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颜氏家训6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

  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辞

  赋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

  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秦向赵强索“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

  使原璧归赵。秦、赵两国国君在渑池相会,他使赵王不受秦王之辱。对同朝

  大臣廉颇能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成为团结御侮的知交。事见《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顾元叹:即顾雍。《三国志·吴志》有传。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

  家。他通经史音律、天文;散文长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偶句;善辞赋;工

  篆、隶,尤以隶书著称;也能画。《后汉书》有传。雍:同“邕”。

  孙卿:即荀卿(荀子),汉人避宣帝(名询)讳,故以“孙”代“荀”,

  荀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颜回:即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其德行为

  孔子所称道。

  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父死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

  世。世传《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孙登:三国魏人。隐居汲郡山中,居土窟,好读《易》,弹一弦琴,善

  啸。见《晋书·隐逸传》。

  事见《后汉书·刘宽传》。刘宽,字文饶。畜产:畜牲的意思。

  豚(tún屯):小猪。犊:小牛。

  卢文弨曰:“曹,局也。”刘盼遂曰:“《北齐书》之推本传:‘入周为

  御史上士。’此云议曹,正指其事。”洪业谓此处之议曹,当指隋之谘议参军,

  可供参考。

  平章:这里是商讨的意思。《后汉书·蔡邕传》:“更选忠清,平章赏罚。”

  义与此同。

  天下大同:指隋于开皇九年平陈,统一天下。可知此书写成于入隋之

  后。

  关中旧意:古代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隋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属

  关中地区。关中旧意是就隋统一天下前的情形而言。

  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抓获,范的大儿子携千金前往楚国通关节营救,

  因吝啬钱财,致使其弟被杀。明公:汉、魏、六朝人以“明”字加于称谓

  上表示尊重,如明公、明府、明将军、明使君等。

  昔侯霸二句: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矜严有威仪,笃志好学,官

  至大司徒。《后汉书》有传。此二句中“孙”、“祖”二字误衍(据卢文弨说)。

  陈思王:指曹操的儿子曹植,陈为曹植的封地,亦称陈王,思为谥。为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传见《三国志》。

  潘尼:晋代文学家,潘岳之子。传附见《晋书·潘岳传》。

  田里:农村里。猥人:鄙俗之人。

  世父:伯父。《尔雅·释亲》:“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

  伯父较父亲年长,故云“尊于父”。

  女子子:女儿。《仪礼·丧服》:“女子子在室为父。”郑玄注:“女子子

  者,女子也,别于男子也。”

  在室:女子未出嫁叫在室。

  女子出嫁到婆家,故谓“礼成他族”。

  轻略:轻视忽略。

  蔡邕:见本篇“昔司马长卿”段注。

  班固: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他继承父业,续撰《汉书》,后因窦宪

  事被捕,死于狱中。传附见《后汉书·班彪传》。

  长姑:父亲的姐姐。

  王羲之:晋代著名书法家,字逸少,《晋书》有传。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

  书》:“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岁首: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亦指一年的

  第一天。《东观汉记·吴良传》:“今日岁首,请上雅寿。”

  束带:整饬衣冠,束紧衣带。表示恭敬。

  至岁:指冬至、岁首二节。

  揖:俯身为礼。

  孤、寡、不谷:均为古代帝王诸侯的谦词。《吕氏春秋·士容》篇注:

  “孤、寡,谦称也。”《淮南子·人间》篇注:“不谷,不禄也,人君谦以自称也。”

  轻:指地位低;重:指地位高。

  号:别名。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隋书·经籍志》载《内外书仪》四卷,谢元撰;《书仪》二卷,蔡超

  撰;又十卷,王宏撰;又《书仪疏》一卷,周舍撰。

  不获已:犹不得已,没有办法。阀阅:本作伐阅。指家世。

  无何:犹言无故。刘淇《助字辨略》:“诸无何,并是无故之辞。无故

  犹云无端,俗云没来由是也。”

  没:去世。

  大门中: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祖父和父亲。以下所言“门中”,都是称

  家族中的死者。

  羊偘:即羊侃。字祖忻。自魏归梁,授徐州刺史,累迁都官尚书。事

  见《梁书·羊侃传》。偘,同侃。太山:即泰山。

  邺:北齐都城,在今河北临漳县。

  肃:羊侃侄羊肃。委曲:事情的始末经过。

  汉、魏至隋,习惯于亲戚称谓之上加“亲”字,以示其为直系的或最

  亲近的亲戚关系。

  祖孝徵:即祖珽,字孝徵。《北齐书》有传。

  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见《尔雅·释亲》、《仪礼·丧服》、《左传·僖公十四年》。《尔雅》:

  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篇。今本三卷,十九篇。

  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语辞,后十六篇专门解释名物术语。

  《丧服经》:即《仪礼》中的《丧服》篇。《仪礼》为《十三经》之一。《左

  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为儒

  家经典之一。

  王子侯:皇室所封列侯。《汉书》有王子侯表。

  东郡:建康以东之郡。

  分张:分别的意思,为六朝人习用语。庾信《伤心赋》:“兄弟则五郡

  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以分张与离散对文,可知二词同义。

  密云:无泪,其意取自《易·小畜彖》:“密云不雨。”指故作悲凄之态

  而不掉泪。

  分首:即分手。首,手同音通用。

  风教:教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世叔父:世父和叔父。世父,指伯父。

  群从:指诸子侄辈。

  家公家母:梁章钜《称谓录》二:“案:北人称母为家家,故谓母之父

  母为家公家母。”

  从父:伯父、叔父统称从父。

  从祖:父亲的堂伯叔。

  族祖:祖父的堂伯叔。

  秩: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

  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

  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后亦泛指家族的辈份。

  中土:中原。汉以后,以今河南一带为中土。

  《陈书·周弘正传》:“弟弘让,性闲素,博学多通,天嘉初,以白衣

  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中外:一称中表,即内外之意。舅父之子为内兄弟,姑母之子为外兄

  弟。

  丈人:这里指对亲戚长辈的通称。

  颜氏此句失察,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三日断五匹,丈人故嫌

  迟。”此丈人即指焦仲卿母亲亦即刘兰芝婆婆而言。惠栋《松崖笔记》、卢文

  弨《龙城札记》等,对此辨之甚详。

  丈母:这里指父辈的妻子。王利器《集解》引钱大昕《恒言录》三:

  “是凡丈人行之妇,并称丈母也。”丈人行(háng杭),指父辈。

  王母、谢母:此为泛指,即王姓母、谢姓母之意。

  陆机:西晋吴郡吴人,字士衡,文学家。其诗文辞藻宏丽,讲求排偶,

  开六朝文风之先。

  《北齐书·后主纪》:“武平三年二月,以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

  祖珽为左仆射。”仆射(yè夜),职官名。

  祖父称公,而齐朝士子连祖珽姓称公,故云有所涉。

  正体:表明自身。表德:表示德行。

  氏:表明宗族的称号。上古时代,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

  自出。汉魏以后,姓与氏合,姓也称氏。为孙氏:用来作为孙辈的氏。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惠帝的母亲,名雉。惠帝死后,临朝称制,

  主政柄八年。《史记》、《汉书》有纪。

  《史记·高祖本纪》:“姓刘氏,字季。”

  《汉书·爰盎传》:“盎字丝,徙为吴相,兄子种谓丝曰:‘吴王骄日久,

  国多奸,今丝欲刻治,彼不上书告君,则利剑刺君矣。’”

  《后汉书·王丹传》:“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时大司徒侯霸,欲

  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

  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后汉书·侯霸

  传》:“霸字君房。”

  《北齐书·王昕传》:“昕字元景,北海剧人。父云……弟晞,字叔朗,

  小名沙弥。”

  斩缞(cuī催):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以粗麻布制成,左右和

  下边不缝。儿子、未嫁女儿对父母,媳妇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子对

  丈夫,都服斩缞,期为三年。

  齐缞:旧时五种丧服之一,次于斩缞。服用粗麻布做成,以其缉边,故

  称“齐缞”。服期有一年的,如孙为祖父母,丈夫为妻子;有五月的,如为曾

  祖父母;有三月的,如为高祖父母。见《仪礼·丧服》。

  大功:旧时五种丧服之一,以熟布做成,比齐缞为细,小功为粗。

  偯(yǐ以):哭的余声。

  小功:旧时五种丧服之一,以熟布做成,较大功为细,比缌麻为粗。

  缌麻:五种丧服之最轻者。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

  唐玄宗注:“气竭而息,声不委曲。”

  山东:指太行、恒山以东,亦即前段文中河北之地。重丧:指须披戴

  斩缞孝服的丧事。

  期功:期即期服,即齐缞为期一年之服。功指大功、小功。

  除丧:除去丧礼之服。《礼记·丧服小记》:“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

  丧,道也。”

  如之:如同那样,即如同对待“三日不吊”者一样。

  轻服:五种丧服中较轻的几种,如大功、小功、缌麻之类。

  会所:聚会的场所。这里指治丧的地方。

  名:名刺。古未有纸时,削竹木写上自己的名字,拜访通名时用。后

  改用纸,仍相沿叫刺或名刺,就好比今天的名片一样。

  说:《群书类编故事》卷二“说”作“家”。

  赵曦明曰:“水土俱长生于申,故墓俱在辰。”

  王充:东汉时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论衡》为

  王充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多万字,共三十卷。此所引二句,见《论衡·辩

  祟》篇。

  清谧:清静。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初一。

  道书:指道家之书。《抱朴子·微旨》:“若乃越井跨灶,晦歌朔哭,凡

  有一事,辄是一罪,随事轻重,司命夺其算纪。”算:寿命。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偏傍:不正。偏傍之书:指旁门左道的书。

  归杀:也作归煞,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

  “归杀”。卢文弨补注:“俗本‘杀’作‘煞’,道家多用之。”

  旧时在瓦片上画图象以镇邪,称画瓦。

  厌胜: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

  然:“燃”的本字。

  户外列灰:在门外铺灰,以观死人魂魄之迹,为一种迷信活动。见宋

  ·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九《韩氏放鬼》条。

  祓(fú服):古代除灾祈福的仪式。

  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

  儒雅:儒学正统。

  孤:这里指失去父亲或母亲。

  履岁:履端岁首的意思,即指元旦。长至:冬至。《太平御览》卷二

  八引崔浩《女仪》:“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履长至之意也。”

  江左:江东。此指梁朝。

  释服:与下文出服义同,指丧期已满,除去丧服。

  二宫:指帝与太子。

  裴政:《北史·裴政传》:“政字德表,仕隋为襄阳总管,令行禁止,称

  为神明。著《承圣实录》一卷。”

  问讯:僧尼行礼,先打一恭,将手举指眉心,再放下,称问讯。因梁

  武帝信佛,故裴政以僧礼相见。

  《南史·裴邃传》:“子之礼,字子义。母忧居丧,惟食麦饭。邃庙在

  光宅寺西,堂宇弘敞,松柏郁茂;范云庙在三桥,蓬蒿不翦。梁武帝南郊,道

  经二庙,顾而叹曰:‘范为已死,裴为更生。’”

  斋寝:斋戒时居住的旁屋。

  顿丘:郡名。西晋时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辖境相当今

  河南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县地。北齐废。李构:即下文李奖

  之子。《北史·李崇传》:“崇从弟平,平子奖,字遵穆,容貌魁伟,有当世才

  度。元颢入洛,以奖兼尚书左仆射,慰劳徐州羽林,及城,人不承颢旨,害

  奖,传首洛阳。孝武帝初,诏赠冀州刺史。子构,字祖基,少以方正见称,袭

  爵武邑郡公,齐初,降爵为县侯,位终太府卿。构常以雅道自居,甚为名流

  所重。”

  刺史:州的长官。纂:即广州刺史刘纂。

  寿春:县名。在今安徽寿县。

  王松年:仕北齐任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北齐书》有传。

  鹿尾:鹿之尾。为古代珍贵食品。

  反侧:惶恐不安。

  陆襄:字师卿。父陆闲,仕南齐任扬州别驾。《文苑英华》卷八四二引

  江总《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君讳襄,字师卿,吴人也。……父闲,扬州

  别驾,齐永元绍厤,萧遥光谋反伏诛,闲以州职见害。子绛,其日并命。忠

  孝之道,萃此一门。襄时年十四,号毁殆灭,布衣蔬食,终于身世。”又,

  《南史·陆慧晓传》亦备载此事。

  豫章:《晋书·地理志》:“豫章郡属扬州。”故治在今江西南昌市。

  《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

  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此五句本此。杯圈:一种木制饮器。手口之

  泽:指手汗和口泽之气。

  政:通“正”。只。

  雠(chóu仇)校:校对。雠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之,若怨家相对,有

  误必举,不肯少恕。

  坟典:三坟五典。孔安国《尚书序》:“伏犧、神农、黄帝之书,谓之

  《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

  也。”后亦用为书籍之意。

  什物:各种物品器具。

  缄(jiān尖):封。

  此句“亲”字的意思见本篇“言及先人”段注。

  灵床:即灵座。为死者所设之座,供祭奠用。

  肠:指心地。肠断指悲痛至极。

  忌日:旧俗父母死亡之日禁饮酒作乐,叫忌日。

  无聊:这里是不快乐的意思。《楚辞·九思》:“心烦愦兮意无聊。”王

  逸注:“聊,乐也。”

  奥室:深隐之室。

  斋食:素食。

  卒:通“猝”。急遽的样子。

  王修:字叔治,魏北海营陵人。此段所述之事见《三国志·魏志·王

  修传》。社曰:古代祀社神之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

  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社日,四

  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饷其胙。”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腊祭在农历十二月。

  分:春分、秋分。至:冬至、夏至。

  郑珍曰:“六朝时更有忌月之说。……而又有此月中忌前晦前、忌后晦

  后各三日之说。……黄门此云‘月小晦后’,正谓忌月之晦前后三日,月小则

  廿七八九也;此与伏腊分至,皆在忌日之外,故黄门自言:‘已丧亲后值如此,

  于忌之外,所经等日,犹感慕异于余辰,不必正忌日也。’”此从郑说。

  感慕:此书用“感慕”之处有几处,如《后娶》篇:“基每拜见后母,

  感慕呜咽。”本篇前文:“言及先人,理当感慕。”“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

  大致可作感伤思慕解。王利器曰:“思慕仅存于心,感慕则形于色也。”

  赵曦明曰:“《梁书·文学传》:‘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集《后

  汉》同异,以注范书。为剡令,卒。子纟舀,字言明。通三礼,大同中为尚书

  祠部,寻去职,不复仕。弟缓,字含度。历官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

  缓居其首。随府转江州,卒。’绥,《本传》不载,疑此字衍。”郑珍曰:“据

  《世说·雅量》注,刘绥,高平人。《南史》,刘昭,平原人。绥字衍文。”王

  利器谓绥字系传抄者涉纟旁排行误入,或即因缓字形近而误衍。以上诸说是。

  《尔雅·释虫》:“萤火即炤。”《广韵·笑韵》:“炤”,同“照”。

  正讳:指人的正名。

  此二句谓繁体“劉”字的下半部分是“釗”,即与刘昭的昭同音。

  吕尚: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俗称姜太公。曾辅佐武王灭殷。周

  朝建立后封于齐,为齐国始主。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有《刺

  世疾邪赋》传于世。事见《后汉书·赵壹传》。

  公庭:这里是官署的意思。

  尊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早晚:这里是几时的意思。此为六朝人

  习用语。

  此云“时以为笑”,原因有多种解释。林思进曰:“下云‘时以为笑’者,

  盖笑其不审早晚,不顾望而对,遽云已往,所谓‘陷于轻脱’,此耳。”刘盼

  遂曰:“此甲问乙子,乙将以何时可以枉过,乙子不悟,答以其父已往,遂成

  笑柄。盖六朝、唐人通以早晚二字为问时日远近之辞,……”郑珍及子知同

  校本签条云:“‘已往’,嫌谓父已亡。”译文从后一说。

  比例:可以比照的事例。

  触:凡是。

  期(jī基):一周年。

  亲表:亲属中表。中表,父亲姊妹(姑母)的子女叫外表,母亲兄弟

  (舅父)姊妹(姨母)的子女叫内表,互称中表。

  孤露:魏晋时人以父亡为孤露,也称“偏露”,即孤单无所荫庇的意思。

  供顿:设宴待客。

  载:始。载诞之辰:指生日。

  斋讲:斋素讲经。

  《梁书·后妃传》:“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姚人,齐

  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入东昏侯宫。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

  年八月生世祖,寻拜为修容,随世祖出蕃。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世

  祖即位,追崇为文宜太后。”修容:古代宫嫔的位号,为九嫔之一。

  卢文弨曰:“言今世以呼天呼父母为触忌也,盖嫌于有怨恨祝诅之意,

  故不可也。”触途:各方面,处处。

  祢(nǐ你):已死父在宗庙中立主之称。《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何休注:“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无容:不可以。

  《苍颉篇》:古代字书名。《汉书·艺文志》:“《苍颉》一篇。上七章,

  秦丞相李斯作。”

  讠虖(hū呼):同“呼”。羽罪反:反,指反切,为我国古代注音方法。

  羽罪反,即用“羽”、“罪”二字反切出字的读音。参见《书证》篇“通俗

  文”段注。

  《声类》:书名。《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露:露髻:即不戴帽子露出发髻的意思。跣,不穿鞋。

  (juē撅):草鞋。

  周章:惊恐不安的意思。

  《风俗通·愆礼》:“丧者、讼者,露首草舍。”可知涉及诉讼事则露首

  草舍的风气从东汉就已经开始。

  宁宅:安居的意思。

  卢文弨曰:“两‘事’字似衍其一。”宪司:魏晋以来对御史的别称。

  《梁书·到洽传》:“洽字茂氵公,彭城武原人。普通六年,迁御史中丞,

  弹纠无所顾望,号为劲直,当时肃清。”

  《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小字阿士。与

  到洽友善,同游东宫,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及孝绰

  为廷尉,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

  劾奏之。”

  《梁书·到溉传》:“溉字茂灌,少孤贫,与弟洽俱聪敏,有才学。”

  《汉书·晁错传》:“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

  俛仰之间耳。”此句本此。

  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

  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凶门”。

  冠: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

  《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句本此。

  《礼记·曲礼》《疏》引《白虎通》曰:“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

  也。”

  方等:梁元帝长子,字实相。见《梁书·世祖二子传》。中兵参军:

  《隋书·百官志》:“皇帝皇子府,置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

  一尔:一旦如此。

  丈人:对亲戚长辈的称呼。

  昆季:指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指一次沐浴须三度握其已散之发,一顿饭

  中间须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两句均形容求贤殷切,语出《史记·鲁周公

  世家》:“周公戒伯禽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

  天下之贤人。’”

  白屋之士:指平民。古代平民住房不施采,故称其所住之屋为白屋。

  图:考虑。图反:指想法反常。《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初,晋侯之

  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

  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

  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矣,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阍寺:看门人。

  黄门侍郎:职官名。《隋书·百官志》:“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

  各四人。”

  门生:此指门下使役之人。清赵翼《陔馀丛考》三六:“六朝时所谓门

  生,则非门弟子也。其时仕宦者,许各募部曲,谓之义从;其在门下亲侍者,

  则谓之门生,如今门子之类耳。”

  折旋:曲行。古代行礼时的动作。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