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该怎么办?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镖三国",免费读到尾

  事实上,周慎到底是不是周勃的后人,这个根本无从考究。那性质,估计就跟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一样。反正,国人总是有这么一个喜好,都愿意跟很牛的古人搭上亲戚关系。

  在司马健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不过只是心理的渴求,但在这个时代,却根本不是那样,完全是有着利益牵扯在里面的——你傍上一位牛逼的古人,就相当于司马健那个时代小三傍上一位大款一样,可以获得极其丰厚的利益。至于说脸皮,那得往后靠。

  但很讽刺的是,那些很牛的古人,他们却一般没有更古的牛人去傍。例如周勃同志,在跟随刘邦打天下之前,不过一个农村戏台班子里的业余鼓吹手,他的主要职业呢,跟刘备差不多,都是属于编织行业的,只不过刘备是编草席的,周勃是编织养蚕箩筐的。

  但周勃自幼习武,膂力过人,跟随刘邦那个老流氓闹革命的时候,就当了一位拉强弓的神射手,随后屡建奇功,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显赫一时。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主要战场作战,与当时的第一猛男项羽正面对峙。并且先后攻取了曲逆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的时候,周勃受封绛侯。之后又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果然,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但不久,即因不胜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

  在汉代这样一个看重门阀的时代,可以想象,周慎假如没有周勃后人这一条,是很难当上那个什么荡寇将军的。不过,反过来,假如周慎真的是周勃后人,周勃知道自己的子孙因贪功当了逃兵,估计气得能从坟里爬出来。

  汉室至这时,已经四百余年,周家在现在也早就不是什么诸侯世家。但这四百年的时间里,周家却同各大先后崛起的士族一样,成为了显赫的世家,与各大士大夫关系盘根错节。此番要处置周慎,必然会遭到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弹。

  毫无疑问,这样的事件,在士大夫们看来,就是粗鄙的武人向他们士大夫阶层的宣战。凉州可以乱,但士大夫阶层必然要压过武人一头,这是华夏这个朝代很无解又很残酷的一个现实。甚至到了宋明两朝,读书人为了这个,在异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仍旧想着弄死武人。

  可这次,不处置周慎,那前线数十万兵士的军心就无法得到抚慰。再派多少精兵良将过去,估计都于事无补。

  历史上,周慎这件事的处置不得而知,但从侧面的历史事件分析,周慎应该没有受到什么责罚,这从后来董卓对待张温的态度上以及凉州的乱局上,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上,周慎一败后,战争败绩就像流行感冒病毒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染开来。董卓随后的处境也很尴尬,张温命他率三万人去攻击羌人先零部落,结果行军到半路,就被对方团团围住。他费了一番心思,才终于逃了出来,撤退到扶风。

  看着两个大将军都吃了败仗,张温心里很不是滋味。然后张温就以皇帝名义,征召董卓,前来议事、商量对策。

  可张温的诏书,在董卓那里很不好使,过了好久,董卓才很不情愿地前来拜见张温。

  董卓为什么会如此骄傲?后人给出的原因,无非董卓本身就是个不喜欢听话的孩子,又瞧不起张温这个半路出家打仗的文官,居功自傲。

  这样的说法,也不能算错。毕竟董卓虽然也撤退了,但相对别的军队来说,他的功劳是很大的。因为别的军队,都是被叛军打得四脚无力,唯有董卓全军而退。正因为如此,还被刘宏封为千户侯。

  但仅仅这两点,并不能解释后来董卓看到张温时的桀骜不驯。因为随后董卓对待张温的态度,完全就是个横茬子,像只骄傲的公鸡,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张温都被气得都说不出话,而一旁的孙坚,都因此告知了一个把张温吓住的话。

  孙坚告诉张温:董卓太嚣张了,我强烈建议你,现在就把他做了。他要告状,让他到阎罗那里告个够。

  张温看着孙坚,愣住了。

  孙坚接着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杀人是要找理由的。我这里已经给他罗列了三大罪状,任何一条,都足以捏死他。比如其中一条,就是蔑视领导,目中无人。”

  张温还是一愣一愣地,不说话。

  孙坚再接着说:“千古以来,身为大将,从来都是靠决断的诛杀而得名的。你身为三军统帅,如果今天不杀董卓,你的威严就会一扫而光,贻害无穷。到时,不要说董卓,就是别的将领,都可以随便欺负你了。”

  孙坚终于说完了。

  张温也仿佛回过神来了,他摇摇头,说:“你先出去,别停留太久,要不然董卓会起疑心。”

  孙坚的一颗心仿佛被一盆冷水浇遍了,冰凉冰凉的。他再看看张温,不禁悲哀地抬起头,走出去了。至此,张温都没有杀董卓,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愿下手。

  要是前世的司马健,估计就会将这件事儿归在张温的性格上,但身在这个时代,他才知道所有事儿不是什么一个人性格能解释得了的。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狗急了也要跳墙,张温纵然再面儿、再好欺负,也不是一个属将能这么欺负的。

  很可能的解释,就是张温气短,他没有十足的底气去砍董卓。而从他征伐羌胡即便无功、但也无过的表现来看,他是没有什么软肋捏在董卓手里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周慎这件事儿了。

  从董卓这方面来看,他其实也不应该上来就瞧不起张温,毕竟张温是他的顶头上司。他再混账,不可能连官场上的一些忌讳都不清楚。很可能就是,张温包庇了周慎,让受到了牵连而被包围董卓的很是不满,但身为下级又毫无办法,只能做出一些态度让张温知道他很生气。

  再加上后面汉军虽然损失了一些实力,但仍旧在凉州战局方面占据主动,却再没有发动过一次攻势的状况来看。明显就是兵士们因为周慎这件事儿都寒了心,士气低靡。由此张温才不得不由攻势转为了守势,任由凉州继续糜烂下去。

  可现在,这事儿摆在了司马健面前,他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跟孙坚一样的小官儿,能够让整个汉室朝堂做出公平而公正的处置吗?

  答案是:当然能。

  孙坚是很能打,很有本事儿,但孙坚在人脉关系上,比起司马健的左右逢源,实在差得太远了。更重要的是,孙家永远没有跳出这个时代的思维,将士大夫这一集团的派系脉络理清晰。

  “贤弟,你的意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曹操听着司马健的对策,感到十分稀奇:“这样的办法,真的能行吗?”

  “行不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士大夫这一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而且,他们还有一处致命的死穴,你们从来没有点到过。”司马健阴阴地笑着,不知不觉又回想起了当初他入雒阳的时候,被那些士子打得差点丧命的悲惨故事来。

  这一次,他要反过来,好好利用下这些爱国青年的情怀,给朝堂中那些大佬儿们一些难堪。甚至,他连这次煽动士子们的口号都想到了:“曹兄,榆中跟无定河是不是挨得很近?”

  “这?……”曹操这时根本不知道司马健在想些什么,只能见话接话道:“我也没去凉州,并不知晓无定河是否流经榆中。贤弟,你之前还说士大夫的死穴,现在为何又问道了这无定河?”

  可司马健却好像根本没听到曹操的后句问话,只是自顾自说道:“有没有流经其实并不重要,反正雒阳的那些士子们也根本不知道。这样其实最好,我都不用乱改古人……不,后人的诗句了。”

  “诗句?贤弟,你不会想着就用一句诗,来让满朝公卿屈服吧?”

  “曹兄,你以后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怎么这么瞧不起诗句呢?有时候,一句诗的威力,比起千把刀来,更能在士大夫的死穴上扎得千疮百孔啊。”

  司马健悠悠感叹着,仿佛一位旷世的诗人。而曹操,却不明所以,只记住了‘建安’这个听起来很顺口又很入人心的名词……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镖三国",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