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

  思辨錄論學

  陸世儀

  天子所與治天下者士人也。而士人所習。不過帖括制義。空疏無用之文。限其出身。卑其流品。使不得並于士人君子者吏也。而吏胥所習。錢穀薄書。皆當世之務。士人共治天下。則所當親也。而遷轉不常。歷官如傳舍。吏人不與流品。則所當疏也。而終身窟穴公庭。長子孫而無禁。天下何由致治哉。周子曰。善治天下者。識其重而亟反之。今欲復古。亦反前弊而已矣。凡士人未入官之時。當養于學校。自學古論道之外。凡當世之務。俱宜練習。其吏胥則惟用識字者。取其足備書寫而已。仍三年一換。已經充役者。不得復入。如此則官日智而吏日愚。可無舞文弄法之弊矣。

  禮者天理之節文。故有一代則有一代之制作。皆有意義。不必是古而非今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則知生百代之後者。其禮必將損益百代。乃秦漢以來。其制作禮樂者多非明理之儒。而明理之儒。則又多是古非今。動輒有礙。其原多由誤認非天子不議禮之語。中庸所謂不議禮者。謂不敢輕議而改時王之制也。若私居議論。考訂折衷。此正儒者之事。亦何罪之有焉。孔子答為邦之問。是一證也。朱子儀禮經傳集解。亦是此意。而此書成于門人。未及折衷。且亦多泥古禮。而不能揆之于今。使後世無所遵守。愚意欲一依朱子集解所分之目。如家禮國禮王朝禮之類。自三代以至近代。一一類載其禮。而後以己意為文以折衷之。名曰典禮折衷。庶幾議禮之家。有所考據。格致工夫議禮居其大半。今人全不講此。可慨也。

  薛文清云。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當熟讀深考。愚謂孔子動稱周家法度。雖周公制作之善。亦從周故也。予每怪後儒學孔子。亦動稱周家法度。而于昭代之制。則廢而不講。亦不善學孔子者矣。況居官而讀律令。所謂入國問禁也。昔陸文量公嘗言國家當設宰相。及讀律令。有以後官員人等。有妄言請設立丞相者。滿朝文武大臣。即時執奏。將本犯凌遲處死。不覺失色。因嘆居官不可不讀律令。今之學者。奈何忽諸。

  文獻通考。與綱目相表裏。綱目詳歷代之事實。通考詳歷代之典禮。世全不觀。所以鮮實學之士也。鄧元錫函史下編。朱健治平略二書。宜與通考參看。修己治人之道。莫備于大學。西山衍義。瓊山衍義補。則旁通而曲暢之者也。能讀衍義衍義補二書。則知天下無一書不可入大學。其不可入大學者。皆無用之書。皆無益于人己者也。

  讀史當以綱目為主。參之資治通鑑以觀其得失。益之紀事本末以求其淹貫。廣之二十一史以博其記覽。然約禮之功。一綱目足矣。資治通鑑與紀事本末。猶不可不讀。二十一史。雖不讀可也。備查足矣。二十一史列傳甚冗亂。其諸志卻不可不讀。一代之禮樂刑政存焉。未可忽也。予嘗欲去二十一史紀傳。別取諸志合為一書。天文地理。各從其類。是誠\大觀。文獻通考亦彷彿其意。但終不若獨觀一代。為?一代之全耳。

  讀史有必不可少諸書。如歷代地圖建置沿革。歷代官制建置沿革。年號考。甲子考。帝王世系。帝王授受建都考。歷世統譜。秋檠錄等書。俱不可少。意欲彙為一集。名曰讀史要覽。亦是便學者之事。

  水利農田是一事。兩書可互相發。能知水利。則農田思過半矣。

  看書不可看重疊書。徒費心目。如唐荊川左編。鄧元錫函史上編。不過摘史中諸人。分門別類。不必觀也。

  凡讀書分類。不惟有益。兼省心目。如綱目等三書所載。大約相同。若綱目用心看過。則此二書不必更用細閱。但點過便是。譬如復讀。極省工夫。然須同時理會。不可閱畢一部。再閱一部。久則記憶生疏也。其餘若理學書。

  如先儒語錄之類。作一項看。經濟書。如文獻通考。函史下編。治平略。大學衍義補。經濟類編之類。作一項看。天文兵法地利河渠樂律之類皆然。成就自不可量也。

  凡人自二十四五以前。古文不可不學。至二十四五以後。則學道為主。無暇及矣。須少年時及早為之。陽明未遇湛甘泉講道時。先與同輩學作詩文。故講道之後。其往來論學書。及奏疏。皆明白透快。吐言成章。動合古文體格。雖識見之高。學力之到。然其得力。未始不在少年時一番簡練揣摩也。學道之儒。不重作古文辭。只恐人溺于辭章之習。若藉以發揮道妙。則此一段工夫。亦不可少。

  君子之于天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苟吾書得行。吾言得用。使天下識一分道理。享一分太平。則君子之心畢矣。凡有功業皆與人共之者也。著述者無論矣。讀而傳之者居其半。表章而尊信之者居其半。舉而措諸行事者居其半。苟于斯道有一分之力。則于斯道有一分之功。不任其功而反欲任過。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潛邱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