吾《泽螺居楚辞新证》认为\"列\"、

  “烈\"古多与\"厉\"通,\"列击\"即\"厉击\",是猛厉射击的意

  思。据《史记·周本纪》:“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

  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遂入,至

  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

  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又,\"列\",或作\"到\",或作\"刭\"。

  躬:身体。

  “叔旦\"句;叔旦:指周公姬旦,是武王的弟弟。嘉:赞

  许。这里是说,武王亲自猛厉射击纣的尸体,周公并不赞许。

  又王逸《章句》:“言武王始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到,皆曰纣

  可伐也。白鱼入于王舟,群臣咸曰:休哉。周公曰:虽休勿

  休。故曰叔旦不嘉也。”洪兴祖《补注》亦云:“《六韬》云,

  武王东伐至于河上,雨甚雷疾。周公旦进曰:天不祐周矣,意

  者,吾君德行未备,百姓疾怨邪?故天降吾灾,请还师。太公

  曰:不可。武王与周公旦望纣之阵,引军止之。太公曰:君

  何不驰也?周公曰:天时不顺,龟不吉,妖而不祥,星变又

  凶,固旦待之,何可伐也?”此亦备一说。

  “何亲\"句;亲:亲自,指周公。揆:度量,此指谋度、谋

  划。发:指姬发,周武王之名。一说\"发\"同\"伐\",指伐灭。

  又一说,\"发\"是\"拨\"的误字,意为\"治\",\"谋拨\"即谋治。

  “足周\"句;足:当从朱熹《集注》本作\"定\",意为奠定。

  命:天命。咨(zī)嗟(jiē):叹息,指上文所言之\"叔旦不

  嘉\"。以上两句说:为何周公辅佐武王谋划取天下,可是奠定

  了周之天下以后却又发出叹息?一说\"足周之命\"意为满足、

  完成了周人所受之天命,\"咨嗟\"意为赞叹,即赞叹周灭商的

  功业。

  “授殷\"句;授:给予。”授殷天下\",即上帝把天下授予殷

  王朝。

  “其位\"句;位:指王位。施:施与。或说\"施\"指移易;

  又一说指施行。两句说:上帝把天下授予殷,那王位是凭什么

  给的?

  “反成\"句;反:当从一本作\"及\",等到。成:指殷王位

  已成,即殷王朝已建成。乃:却。

  “其罪\"句;其;指殷。伊:因。以上问:等到殷王朝建成

  了。上帝又使它灭亡,它的罪过又是什么?

  “争遣\"句;争遣:争相派遣。伐器,攻伐之器,这里指军

  队,即参与伐纣的各路诸侯。

  “何以\"句;行:行动。之:指动员、调遣各路诸侯之兵会

  同伐纣这件事。

  “并驱\"句;并驱:并驾齐驱。翼:两侧的军队。”击翼\",

  指周军列成两翼夹击敌军。

  将(jiàng):统率、指挥。

  “昭后\"句;昭后:指周昭王,姓姬名瑕,是西周的第四代

  君主。成游:出游。一说\"成\"即\"盛\",\"盛游\"指盛大的巡

  游。

  “南土\"句;南方,这里指楚国。爰:于是。底:到。此二

  句是说周昭王南巡楚地,淹死在汉水中的事。《左传·僖公四

  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

  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

  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厥利\"句;厥:其,指昭王。利:好处,此指贪图。此句

  问:昭王南巡到底贪图什么好处?

  “逢彼\"句;逢:迎。白雉:白色的野鸡,古人认为是罕见

  的珍禽。传说交趾国的南边有越裳国,其国出产白雉,周公摄

  政时曾献与周朝。故王逸《章句》说:“以为越裳氏献白雉,

  昭王德不能致,欲亲往逢迎之。”又毛奇龄《天问补注》:“越

  裳献雉,在周公时,昭王安得而迎有之?按《竹书纪年》,昭

  王之季,荆人卑词致于王曰,愿献白雉。昭王信之而南巡,遂

  遇害。是昭王之南游,本利而迎之也,而卒以遇害,故曰何所

  利也。献白雉正南巡事。”毛氏之说较合乎情理,然其所引之

  《竹书纪年》材料,不见于可考见之《竹书》遗文,仅资参考。

  又,汤炳正《楚辞今注》以为\"白雉\"疑是\"兔雉\"之误(可

  能\"兔\"字坏为\"白\"字),据《初学记》卷七引古本《竹书

  纪年》云:“(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

  汉。”\"逢迎兔雉\"即指此事。

  “穆王\"句;穆王:名满,是昭王的儿子。梅:王夫之《楚

  辞通释》认为与\"枚\"通假,\"枚\"即马鞭。”巧枚\"。指善于

  驾御。一说,\"梅\"应作\"挴\",意为贪求。又一说,\"巧梅\"

  为\"讠于谋\"的同音借字,指弘大的谋略(详汤炳正《楚辞今

  注》)。

  周流:周游。传说周穆王乘坐八骏之乘,著名的御者造父

  为其驾御,东西南北。周游天下,

  “环理\"句;环:周,即周游。理:同\"履\",行。《竹书纪

  年》十七年沈约注云:“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一说

  “理\"同\"里\",\"环里\"即周游天下而计算其里程。

  “夫何\"句;索求:寻求。这里是说:穆王周游天下,到底

  寻求些什么呢?

  “妖夫\"句;妖夫:妖人,怪人,指在周都大街上叫卖桑弓

  和箕草箭袋的怪人夫妇。曳(yè):牵引,指其夫妇相牵引。

  衒(xuàn):炫耀,谓边走边向人夸耀以兜售其货物。

  号:此指叫卖。

  “周幽\"句;周幽:周幽王,西周的最末一位君主。诛:讨

  伐。

  “焉得\"句;焉:如何。一说,乃。褒(bāo)姒(sì):周

  幽王的王后。据《国语·晋语》、《史记·周本纪》、《列女传·周

  幽褒姒》等记载,夏后氏衰微之时,有两条神龙止于夏帝王

  庭,自称是褒城之二君。夏帝占卜,想杀它们、赶它们、留它

  们都不吉利,于是请求留下龙涎,乃吉。神龙留下吐沫而离

  去,夏帝则用匣子把龙涎收藏起来。这只匣子从夏传至商、

  周,无人敢把它打开。周厉王时,把它打开来看,龙涎流于庭

  中,不可清除。厉王让妇人裸体围观喧嚷,龙涎变成了玄鼋,

  进入后宫。有一个宫女见到玄鼋而怀孕生子,因惊怪而将婴儿

  丢弃。这时是周宣王(幽王之父)之时,有童谣大意说:山桑

  木弓,箕草箭袋,要断送周代。恰巧有一对乡下夫妇在街上叫

  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被认为是妖人。于是宣王派人把他们

  抓来打了一顿。夫妇逃走,半夜在路上遇到那个被遗弃的女

  婴,就带上她逃奔褒国。女婴长大后,褒人把她送给周幽王,

  就是褒姒。幽王宠爱褒姒而误国,后来终于被犬戎所杀。所以

  这几句是说:那对妖人夫妇相牵引着在街市上炫卖,他们到底

  叫卖什么东西?周幽王讨伐的是谁?他是怎么得到褒姒的?

  反侧:反复无常。

  佑:保佑。

  “齐桓\"句;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

  白,是春秋五霸之一。九会:传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家

  强大,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一说\"九次\"指多次;又一说

  “九\"通\"纠\",\"九合\"即\"纠合\"。

  “卒然\"句;卒然:终然,终于。身杀:指被奸臣所困杀。

  《韩非子·十过》:“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弒于其

  臣,而灭高名。”据《管子·小称》,管仲死后,齐桓公信用易

  牙、竖刁、堂巫、开方等奸臣,造成内乱,\"四子作难,围公

  一室,不得出。有一妇人遂从窦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饥而

  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其故何也?妇人对曰,易牙、竖

  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分齐,国途十日不通矣;公子开方以

  书社七百下卫矣;食将不得矣。公曰,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

  哉。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

  素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

  “彼王\"句;王纣:即殷纣王。躬:身。

  乱惑:混乱迷惑。朱熹《集注》:“惑纣者,内则妲己,外

  则飞廉、恶来之徒也。”

  “何恶\"句;恶(wù):厌恶,憎恶。辅弼:辅佐,此指辅

  佐的忠直之臣。

  “谗谄\"句;谗:说人坏话,此指搬弄是非的人。谄:阿谀

  奉承,此指阿谀奉承之人。服:用。以上两句问:纣王为何厌

  恶忠直的辅国大臣,而重用那些善于搬弄是非、阿谀奉承的小

  人?

点击下载App,搜索"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