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

  北门

  ——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

  【原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①,

  终窭且贫②,

  莫知我艰。

  已焉哉③!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④,

  政事一埤益我⑤。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讁我⑥。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⑦,

  政事一埤遗我⑧。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⑨。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注释】

  ①殷殷:忧伤的样子。②篓(ju):贫寒、③已焉哉:算了吧.④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掷,扔。⑤一:完全。埤(pi)益益:增加。⑥徧:同“遍”,讁(zhe):同“谪”,指责。⑦敦:催促,逼迫。③遗:加。⑨摧:讽刺,嘲讽。

  【译文】

  缓步走出城北门,

  忧心重重压心头。

  生活困窘又贫寒,

  没人知道我艰难。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交给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责难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催逼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讥讽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读解】

  命运的安排经常是难以抗拒的,正如诗中的小公务员的感叹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碰上这类身不由己的事情。

  这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说的。可说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难以抗拒,虽然个人很难有机会驾驭自己的命运,但是,是否甘愿在命运面前就范,是否会被命运消磨得没有了冲动、激情、不满、反抗精神,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是实际上作为人活着还是作为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北门》中的小公务员,尽管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显然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显然对命运的安排不甘就范。他抱怨的声音也许是微弱的,无力的,而敢于抱怨却体现了他的尊严。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说他是伟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在另外一方面,也许可以说,意识是灵魂痛苦的根源。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像个物件一样任支配、肢解、宰割,对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双方来说,都会是一种满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带来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国为他无法体验意识带来的自豪与欢乐,他只不过形同行尸走向。

  人就是这样生活在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他不愿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却又不得不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当他觉得幸犯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幸的;当他在感叹不幸的时候,也许是幸福的的。

  小公务的境遇就是这样。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

  静女

  ——天真烂漫的幽会

  【原文】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yi):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读解】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二子乘舟

  ——人间最亲母子情

  【原文】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①。

  愿言思子②,

  中心养养③。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④。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⑤?

  【注释】

  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思念的样子。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中心:心中。养养:忧愁不定的样子。④逝:往。⑤不暇:该不会。

  【译文】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该不遇上险与祸?

  【读解】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天然的、最为牢固的血缘纽带。这一点,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大概是不会改变的。

  写人之常情,征夫恨,怨妇愁,弃妇痛,新婚乐,相见欢,母子情,在《诗经》中可以说是既有广度,也有深度。选编者对写人之常情的肯定,把这些诗作为“经典”,也可看出他们对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达意本属人的天性,也是诗的功能所在,充分肯定之后把它们纳入道德规范的轨道,也是他们的用意所在。

  人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张大成人,到孩子闯荡社会漂泊天涯,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换个说法,母亲是在用她毕生的心血进行创造:创造生命,创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作为母亲创造的作品,虽是另一个存在,另一个生命,却时刻牵动着创造者心。他的荣辱沉浮,幸福伤痛,生老病死,都不能不使他的创造者关注和动心。实际上,母亲通过自己的创造,早已把自己溶入到了作品中,与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于是,人间才有了永不会消失的母爱的表达。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