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论",免费读到尾

  治人事天,莫若嗇。

  省嗇精神。

  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

  不遠而復,不離於德,可以修身。

  重積德則無不克。

  念德不怠,庸可敵平。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廣運\。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然後能保其國家。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母謂存神育德。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擾之則爛。

  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

  物各得其所,無妖灾。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寒暑風雨,變化生成。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聖人與鬼神合其吉凶。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民,神之主也。聖人不傷人,則神亦不傷矣。

  大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交猶歸聚也,言大國所以為王霸,下流所以為江海,皆以此。

  牝常以靜勝牡,以其靜為之下。

  覆解牝之為德。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以取取人,而取為人所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畏天者保其國,樂天者保天下。

  道者,萬物之奧也,

  妙萬物而為言。

  善人之所寶,

  守而用之。

  不善人之所保。

  依於有道以自安。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美而言之,可以使人從教,若市之得物。尊而行之,可以使人心服,叉不為人下。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所貴於道者,為其兼容敦化,若中者棄不中,才者棄不才,不得為有德。

  故立天子,置三公,

  立君以司牧其民,置輔以師保其君。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拱璧,璧大如拱也。古者進物,叉有以先之。寶用有盡,道用無窮。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有求而循道者,無不得。有過而從道者,無不免。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視小若大,視少若多,犯而不校。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故能無為而治。

  夫輕諾必寡信,

  故子路無宿諾。

  多易必多難。

  小人先易而後難。

  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無難矣。

  君子先難而後易。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豪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里之行,始於足下。

  皆言防微慎始。

  為者敗之,

  傷自然。

  執者失之。

  滯於物。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無成無虧。

  無執故無失。

  無喪無得。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元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聖人所欲者,不欲也,故不貴珍奇。

  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衆\人用心過分,更成贅疣,故人所學者在於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萬物生成,皆不出自然,聖人但以輔之,不敢強有所為也。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去華務實,還淳反樸。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姦詐亂政。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上下相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王道正直。

  知此兩者,亦楷式也。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知用智不若不用,非有精微之德,其孰能與於此。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復至於大顺。

  物情莫不責智,而有玄德者獨賤之,雖反於物,乃順於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滿招損,謙受益。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肖,似也,言異於衆\人。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

  仁者必有勇。

  儉,故能廣;

  約省則有餘。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成器猶成法也,為衆\教之父,故曰為成器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必為物所害。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仁者,衆\之所附。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人不忍傷。

  善為士者不武,

  以德服人。

  善戰者不怒,

  我租惟求定。

  善勝敵者不爭,

  不戰而屈人兵。

  善用人者為之下。

  得其歡心。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德與天合,自生民以來無以加也。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主謂以強兵為己任。客謂人加於己,己不得已而應之。

  不敢進寸而退尺。

  謙而不責。

  是謂行無行,

  不行而自至。

  攘無臂,

  無臂而可以攘人。

  仍無敵,

  敵自服,不必仍。

  執無兵。

  不執兵而全勝。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寶謂三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辭直而不爭者,為衆\所哀。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易簡。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精一。

  言有宗,

  體要。

  事有君。

  返本。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有知則知道矣。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道大,故知之者鮮。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蒙以養正。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之如不知,則速怨。不知而強知,則招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病人能自知其病,斯不甚病矣。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弗畏入畏。

  無狹其所安,

  不擇地而安之。

  無厭其所生。

  甘其食,美其服。

  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不厭於物,亦不為物所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人不知而不慍。

  自愛不自貴,

  卑以自牧。

  故去彼取此。

  去外慕,取內樂。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人知此而避殺就活,是利也。亦有知此而更速死者,害也。豈非天之惡人如此乎?執能知其意故哉?是以聖人於天道亦不敢易言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任物自然,物莫能違。

  不言而善應,

  隨其順巡,應以吉凶。

  不召而自來,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禪然而善謀\。

  繟,緩貌。不忽遽,而事無不成。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大貌。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見利則忘生,是不畏死。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夫孰敢也?

  奇,邪也。

  常有司殺者殺。

  天將去惡,必假手於一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者,希不自傷其手矣。

  妄作凶。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擾之故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求利所以養生也,而民常以利喪其生。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外其身而身存。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

  兵驕者滅。

  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虧盈益謙。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以貴抑賤,以富奪貧,以智加愚,以賢陵不肖。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聖人功德有餘,故推以與人。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之言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故正言若反也。含垢納污,乃能成其大。

  七十九章

  和大怨者,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重復。

  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不遷。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不爭。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不相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雖疏惡隘陋,自以為甘美安樂。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信近。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無求。

  信言不美,

  質直。

  美言不信。

  華巧。

  善者不辯,

  吉人寡辭。

  辯者不善。

  盜言孔甘。

  知者不博,

  一以貫之。

  博者不知。

  多岐亡羊。

  聖人不積,

  不私無物。

  既以為人己愈有,

  德智無窮。

  既以與人己愈多。

  損之而益。

  天之道,利而不害;

  春生秋成,以美科利天下。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不能無為,然輔而不強。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