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未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中正者,治之本也。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目司视,视必顺见,见察谓之明。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聪明以知则博,博而不惛,所以易政也。政易民利,利乃劝,劝则告。听不顺不审不聪,不审不聪则缪。视不察不明,不察不明则过。虑不得不知,不得不知则昏。缪过以昏则忧,忧则所以伎苛,伎苛所以险政。政险民害,害乃怨,怨则凶。故曰:讂充末衡,言易政利民也。
毋犯其凶,言中正以蓄慎也。
毋迩其求,言上之败,常贪于金玉马女,而吝爱于粟米货财也。厚籍敛于百姓,则万民怼怨。远其忧,言上之亡其国也,常迩其乐。立优美,而外淫于驰骋田猎,内纵于美色淫声,下乃解怠惰失,百吏皆失其端,则烦乱以亡其国家矣。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此言尊高满大,而好矜人以丽,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故盛必失而雄必败。夫上既主盛处贤,以操士民,国家烦乱,万民心怨,此其必亡也。犹自万仞之山,播而入深渊,其死而不振也必。故曰: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也。
可浅可深,可沉可浮,可曲可直,可言可默。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著业不得不多人之,名位不得不殊方。明者察干事,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运乎诸生。是故辩于一言,察于一治,攻于一事者,可以曲说,而不可以广举。圣人由此知言之不可兼也,故博为之治,而计其意;知事之不可兼也,故名为之说,而况其功。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时。山陵岑岩,渊泉闳流,泉逾瀷而不尽,薄承瀷而不满,高下肥硗,物有所宜。故曰:地不一利。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世用器械,规矩绳准,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此各事之仪,其详不可尽也。
可正而视,言察美恶,审别良苦,不可以不审。操分不杂,故政治不悔。定而履,言处其位,行其路,为其事,则民守其职而不乱,故葆统而好终。深而迹,言明墨章书,道德有常,则后世人人修理而不迷,故名声不息。
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楟,擿挡则击。言苟有唱之,必有和之,和之不差,因以尽天地之道。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散之至于无间,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其义不传,一典品之;不极一薄,然而典品无治也。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而圣人之道,贵富以当。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变无不至,无有应当,本错不敢忿。故言而名之曰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