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欲累眾生,因何而生,因何而滅?答曰:因道而生,還因道滅。所以爾者,體混取物,生滅不離。今指事喻之,故可得之。譬如盥從水生,還因水滅。
問曰:生時何意,何故復滅?答曰:黑化而變,名之曰生。自變歸宗,稱之曰滅。
問曰:無故生而復滅,何益利?答曰:不知所以然而生,不知所以然而滅,無使仍爾,故日自然生滅。
問曰:道化物之體,與自然因綠為一為二?答曰:造化者即是自然因綠,自然因綠即是不住為本,取其生物之功謂之造化。化不外造,日日自然。自化邇變,稱日因綠。差之則異,混之則同。何以言之?理不頓階,事因假待,假待之主,以因綠為宗,綠行既備,歸之自然,則心不取外,豈自取哉。外自取哉,外自兼忘,內融為一。
問曰:所言體自者,為混外辯自,為混中辯自,為自辯自?答曰:皆得。若凡迷或觀,遂使爭穢兩分,故寄自體於物外。若達觀統取,則混物為體,欲去此兩分,故稱混中辯自。若本等一觀,則混無所混,故自自辯自。
問曰:既存自自,焉能去其混乎。若去混言自,即有自自。心存自自,與存混何異?答曰:以有問自,故答以自自。若不問自,亦無自可自。
問曰:以有問自,答以自自,若不問自,亦無自可自者。若以亦可得道,以有問混,答之以混,若不問混,亦無混可混。得作如此答不?答曰:皆得。
問曰:若然者,混自之與自自,竟有何異?乃言自自優於混兮。答曰:混者對差機以立稱,達自者無差統,以彰自差統,不及無差故,故用自自為勝。
問曰:混無所混者,為是達觀,為非達觀?答曰:是達觀。
問曰:混無所混,始稱達觀,即混為自,安得復稱達觀乎?答曰:相形而言,達觀多種。即混而為達觀者,彼對物外之廳而為達觀。今言無混而為達觀者,此窮宗之達觀也。
問曰:平等混無所混,始得稱為達觀,有混之未非為達觀?答曰:亦是亦非。所言混者,望後情隔差分,得稱達觀,望前平等,非為達觀。
問曰:混觀望於平等,復非達觀,得是情隔不?答曰:若據平等一觀,混者翻為情隔,就物差而辯,混者可為達觀。
問曰:若然者,情隔亦而二,達觀亦何可辯之?答曰:情隔雖二累,有廳細之殊,達觀二名,無妨混自之異。
問曰:既言相形得為達觀,平等達觀因何而顯?答曰:對混而顯。
問曰:對混相形,可名達觀。未審平等達觀,差混既忘,何有達觀?答曰:二種達觀,並以對廳顯,故達觀名生。今說混以除差,言平等以去混,差既遣,平等亦息,平等既息,亦無達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