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潜夫论笺校正",免费读到尾

  (一)圣下脱人字,或明主二字误合为圣。劝将篇云:“明主深知之。”○铎按:志氏姓篇:“吹律定姓,唯圣能之,亦以圣为圣人,盖非脱字。

  (二)礼记缁衣云:“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三)文六年左传云:“引之表仪。”说文云:“咳,小儿笑也。”

  (四)汉书贾谊传云:“廉愧之节,仁义之厚。”○铎按:“为犹有也。后汉书循吏仇览传:“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豚有数。”为。有互文,是其证。又贾谊传愧乃丑字之讹,廉丑即廉耻,贾子特变篇正作廉耻。笺未晰。

  (五)着,读根着之着。

  (六)周语云:“麤秽暴虐。”楚辞远游云:“精气入而麤秽除。”

  (七)大荒见山海经。

  (八)列女传卫灵夫人曰:“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变节,不为冥冥惰行。”论衡书虚篇云:“世称柳下惠之行,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后汉书冯衍传云:“修道德于幽冥之路。”

  (九)亡疑衍,即夫字声误。○铎按亡疑中之坏。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故书中为得。此盖一本作得,一本作中,后人误合之耳。

  (一零)○铎按:辟,谓刑辟。尔雅释诂:“辟,罪也。”

  (一一)诗文王。”形今作刑。”声旧作馨,据程本改。○铎按:“无馨无臭,嵇康幽愤诗同,盖鲁诗也。程本据毛诗改之,非此书之旧,断不可从。又汉书扬雄传甘泉赋引诗载作縡,广雅释诂:“縡,事也。”皆本鲁诗。陈氏鲁诗遗说考十五谓潜夫论仍同毛氏作载,疑出后人所改,意其或然。

  (一二)也旧脱。史记周本纪云:“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错是措之借。○铎按:下文作错。

  是故上圣(一)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二),务厚其情而明则务义(三),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法(四)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五)圣人甚(六)尊德礼而卑刑罚(七),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而后命皋陶以五刑三居(八)。是故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九),乃以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正道尔(一零)。

  (一)圣下旧有故字,衍。

  (二)并论语。

  (三)则务二字当作其。○铎按:当作而务明其义。

  (四)法字据治要补。

  (五)是故上圣至此,旧错在有伤聪之政上,今移正。”也字据治要补。汉书董仲舒传云:“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六)甚旧作其,据治要改。

  (七)汉书礼乐志董仲舒对策云:“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八)书尧典。

  (九)王先生云:“司,读为伺。’○铎按:“伺盖司之后出加旁字,说文所无。

  (一零)礼记乐记云:“刑以防其奸。”新语道基篇云:“检奸邪,消佚乱。”大戴礼劝学篇云:“所以防僻邪而道中正也。”内,读为纳。

  诗云:“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一)。”故民有心也,犹为种之有园也。遭和气则秀茂而成实,遇水旱则枯槁而生孽(二)。民蒙善化,则人(三)有士君子之心(四);被恶政,则人有怀奸乱之虑。故善者之养天民也,犹良工之(五)为曲豉也(六)。起居以其时,(七)寒温得其适(八),则一荫之曲豉(九)尽美而多量(一零)。其遇(一一)拙工(一二),则一荫之曲豉皆臭败而弃捐(一三)。今六合亦由一荫也(一四),黔首之属(一五)犹豆麦也,变化云为(一六),在将者尔。遭良吏则皆怀忠信而履仁厚,遇恶吏则皆怀奸邪而行浅薄(一七)。忠厚积则致太平,奸薄积则致危亡。是以圣帝明王,皆敦德化而薄威刑。德者所以修己也,威者所以治人也。上智与(一八)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多(一九)。中民之生世也,犹铄金之在炉也,从笃变化(二零),惟冶所为,方圆薄厚,随镕制尔(二一)。

  (一)烝民。”夷今诗作彝,孟子引诗作夷。○铎按:毛诗作彝,正字;鲁诗作夷,用借字也。书洪范:“是彝是训,史记宋微子世家引彝作夷。周礼司尊彝:“祼用鸡彝,礼记明堂位作鸡夷,郑注:“夷,读为彝。’是夷。彝同也。

  (二)说文云:“禽兽虫蝗之怪谓之蠥。”孽与蠥通。

  (三)人字据治要补。

  (四)春秋繁露俞序篇云:“教化流行,德泽大洽,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过矣。”

  (五)之字据治要补。

  (六)孟子云:“天下之良工也。”说文云:“●,酒母也。或作鞠。”曲与●。鞠同。豉,说文正作敊,云:“配盐幽■也。”史记货殖传云:“糱曲盐豉千答。”

  (七)汉书卜式传云:“以时起居。”礼记儒行郑注:“‘起居犹举事动作。’

  (八)吕氏春秋侈乐篇云:“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

  (九)说文云:“窨,地室也。”徐锴云:“今谓地窖藏酒为窨。”荫与窨通。齐民要术云:“作豉法,先作暖荫屋,坎地深三二尺,密泥塞屋牖,勿令风及虫泉入也。”又云:“作麦曲法,其房欲得板户,密泥涂之。”说文:“豉,配盐幽■,徐锴云:“幽,谓造之幽暗也。”暗与窨义亦同。○铎按:诗七月:“三之日纳于凌阴。”阴。荫。窨并同。今北人谓之地窨子。

  (一零)史记匈奴传:“中行说曰:“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

  (一一)遇旧作愚,据治要改。

  (一二)孟子云:“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一三)捐旧作损,据治要改。

  (一四)新书过秦上篇云:“履至尊而制六合。”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为六合。”○铎按:“由与犹同。

  (一五)礼记祭义云:“以为黔首则,郑注:“黔首,谓民也。”

  (一六)易系辞下传。

  (一七)汉书刑法志文帝诏云:“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公孙弘传云:“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礼乐志云:“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心耳浅薄,则邪胜正。”

  (一八)与旧作则。

  (一九)论语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后汉书杨终传云:“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流,要在教化。”荀子王制篇云:“中庸民不待政而化,杨倞注:“中庸民易与为善,故教则化之,不待政成之后也。”

  (二零)笃疑笵之误。王先生云:“疑是从革。’○铎按:作笵是也。下言随镕,金曰镕,竹曰笵,对文则异,散文则通。

  (二一)春秋繁露实性篇云:“中民之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汉书董仲舒传云:“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铸。”

  是故世之善否(一),俗之薄厚,皆在于君。上圣和德(二)气以化民心,正表仪以率群下,故能使民比屋可封,尧。舜是也(三)。其次躬道德而敦慈爱,美教训而崇礼让,故能使民无争心(四)而致刑错(五),文。武是也。其次明好恶而显法禁,平赏罚而无阿私(六),故能使民辟奸邪而趋公正,理弱乱以致治强,中兴是也(七)。治天下(八),身处污而放情(九),怠民事而急酒乐(一零),近顽童而远贤才(一一),亲谄谀而疏正直,重赋税以赏无功,妄加喜怒以伤无辜(一二),故能乱其政以败其民,弊其身以丧其国者(一三),幽。厉是也。

  (一)否治要作恶。

  (二)德字旧脱,据上文补。

  (三)新语无为篇云:“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汉书王莽传云:“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比屋而封。”论衡艺增篇云:“儒书又言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言其家有君子之行,可皆官也。”

  (四)昭六年左传云:“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

  (五)上作措。

  (六)孝经云:“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韩非子五蠹篇云:“明其法禁,必其赏罚。”汉书金日磾传云:“亡所阿私。”吕氏春秋贵公篇高诱注:“‘阿亦私也。’

  (七)毛诗序云:“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史记周本纪云:“宣王■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

  (八)下有脱文。

  (九)文选古诗云:“荡涤放情志。”治要载桓范政要论节欲篇云:“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一零)大戴礼少闲篇云:“荒耽于酒,淫泆于乐。”

  (一一)郑语:“史伯曰:“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

  (一二)治要载六韬文韬篇:“太公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

  (一三)诗抑云:“天方艰难,曰丧厥国。”毛诗序云:“卫武公刺厉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我则改之(一)。”诗美宜鉴于殷,自求多福(二)。是故世主诚能使六合之内,举世之人,咸怀方厚之情,而无浅薄之恶,各奉公正(三)之心,而无奸险(四)之虑,则羲。农之俗,复见于兹,麟龙鸾凤,复畜于郊矣(五)。

  (一)论语我则二字作而。○铎按:襄卅一年左传:“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当是古本有如是者。

  (二)文王。○铎按:诗自求多福句在宜鉴于殷句上。

  (三)正旧作政,据治要改。

  (四)险旧作陬,据治要改。

  (五)白虎通封禅篇云:“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礼记礼运云:“凤凰麒麟,皆在郊棷。”

  五德志(一)第三十四

  自古在昔(二),天地开辟(三)。三皇迭制,各树号谥,以纪其世。天命五代,正朔三复(四)。神明感生(五),爰(六)兴有国。亡于嫚以(七),灭于积恶。神微精以(八),天命罔极(九)。或皇冯依(一零),或继体育(一一)。太■(一二)以前尚矣。(一三)迪斯用来(一四),颇可纪录。虽一精思(一五),议而复误。故撰古训(一六),着五德志(一七)。

  (一)○铎按:大戴礼有五帝德。帝系二篇,此文本之,皆上古兴亡史也。

  (二)诗那。

  (三)御览一引尚书中候云:“天地开辟。”○铎按:已见卜列篇。

  (四)白虎通三正篇云:“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

  (五)礼记大传郑注云:“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详卜列篇注。

  (六)爰旧作爱。

  (七)以当作易,易。以声近之误。说文云:“嫚,侮易也。”经典通作慢易,注见断讼篇。

  (八)以字误,或当在精字上,明忠篇精微而神是其例。论衡奇怪篇云:“说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此文意盖与彼同。

  (九)诗维天之命毛传:“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文十七年左传云:“命之罔极。”

  (一零)诗閟宫云上帝是依,郑笺:“天用是冯依而降精气。”僖五年左传云:“神所冯依。”

  (一一)史记外戚世家序云:“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

  (一二)■与●同。隶书从皋之字多作睪。

  (一三)大戴礼五帝德篇云:“孔子曰:“黄帝尚矣。”’史记三代世表序云:“五帝三代之记尚矣,索隐:“刘氏云:“尚犹久古也。”’

  (一四)犹云由斯以来也。○铎按:楚辞九章怀沙:“易初本迪兮。”史记屈原传迪作由。

  (一五)史记邹阳传云:“虽竭精思。”一,读专壹之壹。

  (一六)诗烝民云:“古训是式。”说文云:“僎,具也。”撰即僎之借。

  (一七)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史记三代世表序云:“终始五德之传,索隐云:“谓帝王更王,以金木水火土之五德传次相承,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五德之传也。’

  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一);其一者或曰燧人(二),或曰祝融(三),或曰女娲(四)。其是与非,未可知也。我闻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五),以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凡斯数(六),其于五经,皆无正文。故略依易系,记伏羲以来,以遗后贤。虽多未必获正,然罕可以浮游博观(七),共求厥真。

  (一)淮南子原道训云:“泰古二皇,高诱注:“二皇,伏羲。神农也。”独断云:“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

  (二)尚书大传及礼纬含文嘉。说见风俗通皇霸篇。礼记曲礼疏云:“宋均注援神契引甄耀度数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

  (三)礼号谥记。说见风俗通。白虎通亦引之。

  (四)春秋运斗枢。说见风俗通。

  (五)史记秦始皇纪:“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索隐云:“泰皇当人皇也。”初学记九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御览七十八引徐整三五历纪云:“天皇。地皇。人皇为太古。”

  (六)数下脱一字。○铎按:邵校本臆补者字。

  (七)○俞樾云:“‘然罕二字绝句,言此义为世所罕闻也。篇中所陈,与太史公五帝纪。三代世表绝异。太史公曰:“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然则当时原有异同。今依潜夫说,则舜无娶曾祖姑之嫌,而稷。契皆非尧弟,故自舜始举之,于理为近也。’孙诒让札迻八云:“‘罕疑当作幸。谓冀幸可以浮游博观,与学者共求其真也。’○铎按:俞读固非,孙改恐亦未是。罕,少也。”罕可盖犹后世言少可。”差可耳。陶潜感士不遇赋:“罕无路之不涩,罕义与此同,盖汉末。魏。晋时方俗有此语。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一)。其相日角(二),世号太■(三)。都于陈(四)。其德木(五),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六)。作八卦,结绳为网以渔(七)。

  (一)御览七十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又引孝经钩命决云:“华胥履迹,怪生皇牺。”注云:“迹,灵威仰之迹也。”

  (二)御览引孝经援神契云:“伏羲氏日角,衡连珠。”五行大义五引孝经钩命决云:“伏羲日角,珠衡,戴胜。”

  (三)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张晏曰:“太昊,有天下号也。”按律历志云:“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皇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佃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是班氏以太昊为身号,炮牺为世号矣。先儒言身号。世号往往歧异,今就与本书合者录之。

  (四)昭十七年左传云:“陈,太●之墟也。”杜注:“太●居陈。”

  (五)御览引春秋内事云:“伏羲氏以木德王。”

  (六)昭十七年左传。

  (七)易系辞下传。○铎按:下系:“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罔罟。”下作字涉上衍。王念孙说,见经义述闻。

  后嗣帝喾(一),代颛顼氏(二)。其相戴干(三),其号高辛(四)。厥质神灵(五),德行只肃,迎送日月(六),顺天之则,(七)能叙三辰以周民(八)。作乐六英(九)。世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雄。叔豹。季狸,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一零)。

  (一)钱宫詹大昕云:“太史公三代世表谓尧。舜。禹。稷。契皆出黄帝。稷。契与尧同父,尧不能用,至舜始举之。舜娶尧二女,乃是曾祖姑。此皆昔人所疑。惟潜夫论五德篇谓帝喾为伏羲之后,其后为后稷;尧为神农之后,舜为黄帝后,禹为少昊后,契为颛顼后。少昊。颛顼不出于黄帝,尧不出于喾,则舜无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为尧所知,亦无足怪。于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历序称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然则颛顼非黄帝孙,尧亦非帝喾子。可以正史记之谬,与潜夫论亦相合。”

  (二)汉书律历志云:“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水生木,故为木德。”

  (三)御览八十引春秋元命苞云:“帝喾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像招摇。”王先生云:“按元命苞言厥象招摇,则干当作斗,字形相涉而误。戴斗者,顶方如斗也。’

  (四)汉书律历志云:“天下号曰高辛氏。”史记索隐:“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

  (五)大戴礼五帝德篇云:“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六)大戴礼云:“历日月而迎送之。”

  (七)大戴礼云:“顺天之义。”

  (八)礼记祭法云:“帝喾能叙星辰以着众。”

  (九)周礼大司乐疏引乐纬云:“颛顼之乐曰五茎,帝喾之乐曰六英。”注云:“能为五行之道立根茎。六英者,六合之英。”高诱注淮南子齐俗训以六英为颛顼乐,御览七十九。八十引帝王世纪又云:“颛顼作乐五英,帝喾作乐六茎。”白虎通礼乐篇则以六茎属颛顼,五英属帝喾,汉书礼乐志同。然此自本乐纬。下云:“颛顼作乐五英,英当为茎,盖传写之误。

  (一零)文十八年左传。”雄今作熊,狸作狸,恭作共。○铎按:下四人皆以兽为字,则作雄者借字也。帝王世纪:“伏羲曰皇雄氏,亦作黄熊,易林蹇之大过熊与宏协,是二字音近相通之证。

  后嗣姜嫄,履大人迹生姬弃(一)。厥相披颐(二)。为尧司徒(三),又主播种,农植嘉谷(四)。尧遭水灾,万民以济(五)。故舜命曰后稷(六)。初,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故立以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之兴也,以弃代之,至今祀之(七)。

  (一)御览一百卅五引春秋元命苞云:“周本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履大迹,生后稷。”史记周本纪云:“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二)披颐宋书符瑞志作枝颐。按披。枝并岐之误。御览三百六十八引春秋元命苞云:“后稷岐颐自求,是谓好农。盖象角亢,载上食谷。”王先生云:“按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岐嶷即岐颐也。岐者,头骨隆起而岐出,嶷嶷然高,故象角亢。’○铎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二十五云:“元命苞歧颐,潜夫论披颐,皆即诗岐嶷之转借,或本三家诗。’

  (三)司徒当作司马。诗閟宫郑笺云:“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疏引尚书刑德放云:“稷为司马,契为司徒。”御览二百九引尚书中候云:“稷为大司马。”论衡初禀篇云:“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

  (四)书吕刑。”植今作殖。○铎按:农,勉也。言勉植嘉谷也。经义述闻三王念孙说。

  (五)系辞云:“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六)书尧典。

  (七)昭廿九年左传云:“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礼记祭法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郑注:“厉山氏或曰有烈山氏。”此合二书言之。

  太妊梦长人感己,生文王(一)。厥相四乳(二)。为西伯,兴于岐(三)。断虞。芮之讼而始受命(四)。武王骈齿(五),胜殷遏刘(六),成周道(七)。姬之别封众多,管。蔡。成。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蔣。邗。茆。祚。祭,周公之■也(八)。周。召。虢。吴。随。邠。方。卬。息(九)。潘(一零)。养。滑。镐。宫。密。荣。丹。郭(一一)。杨。逢。管。唐。韩。杨。(一二)觚。(一三),栾。甘。鳞虞(一四)。王氏(一五),皆姬姓也(一六)。

  (一)御览八十四引诗含神雾云:“大任梦长人感己,生文王。”

  (二)御览引春秋元命苞云:“文王四乳,是谓含良。盖法酒旗,布恩施惠。”

  (三)史记周本纪云:“古公止于岐,少子季历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说文云:“●。周文王所封。或从山作岐,因岐山以名之也。’

  (四)史记刘敬传云:“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齐太公世家云:“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周本纪又云:“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

  (五)御览三百六十八引春秋元命苞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参房诛害,以从天心。”

  (六)诗武。

  (七)汉书律历志云:“武王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五行志云:“昔周公制礼乐,成周道。”

  (八)僖廿四年左传。”成作郕,邗作邢,茆作茅,祚作胙。茆,读为茅,详交际篇。

  (九)息旧作自,据路史国名纪五。后纪十改。隐十一年左传疏引世本:“息国,姬姓。”说文作鄎。

  (一零)广韵二十六桓潘字注云:“周文王子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

  (一一)僖五年左传云:“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疏引贾逵云:“虢仲封东虢,制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按虢公僖二年公羊传作郭。○铎按:公羊释文云:“郭,音虢,又如字。”

  (一二)杨重见。后纪十载姬国有阳,在杨上。上文楊字蓋■陽之訛。此杨字当从手,襄廿九年左传云:“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铎按:左传扬当从木,辩见洪亮吉春秋左传诂。

  (一三)觚疑狐。晋语云:“狐氏出自唐叔。”○铎按:狐氏,晋姬姓。见下篇。

  (一四)鳞当作鲜。昭十二年谷梁传晋伐鲜虞,范宁注:“鲜虞,姬姓,白狄也。”疏云:“世本文。”郑语云:“北有卫。燕。狄。鲜虞,韦昭注:“鲜虞,姬姓国。”

  (一五)国名纪。后纪王作主,以主为国名。按太子晋之后为王氏,见志氏姓篇。

  (一六)○铎按:以上伏羲,木德,后嗣喾。弃。

  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一),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二)。其德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三)。是始(

  四)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耨。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五)。

  (一)旧脱羊字,任作妊。御览七十八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又引孝经钩命决云任已感龙生帝魁,注云:“魁,神农名。”已或作姒。’

  (二)淮南子时则训云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赤帝,炎帝,号为神农。”汉书律历志云:“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三)昭十七年左传。

  (四)始旧作以,依下文例改。

  (五)易系辞。按揉木为耒耨,与释文或本同。

  后嗣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一)。代高辛氏。其眉八彩(二)。世号唐(三)。作乐大章(四)。始禅位(五)。武王克殷,而封其胄于铸(六)。

  (一)初学记九引诗含神雾云:“庆都与赤龙合婚,生赤帝伊祁尧。”按隶释帝尧碑云:“帝尧者,其先出自块●,翼火之精。有神龙首出于常羊□□□□□□□□□生赤□□□□□□□□□□爰嗣八九,庆都与赤龙交而生伊尧。”成阳灵台碑云:“昔者庆都兆舍穹精氏,姓曰伊,游观河滨,感赤龙交,始生尧。”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尧母庆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孺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奄然阴云,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按诱说本春秋合诚图,御览八十引之。

  (二)御览引春秋元命苞云:“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衡。”

  (三)汉书律历志云:“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

  (四)白虎通云:“尧乐曰大章。”

  (五)孟子云:“唐。虞禅。”

  (六)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帝尧之后于祝。”郑注:“‘祝或为铸。’续汉书郡国志:“济北郡蛇邱有铸乡城,刘昭注:“周武王未及下车,封尧后于铸。”按铸。祝声相近。淮南子俶真训:“冶工之铸器,高诱注:“铸,读如唾祝之祝。’

  含始吞赤珠,克曰玉英生汉,龙感女媪,刘季兴(一)。

  (一)艺文类聚九十八引诗含神雾云:“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媪,刘季兴也。’克与刻同。史记高祖纪索隐引王符云:“太上皇名煓。”此书无之,盖小司马误也。汉书律历志云:“汉高祖皇帝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铎按:以上神农,火德,后嗣尧。

  大电绕枢照野,感符宝,生黄帝轩辕(一)。代炎帝氏。其相龙颜(二),其德土行(三)。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四)。作乐咸池(五)。是始制衣裳(六)。

  (一)艺文类聚二引河图握矩起云:“大电绕枢星,照郊野,感符宝而生黄帝。”御览七十九符作附,初学记九引诗含神雾同。大戴礼五帝德篇云:“黄帝曰轩辕。”○铎按: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黄帝母曰附宝。”

  (二)御览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云:“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

  (三)史记五帝纪云:“有土德之瑞。”汉书律历志云:“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

  (四)昭十七年左传。

  (五)白虎通云:“黄帝乐曰咸池。”

  (六)系辞。

  后嗣握登,见大虹,意感生重华虞舜(一)。其目重瞳(二)。事尧,尧乃禅位,曰:“格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虞永终(三)。”乃受终于文祖(四)。世号有虞(五)。作乐九韶(六)。禅位于禹。武王克殷,而封胡公妫满于陈,庸以元女大姬(七)。

  (一)御览八十一引诗含神雾云:“握登见大虹,意感生帝舜。”史记五帝纪云:“虞舜者,名曰重华。”

  (二)御览三百六十六引春秋元命苞云:“舜重瞳子,是谓滋凉。上应摄提,以象三光。”御览多误字,据白虎通圣人篇订正。

  (三)论语。”格今作咨,厥作其。

  (四)书尧典。

  (五)汉书律历志云:“帝舜处虞之妫汭,尧禅以天下。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

  (六)白虎通云:“舜乐曰箫韶。”吕氏春秋古乐篇云:“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招与韶同。

  (七)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帝舜之后于陈。”襄廿五年左传云:“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王先生云:“‘大姬下脱配之二字。’○铎按:以上轩辕,土德,后嗣舜。

  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生白帝挚青阳。世号少■(一)。代皇帝氏,都于曲阜(二)。其德金行(三)。其立也,凤皇适至,故纪于鸟。凤鸟氏(四)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尸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夷民者也(五)。是始(六)作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七)。有才子四人,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故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恪恭厥业,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八)。

点击下载App,搜索"潜夫论笺校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