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药方

  属性:(东垣)秦艽苍术汤治痔核已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湿热风燥四

  气合而为病,故大阳头成块者,

  湿也。作大痛者,风也,大便结燥兼受火邪也。其西方肺金主气,其体收下,亦能助

  病为邪,须当用破气药兼之,其效如神。

  秦艽桃仁(去皮尖,另研)皂角仁(烧存性。各一钱)苍术(米泔浸)防风(

  七分)黄柏(酒洗五分)当归尾(酒浸)泽泻(各三分)槟榔(二分,另研)

  大黄(少许,虽大便秘涩亦不可多用)

  上件除槟榔、皂角仁、桃仁三味另研外,余药细切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

  渣入槟榔等三味末子,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气也。服药

  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椒、姜等物,若犯之其药无效。有脓者,加白葵花头五朵

  去萼心、青皮五分入正药中同煎,木香三分细末同槟榔末入。古人治此病,多以岁月待除

  之,惟此药一服即愈。

  (东垣)秦艽当归汤治痔漏,大便结燥痛甚。

  大黄(煨,四钱)秦艽枳实(各一钱)泽泻当归尾皂角仁白术(各五分)

  红花(少许)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忌如前。

  秦艽羌活汤治痔漏成块下垂,不任其痒。

  秦艽羌活黄防风(各八分)升麻甘草(炙)麻黄柴胡(各五分)

  本(三分)细辛红花(少许)

  上水二盏煎八分服,忌风寒房事。

  红花桃仁汤治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当补北方,写中央。

  黄柏生地黄(一钱)泽泻(八分)苍术(六分)当归尾汉防己防风梢

  猪苓(各五分)麻仁(二分)红花(少许)桃仁(十枚)

  上咀,作一帖煎服,忌同前。

  清心丸治诸痔。《素问》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主血热,诸痔受病之

  源也,此药主之。

  黄连(净一两)茯神(去木)微赤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饮下。患痔漏者,只吃白米粥,疏

  其肠胃,薄滋味为妙。

  清凉饮治诸痔热证,大便秘结。

  当归赤芍药甘草(炙)大黄(蒸。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新汲水煎服。

  槐角丸治诸痔,及肠风下血脱肛。

  槐角子(一两)防风地榆枳壳(麸炒)当归黄芩(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鸡峰乌金散治痔漏。

  穿山甲刺刺皮黄牛角心猪牙皂角槐子皂角刺枳壳贯众阿胶(各等分

  再夹和)牛角

  上以皮、穿甲同炒,另研为末,和入一处,每服一钱半,用胡桃肉研烂调酒,食前

  服。漏血不止当归煎汤调下。

  芎归丸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当归神曲(炒)槐花(炒)黄地榆(各半两)荆芥穗乱发(烧

  存性)木贼阿胶(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

  (《济生》)皮丸治诸痔漏,年高虚弱之人,不宜多服。

  猪左悬蹄黄牛角腮皮(一个,同上烧灰存性)防风贯众槐角子(炒)

  鳖甲(醋煮)枳壳鸡冠花槐花(炒)黄雷丸黄连白芷当归(酒浸)

  油发灰玄参(各半两)麝香(另研,五分)

  上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饮下。

  (危氏)黑丸子专治年久痔漏下血,用之累验。

  干姜百草霜(各一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

  俱要烧灰存性入后药)桂心(三钱)白芷(半两)

  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宣明》)鸡冠散治痔漏肠风下血不止。

  鸡冠花黄连贯众川大黄乌梅(各一两)甘草(七钱半)

  为末,每服三钱,米饮调日二服。

  干葛汤治酒痔。

  干葛枳壳半夏(炙)生地黄茯苓杏仁黄芩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黑豆百粒,姜五片、白梅十个,煎一盏,食前服。

  橘皮汤治气痔。

  橘皮枳壳(炒)槐花(炒)川芎桃仁(去皮尖)木香槟榔紫苏香附子甘

  草(炙。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服。

  荆枳汤治气滞发痔。

  荆芥穗枳壳(炒)槐花紫苏香附子甘草(炙。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

  逐瘀汤通利大小肠,取下恶物,凡痔热证俱用,有瘀作痛神效。

  川芎白芷赤芍药干地黄枳壳阿胶茯苓五灵脂莪术茯神木通甘草(

  生。各三钱)桃仁(去皮尖,炒)大黄(各钱半)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蜜三匙,煎一盏,食前服,利为度。

  宽肠丸治内外痔。

  枳壳黄连百药煎(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椿皮丸治痔漏下血疼痛。

  东行椿根白皮(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樗皮丸治痔漏下血及脓不止。

  臭樗皮(微炒)酸石榴皮黄连阿胶(炒,各一两)艾叶(三分,微炒)

  如前丸服。

  (《直指》)收痔丸治诸痔通用。

  好阿胶(炒)黄连贯众(各半两)尺长皂角(去弦醋炙)皮(炙焦)蜂

  房(炒焦)蛇皮(略烧)皂角刺(略烧)穿山甲(微火烧令焦)

  当归川芎槐花猪后蹄垂甲(烧存性用。各二钱半)

  上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荆芥汤下。

  皂角刺丸治痔痛而复痒。

  皂角刺(二两,烧存性)防风槐花(各七钱半)蛇床子白矾(枯)白蒺藜(

  炒去刺)槐角子(各三钱)羌活(各半两)蜂房(炒焦)五倍子(各五分)枳

  壳(炒)

  上为末,醋调绿豆粉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以苦楝根煎汤下,仍

  用热童便入白矾末浇洗肛门。

  代赭石丸治痔变,脓血不止。

  代赭石(醋淬研)磁石(煮米醋数沸淬七次研)白矾(枯)牡蛎灰龙骨(研)

  皮(炙焦)皂角刺(炒焦)猪后蹄垂甲(烧各存性为末。)赤石脂川椒(焙)

  木贼(焙)蜂房(炒。各等分)

  上细末,神曲糊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艾汤下。

  地黄丸治五痔滋阴必用之药。

  地黄(酒蒸,一两半)槐花(炒)黄柏(炒)杜仲(炒)白芷(各一两)

  山药山茱萸肉独活(各八钱)泽泻牡丹皮(各六钱)茯苓(七钱)黄(

  一两半)白附子(二钱)

  上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秘方》)无比丸治一切痔漏。

  象牙屑血竭(各半两)没药乳香明雄黄(另研)明朱砂(各三钱二分)

  蜂房(炒)蝉蜕牙皂荚(去皮弦。各三钱)

  上为末,用好黄蜡二两溶化,布滤净,再入酒内煮化,冷定取起,蜡化开,和前药急

  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热酒浸一钱五分嚼下,本酒吞送,七日全效。

  (东谷)孙尚书方(南京户部传制验)治痔漏有效。

  明朱砂明雄黄(各另妍)

  上二味再合乳极细听用。川皮硝(净一斤)犍猪大肠头二尺去油净洗,以皮硝一斤尽

  装入肠内,两头缚定入甑蒸熟取出,连肠埋土地中一七日取起,去肠将硝收贮净瓷瓶中,每

  服用硝七分半,雄砂二分半,共一钱再捣匀,热酒冲空心服之七日全愈。

  (《三因》)五灰散治五种痔疮,不问内外,并宜服之。

  鳖甲(治牝痔)皮(治牡痔)蜂房(治脉痔)蝉蜕(治气痔)猪左足悬蹄(

  治肠痔。各等分)

  上各烧存性,随证倍用一分为末,空心临卧酒调二钱服。

  猪脏丸治痔漏下血。

  猪脏头(一条长二尺许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装入肠内,两头线缚定,砂锅醋煮烂

  慢火煮)

  上共捣烂,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当归酒下。

  药方

  属性:(《心统》)茄柯汤洗痔极效。

  茄柯槐花(各用,陈者尤佳)冬瓜皮枳壳(各等分)

  上煎汤先薰后洗,却敷后项药愈。

  敷药外痔收如莲实鼠奶,疼痛之甚,扫上即止。

  真熊胆(不拘多少)

  以新水调成浆,鸡翎扫之。

  经验方薰痔最效。

  韭菜(不拘多少)

  先薰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投于汤中泡之,以谷

  道坐窍之,令热气薰之,候温用韭洗疮不数次,肿消血止。

  秘方全蝎(五十枚)烧烟置瓶中薰痔顷时,痛痒立止。

  又方蓖麻子(连壳)天南星防风(各半两)

  为粗末瓶内烧烟薰。

  (《圣惠》)莲房枳壳汤洗痔极效。

  干莲房荆芥(各一两)枳壳薄荷朴硝(各半两)

  上为粗末,水三碗煎二碗半,热薰洗。

  又方东瓜皮煎汤洗效。

  《直指方》五倍子烧烟如前法,置盆桶中坐薰患处,自然收缩。或用倍子一两,打

  碎煎汤二碗,热薰洗亦效。

  一方治痔痛不可忍,以枸杞根杵烂煎汤薰洗,痛立止。

  一方用槐花、艾叶、荆芥、枳壳水煎,入白矾末打匀薰洗。

  一方用木鳖子七枚、明矾二钱煎水薰洗。

  一方用藩篱草根煎汤薰洗,其花开稍似芙蓉。

  一方用马齿苋煎汤薰洗,若肛门肿甚者,加皮硝尤效。

  (《良方》)薰洗法诸痔流血皆效。

  槐花(半两)莲房(一个)荆芥(三钱)五倍子(半两)地榆(半两)

  为末,每用半两水二碗,煎入明矾三钱,如法薰洗。

  侧柏叶汤薰洗诸痔。

  侧柏叶(一两)槐枝(一握)镜面草蚵草(各一把)黄连黄芩荆芥

  蛇床子(各一两)

  上作四次,新汲水煎放桶中,如法薰洗。

  七物汤薰痔效。

  皂荚(三锭锉)艾(一把)鳖甲(一枚锉)干虾蟆(一个,锉)草乌(二枚)

  雄黄(半两)麝香(五分)

  上末拌匀,穿地上一穴,置炭火在内,上用盖密,惟留一孔,旋入药末一撮,在上薰。

  葱青散治痔漏。

  用葱青内刮涎对停,入蜜调,先以木鳖子煎汤薰洗,然后敷药,其冷如水。唐仲举

  云∶尝有一吏人苦此,渠族弟亲合与之,早饭前敷,午后来谢于庭下,云疾已安。

  神效散洗痔凡富贵之人,多因嗜欲饮酒过度,喜怒不常,致生痔漏。或如鼠奶连

  珠,或肛门肠肿流脓漏血,其痛如割,不可忍者,但是诸肿痔漏及肠风下血,此药治之,无

  有不效。

  苦参川椒苦葫芦芫荽子槐花枳壳荆芥金银花白芷连翘独活小

  茴香麻黄牡蛎()威灵仙椿树皮(各二两)

  上咀,每用半两,水五碗葱白三茎,煎五七沸,去渣以盆盛之,坐上薰洗甚效。一

  方加老黄茄子二个尤妙。

  (复斋)叶线治法治外痔并漏囊痈悬痈臀痈。

  芫花入土根(不拘多少,捣自然汁于铜铫内,慢火熬成膏,以生丝线入膏再熬良久,膏

  浓为度,线阴干,膏留后用)

  一治外痔有头者,以药线系之,候痔焦黑落下,再用绵裹猪鬃蘸药,当纳于窍中

  永不发。

  一漏并三痈不论疮孔数十,但择近肛者,以马莲草探之。若一孔通肠者,先将银条

  曲转,探入谷道钩出草头,将线六七寸一头挽成活套扣,以不挽线头系草上引过大肠,解线

  头穿活扣内出寸长,系三钱四五分铅锤悬空坠之,坐卧方便使不粘衣,可取速效。每日早将

  线洗净,约日长五分,仍要收上止留一寸,线穿七日,线下三寸之余僻处补完。源头既塞,未

  穿漏孔及三痈脓水再无,鹅管化尽俱先平复,疮近肛十日半月线过肛门即下,疮隔远者,

  二十日后即落。若七日及落线后,旁疮有未干,此原肠非止一口,仍要再穿。若穿不

  动者,以纸捻蘸代针散顶至痛,即曲折处三二次通即穿线,其线落下,再用生肌散。

  生肌散

  龙骨(一两火)诃子(炮取肉,二钱)

  上为细末,加轻粉三钱和匀,先洗疮拭干敷上日二次。

  银钩套式

  马莲草即北方刷锅刷帚也。

  敷药治内痔并因痔肿脱肛。

  猪胰(半斤,将大雄鸡一只,笼饿一日移净地,以胰子喂之,取粪晒干,四两之上为

  末。)晋矾朴硝(各一两)千叶雌黄雄黄(各六钱)绿胆矾(半两)

  上各为末,以宽砂锅盛之,先下鸡屎一两,次下晋矾一两,次雌黄、次硝、次雄,再加

  晋矾、鸡屎,以新

  瓦盖锅瓦上,簇火以青烟去尽为度,冷定取出,加乳香、没药各半两,为极细末,或用脱

  肛散脱出肛门,或候自脱,将药少许吐津调和,以新笔蘸敷疮上,患者侧卧缩一脚,恁疮

  流去黄水,日上五次,夜上二次,逐次水洗,拭干方可上药,至三日后,疮已焦黑,频

  用防风、荆芥、连翘、苦参、倍子煎汤洗之。黑肉既落,上前生肌散,疮去平复,肠收

  神效。此方不用砒,不作便闭,常用以治内痔之圣药也。

  (复斋)脱肛散

  磁石军姜(各一钱)枯矾(五分)

  上为极细末,以葱涎调以绵絮蘸塞肛内,其疮自翻出疮既愈后,内须服补中益气之

  剂,六味丸,八味丸。

  药方

  属性:(《心统》)消痔千金散搽大便诸痔肿疼不已。

  孩儿茶(五分)冰片(半分)熊胆(二分)甘草(三分)赤石脂黄连(各三

  分)寒水石(五分)硼砂(一分)

  上为细末,猪胆汁调搽,或入胆内以竹管内,以线缚口紧,插入肛门内之,自然痔

  病愈。

  半夏散治痔初生,急以此药治之。

  半夏(生捣末),先以生姜自然汁洗肛门,后以半夏末泡汤洗之,不过三五日自愈。

  龙脑散治痔漏热痛。

  鲫鱼(一枚破开去肠杂,入谷精草填满,用麻皮缚定,以泥固糠火存性)

  上为细末,入龙脑少许,蜜调敷之。

  熊胆膏治痔极效。

  熊胆(五分)冰片(一分)

  上细研,井花水调,鸡翎扫痔上。

  水银枣子膏治虫痔痒痛不止。

  水银(一两)枣肉(二两)

  上和研,水银不见星,捻如枣核状,薄绵片里内肛门中,明日虫出。若痛,加

  韶粉三分丸内之。

  猪胆膏治痔。

  猪胆(七枚取汁)

  用粗碗盛炭火熬成膏,以单纸摊敷,先用槐根白皮煎汤洗痔,后敷药。

  拔毒散敷痔肿痛。

  大黄黄柏白芨石膏黄芩黄连白蔹栀子朴硝

  为末,以井水调涂患处。

  蜗牛膏敷痔极效。

  蜗牛(一枚,负壳有角者)冰片麝香(各少许)

  上同研末,以瓷器盛,次早取汁敷痔上。

  水澄膏凡枯痔必用此护肉。

  白芨郁金(各等分)

  为细末,以汤洗痔净侧卧,用新水和蜜盏内调匀,却入药末调敷肛门四边好肉

  上,留痔头在外,用纸盖药,仍用笔蘸水涂纸,令常润,却用枯药。

  枯叶方

  明矾(四两)白砒(二钱半)朱砂(一钱,研)

  上各研,先用砒末安在锅内底,次用明矾末盖砒上用火,令烟尽,其砒尽随烟

  去,止借砒气在白矾中,取出为细末。先看痔疮大小多少,将矾末抄在掌心上,加朱砂末

  少许,以唾津调匀,用篦子点涂痔上,周通令遍,日三次,上须是看痔头颜色,欲其转焦

  黑色,乃取落之,渐至夜有黄水流出,以多为妙,此乃恶毒水切勿他疑。次日看痔头有缩

  一半,若更止药一二日为好,若年高人因外肾牵引疼痛,可用人以手火烘热,于大小便

  熨之,其痛自定。如换时用新瓦器盛新水或温汤,在痔边以笔头醮水,或轻轻刷洗,旧药去

  却上新药,仍用护药,直至痔头焦枯方可住也,次用洗药。

  (《集成》)护肛膏

  白茎石膏()黄连(各等分,为末)

  上以鸡子清调如膏搽上,剪油纸如月样,圈痔护四旁好肉,一次洗一次换药。

  翻痔药治内痔必先以翻痔药,取出肠头,方可用枯药。

  草乌(不拘多少)

  为末津调敷肛门内,其痔即翻出。

  金宝膏漏疮用之能去腐肉,而不伤良肉。

  桑柴灰(五碗,用沸汤十碗淋汁,用草纸一层皮纸二层放箕底,次放灰上面淋洗)

  穿山甲(二两)信(一钱另研)杏仁(去皮七枚同末研涂穿山甲)辰砂(一字)

  粉霜(一钱半)

  上将灰汁澄清,下锅煎滚下甲末候煎干,一半,下麝、次下粉霜,干及九分,下辰砂

  候成膏,下锻石以成块为则,密罐收勿见风。

  三品锭子去十八种痔漏,其效如神。(方见外科理例下。)

  (危氏)五灰膏治脏腑一切蕴毒发为痔疮,不问远年近日形似鸡冠、梅核、牛乳,或

  内或外,并皆治之。此方亲传

  之刘叔茂,累试极验。

  荞麦灰(半斗许)荆柴老杉枝山白竹杂硬柴(各截二尺长劈成片,各取一束晒

  干,火烧成炭,置密坛内自死)

  上炭以水煮取炭汁,又用酒漏以布帛实其窍,置荞灰于酒漏内,以炭汁淋之,然后取汁,

  于锅内,慢火熬,约有一小碗,候冷,入锻石国丹调成膏,以瓷罐贮之,上用锻石敷之,勿

  令泄气。临用时去锻石,以冷水调开,令病患洗净痔疮,仰卧搭起一足,先以湿纸于疮四围

  贴护,却用竹篦挑药涂痔上,须臾痛息,用纸揩去药再涂,如此三四次,要痔疮如墨样黑

  方止。以水洗净,每日常置冷水一盆,以葱汤和之,日洗三五次,六七日后脓秽出尽,其

  疮自消。

  (《秘方》)玉红散治诸痔。

  砂(二两先烧在锅内,次用明矾放上,火枯,以烟尽为度,用矾为末)明矾(

  二两)朱砂(四钱,另研)

  上为极细末敷,痔干,用津调贴,湿干敷上。

  辰砂膏

  瓜蒂(为末三钱)密陀僧(二钱,另研)朱砂(五分)冰片(少许)

  上为末,干以唾调敷。

  代针膏

  枳壳(二钱,大者去穣)巴豆(半两,去皮)

  上将巴豆装在枳壳内合缚定,放罐内醋煮干,将二味晒干研末,用丝绵蘸湿展药敷疮

  上及根底,痔去再不可用,只用生肌散。如顽漏日久,以津调敷疮口,败肉自去。

  易简诸方

  属性:《济众方》∶治痔疮如虫齿,以刺皮烧末,以香油和敷之。

  又方∶治痔血不瘥,以刺皮为末,空心米饮调下方寸匕。

  一方∶治五痔下血不止,用杏仁去皮尖,水一升研,滤汁煎减半,投米煮粥温,空

  心食之。

  一方∶治肠痔大便常血,赤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内酒中,候酒尽为末,

  酒调方寸匕日三服。

  《圣惠方》治翻花痔,用马齿苋一斤烧灰细研,猪脂调敷。

  一方∶用干木瓜为末,鳝鱼身上涎调敷以纸搭之。

  一方∶用枇杷叶蜜涂炙燥为末,乌梅肉焙燥为末和匀,先以痔洗净,次以药敷之。

  《肘后方》∶治漏用蜂房,(炒令黄为细末。)每用一钱,腊月猪油调敷疮上。

  《千金方》∶治痔,用腊月牛血脾一具煮熟食,瘳。忌盐、酱,未瘳,再食。

  一方∶治五痔,五月五日采苍耳叶,(阴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方寸匕。

  一方∶治痔漏脓血不止,棕榈花晒干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三钱。

  《食医心镜》∶治痔疮,鸳鸯一只煮熟,细切,以五味盐醋调和食之,或空心和

  羹食尤妙。

  一方∶治鸡冠痔下血,用嫩槐叶(一斤),蒸如茶法,研末,空心调下二钱。

  一方∶用鲤鱼脍和姜煮汁食,忌冷物。又方用鲫鱼作羹食。

  一方∶用羊蹄根叶一碗烂蒸,油盐调食之。

  一方∶治五痔不以年月久新,用枳壳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十丸。

  一方∶用河边水漂杨柳根上赤须,不以多少,煎汤洗极效。

  一方∶用大甘草八寸,以长流水一碗蘸,炙尽一碗水干为度,锉酒、水各一盏煎一

  盏,空心温服。

  一方∶用苍耳子焙干为末,空心蜜汤调下二钱。

  一方∶治痔漏用苍术、地榆各二两,皂角去皮弦一两,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

  服五六十丸,空心细嚼,糟姜温酒送下。

  《经验方》∶治痔有头,芫花入土根洗净,木臼捣,少以水和,绞汁于铜铫内,

  慢火熬成膏,将丝线于膏内渡过系痔,系时微痛,候心躁,痔落时以纸捻入膏药于窍

  内,永除根。

  一方∶治痔漏,凡患此者,常食榧子妙。

  一方∶用豆豉、槐花炒等分为末,水煎一碗服,或作丸子服,亦好。

  一方∶用凤眼草、赤皮葱、花椒捣碎,浆水煎滚,置盆中,令热气薰痔,温时洗

  不过数次愈。

  一方∶用黑白牵牛共一合炒黄为末,猪肉四两切细炒熟,与末拌匀,只一次服尽,

  白米饮半碗,会压之,下白虫为效。

  一方∶治痔或痒或痛,用甘草、白芷、荆芥、槐花煎汤薰洗。

  易简诸方

  属性:气血下坠,冲突马痔,既不能坐,又不能行立,惟导引之法可愈矣。

  一法∶高枕偃卧,心气气定,其肿自收。

  一法∶两手抱足头不动,足向口受气,众节气散,来去三七,欲得捉,左右

  侧身,各急挽腰不动,去四肢腰上下气血凝滞,髓内冷,血冷筋急,痔漏肿痛。

  一法∶两足相蹈,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竟,身侧两向

  取势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劳痔病。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两通,治五痔。

  一法∶一足蹈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

  五劳三里气不下。

  灸法

  属性:命门(一穴,在脊中与脐相对,灸七壮,治五种痔漏。)长强(一穴,在尾上,随年

  壮灸之,治五痔便血最效。)

  一灸法治痔疾,大如胡瓜贯于肠头,发则僵仆,以荆芥汤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

  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红血秽,一时许痛甚,后其疾乃愈。

  一治痔初起,痛痒不止,以旧布鞋底烘热,频频熨之痛痒处,冷则再烘熨,其

  痒立止。

  病机

  属性:丹溪云∶属气虚与热。子和云∶此大肠热甚,或用润泻及用力过多,认儿叫呼并丸

  药大下及久痢努出肠头,故致脱肛之病也。治各有方,不可执一。肺与大肠为表里,故肺

  经蕴热,则肛门闭结,肺经虚寒则肛门脱出,久则下陷而滑脱也。

  治法

  属性:《内经》曰∶下者举之,滑者涩之。此治脱肛之意也。故丹溪每治此证以人参、黄、

  芎、归、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以五倍子、诃子之类以涩之,未有不愈者。

  药方

  属性:(东垣)补中益气汤治久久泻痢,及产后气虚下脱而肛出者。(方见内伤门。)

  钓肠汤治肠脱风寒虚滑。(方见痔门。)

  (《集成》)钓肠丸治脱肛。

  白术黄连甘草白芍药桔梗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三因》)皮散治肛门脱出,或因洞泻,用力太过。

  皮(一个,烧存性)磁石(。各一两)桂心(半两)

  上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肘后方》加鳖头一枚烧灰入。

  香荆散治大人小儿脱肛不收。

  香附子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三五钱,水二碗煎五七沸,热淋洗。

  一方用五倍子末三钱,明矾末二钱,水二碗煎沸热洗立收。

  一方治脱肛出三五寸者,先用倍矾汤洗过,次用赤石脂为细末,以油纸托上,四

  围皆掺之妙。

  (《百一》)紫蕺膏治脏热肛门脱出。

  紫背蕺(一大把,一名鱼腥草)

  捣如泥,先用朴硝水洗,次用此药坐肛门下。

  一方用槐花、槐角等分为末,以猪膘去皮蘸药炙而食之。

  (《三因》)圣散子治脱肛不收,用浮萍草为细末,干敷上。

  易简诸方

  属性:《道藏经》∶治脱肛用乌龙尾(即梁上倒挂尘,同鼠粪为末,)烧烟于桶内令患人坐

  上薰之,数次即愈。

  一方∶用龙骨、木贼灰二味和匀为末托上。

  一方∶用桑叶、桃叶煎汤入矾末洗之愈,顶心上以蓖麻捣膏贴之,再不下脱。

  《圣惠方》∶治脱肛,用虎骨烧为末,汤调方寸匕日三服。

  一方∶用莲蓬壳一对,橡碗(二十个,)捣碎煎水数沸,入朴硝热淋洗。

  《乘闲方》名黑圣散∶治脱肛疼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重裹,线系定,盒子内烧

  令黑色存性,取出细研,入黄丹少许同研,每用葱椒汤入矾煎洗净,拭干后将末药掺软帛

  上托入妙。

  一方∶用锻石炒热,以帛包裹,令患人坐其上,冷即易之。

  《集验方》∶治脱肛年久不愈,以生铁二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去铁,以汁洗之,日再洗。

  灸法

  属性:长弦穴(炙三壮愈)脐中(随年灸)百会(一穴,在顶中灸三壮,治小儿

  脱肛。)

  病机

  属性: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热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

  肝气盛则窍浸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虽外搓以枯矾、麝香,仅疗

  一时之急,不终日而气复如旧者,何耶?

  此皆不知治本也。治本者何?内以疏其肝脏之邪,则气自息,如泻肝汤、龙荟丸之类

  是也。

  脉侯

  属性:两关脉大而数而弦急而实大者,主有脏气。脉大实者,宜下之,脉小者易治。

  药方

  属性:龙胆泻肝汤治气郁热腋气,及腋下多汗。

  龙胆草生地黄当归(酒洗)木通车前子泽泻甘草(减半)栀子黄

  芩(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当归龙荟丸治腋气不可闻。(方见耳聋门。)

  (丹溪)脏气神效方

  密陀僧(一两)白矾(七钱)砂麝香(各少许)

  上为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净腋后敷药。

  (《直指》)三神散擦腋气。

  明矾黄丹(各一钱)麝香(少许)

  (《纲目》)治腋气除根方法。

  凡腋气先用刀剃去腋毛净,用好淀粉水调擦患处,六七日后看腋下有一点黑者,孔如针

  大,或如簪尖大,其气则此而出也,用艾炷如米大灸之三四壮愈,永不再发。其内邪毒未

  除者,可服后药。

  青木香(三分)丁香(三分)檀香(一钱)槟榔(八分)麝香(少许真者)大

  黄(三钱)

  上水煎以下为度,不下再加大黄二钱又服。

  (《三因》)蜘蛛散治腋下狐臭不可近。

  大蜘蛛(一枚)轻粉(一字)

  上以黄泥少加赤石脂,井盐杵为窝子,包裹蜘蛛,于小火中煨干,渐加武火通红,

  候冷取蜘蛛细研,入轻粉和米醋调膏,临卧浩洗净,方擦腋下,来早洗下黑汁恶物为效。

  宜远僻处埋之,不可染人,不可穿旧时衣服,其旧衣俱重浣洗过。

  (《经验》)田螺散治体气。

  大田螺(清水养之一枚,俟靥开以巴豆肉一粒,针挑内螺口中,仰放盏内,夏月

  过宿,冬月五七宿,自然成水,取水搽腋下,永绝其根效。)

  蒸饼方治体气,以素熟蒸饼(一个),切作两半,各掺密陀僧少许,急夹在腋下睡少

  时,俟冷掷之除根。

  一方用夜明沙为末绞汁调敷腋下。

  【附】腋漏

  属性:两腋下并手足心,阴股及囊常如汗湿污衣,名曰腋漏。

  (《医林》)六物汤

  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甘草(各二两)商陆根胡粉滑石(各一两)

  上为末,醋少许和涂之,微汗出易衣,更涂之,三次愈。或次年又发,根据法再治愈。

  又方用络石(一名木馒头)煎汤洗腋及手足阴处,再以密陀僧末敷之,三日愈。

  病机

  属性:东南山泽湿气郁蒸不散,中人犹夫伤寒者,则亦不可不谨也。惟湿郁而为热,所

  以东南之地,冬不甚寒,雾多风少,阳气不固,冬不藏精,人因虚而感其邪,则病身热

  头痛,口干腹满,呕逆,状如伤寒热证,虽云山岚瘴气,其实内因而得之者也。

  病机

  属性:闽广岭南之地,虽有瘴气,其不病者居多,而所以感之者,乃因正气内虚,外邪乘

  虚而入也。不然则东南之人当一一病瘴而奚有暇他病耶?故治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是之

  谓知本。

  病机

  属性: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濒海地卑,故阴

  湿之气常盛。二气相

  搏,此寒热之气所由作也。阳气泄,故冬无霜雪,四时放花。人居其地,气多上壅,

  肤多汗出,腠理不密,盖阳不反本而然。阴气盛,故晨夕雾昏,春夏淫雨,一岁之间,

  蒸湿过半,三伏之内,反不甚热,盛夏连雨,即复凄寒,饮食衣服药物之类往往生醭。人

  居其间,类多中湿,肢体重倦,又多香港脚之疾。盖阴常偏胜而然。阴阳之气既偏而相

  搏,故人亦因之而感受其寒热不齐之病也。又阳燠既泄,则使人本气不坚,阳不下降常

  浮而上,故病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阴湿既盛,则使人下体多寒,阴不上升,常沉而

  下,故病者多腰膝重疼,腿足寒厥。予观岭南瘴疾证候,虽或不一,大抵阴阳各不升降,

  上热下寒者,十有八九。况人一身上本属阳,下本属阴,兹又感此,阳燠阴湿,不和之气

  自多上热下寒之证也。得病之因,正以阳气不固,每发寒热,身必大汗,又复投之以麻黄、

  金沸、青龙等汤发表,则旋踵受毙。甚者又以胸中痞闷,用利药下之,病患下体既冷,下之

  者十无一生。若此者医害之也。其年余染瘴疾,全家特甚,余悉用温中固下,升降阴阳正

  气之药,十治十愈。二仆皆病胸中痞闷,烦躁昏不知人,一云愿得凉药清膈。余审其证,上

  热下寒,皆以生姜附子汤冷温服之,即日皆醒,自言胸膈清凉,得凉药而然也,实不知

  附子也。翌日各与丹朱丸一粒,令空心服之,遂能食粥,然后用正气、平胃等药,自尔遂得

  平安,更治十数人皆安。盖附子用生姜煎,既能发散,以热攻热,又能导虚热向下焦,除宿

  冷,又能固接元气。若烦闷者放冷服之,若病烦躁不好饮水,反畏冷不能饮者,皆其虚热

  非真热也,宜服姜附汤。沈存中治瘴用七枣汤,正与此同,亦一服而愈,有用术附汤而病

  愈甚。盖术附相济,能固热气不能发散,惟附子一味为最妙。或有脉证实,非上热下寒,面

  目黄赤,不可用附子。脉若浮供而数,寒热往来,无汗,乃小柴胡汤证。若审证可疑,寒

  热不辨,宜服嘉禾散。若热多者冷服之,嘉禾散能调中气,升降阴阳,治下虚中满,疗四时

  瘟疫、伤寒,使无变动。虽伤暑及阳证,伤寒服之亦解。若或寒多服之,尤宜服二三日,

  即寒热之证自判,然后随证调治之,无不愈。大抵岭南之地卑湿,又人食槟榔,多气疏而

  不实,四时汗出不宜更用汗药,此理甚明,亦有当汗下者,终不多也,明者察之。

  病机

  属性:读书之余留意医学,幸得其传,颇识方脉,就辟入南研究此证,谓南人凡病

  皆谓之瘴,卒不服药,惟事鬼神。夫瘴之为病,犹伤寒之病也,岂可坐视而不药耶?为中

  医每每荏苒而致不救者有之。人过桂林以南无医药,且居南方之人,往往多汗,上盈下

  空,不可用汗吐下三法。其业医者,既鲜又庸,或妄汗吐下,是谓虚虚。方书皆谓南方天气

  温暑,地气郁蒸,阴多闭固,阳多发泄,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元气不固,感而为

  病,是为之瘴。轻者寒热往来,正类疟,谓之冷瘴。重者蕴热沉沉,昼夜如卧

  灰火中,谓之热瘴。最重者,一病便失音,莫知其所以然,谓之哑瘴。冷瘴必不死,

  热瘴久而死,哑瘴无不死,此方书之说也。然以愚意观之,所谓哑瘴,非伤寒失音之证

  乎?又岂中风失语之证乎?治得其道,间亦可生,安得谓之无不死耶?若夫热瘴乃是盛

  夏初秋,茅生狭道,人行其间,热气蒸郁,无林木以蔽日,无水泉以解渴,伏暑至

  重,因而感疾。或有饮酒而不节者,或有食煎炙而积热者,偶成此证。其热昼夜不止,稍

  迟二三日不治,则血凝而不可救矣,南方谓之中箭,亦谓之中草子。然挑草子法乃以针

  刺头额及上下唇,仍以楮叶擦舌,皆令出血,徐以草药解其内热,应手而愈,安得谓之久

  而死耶?至于冷瘴,或寒多而热少,或寒少而热多,亦有叠、间日之作。及其愈也,疮发

  于唇,验其证即是外方之疟,本非重病,每因误而致祸,亦不可以必不死而忽之。但诊其

  脉息极微,见其元气果虚,即与附子汤而愈。若误投寒药,所谓承气入胃,阴盛乃亡。若

  脉洪盛证候实热,且服和解药,而徐治之。若误投热药,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要在

  切脉审证之虚实寒热,治之无不愈也。人谓岭南,水泉草木地气之毒,则凡往来岭南之人及

  宦而至者,无不病瘴而至危殆者也。又谓土人生长其间,与水土之气相谙,外人入南,必一

  病,但有轻重之异。若久而与之俱化则免矣。说固有理,但备之以将养之法,解之以平易

  之药,决保无病,纵病亦易愈矣。且瘴之为病,土人反重,外人反轻者多,盖土人淫而下

  元虚,又浴于溪而多

  感冒,恣食生冷酒馔,全不知节,所以重也。然则病瘴不可全咎风土之殊,皆人自

  失节养有以致之耳。君子之居是邦也,当慎起居,节饮食,适寒温,晨酒夜食切忌太过。

  间稍身上不快,即服正气一二剂,则脾胃自壮,气血通畅,微邪速散,何瘴之有?故

  下文有云∶

  病机

  属性:夫劳役伤饥,则内伤不足者也,所谓邪气伤虚不伤实,同一理也,然则居斯土者,可

  不知所慎哉?每每病此,则未必非劳役而得之。故《卫生方》云∶北人寓居广之地者,

  往来广之途者,俱有阴阳相搏之患,居者十病二三,途者十病八九。盖居者安静,途者

  劳伤,正《活人三昧》论瘴疟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邪气不能为害。然道路崎岖,

  人烟疏阔,水浆不洁,酒炙多腥,饮食起居,未免乖度,况复有阴阳相搏之气乎?故曰∶瘴

  气惟染劳役伤饥之人者,此也。

  病机

  属性:岭表之俗食槟榔,甚者日至十数枚。盖瘴疟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滞痰结,而槟榔

  最能下气消食去痰,故人狃于近利而暗于远患。此颇类北人之食酪酥,故肤理缜密,一旦

  病疫,当汗则塞,塞而不得出。岭南地热食槟榔,故脏气疏泄。然一旦病瘴,当攻发,则

  虚羸而本不能堪。所以土人多瘠而色黄,岂全是气候所致?盖亦槟榔为患,殆弗思耳。

  《本草》载∶三人晨行触雾,饮酒者独不病,故北人度岭率相勉以饮酒,且迁客羁士

  往往醺酣以自适,而岭外酒价尤廉,败夫役卒俱得肆饮,咸谓可以辟瘴,殊不知少则益

  而多则滋瘴之源也。何以言之?南土暑湿,嗜酒则多中暑毒,兼瘴疟之作,率因上膈痰饮,

  而酒尤能聚痰,岭外谚云∶莫饮卯时酒,莫食申时饭,诚摄生之

  要也。可见酒一物能辟瘴以生人,能滋瘴以害人。然则生也,害也,非酒也,顾在人也。

  广南海以暑毒为患音,盖一岁之间,暑热过半使人难辟而易犯,起居饮食少失节

  度,则为暑毒所中,道途之间,多有冒暑,故土人暑相戒勿出。且遐荒之境,道路崎岖,

  传世饮食皆不如欲。自化初至,皆云不习水土而病,既还,则又谓之回头瘴。大率得

  之道途间冒犯暑气,与夫饮食居处失度也。

  寒暑之候不常,尤难于调摄。凡居人与在路者,冬夏之衣,皆不可缺,随其气候,

  速宜增减,缓则能致病。又岭外海风异常,稍中人则为病,坐卧易衣,当慎之也。

  岭外虽以多暑为病,而四时亦有伤寒瘟疫之疾,其类不一。土人不问何疾,悉谓之

  瘴,治疗多误。或有一岁盛寒,近类中州。而土俗素无蚕绩,冬不衣绵,居室疏漏,户扃

  不固。忽遭岁寒,则次年瘟疫必兴。医者之治瘟疫,当以本法治之,而随其风土气候,与

  夫人之强弱出入可也。

  瘴疟之作多因伏暑伤冷所致,纵非饮食冷物,即寒邪感于外,饮食伤于内也。大抵

  伏暑浅而寒多者易治,伏暑深而热多者,难治。近时北医至此,用大柴胡汤治热瘴,须是

  本气壮实者乃能堪。如土人久服槟榔,脏气既虚,往往不能服寒药,然土人才见发黄便为

  不治疾,良可哀也。

  北人之来岭南,婢仆多病瘴气。盖劳役之人,饮食乖度,昼日冒暑,夜多卧地,又

  凡事不能避忌,故先受其毙。既与之同休戚,宜加意戒之。

  俚俗有病必召巫觋而祭鬼神,士夫咸笑其信巫不信医。愚谓此殆可悯恻而不可以

  笑也。夫民虽至愚,而孰不能趋利避害?况性命所系,晓然易见。若医者能愈人疾,彼何

  苦不用?盖岭外良医甚鲜,药类尤乏,况山谷海屿之民,何从而得医药?所以不免而信巫

  也,岂得已哉!

  瘴病不一,而土人以哑瘴最为危急,其状初得之,即失音,不过一二日不救。医

  家多言极热所致,或云蕴热而感寒所激。近见北医有用煎生附子一味愈此疾者,得非以热

  治热,或者发散寒气耶?予观有谓饮溪涧水中

  毒,令人失音,则知凡失音者,未必皆瘴也。溪涧水毒灼然有之,道路多无井泉,而濒江

  之民与夫山行者皆饮溪涧之水,岂无邂逅遇毒者?故途人所以多病,得非是欤?

  岭外多毒草,彘食之,而人食其肉者,亦毒人。所以北人度岭多戒食彘,然则岭外

  能致瘴疾者,非一端。顺泉云∶岭南之彘在市井者,食豆酒糟,在乡村食糠并粹米、芋苗,

  未有食草者,即此牛马羊畜之肉,悉皆不可食也,可乎?此其所以不足信也。

  病机

  属性:旧传出岭有回头瘴者,大概与在广而发瘴,及方入广而不伏水土者不异。盖南方阳气

  常泄,阴气常盛,二气相搏,四时悉有寒热之气,人感之而作寒热之疾,寒则战栗,热则

  怫郁,多由得汗而解,此广瘴之寒热也。今所谓回头瘴,及方入广而不伏水土者,亦不过阴

  阳相搏,气候不调而感疾也。岭南天气冬无霜雪,春寒秋热,气候不齐,或一日而忽更变,

  与外方天气大不相侔。今回头瘴者,盖是先染广中之气,复感外方之气,冷热相忤,寒暄

  不调,遂作阴阳相搏之疾。须度时之寒热,量元气之浓薄,如出岭于孟冬时者,广尚多

  暄而必寒,或转北风,间有暴冷。若届途之际,宜服和解散、神术散之类、和脾胃逐

  风邪。及至外方,则天寒地冻,将及境之际,可服正气散、养胃汤之类,绝旧瘴,御时寒。

  然则四药特筌蹄耳,其实在保躬调养,酌序消详,切不可以得出烟瘴为恣欲,此病之所

  由作也。故所谓回头瘴者,岂虚言哉!

  脉候

  属性:两关脉洪大者,热瘴。脉浮而紧者,宜解表,脉浮缓者为伤风,主病轻。脉弦而紧者,

  为瘴疟。脉数者为

  热瘴。脉数者按之不实为阳浮阴闭,脉沉微而迟为寒。

  治法

  属性:居岭南者必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虽有岚邪勿能害也。惟内境不出,外境不入,

  理之自然。其感而病者,皆不知其所慎。

  治法

  属性:居瘴地者虽曰节慎起居,而防病之药不可不为之备,如解毒丹、苏合丸、正气散之类,

  盖不可须臾离也。从宦于兹土而政事多繁,上下交际,为商往来,经营贸易,其势不容于

  自逸,稍觉不快,则先如法服药以解之,微邪易伏,固不致病也。惟其不能防微而势必至

  于渐盛,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谓也。

  治法

  属性:继洪曰∶予寓岭既久,愈知瘴疾不易用药。病患身热而复寒谓之冷瘴,不换金正气散

  主之。身热胸痞或呕或噎,大便不利,嘉禾散。病轻而觉有食积,兼进些少感应丸。(

  无积者不可服。)病积重,便不可妄为转利。(当温中固下)。冬末春初因寒而作大热,愚

  鲁汤。(柴胡可减。)夏月因暑气者,六和汤。若身极热而头极痛,脉数者为热瘴,宜

  用南人挑草子法,亦不可不服药。第此证病深而最难治,盖凉药多不可用,热须得法以用

  之。(附子汤冷服之。)非极工巧以处之,则不可。如身热汗不多,头痛未解,且与和解

  散。如腰以上极热,腰以下稍凉,胸膈烦渴腰腿重疼,

  或大便稀滑,其脉多数按之不实,则阳浮阴闭也。李待诏生附子汤最妙。然而初病则

  生姜附子能发散耳。既病经日,去汗愈多,虚烦潮上,则惟恐其不敛不降,又加熟附、

  干姜、沉香。(用干姜须冷服,便利不宜沉香。)烦甚少加竹茹。渴甚多加人参、北

  五味。咳逆加丁香、淡竹叶。若烦躁而有异象,眩惑,夜不安寝,可略与温胆汤。(

  大便利者不可服。)若烦渴大作,蜜砂丹、参砂丹、破证夺命散、既济汤,乃《局方》

  竹叶石膏汤去石膏加熟附子。)冷汤加人参附子宜选用。若烦热大便自利,小便亦多,

  不可以赤为热,膝胫以下稍凉,乃病邪激其气血俱虚,表热无以养中,故外热而内虚也,

  可急服姜附汤、养气丹及灸气海、足三里。若至于四肢厥冷,两足冷甚,头额虚汗,或时

  咳逆,脉数而促,其证多危,惟以朱砂丹、三建汤能敛心液,能壮真阳,可以更生也。又

  有哑瘴,即热瘴之甚者,医书谓血得寒凝泣,得热则淖溢,故热瘴面赤心热,舌破鼻衄,

  皆瘴热沸其血涌上所致,故宜用挑草子法。甚则血上塞其心窍,故昏不能言,或但噫噫作

  声,即哑瘴也。治之当散其血,黑神散立见神效。其或涎迷心窍及舌强者有之,却非正

  哑瘴,及兼风痰之证者,当审察而后用治。

  治法

  属性:大率瘴病不发,后三日方可洗手,七日后可洗面,半月后可略梳头,一两月后谨戒房

  事,能戒百日尤好,瘴不发后乃吃素粥三日,经五日后方以猪脾熟煮羹吃软饭,十月后略

  吃些酒,吃些肉羹,但不可食诸般骨汁。若犯之则再发,凡羊肉、猪、犬、鸡诸骨汁须并

  忌一月或两月尤佳,凡再发者,多困笃。

  药方

  属性:辟瘴饮子治瘴时行,无事之时,宜先服此,则不感染。

  陈皮(七分)半夏(一钱,制)茯苓浓朴(姜制。各七分)人参枳壳(炒)

  砂仁(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服。

  槟榔煎治山岚瘴气寒热呕吐,腹满不思饮食。

  槟榔苍术浓朴(姜制)陈皮草果(各五分)甘草(一寸)生姜(

  一块,湿纸包煨)

  上水二钟、枣三枚,煎八分,食远热服。

  和解散治瘴病初作,胸腹满闷,头眩发热。

  苍术(半斤,米泔水浸一宿)浓朴(二两,姜汁炒)陈皮(二两)甘草(

  四两)本桔梗(各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钟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热服。日三服夜一服。此

  药不拘伤风伤寒,初作未分证候,任服大能助胃驱邪和解百病,不可不服。

  黑豆饮治房劳感风小腹痛。

  黑豆(五合)

  炒香熟,好酒淬之,乘热气薰病患,微覆出汗而愈。

  生姜煎治瘴如疟,憎寒壮热。

  老生姜(一大块)

  打破,纸包煨,水一钟煎半钟,热服微汗。

  附子汤治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宜服。

  附子(一枚,制)草果(五粒)

  水二钟煎一钟,分二服。

  生姜附子汤治岭南瘴厉,内虚发热,或寒热往来,痰呕吐逆,头疼身痛,或汗多烦

  躁,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附子(一枚,如法制)

  作四服,每服水一钟、姜十片,煎六分,微温服。

  干姜附子汤治瘴毒阴候发热,或烦躁手足冷,鼻尖凉身体疼痛重,舌上苔生,引饮

  烦渴,或自利呕吐,汗出恶风。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每服炮干姜二钱,同煎温服,热甚者冷服。

  冷汤治瘴毒内寒外热,咽嗌间烦躁不解。

  人参(半两)大附子(一钱)甘草(炙,三寸)淡竹叶(十四个)大枣(

  五枚)

  水煎温服。

  不换金正气散善解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和脾胃,止吐泻,

  温中,下痰饮,止腹痛,胀满吞酸,噫气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头痛头

  眩,鼻塞,不分阴阳,尤宜多服。及一切霍乱时气诸疾,妊妇胎前产后,并不碍忌,四方不

  伏水土。凡入岭南,此药不可不备。

  浓朴(姜炒)苍术(米泔水泡)陈皮(去白)半夏(制)藿香叶(净)甘

  草(炙。各一钱)草果(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温服。

  参苏饮子、羌活冲和散(二方治同前,并见伤寒门。)

  圣散子治一切山岚瘴气,时行瘟疫,伤寒风湿等疾,有非常之功,如李待诏所谓

  内寒外热,上实下虚者,此药尤效通神。宋嘉中黄州民病疫瘴大行,得此药痊活者,不

  可胜纪。苏东坡撰文勒石,以广其传,圣散子益着。吾徽郑尚宾在金陵用此方治伤寒,活

  人甚众。予故知其大能发散寒湿,驱除瘴疟,实超凡之效也。

  苍术(制)防风浓朴(姜炒)猪苓(去黑皮)泽泻(煨。各二两)白芷

  川芎赤芍药藿香(去土)柴胡(各两半)麻黄升麻吴茱萸(泡)羌活

  枳壳独活茯苓本细辛(各七钱)良姜大附子(一枚)草豆蔻石菖蒲(

  各八钱)甘草(二两半)

  上碾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稍热服。

  嘉禾散(一名谷神散)治瘴疟阴阳表里不分,五膈五噎,脾胃不和,胸膈满

  闷等疾。(方见膈噎门。)

  神术散治伤寒头痛身热等证。

  苍术(二钱)川芎甘草本(各一钱)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一钟,不拘时服。

  平胃散治感山岚瘴气湿热等疾。

  补中益气汤治内伤劳倦时疫发热。(二方见脾胃门。)

  养胃汤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能避山岚瘴气,四

  时疫厉,脾寒痰疟,因饮食者,吞下化滞丸。

  甘草(五分)浓朴(姜汁炒)半夏苍术(米泔浸)人参茯苓陈皮藿

  香(各七分)草果(五分)

  水一盏、姜五片,乌梅一个,煎一盏,热服。

  保和汤治中瘴气发热呕吐,腹满不食。

  浓朴(姜制)大腹皮(黑豆水洗)半夏(制)陈皮(去白。各八分)柴胡

  枳壳甘草(各五分)生姜(三钱,煨)

  水煎温服。

  十味芎苏散发散瘴疟伤寒。(方见伤寒门。)

  夺命散治伤寒证瘴疾,阴阳不明,或误投药,致病愈困,烦躁发渴,及妇人胎前

  产后受热瘴疾。

  上党人参(七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渣连罐沉新汲水取冷,一服而尽。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苏合香丸治瘴气寒热兀兀欲吐不吐者,胸膈痞闷,用生姜煎汤热调服,取微汗。(

  方见风门。)

  万病解毒丸(一名玉枢丹,一名神仙太乙丹)治一切山岚瘴气中蛊,解毒如神,

  时行瘟疫俱可治。每服水磨一锭,酒调取汗则解。(方见解毒门。)

  福建香茶饼能辟一切瘴气时疫伤寒,不时噙口中邪气不入。

  沉香檀香(各一两)孩儿茶(二两)粉草(五钱)麝香(五分)冰片(三分)

  上为极细末,糯米调饮汤为丸,黍米大,噙化。

  七枣汤或因感冒风寒,或者五脏气虚,阴阳相搏作为瘴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皆可服。

  大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

  水二钟、姜七片、枣七枚,煎一钟,当发日早晨空心温服,仍吃枣子三五枚,忌如

  常。《三因方》谓《良方》中用乌头,兼不用盐水浸,不惟服僭燥,亦不能分利阴阳。其

  说有理,用者识之。

  沉附汤治瘴疾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沉香(磨汁)附子(制。各三钱)

  水盏半生姜三片煎八分去渣,入沉香汁放冷服,此药主上热下寒,全集沉水铁角真

  正沉香,此香啮之,其味甘辛者为美,辛辣者性热,附子降气,敛阳治阴毒冷瘴,只一服而

  回生起死,真可以夺化功。

  摄生方治哑瘴。

  铜青(半两)石绿(三钱)

  上为末,水调生面糊丸,如芡实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

  冷香汤治夏秋水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

  引饮无度,感瘴虚热,胸膈不利,或呕或泄并宜。

  良姜檀香(各一钱)丁香(七粒)草豆蔻(面包煨)附子(制)甘草(

  各五分)

  水钟半煎一钟,以瓶沉井水浸冷冻饮料。

  五苓散治伤寒瘴疟,感暑中湿,小便不利,头疼身热,烦躁发渴,夏月主治尤多,

  下虚者不宜多服。(方见伤寒门。)

  草果饮治瘴疟头痛脉弦。

  四兽饮治阴阳相搏,饮食劳倦,发为瘴疟。(二方见疟门。)

  温胆汤治瘴疾久病后,心气虚烦,夜不得眠,梦中惊惚,心胆气怯然也,宜此服

  药。(方见惊悸门。)

  异功散瘴疟后调胃进食,顺气和中,极效。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各一钱)

  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温服。虚寒有痰饮作呕哕者,加姜制半夏一

  钱,名六君子汤。

  感应丸治瘴病食积所伤,胸腹饱闷。(方见积滞门。)

  化滞丸破诸滞气,消宿积,调阴阳,夺造化,瘴病食积者,胸膈饱闷,尤宜服之。(

  方见脾胃积食门。)

  理中汤调理脾胃感寒之药。(方见脾胃门。)

  六和汤广南夏月瘴疾,冷热未分,烦躁口渴,并宜服之。

  人参半夏(制)茯苓甘草(各六分)浓朴(姜制,一钱)砂仁藿香(

  各五分)香薷木瓜(各七分)杏仁(七粒)白扁豆(十五粒)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躁热冷服。

  椒囊法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邪气。

  点红川椒(去闭口者不用)

  以绛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旁,近里衣,则一切邪气不能侵犯。

  屠酥酒辟山岚瘴气瘟疫等气。

  麻黄川椒(去合口者)细辛防风苍术(制)干姜桔梗肉桂(去粗皮。

  各等分)

  上为粗末,绢囊浸酒中,密封瓶口,三日后可服,每日空心服二三杯,冒露远行辟诸

  邪气,但不宜多饮至醉。

  降椒酒辟一切瘴气寻常宜饮之。

  降真香(二两细锉)川椒(一两,去梗及合口者)

  上绢囊贮浸无灰酒中约二斗,每日饮数杯,百邪皆不能犯,兼治风湿香港脚、疝气、冷

  气,及背面恶寒风疾有效。

  气渐辟邪法入瘴疫之家使邪气不能侵犯。(法见伤寒门后。)

  病机

  属性:蛊之为毒,中土少见之。世传闽广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虾蟆三物同

  器盛之任,其互相吞啖,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欲害人,密取其蛊于饮

  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痛,如有蛊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

  十余日而死,更有缓者,待以岁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死后亦有传疰他人,名

  曰蛊疰。

  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人以急吞之则急死,缓水吞之则缓死。令

  见荆楚之地曰鼠莽草,人食之则毒死而不可救,予意胡蔓草或亦是欤?

  岭南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取菌为末,酒调以毒人,始亦

  无患,再后饮酒,则毒作而死。其俗淫妇多自台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归,乃阴以

  毒投饮食中,北人归则戒之曰∶子去几时还?若从其言则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必死矣,

  名曰定年蛊。北人至彼宜预防之,须备解毒丹之类,随身勿替,稍觉饮食之后四大不调,即

  服解药,是亦有备无患,诚为切当。

  凡北人入广跋涉山川,不谙水士,人畜饮啖,误中其毒。若不备识其机,按方修剂,一

  时仓卒不救,得非横枉耶?重生者,宜加慎之。

  病机

  属性:海南鱼有石首者,盖鱼枕也。取其石为器,可载饮食,如遇蛊毒器必暴裂,其效甚着,

  闽人制作尤精。人但玩其色,而鲜能识其用者。又有验蛊之法,唾津在净水中,沉则是,

  浮则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蛊者,豆即胀皮脱;无蛊者豆不胀脱。

  又法煮鸡蛋一枚,去壳,以银簪一条插入其中,并含入口一饮之,顷取视簪卵俱黑则

  为中蛊。

  孙真人云∶凡中蛊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矾而味反甘者,皆中蛊也。

  病机

  属性:《直指》云∶中蛊之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焦干,眉须脱落,烦躁闷瞀,胸

  腹痞满,肚胀皮坚,腹中切痛如虫啮,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沥,大便脓血

  杂下,病患所食之物,皆变而为虫,侵蚀脏腑,蚀尽即死。死则毒瓦斯流注,复染他人,所

  谓蛊疰。

  脉候

  属性:脉紧数如钗直而吐甚,此患蛊毒耳,急治之。

  中蛊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治法

  属性:凡入有蛊之乡,先以犀角搅试,有毒则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自幼时食猫肉,则

  毒不能为害。

  治法

  属性:中蛊者若能记何物之中中毒,终身再不食此物,甚不敢复作。凡用药而愈,自后饮食

  永不得吃冷,若食冷则蛊毒复生,竟不能救。

  治法

  属性:胸膈痛胀则毒在上,宜吐之,法以热水半盏投入胆矾末五分通口服,少顷以鹅翎探吐,

  毒物出尽自愈。

  腹痛胀为毒在下,宜泻之,法以郁金末二钱,米汤调下,空腹取泻,恶毒尽为妙。泻后

  以四君汤服二三剂调理,慎忌口。

  治法

  属性:《卫生》云∶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畜蛊,当用心防之。

  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地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埋于

  人行十字路下,则蛊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求,或食时让主人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

  莫有蛊么?以筋箸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虫乡云。

  欲知蛊主姓名,取败鼓皮少许烧灰饮酒服,患人自能呼蛊主姓名。

  治法

  属性:《大藏经典》云∶治蛊毒挑生毒有咒,凡人在外饮食先默诵咒七遍,其毒不为害。咒

  曰∶姑苏琢磨耶?吾知虫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属百千万,吾今悉知汝。

  摩诃萨,摩诃萨。凡见饮食上有蛛丝,便

  莫吃。又法每遇所到处,念药王万福七遍亦可避。

  药方

  属性:万病解毒丹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枢丹。

  大治一切蛊药毒,菰子毒,鼠满毒,恶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马诸肉毒,河肫鱼

  毒,时行瘟疫,山岚瘴疟毒,喉痹喉风诸疮毒,冲冒寒暑或自缢溺水,打扑伤损,痈疽发背,

  犬鼠蛇虺,百蛊所伤,男子妇人或中邪祟,颠狂走叫,鬼胎鬼气,并宜服之。凡人居家出

  外不可无此药,真济世珍方。岭南宦途商旅,水土不服,或中食毒,稍觉不快,便服药即

  安。行兵兴役尤不可无。

  山茨菰(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金灯笼,色白上有黑点,结子三

  棱,二月开花,三月结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迟则烂朽难寻。与老鸦蒜极相似,

  但蒜无毛,茨菰有毛,用者宜辨真切,去皮洗净焙干为末二两)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淡

  红黄色大者佳,打碎微炒焙干为末,净称四两)红芽大戟(江南俗名勒马宣,江浙红

  者为佳,江南次之,江北白色者太峻利,弱人不宜多服,去芦洗焙为末净两半)

  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白色者用纸包,捶去油换纸去油尽,以色白纸上无油成霜为

  度,净一两)麝香(真正当门子,研极细,三钱)

  上五味精选真正,各自修制焙干为末,俱用新净器皿净纸盛包,置净室,并不许妇人、

  闲客及不洁之人鸡犬等畜室来。修合之人必斋沐焚香虔诚制造,将各药相和一处,若是端午

  节日尤妙,非此日须择吉日,和合极精筛过二次,方用糯米浓饮调和,于木臼中捣千余杵

  作锭,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白水磨服,病势重者,连进两服,通利一二次无妨,用温

  粥补住。

  治一切诸毒,并用凉水磨化一锭,顿服之,或吐或泻随手而愈。凡痈疽发背未破时,

  用凉水磨涂患处,并磨服痛止觉痒,立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

  邪毒未发及瘟疫喉痹缠喉风,冷水薄荷一小叶研下。

  心气痛并诸气,淡酒或姜汤磨服。

  赤白痢疾,腹中急痛,霍乱,搅肠痧等证,用薄荷汤磨服。

  常带此药随身,则妖邪不敢侵犯,入瘴地瘟家每服半锭,并不畏犯。或遇途人中

  毒危急,一切苦疾,施与一锭,救人命于顷刻,阴德之大何可胜言。愚敢曰∶仁人君子,

  当赛于此矣。

  男子妇人急中颠邪,喝叫乱走,心风失志,五种风痫,中风紧急,口眼斜,语言謇

  涩,骨节疼痛,并用姜汤磨下。

  自缢、溺水、惊卒、鬼迷,死未隔宿者,酒磨下。

  毒蛇、风犬,一应恶虫所伤,用凉水磨涂患处,另用淡酒磨服。

  小儿惊紧急、五疳食积、中恶等疾,并用蜜水同薄荷叶磨下,每一丸量儿大小作三四服。

  牙齿疼,酒磨涂,及含漱少许,良久吐下。

  年深日近头痛、太阳痛,姜汤磨纸贴太阳穴上。

  诸虫肿胀,大麦芽煎汤下。

  妇人经水不通,腰腹胀痛,经滞者,红花煎汤下,孕妇不可服。

  凡痨瘵传尸蛊疰,只用此药磨服不数锭而病愈。曾有痨瘵服此药,一次即吐虫出如

  蜣螂,后服养气血之药数剂而痊愈。原夫去毒杀虫无逾于此药。奇怪之病,屡用如神,医

  家大家不可一日无之,而夫人亦不可不通知也。

  保宁丹传《百病居士丛谈》云∶往时川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岁以天中重阳

  时开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货,其间号名医世者,于是有于窗隙间呼货药一声,识其意亟投

  以千钱,乃从窗隙度药一粒,号解毒丸,一粒可救一人命。夫迹既叵测,故时多疑出于

  神仙。政和间陵以仁圣惠天下,尝即上清宝宫之前,新作两亭左曰仁济,主给药治

  疾苦,右曰辅政,主符水除邪鬼。因遂诏海内,凡药之治病,彰彰有声者,悉索其方书而

  上之焉。于是成都守臣监司奉命相共穷其状,乃得售。解毒丸家盖世世惧行毒者为雠害,

  故匿其迹,非有所谓神仙者。既据方修治得其合,即并药奏御下殿中省。上曰∶朕自

  弛天子所服御,以济元元,毋烦有司也。由是

  殿中省群医诸师验其方,则王氏博济方之保宁丹尔。当是时,犹子行通领殿中监事,故

  独得其详。吾落南来,用是药,尝救两人食胡蔓草毒,遂得不死,盖不可不书。

  (《博济》)保宁丹(出《刘涓子神仙遗论》)治蛊毒诸毒一切药毒神效。

  明朱砂(一两,细乳)山豆根(半两)明雄黄黄丹(真铅者。各三钱)麝

  香(当门子,一钱)黄药子续随子(生杵。各二钱半)巴豆(肥者不去油,)

  斑蝥(各二钱。去头足翅)糯米(一撮半炒半生)赤蜈蚣(二条一炒一生)

  上各制研净称入内,乳极细,于端午日重阳诚心修台,勿令妇人、鸡犬见之。用

  糯米稀糊丸,如龙眼核大,阴干瓷瓶收。每服一丸,清茶吞下,不得嚼破。须臾,病患自

  觉心头如拽有声,将次毒物下,或自口出或大便泻下。嫩则是血块,老则成鳖毒,毒出便

  瘥。如中毒而口禁者,即挑开于关,以药灌下则愈。若染蛇蝎牛马诸毒,用醋磨敷患处,

  后更忌酒肉毒食一月,惟吃淡饭可也,若用急用随时择吉日合之。

  (《医林》)丹砂丸治蛊毒。

  雄黄(另研)朱砂(另研)藜芦(略炒)鬼臼巴豆(去油。各二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姜汤下,当利恶物并蛊毒。如烦闷,以鸭

  血为羹食之。

  雄麝散治五种蛊毒。

  明雄黄麝香(另研。各一字)

  用生羊肺一指大,以刀切开安药在内吞下。

  夷坚志石刻方宋嘉中范吏部为福州守日,揭一方于石云∶凡中蛊毒无问年深日久,

  用鸭卵插银钗试之,俱黑者,中毒也。

  五倍子(二两)雄黄末(一钱)甘草(三钱,炙)丁香木香麝香轻粉(少许)

  糯米(一十粒)

  用水一大碗于砂锅内煮至七分,候药面生皱皮,熟绢滤去渣,通口服,服毕平正仰卧

  枕令头高,觉腹中有物冲心不得动。若吐出以盆盛之,如鱼鳔之状,乃是恶物。吐罢饮茶

  一盏,泻亦无妨,旋煮白粥补之。忌生

  冷油腻醋酱十日,服解毒丸三五丸。

  解毒丸治误会毒物一切恶毒,不救必死。

  板蓝根(干者,四两)贯众(锉去土,一两)青黛(研)生甘草(各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别以青黛为衣。如误服诸毒,稍觉精神恍惚,恶

  心,即是中毒,急服十五丸,烂啜新汲水下即解。

  (《丛语》)泉僧方治金蚕毒才觉中毒,先吃白矾,味甘而不涩,次嚼黑豆,不腥是也。

  石榴皮根(不拘多少)

  煮汁饮之一二盏,即吐出活虫而愈。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