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药方

  属性:(《局方》)石苇散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涩不出,脐腹急痛,有时或倦则

  发,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

  芍药白术滑石葵子当归瞿麦(各三钱)石苇木通(各二钱)甘草

  王不留行(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小麦汤送下,或煎服亦可。

  (《济生》)地肤子散治诸病后体虚触热,热结下焦,遂成淋病,小便赤涩。

  地肤子猪苓通草瞿麦知母黄芩海藻枳实(炒)升麻葵子(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灯心十根、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局方》)五淋散治膀胱有热,水道不行,淋沥不止,脐腹急痛,或尿如豆

  汁,或如沙石,膏淋尿血,并皆治之。

  山茵陈淡竹叶木通滑石甘草(炙。各一钱)山栀仁(炒)赤芍药赤茯

  苓(各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车前子散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车前子淡竹叶赤茯苓荆芥穗(各二钱)

  上以新汲水二盏,灯心二十茎,煎一盏,食前服。

  车前滑石散治诸淋闭涩不通,大抵诸淋由肾与膀胱热也。肾膀胱为表里,俱属于

  水,水入小肠下脬中,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不通于阴,水液之道路不利,膀胱为津液之

  腑,津液内涸流于肾,水道不通停积于脬,肾热而气涩,故水道不利,小便淋涩,故谓之

  淋。其状小便数而出,以小腹引脐中痛。又有气淋、石淋、血淋,形证殊异,治疗不同,今

  以治之。

  车前子滑石(各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调,日三服。

  通草汤治诸淋。

  通草葵子茅根王不留行蒲黄(炒)桃胶瞿麦滑石(各一钱)甘草(炙,

  五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金沙五苓散治五淋痛涩。

  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二钱)赤茯苓猪苓白术芍药(各三钱)泽泻(

  半两)滑石(七钱)石苇(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灯心三十茎,煎七分,空心服。

  葵子茯苓汤治小便不通。

  葵子茯苓(去皮。各一钱)

  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葵子石苇散能利小便。

  葵子(半斤)地榆(三两)滑石(二两)石苇(去毛)石楠叶通草(各一两)

  为细末,饮调方寸匕,日三服。

  清肺饮子治渴而小便不利,邪热在上焦气分也。

  茯苓猪苓泽泻(各一钱半)车前子琥珀木通瞿麦蓄(各一钱)通草

  灯心(各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服。

  木通汤治小便不通,小腹痛不可忍。

  木通滑石(各半两)牵牛(头末,二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盏,灯心二十茎、葱白一根,煎一盏,食前服。

  二神散治诸淋急痛。

  海金沙(七钱)滑石(五钱)

  为细末,每服二钱半,用灯心、木通、麦门冬,用新汲水煎,入蜜少许,食前调服。

  淡竹叶汤治诸淋。

  淡竹叶车前子大枣乌豆(炒,去壳)灯心甘草(各一钱)

  水二盏煎七分,食前服。

  (《圣惠》)蒲黄散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蒲黄(生用)木通荆芥车前子桑白皮滑石灯心赤芍药赤茯苓甘草(

  炙。各等分,为细末)

  每服二钱,食前葱白汤调服。

  瞑眩膏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沙石淋皆治。

  大萝卜切一指浓四五片,以好白蜜二两浸少时,安净铁铲上,慢火炙干,再蘸蜜再炙,

  番覆炙,令香软勿令焦,待蜜尽为度,候温细嚼,以盐汤一盏送下效。

  地髓汤治五淋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

  牛膝(不拘多少)浓煎汁饮之效。酒煎亦可。

  一方以根煮服之。一方捶碎一两,用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日三服。

  一人患血淋,流下小便,盆内凝聚如,久而有变如鼠,但无足耳,百治不瘥。

  遇一明医言服此药,虽未愈而血色渐淡,久乃复旧。后十年其病又作,又服此药即愈。

  后数人息淋血及茎中痛者服之悉愈。及观《本草》载之治小便不利及茎中痛欲死。故附医

  案表其神效云。

  参苓琥珀汤治小便淋沥,茎中痛不可忍,引胁下痛。

  人参(五分)茯苓(四分)琥珀当归身柴胡泽泻(各二分)玄胡索(各

  七分)川楝子(去核炒)甘草(各一钱)

  上长流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博济方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枚,面包煨)

  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透膈散治诸淋。

  硝石(一两,细研末)

  劳淋劳倦,虚损则发,用葵子末煎汤调二钱。血淋热淋井花水调服。气淋木通汤

  调服。石淋研药末入铫子内,隔纸炒至纸焦再碾细,同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汤调

  服。诸淋并空心冷水调亦可。

  药方

  属性:(《局方》)八正散治大人小儿心经蕴热,脏腑闭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及

  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车前子瞿麦蓄滑石(另研飞)山栀子(炒)木通大黄(煨)甘草(

  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灯心二十茎,煎七分,食前温服。

  导赤散治心经蕴热淋证。(方见热门。)

  (《和剂》)清心莲子散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

  赤涩,或欲成淋,并皆服之。

  石莲子人参黄(蜜炙)麦门冬赤茯苓(各一钱)车前子黄芩地骨皮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本事》)火腑丹治心经蕴热,五淋疼痛。

  木通黄芩(各一两)生地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秘方)郁金黄连丸治心火上炎,肾水不升,使水火不得相济,火独炎上,水不

  既济,膀胱受火制而成诸淋,俱是热证,此药悉治之。

  郁金黄连(务一两)黄芩琥珀(研)大黄(酒蒸。各二两)白茯苓滑石(

  各四两)黑牵牛(头末二两)

  上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汤下。

  琥珀茯苓丸治膀胱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沥。

  琥珀赤茯苓川木通知母黄柏蛤粉赤芍药当归泽泻(各二两)人参

  桂府滑石山栀子黄连大黄(蒸)黄芩白术瞿麦蓄猪苓(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和匀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早晨白汤下。

  瞿麦汤治心经蕴热,小便淋涩赤痛。

  瞿麦穗(三钱)冬瓜子茅根(各半两)黄芩(六钱)木通(一钱)竹叶(一

  握)葵子(二合)滑石(二两,研末分四服)

  上除滑石外粗捣分四剂,每服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麦门冬饮治心热气滞成淋,脐下妨闷。

  麦门冬(去心)木通赤芍药葵子滑石(二两)芒硝(两半)

  上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一片、葱白二茎,煎六分,食前服。

  四汁饮治热淋,小便赤涩疼痛。

  葡萄汁生藕汁生地黄汁白蜜(各五合)

  上和匀,每服七分,一盏银石器内慢火熬沸,食前服。

  王不留行散治热淋不止疼痛。(即通草散,方见前。)

  螺泥膏治热淋小便不通。

  大田螺(不拘多少)

  以净水器盛养,待螺吐出泥,澄去上面清水,以底下浓泥入腻粉(五分)涂脐上,尿

  立通,将螺放生。

  白茅煎治热淋痛。

  白茅根(切,四斤)

  上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尽剂而愈。

  药方

  属性:沉香散治气淋脐下妨闷,痛不可忍。

  沉香石苇去毛滑石当归王不留行瞿麦(各半两)葵子赤芍药

  白术(各三钱)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大麦煎汤调服,以利为度。

  槟榔散治气淋小肠急痛。

  槟榔木香当归(炒。各半两)母丁香桂心(各一钱)冰片(一钱,细研)

  猪苓(去黑皮,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生姜葱汤调服。

  沉香琥珀散气淋诸淋不通皆可服。

  沉香(不见火)琥珀(各三钱)通草忘忧草根蓄小茴香(炒)木通

  血竭滑石海金沙木香(不见火。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服十两,水二盏灯心二十根,竹叶十个连根,葱白三茎,煎七分空

  心服。如硬块加大黄五钱,水道涩滞加车前子半两,血淋加生地黄一两,用长流水煎,极效。

  木香汤治冷气凝滞,小便淋沥作痛。

  木香槟榔木通舶上茴香(焙)当归青皮泽泻赤芍药官桂橘皮甘草(

  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前服。

  瞿麦汤治气淋滞涩。

  瞿麦黄连大黄(蒸)枳壳(去穣炒)当归羌活木通牵牛延胡索桔梗

  大腹皮射干(各两半)桂心(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石苇散治气壅不通,小便淋滞,脐下疼痛。

  石苇(去毛)赤芍药(各半两)白茅根木通瞿麦川芒硝葵子木香(各一

  两)滑石(二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前服。

  泽泻散治气淋小便涩痛胀满。

  泽泻鸡苏石苇(去毛,炙)赤茯苓(去皮)蒲黄当归(切焙)琥珀(

  另研)槟榔枳壳(去穣,麸炒)桑螵蛸(炒。各半两)官桂(去粗皮,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冬葵子或木通煎汤调服。

  茴香益元散治气滞尿淋疼痛。

  茴香(二钱,微炒黄色)益元散(三钱)

  为末水盏半煎八分,食前服。

  药方

  属性:(《济生》)小蓟饮子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

  小蓟根蒲黄生地黄藕节栀子仁木通滑石甘草当归淡竹叶(各咀等分)

  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羚羊角饮治血淋小便涩痛。

  羚羊角屑栀子仁葵子(各一两)青葙子红蓝花(炒)麦门冬(去心)大

  青大黄(炒。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琥珀散治五淋痛涩,小便脓血。

  琥珀海金沙没药蒲黄(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前通草汤调服。

  柿蒂散治血淋。以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粮米饮空心调下。

  鸡苏饮子治血淋不绝。

  鸡苏(一握,切)石膏(八分)竹叶(一握)生地黄(一升)蜀葵子(四

  分为末)

  除葵子外,先将四味以水煮取二升,去渣,下葵子末和匀作二服。如人行五七里久,

  再进二服。忌芜荑、蒜、面。

  黄金散治小便血淋疼痛。

  大黄(煨)人参蛤粉黄蜀葵花(焙)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煎汤调服,日三次。

  生车前草饮治小肠有热血淋急痛。

  鲜车前草(不拘多少)

  洗净捣烂,少入井水调搅取汁,食前饮一盏。若沙淋加寒水石末

  一钱调。

  发灰散治血淋,若单单小便出如尿。

  乱发(烧灰)

  入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用米泔温汤调下,治淋以葵子等分为末调。

  犀角地黄汤治小肠淋沥血出,疼痛难忍,及治心血妄行鲜血等症。(方见血症门。)

  如神散治心脏有热,乘于血分,血渗小肠,故尿血也。

  阿胶(蛤粉炒,二两)山栀仁车前子黄芩甘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井花水调下,日三次。

  当归一物汤治小便血极效。

  川当归(四两,锉)

  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顿服,亦治小便涩。

  鹿茸散治小便血尿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酥炙黄)生地黄(酒洗)当归(酒洗)蒲黄(一合)冬葵

  子(炒,四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

  一方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

  药方

  属性:神效琥珀散治石淋水道涩痛,频下沙石。

  琥珀桂心滑石大黄(微炒)葵子腻粉木通木香(磨汁)磁石(,

  酒淬七次细研水飞。各半两)

  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灯心煎汤调服。

  如圣散治沙淋。

  马兰花麦门冬(去心)白茅根车前子甜葶苈苦葶苈檀香连翘(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如渴加黄芩,临熟入盐少许。

  石燕丸治石淋多因忧郁气滞,下焦结热,令人小便不通。

  石燕(烧红水中淬二次,捣研极细,水飞焙)石苇(去毛)瞿麦穗滑石(各一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瞿麦汤送下,日三服。仍用石苇、

  瞿麦、木通各四钱,陈皮、茯苓(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服。

  独圣散治沙石淋。

  蜀葵花子(炒一两)

  为末,食前米饮调下一钱。

  鳖甲散治沙石淋。

  九肋鳖甲(一个,酥炙黄)

  为细末,每服一匙酒调下,以去沙石为效。

  麻黄牵牛汤治石淋水道不通,头痛昏闷,先宜服此。

  麻黄(去节)羌活射干荆芥穗紫菀茸防风知母蔓荆子牵牛(各一钱)

  半夏(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热服。

  药方

  属性:五淋二赤散治诸淋,或如豆汁沙石,或血尿如膏。

  赤芍药(二钱)赤茯苓(去皮)山栀子(各半两)甘草当归(酒浸。各三钱二分)

  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灯心廿茎煎,空心服。

  沉香丸治膏淋。

  沉香肉苁蓉(酒浸)荆芥穗磁石(火醋淬七次)黄滑石(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温酒送下。

  鹿角霜丸治淋闭,黄赤白黯如脂膏。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磁石丸治膏淋小便如膏。

  磁石(醋淬七次)泽泻肉苁蓉(汤洗焙)滑石(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菟丝子丸治膏淋。

  菟丝子(制)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三钱)蜜为丸,如前服。

  海金沙散治膏淋。

  海金沙滑石末(各一两)甘草(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灯心汤空心调下。

  药方

  属性:补中益气汤治劳淋伤损,元气下陷。(方见内伤门。)

  茯苓调血汤治酒色过度伤损成淋。

  赤茯苓赤芍药川芎半夏曲(各一钱)前胡柴胡青皮桑白皮枳壳(炒)

  桔梗甘草白茅根灯心(各一钱二分)

  上作二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鹿角胶丸治房劳伤损,小便血尿。

  鹿角胶(半两)油发灰没药(另研。各三钱)

  上为末,茅根煎汁,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药方

  属性:地黄丸治肾气虚惫,膀胱淋涩。

  生地黄(焙)黄(各半两)防风远志(制)茯神(去木)鹿茸(酥炙去毛)

  黄芩栝蒌(各一两)人参石苇(去毛)当归(各半两)赤芍药(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下。

  肉苁蓉丸治禀赋虚弱,小便淋数或不禁。

  肉苁蓉(八两)熟地黄(六两)五味子(四两)菟丝子(捣饼,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经验》琥珀散治老人虚人小便不通淋涩。

  琥珀(为末)人参(煎汤)

  空心以人参汤调服琥珀末一钱。

  八味丸、六味地黄丸俱治肾虚淋证。(二方见虚损门。)

  药方

  属性:五苓散合益元散治一切淋证小便不利。(二方见伤寒门。)

  《道藏经》方∶治淋取土牛膝净洗一握,水五盏煎一盏,去渣入麝香、乳香各

  少许,空心和匀服。

  一方∶治淋用黑豆二百粒,粉草二寸锉,新水二盏煎八分,去渣,乘热入滑石末一

  钱调,空心服。

  《修真秘旨》∶治淋用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为细末,每服二钱,葱花酒热调空

  心服。

  一方∶治淋取鸡肫内黄皮五钱,取去沙石,阴干烧存性为末作一服,白汤调立愈。

  《肘后方》∶治诸淋下血用火麻根十根咀,水三钟煎一钟,空心服。

  《外台秘要》∶治淋,取生续断(即马蓟根)绞汁,每服空心半盏。

  一方∶治血尿。升麻一两锉,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温服。

  《集验方》∶治血淋用竹茹五钱,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温服。诸失血效。

  一方∶治血淋以生地黄绞汁一盏,入生姜自然汁半杯,和匀服。不愈再服,必效。

  一方∶用虎杖根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服。

  一方∶治石淋,用石首鱼头中石枕磨水服,或烧灰,米饮调下。

  一方∶治诸淋老人小便不利,用核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合,空心顿服即瘥。

  一方∶治诸淋小便赤涩,遗沥疼痛,用三叶酸浆草捣取自然汁一合,酒一合,和匀荡

  热,空心服立通,一方入蜜少许同服。

  一方∶治五淋用船底清苔一丸,如鸡卵大,水一盏煎五分温服。

  一方∶治淋用鲟鱼煮汁多饮之愈。

  药方

  属性:一法∶仰卧,令两足膝头,斜踵置尻,口内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小便。

  一法∶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

  令内曲入,利腰髋治淋。

  一法∶偃卧,令两足膝头,斜踵置尻,口内气,振腹,鼻出气,去石淋茎中痛。

  一法∶以两足踵布膝,除癃气淋。

  一法∶偃卧,令两足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内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

  气癃,小便数,茎中痛,阴以下湿,小腹痛,膝不随也。

  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脾胃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使便溲

  或白或赤,而混浊不清也。)

  《原病式》曰∶小便混浊,皆属于热。如夏月天气热,则水液混浊,冬月天气寒,

  则水清洁,水体清而火体浊故也。如清水火煎自浊。

  戴氏曰∶赤白二浊俱是湿热,虽有赤白之异,终无寒热之分。

  丹溪曰∶便浊皆是湿热,有痰有虚,湿痰流注,宜燥中宫之湿。附录云∶人之五脏六

  腑,俱各有精,然肾为藏精之腑,而听命于心,贵乎水火升降,精气内持。若调摄失宜,

  思虑不节,嗜欲过度,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而为赤白浊之患。赤浊是心虚有热,因

  思虑得之。白浊肾虚有寒。(白浊主气分有热,谓肾虚寒,恐误也。)过于淫欲而得之,

  其状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凝如膏糊。治法,赤者当清心调气,白者温补下元,

  又须清上,使水火既济,阴阳叶和,精气自固矣。

  病机

  属性:《仁斋直指》云∶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凡人思虑过情,酒色无度,心肾气

  虚,不能管摄阴阳,不

  能升降,上下乖睽,是以清浊不分,而赤白浊证所由生也。

  脉候

  属性:两尺脉洪数为膀胱小肠有热,必便浊,洪大而涩按之无力,或微细或沉紧

  而涩,为元气不足。尺脉虚或浮者,急疾者皆难治,迟者易治。女人尺脉涩而弱者,或

  洪数而促者,皆为便浊白带,心脉短小,因心虚所致,必遗精白浊。

  治法

  属性:丹溪曰∶浊证多是湿热湿痰,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汤加苍、白术,去热用黄柏、青

  黛、滑石、山栀,痰盛者以二陈加南星,蛤粉、神曲糊丸,青黛为衣,虚劳者不宜峻用寒

  凉、当用补阴滋肾气。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其胃中之气。

  治法

  属性:便浊皆是小肠膀胱湿热,而或兼痰。遗精多属心肾邪火,或主于虚,病机大有不同也。

  古人共方出治者,以其固涩之意无异。再若其固涩之药,庶可相同。若论病机犹当推察,

  不可一途一治,今固分门立方,医者宜加详审。若论妇人白带赤带,庶其病机同,而出治

  可以相参也。故丹溪云∶浊主湿热,有痰有虚,赤属血,白属气。寒则坚凝,热则流通,

  与痢带同治可也。

  治法

  属性:一人便浊经年形瘦作心虚,主治用珍珠粉丸和定志丸服。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浓味,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

  浊。白浊即湿痰也,用二陈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气,加苍术、白术,补胃去湿,

  服四贴。后浊减大半,却觉胸满,因升麻、柴胡升动胃气,痰壅满闷,又用本方加炒曲、白

  术、香附。素无痰者,虽升动不满也。

  药方

  属性:丹溪方治一切赤白浊,及妇人带下。

  青黛蛤粉椿根白皮滑石干姜(炮)黄柏(炒褐色)

  上末神曲糊丸,食前空心饮汤下六七十丸,立方法以黄柏去湿热,青黛解郁热,蛤粉咸

  寒入肾,椿皮同固滑。

  又方治一切湿热浊流。

  黄柏(炒黑,一两)生柏(一两)蛤粉(三两)神曲(一两)

  上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服。

  二陈汤治浊加升提之药,使大便利而小便长。(方见痰门。)

  珍珠粉丸治精滑白浊。

  黄柏真蛤粉(各一斤)珍珠(三两,一方有青黛无珍珠,亦效。)

  上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下,或椿皮、滑石、青黛俱好。

  定志丸治心虚水火不济,遗精便浊。

  远志(去心)石菖蒲(各一两)人参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空心米饮下。

  半夏丸治湿痰流注,白浊神效。

  半夏(燥湿,)猪苓(分水)

  肝脉弦者宜加青黛。神曲糊丸服。

  清心莲子饮治心虚有热,小便赤浊,或有沙漠。(方见淋门。)

  补中益气汤治胃气虚弱下陷,便浊久而不愈者效。(方见内伤门。)

  (《局方》)妙香散治心虚遗精白浊。

  麝香(一钱,另研)人参(五分)木香(二钱)茯苓茯神黄远志(去心。

  各一两)桔梗甘草(各半两)辰砂(二钱,另研)山药(二两,姜汁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河间)秘真丸治思想无穷,所欲不遂,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

  痿,及为白淫,白浊,及白物随溲而下。

  白龙骨(一两,另研)诃子(大者五枚)砂仁(半两)朱砂(一两,另研一分为衣)

  上为细末,每服十丸,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

  水陆二仙丹治赤白浊及遗精。

  金樱子(根据制法录熬膏)芡实子肉(为末。各等分)

  上以金樱膏调芡实末,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妙应丸治赤白便浊通用。

  真龙骨()辰砂(另研)牡蛎(研)石菖蒲(各二钱半)川楝子(蒸,去

  核,五钱)白茯苓益智仁石莲肉(各三钱半)桑螵蛸(瓦上烙干)菟丝子(制)

  上末,山药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人参酸枣汤下。

  (东垣)治浊固本丸

  莲花蕊黄连(炒)白茯苓砂仁益智半夏黄柏(炒。各三两)甘草(炙,

  一两)猪苓(二两半)

  为末,蒸饼为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子午丸治心肾俱虚,梦寐惊悸,常有自汗,烦闷短气,悲忧不乐,消渴引饮,漩下赤

  白,停凝浊甚,四肢无力,面黄肌瘦,耳鸣头晕。

  韭子(去壳,二两)莲肉(去心)枸杞子白龙骨川巴戟(去心)破故纸(炒)

  琥珀(另研)苦楮实白矾(枯)赤茯苓白茯苓莲花蕊(盐蒸)芡实白牡蛎

  文蛤(各一两)朱砂(两半,为衣)

  上末用肉苁蓉一斤酒蒸捣烂,研为膏和丸,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浓

  煎萆汤下。忌酒面房劳。

  三白丸治遗精白浊。

  龙骨牡蛎(。各一两)鹿角霜(二两)

  上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百一》)固真丹治元脏久虚便浊,妇人赤白带下,崩中下血并治。

  苍术(米泔浸咀净片一斤分四制,四两用茴香食盐各一两同炒,令术黄色用度;四两

  用川乌一两制切片,川楝子一两和皮核同炒;四两用花椒去目一两,故纸一两同炒,四两

  用好酒醋各一升同煮二三沸,将术焙干,留酒)

  上以四制术为末,前煮酒醋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男子盐汤妇人醋点汤

  空心下。

  (《经验》)桑螵蛸散治男子小便日数十次,稠如米泔,或赤或白,心神恍惚,瘦

  弱少食。此病多因房劳过度,耗散真气得之。

  桑螵蛸(盐水煮)远志(去心,甘草水煮)石菖蒲(盐炒)龙骨(研)人参

  茯神当归(酒洗)鳖甲

  上为末,每服二钱,临卧人参汤调下。

  药方

  属性:(杨氏)萆厘清饮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或服寒凉利药过多,小便白浊频数

  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仁川萆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上每服四钱,水一盏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和剂》)茯兔丸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元不固,便溺余滴,白浊,梦遗。

  白茯苓(三两)菟丝子(五两制)石莲子(二两,一方加五味子二两,名玄兔

  丹,亦效。)

  上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可。

  锁精丸治白浊。

  破故纸(炒)青盐(各四两)白茯苓五倍子(各一两)

  上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济生》)四精丸治白浊烦渴。

  鹿茸(制)肉苁蓉(制)山药白茯苓(各等分)

  上细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送下。

  固精丸治下元虚损,小便白浊,或如米泔凝脂,腰重少力并治。

  牡蛎()白茯苓桑螵蛸(酒浸炙)白石脂韭子(炒)五味子菟丝子(制)

  龙骨(各等分)

  上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仁斋》)炼盐散治漏精白浊。

  雪白食盐(不拘多少入瓷瓶,按盖密红极透取出,地上放一夜盖密)白茯苓

  山药(各一两)

  为末,入盐一两同研匀,枣肉合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澹寮》)五子丸治小便频数,时有白浊。

  菟丝子(制)韭子(炒)益智仁茴香蛇床子(炒。各等分)

  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芡实丸治劳伤心肾水火不交,面如油光不定,小便白浊不禁。

  芡实肉莲花蕊(各二两)茯神山茱萸肉龙骨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黄(

  酒浸)韭子(炒)肉苁蓉(酒浸)川牛膝(酒浸)紫石英(七次。各一两)

  上末,山药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或盐汤下。

  八味丸治肾虚白浊。(方见虚损门)

  经验方治小便白浊出髓条。

  酸枣仁(炒)白术人参白茯苓破故纸(炒)益智大茴香牡蛎(左边者)

  青盐(各等分)

  上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经验加味十全汤十全大补汤加益智仁,空心煎服,治白浊久而不愈,诸药不效者三

  服即愈。

  药方

  属性: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

  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药方

  属性:(《局方》)导赤散治心虚蕴热,小便赤涩,遂成赤浊。(方见积热门。)

  香苓散治男妇赤浊。

  妙香散五苓散(见湿门。)

  上二味和匀等分,每服三钱,麦门冬煎汤,空心调服。

  三黄丸治赤浊。(方见热门。)

  每服五十丸,五苓散煎汤空心送下。

  (《仁斋》)莲子六一散治心经虚热,小便赤浊。

  石莲子(六两)甘草(炙,一两)

  上末,每服三钱,灯心汤调下。

  (《济生》)瑞莲丸治思虑伤心,小便赤浊。

  白茯苓石莲肉(去心)龙骨(生)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

  仁(炒另研)紫石英()远志(制)当归(酒浸)酸枣仁(炒)

  龙齿(各一两)乳香(半两,另研)

  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或枣汤下。

  远志丸治小便赤浊如神。

  远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茯神益智仁(各二两)

  上细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下。

  (《集成》)伏暑汤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褚苓莲肉(去心)麦门冬(去

  心,等分)

  上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药方

  属性:《道藏经》方∶治白浊小便频数,用陈冬瓜仁炒为末,空心米汤调下三钱,多服

  见效。

  一方∶治小便白浊,白茯苓(四两)猪苓(二两)水二碗煮一碗,去猪苓,用茯苓

  焙干为末,溶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早晨细嚼灯心,枣汤下。

  《圣惠方》∶治肾虚遗精白浊,韭子二两微炒为散,食前酒下二钱。

  一方∶治思虑伤脾以致白浊,用浓朴姜制二两,羊胫骨炭火红闭杀,研如粉一两,面

  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饮下。

  一方∶治小便赤浊用茺蔚子茎叶,捣取自然汁一小盏,空心通口服。若瘾疹者或痒者

  煎汤浴。

  药方

  属性: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可灸五壮,治白浊便不禁。)关元(一穴,在脐下

  三寸,治同上。)

  病机

  属性:《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瘾溺血,膀胱不利则瘾,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为津

  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

  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

  闭癃,虚则遗溺。

  丹溪曰∶小便闭,有气虚、有血虚、有痰、有实热、有湿,有气结,其有痰气闭塞皆宜

  吐,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乘载其水也。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

  水出,气不利故不通。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经小肠为

  气化,气不化,故不通也。

  病机

  属性:易老云∶寒在胸中遏塞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

  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

  乃阳中之阴,非纯阳之剂,阳无以化,

  何以补重阴之不足也?须用感地之水运而生火苦之味,感天之寒气而生大寒之药,此气味

  俱和,乃阴中之阴也。大寒之气,人感之生膀胱寒水之运。此药能补肾与膀胱,受阳中之

  阳热火之邪而闭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药,治法当寒因热用,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脉候

  属性:同淋浊门相参看,大抵小便不通,脉多涩数。

  治法

  属性:《丹溪附录》云∶肾主水,膀胱为之府,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则小

  肠独应于心者,何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

  流行,而水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济,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

  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

  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涩,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

  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为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小便涩滑,又当

  调适其气与。

  治法

  属性:气虚用升麻、参、耆等,先服后吐,或参、耆药中探吐之。血虚用四物汤先服后

  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之亦可。痰多用二陈,先服后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

  探吐之,以提其气。实热者当利之先,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

  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妊之妇,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压下故也。转胞论用

  四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甘草、姜、枣煎汤,空心服。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

  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渣服,即探吐。

  《集成》云∶实热者利之,宜用八正散,大便动则小便自通。因热郁不通者,用赤茯

  苓、黄芩、泽泻、车前子、麦门冬、滑石、木通、甘草梢,气加木香、黄,淋痛加黄柏、

  生地黄,夏月调益元散。气血两虚,八物汤加黄柏、知母。

  东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

  服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予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处,思半夜曰∶吾得之矣。经曰∶

  膀胱者,津液之腑,必气化而能出焉。多服渗利之药,而痛益甚,是气不化也。启玄子云∶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甘淡气薄,皆阳药,独阳无阴,欲化得乎?遂以滋

  肾丸群阴之剂投之,再服愈。

  丹溪治一妊妇,小便不通,脉细弱,乃气血虚弱,胎压膀胱下口,用补药升起,诚恐

  效迟,反加急满,令稳婆以香油抹手,入产门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却以参、耆、升麻大剂

  服之,或少有急满,如前再托。《纂要》云∶将妊妇倒竖起,胎自运,其溺溅出,胜于手

  托远矣。

  又治大小便不通,医用利药反剧,脉右手弦滑,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

  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以药大吐之,病如失。

  一法治小便不通,诸药不效,或转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猪尿胞

  一个,底头出个小窍儿着翎筒通过,放在窍内,根底用细线扎定口,细杖子堵定,上用

  黄腊封尿胞口,头吹满气七分系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头,放了黄蜡,堵塞其翎筒,放

  在小便头,放开翎筒根头,手捻,其气透里,自然小便即出,大有神效。

  药方

  属性:肤肺饮子治渴而小便闭,热在气分也。

  滋肾丸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血分也。

  八正散治实热小便不通。(以上方并见淋证门。)

  (东垣)导气除湿汤治小便癃闭不通,乃血涩致气不运而窍涩也。

  茯苓滑石(各一钱)知母(酒浸炒)泽泻(各一钱半)黄柏(二钱,酒炒)

  上水二盏煎一盏,空心稍热服。

  茯苓汤治胃疸阳明积热,食已辄饥,面色黄瘦,胸胁胀,小便涩。

  赤茯苓陈皮泽泻桑白皮(各二分)赤芍药白术人参官桂(各二分)石

  膏(八分)痛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食前温服。

  (河间)倒换散无问新久癃闭,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用)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用)

  上各等分,别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葵子散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研细)赤茯苓(各二钱)

  水一盏煎五七沸,食前服。

  (《局方》)牛膝膏治小便癃。

  牛膝(细切一合)

  以新汲水煎五碗煎至一碗,入麝少许,空心服。

  (《外台》)广济鸡苏饮子治小便不通。

  鸡苏(一握)生地黄白通草(各四两)净滑石杏仁(去皮尖。各二两)冬葵

  子(一两半)好石苇(炙,去毛,一两)

  上咀,水六升煎二升半,分二服,空心一服。过少时又进一服必通。

  葵子茅根汤治同前。

  冬葵子滑石(各三两)通草赤茯苓(各一两)茅根(二两半)芒硝(

  一两半)

  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石苇散《集验方》通治小便闭瘾不利作痛。(方并见淋证门。)

  葱白汤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胀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此由暴气乘膀胱,或惊忧

  无所伸,郁闭迫冲脬气致此。

  陈皮(三两)葵子(一两)

  每服半两,葱白三茎,水煎服。

  琥珀散治气虚小便不通。

  琥珀(一味为末)

  用人参萱草根,空心煎汤调下二钱。

  附子散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乃阴虚故也。曾服通利之药,不效者宜服此。

  附子(制,一个)泽泻(一两)

  上咀分四服,每服水二盏、灯心二十茎,煎八分,食远服。

  药方

  属性:《道藏经》方∶治小便不通,用乌木皮煎汤调下。五苓散二钱空心服,立通。如

  无药处只以柏皮煎汤服可。

  一方∶笔头灰年久者,主治小便不通,小便数,阴肿,中恶,脱肛,淋沥,烧灰水调

  服。

  一方∶小便不通,车前草捣汁一盏,入蜜一杯和,空心服立效。

  经验方∶治小便不通,朴硝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煎茴香汤下。

  一方∶以莴苣菜捣如泥贴脐,或用盐填脐中灸。

  一方∶用蚯蚓杵,以凉水滤过,浓服半碗,立通,大解热疾,不知人事欲死。服

  之甚效。

  一方∶治小腹胀满痛,不得小便,用雄黄细研蜜丸如枣,放纳溺孔中。及疗天行时病。

  一方∶用酸草捣汁一盏,入砂糖水调服。

  一方∶用葱三斤,慢火炒香熟,熨脐下即通,或用盐炒热,帛包熨,冷即易之,须臾通。

  一方∶治卒不得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黄,米饮服之立效。

  一方∶治小便不通,鸡卵黄一枚,服之不过三次愈。

  一方∶治小便闭,用猪胆汁,纳热酒中服之。亦治大便秘。

  一方∶治小便不通,生煎象牙末,小便多,象牙末烧灰服,饮汤下。

  一方∶治小便难腹胀满,不急疗之即死。用秦艽一两去苗,以水一大盏煎七分服,

  食后分二服。

  一方∶治小便不通及胞转,取粱上尘二指撮,以水服之。

  病机

  属性:《内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又曰∶督脉生病为遗溺。又云∶肝脉生病亦遗溺。(

  二经循阴器系廷孔,病则荣卫不至,气血虚劳,不能约束水道之窍,故遗失不禁也。)

  《玉机微义》云∶遗溺为病,本于经虚,亦有过服寒凉之剂而致者。如东垣曰∶立夏前误服

  白虎汤过多致遗溺者,宜温药升阳以解之是也。故用药者当审诛罚无过之戒。

  董氏云∶人之漩溺,藉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

  心肾气衰,阳道不运,则传送失度,必有遗溺失禁之患。故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

  溺是也。

  病机

  属性:三焦气虚皆足以致遗溺,肺从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上连肺,故两脏更是子

  母脏也。母虚子亦虚,肺属金,肾与膀胱属水,所以金乃水之源,膀胱乃渗泄之腑,肾者

  主之,此则三焦不足可知矣。

  病机

  属性:遗者,如睡中遗出而不自知,日间遗出而方知也。不禁者,时常欲解而不能自禁

  止也。由是皆为虚候。而病机莫不皆同,但不禁者,为少差,而遗溺者犹甚也。

  脉候

  属性:《伤寒论》脉法曰∶寸口脉微而涩。微者,胃气不行;涩者,荣气不足。荣卫不能

  调,则三焦无所伸而归其部。上焦不归,嗳气吞酸;中焦不归,不能消谷;下焦不归,则

  遗溺失禁也。左尺脉微涩主遗溺,尺脉悬绝者,不治。

  治法

  属性:遗溺不禁为阴阳不调,水火不济,必先用补中益气以治本调荣卫者,此也。后用秘元丹

  以治标拾遗者,此也。若不先调荣卫,而俾其正气冲和运用,各行其道,据以涩药收之,而

  暂息随作,未见其能奏功也,故曰调和荣卫为主,治本之谓也。

  治法

  属性:节斋云∶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为多,盖膀

  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

  也。治宜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

  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之类,不可用温药也。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

  不足,故火动而致小便多,小便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

  其标也。

  治法

  属性:或曰∶小便不禁有虚热虚寒之分,虚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大菟丝子丸、

  猪胞煎汤下。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八味丸加杜仲、石脂、五味、减泽泻。大抵遗

  溺宜补下元,必是清心寡欲。又有产蓐不顺致伤膀胱,及小儿胞冷,皆有遗溺失禁,当随

  证施治。

  药方

  属性:缩泉丸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

  天台乌药(去木)益智仁(各等分)

  上末,酒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

  (《三因》)家韭子丸治少长遗尿不禁,白浊,梦遗精滑,补元气进饮食。

  家韭子(炒)鹿茸(酥炙,四两半)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熟地黄当

  归(酒浸)菟丝子(制。各二两)巴戟天(去心)杜仲(炒)石斛桂心干

  姜(各一两)

  上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

  (《御药》)秘元丹治肾虚脱气,小便不禁,自汗时出。

  龙骨(三两)诃子肉砂仁(各一两)灵砂(二两)

  上为细末,煮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三因》)二苓丸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不禁。

  赤茯苓白茯苓(另研)人参(另研)丹参(另研。各等分)

  上末,先将二茯苓以新汲水洗,澄去新沫,控干复研末、别取地黄汁,与好酒同

  于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空心盐酒送下。

  鸡肠散治肾中膀胱虚损,不能约制,故遗尿失禁。

  肉桂龙骨(各钱半)鸡肠(烧存性)牡蛎粉白茯苓桑螵蛸(各三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空心温服。

  鸡内金散治遗尿失禁。

  鸡(一具并肠洗净焙干烧存性,男用雌鸡,女用雄鸡)

  为末作一服,空心温酒调下。

  一方用猪脬一个烧存性,为末,加入前药内,服效。

  桑螵蛸散治遗尿失禁。(方见浊门。)

  阿胶饮治遗失不禁。

  阿胶(三两,炒)牡蛎(炒成灰)鹿茸(酥炙。各四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为细末,米饮调服二钱亦可。一方加桑螵

  蛸作丸服极效。

  (《集要》)四神丸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五味子(四两)熟地黄(六两)肉苁蓉(一斤)免丝子饼(二两)

  上末,酒煮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白芷丸治夜多小便,老人虚人多有此症。

  白芷(一两)糯米(半两,炒黑色)

  上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木馒头或根煎汤下。

  (《济生》)菟丝子丸治小便多或致失禁。

  菟丝子(制,二两)牡蛎粉附子(制)五味子鹿茸(酒制。各一钱)肉苁

  蓉(酒浸一两)鸡(炙)桑螵蛸(酒炙。二两)

  上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酒任下。

  (《和剂》)二气丹治虚寒积冷,小便不禁,老人虚人,尺脉微弱者有此。

  硫黄(炙,细研)肉桂(各二钱半)干姜(炮,为末)朱砂(研,为衣。各二钱)

  附子(制,半两)

  上以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

  固脬丸治遗尿不觉,小便不禁。

  菟丝子(制,二两)茴香(一两)附子(制)桑螵蛸(炙。各半两)戎盐(一钱)

  上末,酒煮面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牡蛎丸治小便不禁。

  牡蛎(三两,盛瓷器盒子内,更用盐末一两,盖头铺底,以炭火约五斤烧半日,取出

  研)赤石脂(三两,捣碎醋拌匀湿,于生铁铫子内慢火炒,令干研如粉)

  上同碾匀,酒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鸡肝丸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

  雄鸡肝桂心(各等分)

  上以桂末同肝捣烂如泥,丸小豆大。每服十丸,酒送日三服。

  暖肾丸治肾虚多溺不禁而浊。

  葫芦巴破故纸(炒)川楝子(用牡蛎粉同炒,去牡蛎)熟地黄益智鹿茸山茱

  萸肉代赭石(醋淬七次)赤石脂(各七钱半)龙骨海螵蛸熟艾(醋糊拌)丁香

  沉香乳香(各半两)禹余粮(醋淬,八钱)

  上为末,糯米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菖蒲汤下。

  小菟丝子丸治小便多而不禁。

  菟丝子(五两)石莲子白茯苓山药五味子(各一两)

  上末,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凡人有大喜致小便多无度,乃喜极

  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用厘清饮、四七汤各半煎服,仍以辰砂妙香散吞下

  菟丝子丸。

  (《心统》)茴香益智丸治老人阳虚失禁,及房劳伤肾遗溺。

  小茴香(盐炒)益智仁(炒)故纸(炒)乌药川乌(炮。各一两)

  上末,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盐汤下。

  药方

  属性:《千金方》∶治遗尿用羊脬一个,盛水令满系两头,煮熟开取两头,服之愈。

  一方∶治遗尿失禁,以茯苓四两为末,白面一斤,水和捏作饼烧熟,空心食之效。

  一方∶用小茴香净一钱,入花椒五七粒,盐少许同炒为末,临晚炙,糯米果蘸药

  末食之,当晚饭吃温酒数杯送为妙。

  一方∶用猪脬一个,以糯米浸洗白净,入椒盐于内煮烂切碎,食蘸茴香末吃,以好

  酒送下,空心临卧各吃一服,当饭为妙。

  一方∶用鹿角霜一味,酒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肾虚不禁者用之神效。

  一方∶治小便多或不禁,用鸡喉咙及内黄皮烧为末,大麦饮调服之效。

  一方∶治小儿睡遗尿不觉,用燕窝中草烧黑为末,水调方寸匕。

  一方∶用益智一两半,酒一盏煎七分,去滓服。

  一方∶用白纸一张铺在睡席下,待遗尿于上,日干烧存性酒下。

  一方∶用乌药为末二钱,酒调下日二服。

  一方∶用蔷薇根细研,好酒调服。

  治案

  属性:夫转脬病,多得于孕妇,及劳力负重,委曲作事之人。治法多用吐法,使其气正而后愈。

  丹溪治一妇人转脬,小便闭不通,孕妇禀受弱忧闷多,性急燥食味浓皆能致之。古方

  用清利疏导药解有效。因思胞为胎所压,展在一边,胞系了戾不通。若胎得疏,水道自行,

  以八珍汤加陈皮、半夏、加姜煎服探吐之,遂通。此恐偶中,后治数人皆效。

  药方

  属性:一方∶治孕妇转脬,小便不通,及男子转脬皆效。

  冬葵子山栀子(各半两,炒研)木通(三钱)滑石(半两)

  上作一服,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末调,用螺肉捣膏或生葱汁

  调,贴脐中立通。

  补脬饮治妇人生产伤脾损破,不能小便,但漏湿不干,宜服。

  黄丝绢(一尺剪碎)白牡丹皮白芨末(各一钱)

  上用水一碗,煮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一时不可作声。

  发灰散治妇人转脬不尿,及血淋茎衄。

  乱发(不拘多少)

  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醋点汤调下。

  交肠病

  属性:交肠为大小便易位而出,故曰交肠。或曰因气不循故道,所以清浊混淆,宜五

  苓散、调气散各一钱,阿胶五分汤下,或黄连、木香、阿胶末亦用前药送下。

  调气散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一两)藿香甘草(各四两)桃仁(二两)

  上为末二钱,汤下五苓散。(见湿门。)

  黄连阿胶丸治二便交错。

  阿胶(二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

  上为末,阿胶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

  丹溪治一人,嗜酒痛饮不醉,忽糟粕出前窍,尿溺出后窍,脉沉涩,与四物汤加海

  金沙、木香、槟榔、木通、桃仁八帖而安。

  又治一妇人患此破漆帽烧灰,米饮下愈。

  病机

  属性:《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

  注云∶(饱甚则肠胃横满,阳胃满则筋脉解而不属。故肠而为痔也。痔病之源

  在此。)

  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观乎此,则痔病于饮食太过,大肠受伤,益信矣,醉饱房劳所得。)

  《巢氏病源》云∶痔有五种,曰∶牡痔、日牝痔、曰脉痔、曰肠痔、曰血痔也。又有酒

  痔,肛门生疮,或有血出,又有气痔,大便难而血出,亦有肛出其外,良久不肯入者,皆由

  醉饱房劳,扰动气血,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名为诸痔,久而不愈,必变为漏。

  〔牡痔〕肛边发起肉珠如鼠奶,时时出脓血者,是也。

  〔牝痔〕肛边生疮,肿痛突出,如而出血者,牝痔也。

  〔脉痔〕肛边生疮,痒而复痛,血出淋沥者,脉痔也。

  〔肠痔〕肛边肿核,发寒热往来而血出,或肛脱者,肠痔也。

  〔血痔〕因大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

  〔酒痔〕其人酷饮而成,每遇饮酒即发肿痛而血流者,是也。

  〔气痔〕凡遇忧郁恐怒,立见肿痛,或血出是也。

  李东垣曰∶饱食、用力、房劳,脾胃湿热之气下迫,大肠至裂努出,其肉如樱

  桃、鸡心等状,赘于肛门而成痔。盖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

  也。四气者非六淫之邪,乃五脏之气扰动,内发而作成也。如饮食劳倦动乎脾,忧恐动乎

  肺,恚怒动乎肝。诸动属火,故热多也。其肿而后重者,湿兼热也,大便结者,燥兼热也。

  病机

  属性:《仁斋直指》云∶内蕴热毒,醉饱劳役,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

  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

  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主血,热而下迫于大肠,所以为痔也。诸痔出血,肛

  门别有小窍,下血如线,不与大便同道。痔久不愈,必至穿穴,疮口不台,漏无已时,此则

  变而为矣。

  病机

  属性:初生肛门成不破者,为痔,久而破溃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不止者,曰漏。此疾者

  皆由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而致之也。盖因人之纵欲恣饮,喜怒无常,脏腑抑郁,饮食自

  倍,肠胃乃伤,阴阳不和,关格壅滞,热毒下注,血渗大肠,而为肠痔漏之患矣。

  病机

  属性:大便下血,先哲有粪前粪后远近之说,此一端也。大抵此则大肠已受湿热之伤,而但未

  形外也,此其所以为内痔者是也。人不知觉,悉谓肠风,复斋论深得病情,可谓详切着

  明矣。

  病机

  属性:若人醉饱行房,精气脱泄,其脉空虚,酒热之毒流着于脉,或因醉饱淫极而强忍泄,或

  因用药固精弗泄,停积于脉,归注大肠,以致木乘火势而侮燥金,以火就燥,则大肠闭而痔

  漏作矣。

  病机

  属性:《灵枢经》云∶足太阳膀胱之脉及筋,皆抵腰中,入络肾,其支者贯臀足。故主筋为

  病则生此疾。由是推之,足厥阴之脉,环绕前后两阴,故亦能为痔矣。每见患痔发则色清痛

  甚,谓筋苦急而然也。

  病机

  属性:《直指》云∶痔漏患久,岁月累积,淫蚀肠头,湿烂可畏,此果何物致然哉?虫是也。其

  间用剂,又当为之化虫,不然古方何以谓之虫痔?

  脉候

  属性:肠下白沫,脉沉者生,脉浮者死。下脓血,脉滑大者生,脉悬绝则死。肠脾脉外

  鼓,沉久自已,肝

  脉小缓易治,肾脉搏沉身热则死,脉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软弱者难愈。

  治法

  属性:东垣云∶痔病皆湿、热、风、燥四气为病,其肿而后重者,湿兼热也;大便结者,

  燥兼热也;肠头成块者,湿也;大痛者,风热也。此皆脏气为病而显其形也。治宜行气和

  血,泻火疏风,流湿涧燥,以调其内,淹洗涂敷,以治其外。肿痛虽定,而痔犹存也。若

  不去其根本,遇触即发。以枯药消去其痔,而绝其源。亦须调饮食、戒房劳、慎忧怒,内观

  自养,使火不起,可保全安,否则虽服良药,难复效也。

  治法

  属性:丹溪云∶痔漏因风、湿、燥、热归于大肠,金失所养,木寡于畏。其为变见名状,种

  种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鸡心,曰鸡肝、曰莲花,曰翻花,曰峰窝,曰穿肠,曰外痔。

  虽名状不一,而其因亦同焉。以苦寒泻火,芩、连、栀子、槐花之类;以辛温和血,当归、

  川芎、桃仁之类;风邪下陷,以秦艽、荆、防、升麻之类;燥热郁怫,以枳壳、麻仁、桃仁、

  大黄之类。不饮酒人庶几易治。

  治法

  属性:丹溪云∶治痔必须治血为主。大法用条芩凉大肠,人参、黄连、生地黄、槐角子生血

  凉血,当归和血,升麻、川芎、枳壳宽肠。

  漏疮须服补药,以生气血,参、耆、归、术主之,外以附子为末作饼子如钱浓,以艾灸

  之。随漏大小

  令微热,不可令痛,干则易之,再和再灸。如困且止,直至肉平为度。或用补气血药作膏

  贴之。

  治法

  属性:经云∶脉陷为漏,留连肉腠。先陷血脉,次陷肌肉腠理,是气不能荣运,遂作死肌,

  经久不愈,疮口不收,风寒袭之,血脉内脓水渐成鹅管之状。大抵漏疮多生于肛门之畔,始起

  如豆,忽便肿疼,长如梅李,五六日浓脓而止,稍可而不收口。过半月或一月复肿而痛溃

  脓,发歇无定,后渐脓水不干,终不能愈。《集验》治法或灸百壮令开,或用针开之,一

  日三次,药不耐疼者,一日二次敷之,取去死肌,鹅管令尽。次用兔毛、松香烧烟薰之,艾

  叶煎汤洗之,取香膏贴之,生肌散敷之即愈矣。须要戒酒劳苦,则不复作。病深者又不同也,

  用稻草心顶替针丸,探入鹅管,屈曲处再用火针开之,或替针丸咬开。次用稻草叶捻之,

  取去死肌,鹅管路尚未断,又根据前法,以鹅管死肌去尽为度。穿肠者治之亦愈,但穿处不

  能完补耳。

  春甫每用治漏之法,无出湿热之方。病机诚如东垣、丹溪之论,大抵轻浅者,泻火流湿

  润燥疏风,悉可以愈,致于成漏穿肠串臀,支分节派,中有鹅管,年久深远者,卒未可以

  易窥也。虽有三品锭子溃烂生肌,亦皆治其近浅之漏耳。其深远者,必是《永类钤方》挂线

  治法,庶可通达而除根矣。予郡程复斋深得此法之妙,诚所谓拔本塞源,治无不愈。兹并求

  其方法之详,附录以公天下,庶患斯疾者之有拔也。

  治法

  属性: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痔为痔。东垣以为饱食用力房劳,以致脾胃

  湿热气下迫,大肠裂。又云∶饱食负重,妇人难产,小儿痢疾,皆苦用力,亦致肠。

  此实受病之源。故之浅者,则大阳半破,湿热之气渗归肠之半表半里,留连下陷,结核肛

  内,形如葡萄蓬莲,阻塞谷道,临厕脱肛,良久方收,名

  曰翻花。若因风热粪燥便难,粪未下而痔先破,血出者有之。粪以下而痔后破,血出者

  有之。此皆内痔所为,因粪难易血出不同,又何有肠风下血远近前后之理?故之深

  者,则大肠全破,湿热之气渗出肠外,留连肉腠,横流肛外,结核如樱桃、牛奶、鸡冠,

  或串阴或串阳,为囊痈为悬痈,或串臀为臀痈,脓水流久,内结鹅管、珊瑚,譬犹山洞

  之水,涓滴日久,结为钟乳鹅管,枝干蕃生,疮孔散出,形如蜂窝、烂瓜,肤残肌陷,久

  成痼

  疾,此皆外痔所致。故痔虽有内外肠浅深不同,治者不思拔本塞源,但见大便结实,为燥兼热;疮肿后重,肠头

  成块,为湿兼热;大痛为风兼热;虫蚀为木侮金,盖木先朽而后生蠹,肠已而毒始流。先正立方,行气和血,泻

  火疏风,以调其内,又用砒捻疮,烂去鹅管死肌,以治其外。观此不过治标缓急而已,若处迫近肛门,死肌既

  去肠头肉长,此幸收功而已。处幽远,如以杖通阴沟,处反大。是以旁疮虽愈,正孔处迫近不久复作,咎归病

  人。予患此疾一十七年,遍览群书,悉遵古法,治疗无功,几中砒毒,不拘数疮,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

  铅锤,悬取速效,众流俱涸,有何汛滥?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

  出二旬,线既过肛,如锤脱落,以药生肌,百治百中。若治内痔,则用敷药,不犯砒

  ,或用药翻肛,或候自脱,以药日敷,黄水既干,内痔焦黑,七八日间黑肉脱去,以

  药生肌,肠收如旧。纵有热毒,皆随粪下,后患再无。譬如夹洲既去,水归中流,何有旁通

  壅滞之患?今因浙衢鲁秋泉专门痔漏,线裹蛛网,每疮砒,亦颇收功。但其用药野狼虎,高索

  谢赀,目击心伤。所得方理,不敢自私,因书肤见,系诸方首,公之天下,永除斯疾云。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