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正骨心法要旨",免费读到尾

  囟骨

  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或跌打损伤,骨缝虽绽,尚未震伤脑髓,筋未振转。其形头项浮光,面虚眼肿,鼻大唇翻舌硬,睡困昏沉,肉虽肿而未皮破出血者,宜扶起正坐,即以葱汁合定痛散,敷于伤处;再以毛头纸蘸醋贴药上,烧铁熨斗烙纸上,以伤处觉热疼,口中有声为度。去药贴万灵膏,三日一换。

  待疼止思食,始揭去膏,以和伤汤洗之,则风除肿散,血活气理矣。肉破出血者,即用马屁勃灰先止其血;次用榆树皮灸熨法,内服人参紫金丹,以健脾胃提元气,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强壮身体,令筋血和通为要。忌发物火洒,戴抽口穿带布帽,以避风寒,不可出房。若肉破血流不止,骨陷筋翻,必损脑髓,身软屈手筋强,气息无声,则危笃难医。若破痕触冒寒风者,不治。

  马屁勃俗名狗头灰,产口外者佳。

  定痛散治一切打仆风伤,定痛消肿,舒筋和络。

  当归川芎白芍官桂(各一钱)三柰(三钱)麝香(三分)红花(五钱)紫丁香根(五钱)升麻(一钱)防风(一钱)

  共为细末,老葱捣汁合敷患处,再用熨法。

  灸熨法此法专以灸熨肉破血出诸伤。盖因血液津渍潮润,以树皮隔之,方灸熨也。先以榆树皮安患处,再以老葱捣烂,并蕲艾止痛散和匀,置树皮上,连灸五次毕,以软绢包裹。戴抽口布帽,系紧带子,谨避风冷。

  万灵膏治跌打损伤,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如神,兼去麻木风痰,寒湿疼痛等证。

  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酒洗)自然铜(醋淬七次)瓜儿血竭没药(各一两)川芎(八钱)赤芍(二两)半两钱(醋淬,一枚)红花(一两)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山苍术(各五钱)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制)半夏(制)石斛萆鹿茸(各三钱)虎胫骨(一对)麝香(二钱)

  上除血竭、没药、麝香三味,各研细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将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将群药入油内,熬黑为度,去滓加黄丹五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入,搅匀取起,出火气。

  人参紫金丹此丹提补元气,健壮脾胃,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和通筋血。被跌仆闪撞而气虚者,最宜服之。

  人参(三钱)丁香(一两)五加皮(二两)甘草(八钱)茯苓(二钱)当归(酒洗,一两)血竭(一两)骨碎补(一两)五味子(一两)没药(去油,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早晚淡黄酒化服,童便化服亦可。

  山角骨

  山角骨,即头顶两旁棱骨也。凡有跌打损伤未破者,不拘左右宣紫肿硬,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者,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用灸熨如囟骨伤法。

  如肉破流血不止者,先用马屁勃灰止血,后以榆树皮盖伤处,以艾合定痛散灸之。如伤重者,先服人参紫金丹,后如前法。如损伤太重成破伤风,不治。

  正骨紫金丹(见前巅顶伤)

  人参紫金丹(见前囟骨伤)

  凌云骨

  凌云骨,在前发际下,即正中额骨。其两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贤骨,右天贵骨,两额角也。跌打损伤皮破二目,及面浮虚肿,若内损瘀血,上呕吐衄,气虚昏沉,不省人事,身软,面色干黄,遍身虚浮,躁烦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开,饮食少进,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汤熏洗患处,敷乌龙膏,定痛消肿。

  疏血丸此药止血开胃。

  百草霜(三钱)好阿胶(蛤粉炒成珠)藕节侧柏叶茅根当归(酒洗,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早晚老酒送下。

  五加皮汤此汤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当归(酒洗)没药五加皮皮硝青皮川椒香附子(各三钱)丁香(一钱)麝香(一分)老葱(三根)地骨皮(一钱)丹皮(二钱)

  水煎滚,熏洗患处。

  乌龙膏此膏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肿硬青紫。

  百草霜(三钱)白及(五钱)白蔹(三钱)百合(五钱)百部(三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麝香(一分)糯米(炒,一两)陈粉子(隔年者佳,炒,四两)

  共为细末,醋熬为膏。

  睛明骨

  睛明骨,即目窠四围目眶骨也。其上曰眉棱骨,其下曰骨,骨下接上牙床。打仆损伤,血流满面者,敷刀疮药;掀痛瘀血者,敷混元膏。如骨损者,内服八厘散,忌生冷发物。偶食猪头肉者,必发,至一月后始愈。

  凡眼胞伤损而瞳神不碎者,可治。

  刀疮药治一切金刃所伤,敷之止血,收口、定痛、护风。

  上白石膏(,一斤)净板松香(水提过,一斤)珍珠(豆腐煮过,五钱)

  上三味,共研细末,和为一处,瓷罐收贮备用。

  混元膏八厘散(俱见巅顶伤。)

  两颧骨

  两颧骨者,面上两旁之高起大骨也。打仆损伤,青肿坚硬疼痛,牙车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两唇掀翻,内服正骨紫金丹,外以海桐皮汤熏洗,口漱荜茇散,坐卧避冷处。

  海桐皮汤专洗一切跌打损伤,筋骨骨错,疼痛不止。

  海桐皮铁钱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二钱)当归(酒洗,一钱五分)川椒(三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八分)

  共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患处。

  荜茇散

  荜茇良姜细辛(各一钱)

  水三盅,煎一盅漱口。

  正骨紫金丹(见两山角伤)

  鼻梁骨

  鼻孔之界骨,名曰鼻梁骨;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凡鼻两孔伤凹者可治,血出无妨。若鼻梁骨凹陷者,用当归膏敷贴;若两孔跌磕伤开孔窍,或金刃伤开孔窍,用封口药敷伤处,外以消毒定痛散贴之退肿;若鼻被伤落者,用缀法。

  封口药治跌打损伤,皮开肉破,及金刃伤割喉断耳,缺唇伤破肚皮,跌破阴囊皮等证,大效。

  明净乳香没药儿茶当归杉皮炭(各一钱)麝香(五厘)片脑(一分)猪聍叶(如无此叶,用葛叶毛藤子叶亦可,一钱)

  上各另碾细末,称合和匀,入麝碾细,次入片脑研匀,瓷罐收贮听用。

  消毒定痛散治跌仆损伤,肿硬疼痛。

  无名异(炒)木耳(炒)川大黄(各五钱)

  共为末,蜜水调涂。如内有瘀血,砭去敷之;若腐处,更用当归膏敷之尤好。

  神效当归膏此膏敛口生肌,拔毒止痛,并诸疮毒气壅盛,腐化成脓。

  当归黄蜡(各一两)麻油(四两)

  上将当归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黄蜡,急搅化放冷,以瓷器收贮,用时以旧绢布摊贴。一方用白蜡。

  缀法(耳伤落者同此)用人发入阳城罐,以盐泥固济,过为末,乘急以所伤耳、鼻蘸药,安缀故处,以软吸缚定效。昔江怀禅师被驴咬落其鼻,一僧用此缀之如旧。

  中血堂

  中血堂,即鼻内下脆骨空虚处也。若被打仆损伤,血流不止,神气昏迷者,宜塞鼻丹塞于鼻中,外复以新汲冷水,淋激头顶。视其人如气虚内服人参紫金丹;如血瘀服苏子桃仁汤。服后如血仍不止,饮食不进,气虚目闭面黄者,八日死。凡跌打损伤鼻梁骨者,无妨。

  塞鼻丹此丹治跌打损伤,鼻中流血不止,神气昏迷,牙齿损伤,虚浮肿痛者,及一切衄血之证,皆可用之。

  朱砂麝香丁香乌梅肉川乌草乌当归三柰(各一钱)乳香(三钱)皂角(七分)

  共为细末,用独头蒜泥为丸,以丝棉包裹,塞于鼻中。

  人参紫金丹(见囟骨伤)

  苏子桃仁汤(见巅顶伤)

  唇口

  唇口者,司言食之窍也。如跌破击打上唇而拔缺者,用绢片一小条,从脑后扎向前来缚合,先用桑白皮捻线缝定,次以封口药涂敷,次敷截血膏盖住封口药,不令开落,仍忌言语。如整下唇伤而拔缺者,以绢片从下颏兜缚,治同前法。

  截血膏治跌打砍磕诸证,能化血破瘀,退肿止痛。

  天花粉(三两)片子姜黄赤芍药白芷(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茶调匀,敷疮口四围。

  若头面伤,其血不止者,急用此药调涂颈上周遭。若手伤,则涂臂周遭。若伤足,则涂腿上。若伤各处,则涂疮口周遭,使截住其血不来潮作。若疮口肉硬不消者,此被风袭也。可加独活,用热酒调敷;如又不消,则风毒已深,肌肉结实,加紫荆皮末和敷,有必消之理。

  封口药(见鼻柱骨伤)

  玉堂

  玉堂在口内上,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若被触刺伤于左右者,惟肿痛而已;若触伤正中之孔,则上通于,必伤鼻孔之卷肉(俗名鼻须),或再犯空窍(俗名玉堂),则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肿,满面青紫,神倦头晕,四肢无力,痛连脑髓;若伤及会厌与上横骨,轻者易愈,重者即不能言:若痛连心膈,则昏迷沉重。急用腻粉冰片敷于纸上,贴肉破处,以止其血;内服正骨紫金丹,以散瘀定痛,理气健脾,宁神定志;复用蟹黄血竭煎汤,日漱口二三十次,如气不舒和,饮食少进,日以柿霜、玉露霜、牛奶皮、奶饼、奶酥油、并炒糜子面诸物,以凉润将息之则愈。

  地阁骨

  地阁骨,即两牙车相交之骨,又名颏,俗名下巴骨,上载齿牙。打仆损伤者,腮唇肿痛,牙车振动虚浮,饮食不进,目闭神昏,心热神乱,气弱体软。用布兜裹系缚顶上,内服大神效活络丹消瘀散,止痛和血,理气健脾;再噙化人参紫金丹,搽固齿散,口漱荜茇散,以去牙根肿痛,外贴万灵膏。忌风寒冷物,戒气恼。

  大神效活络丹此丹宣畅气血,通利经络,并风湿诸痹,口眼斜,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筋骨拘挛,手足疼痛等证。

  白花蛇(酒浸,焙)乌梢蛇(酒浸,焙)麻黄(去节)防风炙草官桂草豆蔻羌活元参天麻藿香何首乌白芷川连黄(各二两)黄熟地黄川大黄辽细辛赤芍药朱砂(水飞)没药(去油)乳香(去油)直僵蚕(去黑嘴,炒)天竺黄败龟板(酥炙)丁香虎胫骨(酥炙)乌药青皮黑附子白蔻仁(炒)骨碎补白茯苓于白术(土炒)当归(酒洗)沉香(各一两)全蝎(去毒)葛根威灵仙(酒浸,各二两五钱)瓜儿血竭犀角(各七钱五分)麝香(五钱)地龙(去土,五钱)净松香(五钱)两头尖川芎(各二两)京牛黄(二钱五分)片脑(二钱五分)

  共为红末,炼蜜为丸,金铂为衣。每丸重一钱,以蜡皮封裹,温酒送,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人参紫金丹(见山角骨伤)

  固齿散(见齿伤)

  荜茇散(见两颧伤)

  万灵膏(见巅顶伤)

点击下载App,搜索"正骨心法要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