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左玄论",免费读到尾

  亦是緣果緣因至故名緣果者。明虛空雖非萬物親因親果,亦能為萬物作緣因緣果也。何以故?能生三界九道等為緣因,三界九道四迷滅盡,與空今德,故名緣果也。

  二無為亦果亦因者。二無為即是第十無為乘也。亦果者,能為前十六聖乘住也。亦因者,為金剛大果作親因也。

  所謂第十無為乘處至內觀外觀者。明第十無為乘處既萬因所集,故言具足諸觀也。頓觀者,本空觀也;漸觀者,信疏觀等也。大觀者,大乘人所修之觀也;小觀者,小乘人所捉之觀也。空觀者,觀一切理空無一有性也;有觀者,前論於空空亦涉有,今論於有有亦亘空也。定觀者,常觀也;不定觀者,無觀也。吉觀者,持戒之觀也;凶觀者,破戒之觀也。事觀是即目所觀,理觀是非眼心所照。內觀觀心,外觀觀色也。

  諸一切觀至生無量觀者。生道仙並是七仙之觀也。生者,空忘智此時始生,故云生。道者,通也。前生觀時空忘,智慧雖生,智力微弱,未能制伏。至道觀,智力漸強,稍能通伏,故云道也。既能伏,則得無量觀生也。所以諸一切觀,並從生道仙而生,生道仙能生無量觀也。

  乃至精進至所謂果門者。至精進乘,空忘智慧,起即牽後無為大果,故

  云方無為也;為後大果之門,故云所謂果門也。

  道理生觀空忘智慧已生應言生無為今至精進始言方生無為者。明生觀時雖生,但智力微弱,被惑入體;至精進乘,能斷惑體明,故云方生無為也。

  此門能生金剛大慧至所謂因門者。此門者,即是無為乘,為大果之門也,此門能生後金剛大慧等也。

  夫功德師者,即是天尊功德高大,為九道之師也。惑累既無,體清德淨,故清明皎潔也;無諸苦惱,蕭然獨脫,故云常樂自在也;智慧與虛空合德,共成身命,故云虛空慧命處也;為金剛大果作起生之門,故云因門也。

  三無為者至所謂四虛空德者。此第三無為,但是金剛大果,非是因門也。此果乃與四虛空合德,故云四虛空德也。

  此德非異道至故果無四空者。此德,即是金剛大果之德也。此德非是異道雜仙所修學能得也。何以故?雜仙既因無十四觀,故果不能得與四空合也。

  所謂十四觀者至內觀外觀者。此十四種觀,前已具列,今復重出者。欲明雜仙不能修行此十四種,故重出耳。委曲不異前解。

  諸觀中見至無色性皆不得我意者。諸觀者,總明前等觀所明也。觀者,觀也,觀察諸緣,若知名之為觀也。有色性、無色性者,如在真一觀中,空色得盡,名之為無餘觀;復有色在,故復言有也。一解,如在觀空,色得盡,名之為無。然色從空生有,觀不能空,不見色之根本,又是有色也。

  有貪無貪至皆不得我意者。有者,有貪;無者,貪惑與布施解相伏。所言無貪者,施解已伏貪。竟言有貪者,貪從空生,此有解雖能連伏,未見貪之根本,未能除斷,故人是有貪也。有嗔無嗔者,明嗔或與喜智相伏:言無嗔者,喜智已伏;竟有嗔者,亦未見嗔之根本也。及內觀、外觀言有無,皆不得我之本意也。

  何以故如十七聖乘至非謂十七聖乘人者。明十七聖乘人作空觀時,亦不得謂空,亦不得謂不空。若言不空,空觀空境以意;若言是空觀,外復有色,果未盡。一解云,亦例貪等也。一解云,忘空不可言有,空有不空,須遣此空也。若觀空作空,作不空意,非謂十七聖乘天人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左玄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