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

  硕鼠

  ——人鼠之间

  【原文】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莫我肯顾(2)。

  逝将去女③,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爱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4)。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爱得我直⑤。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7)。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7)。

  【注释】

  ①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②顾:顾怜。莫我肯顾:莫肯顾我。③逝:用作“誓”。去:离开。④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⑤爱:乃。直:同“值”,代价。③劳:慰劳。①号:感激

  [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却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读解】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C。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没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伐檀

  ——对不劳而获者的责问

  【原文】

  坎坎伐檀兮①,

  置之河之干兮②。

  河水清且涟漪③。

  不稼不穑④,

  胡取禾三百廛兮(5)?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6)?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7)。

  坎坎伐辐兮(8),

  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漪(9)。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10)?

  不狩不借,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坎坎代轮兮,

  置之河之漘兮(12)。

  河水清且沦漪(13)。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囷兮(14)?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⑤?

  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16)。

  【注释】

  ①坎坎:用力伐木的声音。②干:河岸。③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漪: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④稼:种田。穑:收割。⑤禾:稻谷。廛(chan):束,捆。(6)县:同“悬”,挂。貆(huan):小貉。(7)素:空,白。素餐:意思是白吃饭不干活。(8)辐:车轮上的辐条。(9)直:河水直条状的波纹。(10)亿:束,捆。(11)特:三岁的兽。(12)漘(chun):水边。(13)沦:小波。(14)囷(qun):束,捆。⑤鹑:鹌鹑。(16)飧(sun):熟食。

  【译文】

  叮叮当当砍檀树,

  把树堆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起波纹。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貉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辐,

  把树堆在河旁边。

  河水清清起直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捆?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兽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轮,

  把树堆放在河边。

  河水清清起环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鹤鸿?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读解】

  诗中提出的问题(不劳而获),应当说是一个尖端问题,即使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作出种种精辟的分析,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但绝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尖端问题。即使是社会革命,推翻了旧的不劳而获者,同样会产生新的不劳而获者。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最初都是打着“平均”的旗号,到了最后,革命者首先变成了不劳而获者。这样的社会革命,如同赌博中的轮流坐庄,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转移。

  当然,我们的兴趣并不在这里,而在那些凭借自己的劳动既为自己的生存,也在为他人谋福利的普通劳动者的身上。从他们的角度看,大多数的人并无受压迫、被剥削的意识,只关心自己的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只感叹身上的赋税徭役太沉重。但在客观上,下层劳动者用自己的血汗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自己应当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他们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把生命的全部价值都抵押在了永无止境的劳作之上,换来的仅仅是苟且度过一生。他们像机器一般似乎不知疲倦地运转,运转着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人间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歌舞升平、狂欢纵欲、花前月下、吟诗作画、慷慨激昂、谈天说地、尔虞我诈、争取夺利等等,全都与他们无缘。

  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让一部分人当牛做马变机器,让一部分人衣锦吃荤高谈阔论。也许,人间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不管怎么说,辛辛苦苦为不劳而获者做嫁衣裳,是劳动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他是否愿意,只要他投胎在那一群人当中,就逃脱不了任人宰割鱼肉的命运。

  硕鼠

  ——人鼠之间

  【原文】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莫我肯顾(2)。

  逝将去女③,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爱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4)。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爱得我直⑤。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7)。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7)。

  【注释】

  ①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②顾:顾怜。莫我肯顾:莫肯顾我。③逝:用作“誓”。去:离开。④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⑤爱:乃。直:同“值”,代价。③劳:慰劳。①号:感激

  [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却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读解】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C。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没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蟋蟀

  ——选择活法

  【原文】蟋蟀在堂①,

  岁聿在莫(2)。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③。

  无已大康(4),

  职思其居⑤。

  好乐无荒(6),

  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8)。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9)。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回(11)。

  今我不乐,

  日月其韬(12)。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13)。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14)。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②聿: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莫:同“暮”。③除:消逝,过去。④已:过度,过分。大康:康乐,安乐。⑤职:常。居:所处的地位。(6)好:喜欢。荒:荒废。(7)翟翟:心中警戒的样子。(8)迈:消逝,过去。(9)外:指份外的事。(10)蹶蹶(jue):勤劳敏捷的样子。(11)役车:服役出差乘坐的车。休:休息。(12)韬(tao):逝去。(13)忧:忧患。0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译文]

  蟋蟀鸣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岁末。

  贤者懂得要约束。

  蟋蟀鸣叫在堂屋,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自己地位要记住。

  行乐不能荒正业,

  一年匆匆到岁末。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分外的事要惦记。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勤奋。

  蟋蟀鸣叫在堂屋,

  岁末役车也休息。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国家忧患记心头。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节制。

  【读解】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诗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

  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_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去冒险寻求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火。

  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由我们自己来填写。

  山有枢

  ——守财奴的面目

  【原文】山有枢①,

  隰有榆②。

  子有衣裳,

  弗曳弗娄③。

  子有车马,

  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④,

  他人是愉。

  山有栲⑤,

  隰有忸(6)。

  子有廷内(7),

  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

  弗鼓弗考(8)。

  宛其死矣,

  他人是保(9)。

  山有漆(10),

  隰有栗(11)。

  子有酒食,

  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乐,

  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

  他人入室。

  【注释】

  ①枢:树名,即刺榆树。②隰(Xi):潮湿的低地。榆:树名。③曳:拖。娄:牵。曳、拖在这里是指穿着。④宛:死去的样子。⑤栲(kO。):树名,即山樗。(5)忸(nio):树名,即镱树。(7)廷内:庭院和房屋。(8)考:敲击。(9)保:占有,据为己有。(10)漆:漆树。(11)栗:栗子树。

  [译文]

  山上长着刺榆树,

  榆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

  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

  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尽享乐。

  拷树生长在山上,

  镱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

  为何不洒又不扫?

  你又有钟又有鼓,

  为何不击又不敲?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乐陶陶。

  漆树生长在山上,

  栗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酒又有食,

  何不弹琴又鼓瑟?

  姑且用它寻欢乐,

  姑且用它遣时光。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进室中。

  【读解】

  钱财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是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也是赤条条离开这世上,既无什么可以羁绊,也无什么可以留恋。然而,偏偏有人想不开这个极其明显的理儿,一头钻进钱眼儿里,一头扎进财货中,做钱物的奴仆,变作挣钱聚财的机器。

  或许有人会辩解说,挣钱聚财是一种个人爱好,一种寄托和追求。想来也是。挣钱聚财不也像收藏古董、收集邮票之类的爱好一样吗?纯粹的爱好和实用态度大不相同。

  买用态度的着眼点是钱物的使用价值。按照这种态度,便要使钱、物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它们的使用效益,说穿了就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仅此而已。对钱、物的要求取决于人的需要,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人的需要和欲望难以有止境,吃饱了窝窝头。就想吃白面馒头,有了白面馒头吃就想白面包,有了白面包就想奶油面包,如此等等,钱、物就永远也填不满人的欲望的无底洞。纯粹爱好的着眼点是精神价值。这种价值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需要和满足,甚至可以成为精神上的支柱。难道我们能说葛朗台、严监生一类的守财奴看重的不是这一点?难道他们对钱财的痛惜不像痛惜古董宝贝?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守财奴有守财奴的活法,若痛恨他们,不相来往就行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贪得无厌也是一种活法,我们无法剥夺贪得无厌者的生存权,顶多在舆论上加以谴责,在道义上加以抨击。当然也有像诗仙李白那样的活法: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