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兵法3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2",免费读到尾

  又論戰守之本。全在此心。要立志向如班超。以三十六人。而取三十六國。彼亦是人。我亦是人。不可苟且以塞責也。次日又論短兵所以不能接長兵之故。不惜以身試之。又論能使萬人為一心之故。只是以一管十。以十管百。以百管千。以千管萬。兵退走。則斬將。將敗死。則斬兵。一節一節。互相瞻顧。有欲走而不能走。欲走而不敢走者。其間威儀濟楚。情致綿。揮扇啗瓜。情同朋友。飲酒話。樂比家人。諸將于是曠若發蒙。知有所恃而可以戰。偏裨勉部曲。部曲勉哨隊。哨隊勉士卒。舉數十年退縮偷安茫無把握之情弊。一旦轉移于口舌之間。而肺腸盡滌。耳目皆通。薊門軍容遂為天下冠矣。所以能坐鎮薊門一十六年。不惟無嘉靖時俺答圍都城之患。而且晏然無邊塵之警也。夫將才不同。有宜于北。而不宜于南者。有宜于南。而不宜于北者。

  又有能盡其才。與不能盡其才之患。是在君與相知人之明。督與撫責任之專與否耳。是時在內閣者為徐階高拱張居正。為督者為譚綸。居正以手札指授機宜。洞中肯綮。綸即此書所云軍門抱負。已所深知者也。內與外同心共濟。不惟無掣肘牽制之虞。兼有發蹤指示之益。故能盡其心力。不啻以身為長城。迨居正歿。而言者踵至。且謂不宜于兆。而移之廣東矣。然後人沿襲其制。尚保數十年無事。嗚呼。豈不偉哉。今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平時雖有操練。不過沿襲故事。演成虛文。干實用全然無濟。且徒恃火。一切弓矢鎗刀團牌狼筅钂鈀火箭鳥鎗諸器。所云長以衛短。短以救長者。通不練習。練亦不以束伍法節節制之。側聞粵西土匪之變。兵不用命。見賊\即走。所砲火。望見賊\影。即盡數放盡。賊\近身無寸鐵。又無甲冑。盡棄火器。鬨\然而散。有一戰而失去大小砲三百餘位者。使得見武毅此書。用其束伍法以選士卒。用其連坐法以警將官。而且金鼓響亮。旌旗分明。器械犀利。耳盡能聞。目盡能識。手盡能持。節節制之。一毫不紊。將千百萬人。盡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矣。烏致是哉。然而欲練兵。必先儲將。欲儲將。必為立師。則此書又具言之矣。今錄其文于後以備考。為議儲將材事案照先准巡撫都御史劉手本為照國家枕塞建都。聖謨深遠。顧自嘉靖庚戌而後。強敵侵陵。殆無虛歲。在九邊皆然。而薊鎮為甚。夫天下危。注意將令。固其時矣。第世冑之子。率狃于紈之習。無復鷙鷹闞虎之氣。又或自行伍之間。足堪一劍之任。而韜不諳。終非全器。今國家三年一開科。以弓馬策論別殿最。定去留。選士可謂精矣。而造士之法則未備。屢奉詔令中外臣工。得舉所知將材。

  又令廢閒將官。類得甄錄。用將亦既廣矣。而儲將之典則未講。近該本院調取所屬遵化等衛應襲舍人親臨演武。聊一試之。得年少精壯騎射嫻習者三百餘人。竊欲將此輩之武庠。擇立師長。授以武經。總要孫吳兵法。六壬百將等書。俾各習讀講解。仍于騎射之外。如矛盾戈鋋弩石火攻車戰之法。各隨所長。分門析類。各令精通。俟其稍間一試之。或令之赴邊。使習知山川之勢。北敵之情。或暫隨在營。使熟識旌麾金鼓之節。且教而且用之。用之不效。而又教之。如此數年之後。必有真材。

  但事在謀\始。規條未定。一切教養之方。供膳之禮。合行會議。以便題請施行等因到府。看得此議係本院作人儲材。為國為民。甚盛舉也。但今可教之材未乏。而乏師為難。歷觀古之能兵者。必有鬼谷子之師。而後有孫龐之劍術。必有韓擒虎之勇。而後有李靖之兵法。目今堪為教將之師者。果其誰歟。必不得已。姑開學館。擇實心真志。教習文行者為養蒙師。兼而取之。俟其應讀諸書稍能講誦。考其文行。果可實用。即多選熟知武藝之人。不拘行伍遊方之輩。或為藝師。或為藝友。每學數人。日夕教演。不過三年。諸藝俱通。然後付各實用營中習教陣法摻法。俟其習有成效。然後總調一處考校之。果為精通。又再付有事地方。將領出征。習臨陳真戰真法。俟而量才擢用。其習一藝。雖孔子亦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為今之計。先擇年力貲幹相應者。每道為一會。俱附各道常住地方學宮之內。列於儒生之後。總聽學官提調。另擇合格師長。老成生儒。曾歷邊方及遊將門者尤善。有號房則於號房。無則別求館舍以教之。俟一年之後。則分立三等。以後每一季一考。以所進等差為賞罰。每季月放假一次。量給客費。俟其考中一等者。照依生員另給糧一石。而客費與眾同者。仍不廢焉。若因調習不便。聽其隨在隸籍讀書。此不過虛應故事而已。必不能有成。何也。彼分散諸庠。孤陋寡聞。一也。不能便得許多合格之師。二也。督責未專。三也。至於提調一節。歲必總之於撫院。每年約日。將所屬地方各道所屬教養官生盡數調赴遵化。會同總兵官而校之。以行賞罰。在各道則月季而章程之。儲之之方如此其密。則習之之。捷於影響矣。於是復為文以申言之曰。將之於兵。殆人身之有心乎。心附於胸。而本虛靈之體。以酬酢萬變。殆將附於法。而本虛靈之運\。以指揮三軍者也。心蔽於物。將蔽於心。一而已矣。或者曰。為兵之將者。材官也。藝士也。藝而材。將職理矣。使貪使詐使愚。可也。子專以心言。毋涉經生迂談乎。戚子曰。誠\若是。則文武為二矣。夫人無二身。則文武無二道。材藝之美。必有不二之心。庶成其材。苟有人焉。以不二之心。

  發於事業。晝夜在公。即有一尺之材。必盡一尺之用。至於多材之徒。或工為身謀\。或明習禍福。用之自私。雖良平之智。孔明之述。我何所賴。故曰。有將材而無將心。具將也。無將心斯無將德。將德靡而用其材。此世之所以有驕將。有逆臣。有矜怠之行。有盈滿之禍。有怏怏之色。不能立功全名。衛國保家。為始終完器矣。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夫以託孤寄命。必曰君子。孰謂付以疆之責。授以太阿之柄。而詐也愚也貪也。而可使之乎。恭惟太祖高皇帝。驅逐中原。光復中夏。北極沙漠。南窮瀚海。無不服。內而禁旅團營。外而九邊海寓。與武弁襲授諸政悉屬司馬。視文職之掌於宰。事體相等。凡此皆所以蓄養武弁。為求將設。如張大罟於深淵。冀無遺鱗而後已。祖宗設立武科。法制至今益備。漸埒文。雖草莽九流。咸許入試。凡此皆所以搜羅材技。為求將設。如布大羅於深林。冀無遺羽而後已。

  為武弁者。豢養幾二百餘年。而武弁不足以得將。為科目者。已歷七十餘科。而科目不足以得將。中間寥寥有聞。足為邊疆輸力。稱名偉者。不過數人。多出甄。未聞素山豢養科目之中。僅有人焉。方且恃廉傲物。伐功上人。求其始終無二心。明義欲之辨。純忠勁節。無周公不足之觀者。未見有人焉。戚子嘗求其故矣。嗚呼。用非所養。養非所用。教之者異其施。施之者不由於所教。日撻而求其楚。不可得矣。今之練將者如何。戚子曰。無分於武弁也。無分於草萊也。無分於生儒也。遴其有志於武者。督而理之。首教以立身行己。捍其外誘。明其忠義。足以塞乎天地之間。而聲色貨利。足以為人害。以正其心術。其所先讀。則孝經忠經語。孟白文。武經七書白文。次第記誦。其所先講。則孝經忠經語孟武經七書。毋牽意解。不專句讀。每一章務要身體神會。其義庸有諸身乎。其理果得於心乎。擬而研之。研而擬之。由恍惚而得。由得而復恍惚。俟畢即讀百將傳。某如何而敗。某如何而勝。孰為奸詐。孰為仁義。孰為純臣。孰為利。夫孰為烈士。孰為逆臣。某如何而完全名節。某如何而敗名喪家。某何以死非其罪。某何以為罔生幸免。某能守經。某能應變。逐節比校。以我身為彼身。以今時為彼時。使我處此地。當此事。而何如可。俟其尚志既定。仍復如前。曉以禍福利害之數。成仁取義之道。須心中有定主。不為告撓。不為禍愓。無見於功。無見於罪。常惺惺矣。然後益之。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鑑。以廣其材。及授之學庸大義。使知心性之源頭。源潔流清。悟見鳶魚。常活潑矣。又如醫者之於醫。先習藥性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2",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