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萬物之生,稟陰陽而成形彙兆。陰陽施化,從元氣而寒暑成分。故太陽興也,有暄暄之色,以生眾品;太陰動也,有蒼蒼之氣,以殺群萌。莫不感氣而生滅,斯即月前常覬,君子所知。故云夫食元氣天不能殺,地不能藏者,佳矣!且交接元氣於腎鼻之問,分陰陽於藏腑之內,吐納無爽,持攝不乖,則長生之端,可以期矣。今予所錄口訣者,即服元氣之法也。其有諸秘,乃於口傳,非紙筆可能載。雖廳述多少,亦一家之要。凡諸好事之儔,得之不可輕洩也。
凡人腹中三處有隔,即心下有隔,初學服氣者,皆覺心下胃中滿,但少食,久作之,自覺通下至藏下有隔,即覺腹中滿,久而作之,自覺至臍下丹田中,然後覺氣周行身中,猶自未入鳩中,後覺鳩中氣出,即能與人療病也。初學時必須安身靜處細意,行之不已,氣入腹中,即於行住坐臥一切處不妨,胃中氣未下即不得。諸處作難成。
初服氣皆因入息即住其息,少時似閉氣滿,其息出時,三分可二分出,還住,少時咽之,咽已,又作,至腹中滿,休。必須日夜四時作,為初學人氣未入丹田,還易散意,欲得氣相接也。氣入丹田已,縱不服,亦氣不散。四時者,朝暮子午時也。心裹滿,但不服氣,咬少許甘草、桂亦得,其滿即散,丹田未滿,亦未到滿也。元氣下時,自然有少悶也。
凡初服氣,日夜要須四度。朝暮二時用仰覆勢,夜半及午唯用仰勢。其仰勢但用低枕,仰臥,縮兩腳,堅兩膝,但兩手著兩脅邊,即咽氣。解咽,只十咽,氣即滿丹田。待一時咽了,然後以意運\入鳩中。其覆熱以腹坦狀,以被支胸,令高,手腳並伸著林,即咽十咽,每咽皆以意運\,令沿脊下,從熟藏中出。每朝暮服氣,先覆後仰,每咽氣皆須一下下作聲始得,不解作聲,徒勞耳。
凡咽氣皆須喉中深徐徐咽,不得猛,猛即發嗽。凡咽氣每一回咽,中間隔十息,亦作事停歇,從容任意。凡咽氣不得和唾咽,氣須要乾咽,中問有津液來,別咽之。咽液亦須用入息,恐生風入極,須用心。
初從受服氣法,要須誦咒受法了後,平常自用氣,亦不要誦咒,與人療病始回回誦咒。
凡服氣四度外,或非時腹中覺少氣力不健,任意咽多少亦得。
凡初服氣未固,多從熟藏下洩,宜固之,勿令下泄,以意運\令散。
初服氣必須心意坦然,無疑無畏,不憂不懼,若有畏懼,氣即難行。
凡服氣若四體調和,必須意裹听然自足,不羨一切事,即日勝一日,歡快無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