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免费读到尾

  釋日:此是第三,示修奉之儀,勸令倣學。說五色者,即是青、黃、赤、白、黑是也。交復五色之繒,以為旛蓋,莊嚴供養。天尊以見地獄罪人,動經億劫,故令孝養父母,為過去先亡探拾人間所有珍奇異物,倣效玄都玉京,以為供養之具,獻諸十方眾聖及道士等,救拔過往亡靈地獄之苦。當願九玄七祖,法界蒼生,憑玆供養之因,並護天堂之果報。欲屈十方眾聖,及道士等,作何功德。

  於其日夜講說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得解脫,一俱飽滿,免

  於眾苦,得還人中。自非如斯,難可拔贖。

  釋曰:天尊廣陳諸法,冀在勸示因緣。當恐正信者稀,所以重重付囑。每於大獻之命,皆令啟請法師,日夜六時,修齋講說。其日夜者,即是今七月十五日夜,於此日當修齋建講,燒香然燈,照耀諸天九幽之內,八門之中。九幽者,九幽地獄也。八門者,八難之門,並是眾生受罪之處。至此三元齊日,倣玄都玉京作大獻之法,備盡人間所有珍奇異果,百味芬芳,供養三寶。

  於是十方及道士等,感此至言,為之誦詠,上通九億,下徹六天,地獄罪人,一時解脫。吾過去後,東善非極,西惡非深,苦縣君子,當之大秦。上皇之後三萬六千年,此劫數盡,天地將壞,人人塗炭。

  釋曰:天尊說此經時,言我過去之後,皆有教化之人累起,相襲代代,常有聖明王,紹隆三寶。東善非極,西惡非深者,言東方未必極善而無惡,西方未必深惡而無善。苦縣君子,即是老君應身,玄妙玉女割左腋而生於陳郡苦縣,故云苦縣。堂玉之際,東西南北行九步,因即能言,自指李樹為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即九龍從地踴出,吐水沐浴。出龍之地,便為九井,至今見在。又云:老君應身三界火宅苦海之中,亦是一苦縣也。當之大秦,即西方天竺之別名也。之,適也。老君西至流沙,適於嚴賓,行浮圖之教,以化戎俗。故《後漢書》云:老君說浮圖經,以化戎俗。言浮圖好清浄,今之釋中浮圖經者,即老君之所說也。但以僧眾無知,妄為添解訛義,前聖疑惑,後人致更作偽返真,更相引導,淳朴之教,於玆遂澆。

  華文競興,姦訛彌煩。朴散淳澆,邪偽紛葩。無極世界男女之人,性習慳貪,死為餓鬼,飢其魂神,授食不得,變為埃塵。

  釋曰:未斷澆訛,專行浮詐,無極世界,即此方之名也,亦名閻浮之界。但此土眾生,承為嬌怪,邪淫顛倒,迷惑札紛,既慳貪,是非人我,死為餓鬼,以報宿愆,與食變作埃塵,眼見不能入口。

  浩劫辛苦,塗炭沈淪。輾轉五道,以報昔怨。今故相告,宜遵之焉。來生男女,當自翹勤,勤情勵己,勿為罪由也。

  釋曰:浩者,大也。言廣大劫來,常為餓鬼。縱令更受罪得了,還生下賤之家,輪迴五道之間,必竟不能成聖。五道者,即為天堂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天尊更勸勵以告道君,來生男女,當自克翹,心勤勵志,勿作罪由。罪由者,即罪業也。言人所為善惡,叉獲其報,猶如種田收子,各隨種類,春種秋收,故曰罪田。

  爾時,太上道君得聞命旨,稽首作禮而說偈言。

  此即名道分。爾時者,即是天尊說法緣訖,付前道君之時。太上道君既聞天尊說是大獻拔度之經,又說今生來生之誡,殷勤教誨,宣布流轉,稽首尊前,讚歎其美,奉承妙旨,慶幸難言。善既不可思議,遂即因而說偈。

  前生有緣會,今得見天尊。先說今劫已,復告後劫愆。

  釋曰:此則道君自欣幸,故遂作偈,讚天尊前代今生,道緣相會,遂得親承至道,覲謁天尊。又蒙告示因緣,以相拔度,傳授付囑,速轉法輪,立誓勤行,不生怠慢。前劫後劫,皆蒙道恩。又後劫愆者,二云後身道君以誡眾生貪嗔癡罪,故說此偈。但貪欲之人,好為積貯,廣求財物,唯事驕奢,各擅豪華,不崇功德,心無慈悲,不念眾生,今生不豎福田,死後沈淪惡道。如此之報,次定無疑。皆前身不修善功,後身受其殃苦,諸如此等,並是後劫之深愆也。

  勤行修至道,勿與有為怨。貪欲成大患,嗔癡為禍源。

  釋曰:此偈誡貪欲嗔癡罪。道君意欲覺悟羣迷,故作頌論其因緣之本,禍福之源。言貪欲者累身之患,嗔癡者為禍敗之根源。故略述所由,勸令除斷。又道君既開天尊之教,因而演說,以此為將來之誡,但以財色名利,是禍息之源,貪欲嗔癡,是滅身之本。然豈為修真,妨人道行,抑亦喪失福田。若能三毒不興,六根清净,即是修生之道,塵觸不嬰,可為拔苦之津梁,更有何灾難。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