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察微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

  【正文】

  六曰: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①,若白垩之与黑漆②,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③。如可知,如可不知④;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⑤,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⑥。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⑦。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⑧,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⑨。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⑩。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于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齧。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郑公于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褅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于侯而卒犹远。【解说】

  本篇阐发了察微知著的道理。文章指出:“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全文就是围绕这一观点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加以论证的。文章举例赞扬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指出智士贤者应该处心积虑,考察事物的端倪,见微知著,防患于末然。文章还列举了吴楚卑梁之争、宋华元飨士而忘其御、鲁昭公听伤而不辨其义三则事例,说明小处不察,必酿成大患,以历史教训为借鉴,从反面强调了察微的重要。【注释】

  ①使:假使。

  ②白垩(è):白色的土。

  ③且:等于说“而”。

  ④可不:当作“不可”(依毕沅说)。下句同。

  ⑤愁虑:等于说“积虑”。愁,通“揫”。聚的意思(依王引之说)。

  ⑥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管叔、蔡叔为周武王之弟,武王灭商后,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和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武王死,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服,和武庚(纣王之子)一起叛乱,东夷八国附从,不听正命。

  ⑦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用以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⑧臣:男奴仆。妾:女奴仆。

  ⑨府:收藏钱财的地方。这里指公家府库。

  ⑩赐: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拜:谢。

  观化远:指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有远见。

  卑梁:《史记》称是吴边邑,与本文记载不同。

  桑:用如动词,采桑。

  子:指上文“处女”。古代男孩女孩都可称“子”。让:责备。

  卑梁公:卑梁邑的守邑大夫。楚僭称王,故守邑大夫都称公。

  夷昧:他书或作“馀昧”、“馀眛”。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寿梦之子,公元前530年—前527年在位。

  夷:平。

  隆:通“哄(hòng)”。相斗(依孙诒让说)。

  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据《史记》、《吴越春秋》)。鸡父:古地名,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

  潘子臣、小帷子:都是楚国大夫。陈夏齧(niè):陈国大夫夏齧。鸡父之战,陈助楚,故其大夫为吴所擒。按:据《左传》记载,鸡父之战,吴获陈夏齧在鲁昭公二十三年;吴太子终累获潘子臣、小惟(又作“帷”)子在鲁定公六年。与本文所记不同。

  反:复。郢:楚国国都。

  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本文言“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与《左传》所载不同。《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楚太子建之母(按:即荆平王之夫人)在,召吴人而启之。冬十月甲申,吴太子诸樊入,取楚夫人与其宝器以归。”

  《孝经》曰:下引文见今《孝经·诸侯章》。

  归生:春秋时郑国大夫,字子家。

  华元: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大棘:宋邑。故址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

  羊斟:宋人,华元的驭手,后奔鲁。御:驾车。

  与(yù):参与,在其中。

  制:这里是控制、掌握的意思。

  败绩:大败。

  弩机:弩牙,弩上发箭的装置。弩,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米:指一个米粒的长度。

  悉:全,都。偏:通“遍”。

  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此指季平子。郈(hòu)氏:鲁国公室。此指郈昭伯。

  介:甲,用如动词,给……披上甲。

  为之金距:给鸡套上金属爪。之,代鸡。距,鸡爪。

  宫:室。

  益其宅:扩大自己的住宅。

  伤:诋毁。

  禘(dì):古代祭名。襄公:昭公之父。

  二人:当为“二八”之误(依毕沅校说)。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蹈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鲁本诸侯,礼当用六佾,今只用二佾,其余四佾为季氏占有。故《论语·八佾》说季氏“八佾舞于庭”。

  无上:目无君主。

  审:详察。

  仲孙氏、叔孙氏:都是鲁国的贵族,与季孙氏同族。

  起甲:发兵。甲,甲士。

  隅:墙角。

  干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

  辩:通“辨”。分辨。

  三季:指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

  同恶(wù):所厌恶的相同。这里指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厌恶昭公。

  权:衡量。

  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大意是,昭公与一国为敌,在国内就该被杀,今得以死在干侯,还算是有幸死得远了呢。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