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小儿相眼神法

  属性:小儿病证或有畏,若太冲有脉,神气未脱,囟门未陷,看颜色三关未至黯点者,犹可着力。

  虽然,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望而知之,当先以目中神气之全为验。若目中神气有者,

  必不死。目无神者必死。

  五窍相通应证

  属性:心窍通于舌∶心为脏,小肠为腑。心色赤,主夏三月。心味苦,心液汗,心主血,心

  声言,心气呵,有余笑,不足忧。《千金》云∶心气实则笑不休,虚则悲不已。

  肝窍通两目∶肝为脏,胆为腑。其色青,旺春三月,肝味酸,肝液浪,肝主筋,肝声泣。

  肝气嘘,有余怒,不足悲。《千金》∶怒则实,悲则虚。

  脾窍通唇口∶脾为脏,胃为腑,其色黄,旺四季月,脾味甘,脾液涎,脾主肌肉,脾声歌,

  脾气呼,有余腹满,不足少气。

  肺窍通鼻孔∶肺为脏,大肠为腑。其色白,旺秋三月,肺味辛,肺液涕,内主气,外

  主皮毛。肺声哭,肺气哂,有余喘,不足叹息。

  肾窍通两耳∶肾为脏,膀胱为腑。其色黑,旺冬三月,肾味咸,肾液唾,肾主骨,肾

  声呻,肾气吹,有余泻泄,不足则厥逆。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喜属心,大喜后乳食,则伤其心。钱氏曰∶心主惊。惊是痫也。《素问》云∶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孙真人云∶伤阴则泻,伤阳则惊。通真子云∶喜后饮水,伤于三焦,多成喘急。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钱氏云∶哭属肺,大哭后乳食则伤肺,肺气逆则作吐泻,肺与大肠为表里,故泻也。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千金》云∶饥人急食多成腹痛。《修真秘》云∶饥食过多成结积聚。又云∶食不欲急,

  急则伤脾。扁鹊云∶急食久成痞块面黄。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素问》云∶饮多则肺布叶,是故气逆而上奔也。故能生痰疾。《仙经》云∶饱后迎风,

  多成暴厥不醒,如中风之状也。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大惊后乳食则手少阴经受邪,多成心痛。《抱朴子》云∶大惊乳食及饮水,气节不通,

  或吐逆翻胃。《百端经》曰∶惊后饮水,则伤心舌,多成不语也。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仓公曰∶小儿迎风饮乳,风冷入肺,则令咳嗽。《宝鉴》云∶风冷伤于乳,令儿成呕吐,

  气冷腹膨。又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伤肺则咳嗽。肺主气,气伤则腹胀。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修真诀》云∶夜露下乳儿,冷乳入喉不散,多成呕逆。《宝鉴》云∶天中喂乳,气逆停

  胸,皆成呕逆。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王氏云∶正飧便乳,令儿口臭,牙中出血。通真子云∶乳食并餐,令儿面黄口臭,又能生

  痰癖。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葛洪云∶汗者心之液,正汗便乳,则伤其心,心伤则液散,液散则皮肤燥,成心疳壮热。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孙兆云∶母食五辛,令儿龟胸。徐氏云∶食热面便乳儿,久必成龟胸。食酸咸炙爆,乳

  儿成渴。

  《圣惠方》云∶乳母恣食五辛炙爆浓味,停积乳儿,致儿脏腑生热,热则烦躁,生渴不

  止。又云∶儿食酱肉,渴饮水浆,则成渴痢。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乳母醉卧当风乳儿,令儿失音。《抱朴子》云∶乳母饮酒过度,当风取凉乳儿,风冷酒毒

  邪乳入喉,故令儿失音不语也。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嗽后饮乳,痰聚不散,气道不利,关膈不通,则成痰噎而惊喘。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孟氏云∶悲喜未定便乳儿,必涎嗽引风。《宝鉴》云∶悲喜未定,饮水则逆其气,气

  逆胜血,血随气行,多

  成吐血。

  小儿得病之源

  属性:凡儿啼未定,便以乳塞其口乳之,令气不得消散,故结聚成瘿也。孟氏云∶儿啼未定,

  肺窍开,即便乳儿,与气相逆,气凝结聚,多成瘰瘿瘤也。

  小儿无患歌

  属性:孩儿常体貌,情态貌殊然。

  鼻内干无涕,喉中绝响涎。

  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

  脸方花映竹,颊绽水浮莲。

  喜引方才笑,非时手不宣。

  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

  意同波浪静,性若镜中天。

  此子俱安吉,何愁患再缠。

  养子日用法

  属性: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多则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操肚,少洗澡。

  歌曰∶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但愿人皆根据此法,自然诸病不相干。

  养子十法

  属性:经云∶背脊三椎下节之两旁是肺之俞也。若风寒伤于肺俞,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

  病热,其证或咳嗽,或喘,或呕哕,或吐逆及胸满,憎寒壮热,皆肺经着寒而得之也,故

  要背暖。

  养子十法

  属性:俗云∶肚无热肚。肚者,胃也,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哕泄泻等

  疾生焉。经云∶胃热而能消谷,必能饮食,故要肚暖。

  养子十法

  属性:经曰∶足为阳明胃经所司,寒从下起,故要足暖。

  养子十法

  属性:经曰∶头者,六阳之会,诸阳所凑也。头为髓之海,若大热则髓溢汗泄,或颅囟肿起,

  或头缝开解,或头疮目疾。俗云∶头无凉头,故头宜凉。

  养子十法

  属性:心属丙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内外俱热也。其证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

  重则啼叫惊跳,故

  心宜凉。

  养子十法

  属性: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忽见牛马等畜,或嬉戏惊骇,或

  忽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乘虚而精神离散故也。当用补心益气药治之。如用镇心牛黄、

  朱砂、琥珀、金银、脑、麝、水银等药,则成慢惊风搐,以致腹胀足冷,不能疗也。

  养子十法

  属性:经曰∶脾为黄婆,胃为金公,主养五脏六腑。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畅,表里

  冲和,一身康健。盖脾胃属土而恶湿。小儿变蒸,上唇肿而头热,或上气身热,父母不晓,

  妄作伤寒伤食治之,或以解药出汗,或以通药宣泄,或以凉药镇心,或以帛汤振缴,致令冷热

  不调,内伤脾胃,搏于大肠,故粪便清色。久不已者,必吐,吐不已者作搐。搐作又言热则生

  风,转用凉药治之,愈觉败伤真气,渐不救者多矣。经云∶脾土虚弱,肝木乘之,故筋挛而作

  搐,宜用补脾温胃畅气之药治之,庶可得其生也。

  养子十法

  属性:小儿在胎之时,其母取凉过度,冷气入于胞胎之中,儿生之后,因悲啼未定,便与乳食,

  使气与食蓄结于中,久而不散,致伤脾胃。轻则呕奶粪青,重则腹中气鸣,气逆,涎潮流溢,

  以致难治。

  养子十法

  属性:水银轻粉俱有毒,虽云下痰,性冷损心气。辰砂虽云镇坠,性寒损神。小儿服之易伤,每

  每被其误也多矣。

  养子十法

  属性:小儿一周之内不可轻易频洗,肌肤脆嫩,腠理不密,洗之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变生赤

  游丹毒。片片如胭脂,身发壮热,若毒瓦斯入腹者死。又有因浴伤寒,咳嗽上气外感之疾,多

  由此也。

  听声验病诀

  属性:《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盖人病蕴于内,声音显于外。乐声乱则五音不和,人声乱则五脏不和,所以

  听声音验人之疾病也。

  《素问》云∶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是故《周官》云∶以五气五色五声视以生死。

  孙真人云∶五脏不和,五声不顺,五色不定,必主病也。《三因方》云∶观五脏有余不足,喉

  之于声,中之守也。中盛则气盛,中虚则气弱,故声如从室中言,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

  复言,气之夺也。言语善恶,不避规疏,此神明之乱也。郑声音意不相续,阴阳失守也。故

  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脏虚实主病

  属性:钱氏曰∶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悸动不安。心病多叫,手足动摇

  惊悸。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凉之意,故合面卧,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

  或合面睡及上窜摇头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实,则气上下涩,合卧,则气不通,

  故喜仰卧,则气得上下通也,泻心汤主之。

  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切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

  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肝有风,目连扎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肝

  热甚,身反张直不搐,治与有风

  同。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连扎也。若热入目,牵其筋脉,两背俱紧,

  不能转视,故目直也。若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抟故也。洁古曰∶肝主谋,热

  则寻衣捻物,目连扎直视,不能转视,或极则身反强直折,皆风热也。目者肝之窍,肝属木,

  木性急,故如此也。

  脾主困,病则困睡泄泻,不思乳食。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热手掐眉目鼻面。

  肺盛复有风冷,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热,后散风冷。肺只伤寒则不胸满,肺虚

  热唇深红色,治之散虚热。脾肺怯,唇白色,当补。若闷乱虚烦,气粗喘促者,难治,肺虚损

  故也。脾肺病久则虚而唇枯。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脾主唇,唇白

  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洁古曰∶肺主气,燥则壮热饮水,喘闷鼻干燥,手扪眉面,泻白散主

  之。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皆是肺气有余,复感风邪所伤,谓之微邪,先泻而后发散。

  肾主虚无实也。虚者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多白睛,颅囟开解,面色白,此皆难养

  ,不过八八之数。若恣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谓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

  窜,盖骨重惟欲坠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宜补之。洁古曰∶下窜者,肾水不

  足,两足热,不喜衣覆足。然此者脐以下皆肾之所主,缘心气下行于肾部也。此乃肾不足而心

  有余,宜地黄丸主之。

  小儿诸病状

  属性:小儿惊哭,声沉不响者,是病重,医难得效。声浮者轻,调治便瘥。头皮干枯,筋脉紧急,

  唇外赤而内白,有疮痍而无津至者,兼惊而难痊,此为热之极矣。眼赤是肝积热,怕明,心肝

  有惊。牙疳,奶食之毒,吃食不消,是脾积冷。耳聋是肾之亏。胎癣是肺积风,潮热因惊而得。或悲或歌,是邪入脾。口疮肚胀,疳积气逆吐

  虫,胃与大肠积热。疟疾是脾之伤。开口睡是五脏毒盛。多哭是惊风入肺。爱吃泥土,脾脏

  生虫。夜多盗汗,是血虚有热。五心热是疳痨。耳是肾经邪热。腹胀恶心,是脾胃之积。

  爱吃木炭,是肝脏生虫。吃茶叶,知为心脏。吃生米,须识脾宫。推之以理,度之以意,斯为

  医哲圆融。

  小儿杂病歌

  属性:小儿杂病切须知,不问童儿与女儿。

  多睡只因肝是本,心中积热夜惊啼。

  叫呼冷汗因虫痛,寒热其中积在脾。

  脸赤口疮心肺壅,虚风搐搦四肢垂。

  冷滑伤脾或泻痢,如脓如血下无时。

  积多肚大多掀水,气喘腮黄不问医。

  眼重吐涎头摆急,莫教脉息慢微微。

  甚笑愚人偏问鬼,不求良药苦求师。

  杂证病机诀

  属性:急惊风眼喜张,慢脾风眼喜闭。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燥。张口出舌是风,瞑目似

  睡不思乳食是虚。腹痛盈盈是气壅,翻身伏卧是脾疾。换手长挥,闻言即哭是实。清涕流出肺经

  受寒,摇头硬颈三焦壅热。鱼目定睛夜死,面青唇黑昼亡。

  杂病不治歌

  属性:吐泻生风眼上膜,风在眼中抓不着。

  急惊过了喘无休,慢惊过了皮肤薄。

  盘肠过了心中孤,嗽吐呕逆心凹恶。

  伤寒赤脉青相交,结热面黑皮毛落。

  痘子入腹眼不开,热泻出取口干恶。

  锁口腰低唇黑青,积痢脾毒唇卷缩。

  此病因惊无有积,岂有神仙留妙药。

  小儿轻易服药戒

  属性:罗谦甫案,一小儿五月间,因食冷粉,腹中作痛,遂于市药铺中赎得神芎丸服,脐腹渐

  加冷痛,时发时止,逾七八年不已。因思古人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良医不能废其绳墨,

  而更其道也。据所伤之物,寒也,所攻之药亦寒也。重寒伤胃,其为冷病可知矣。凡人之脾

  胃,喜温而恶冷,况小儿血气尚弱,不任其寒,故阳气潜伏,寒毒留连,久而不除也。治病

  必先其本,当用和中养气之药,以救前失,服之月余方愈。呜呼!康子具药,孔子曰∶未达

  ,不敢尝。此保生之重者也。奈何常拱默而令切脉,以谓能知病否。且脉者,人之血气,附

  行经络之间。热胜则脉疾,寒胜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至于所伤何物,岂能别其形

  象乎?医者不可不审其病源。且此子之父,不以病源告医,而求药于市肆,以致七年之病,

  皆昧此理也。孙真人云∶未诊先问,最为有准。东坡云∶只图愈疾,不欲困医。二公之言有

  功于世大矣。

  小儿不宜服凉药

  属性:足胫冷,腹虚胀,粪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脉沉微,此皆寒症,不宜凉药。

  小儿不宜服热药

  属性:足胫热,两腮红,大便秘,小便赤,渴不止,上气急,脉紧数,此皆热候,不宜热药。

  用药活法

  属性:用药之法,不可僻执古方,当因证轻重加减药味,冷热玄微,务合其理,切忌妄施误

  投丸散,顷刻伤残性命,天理不容。为医者可不自慎?如雄黄、牙硝、石英、硼砂、丹砂之

  类,不可火煎,川乌、附子、郁金、南星、半夏不可生用,务须精细根据法修制,斯药无不

  获效矣。

  服药则例

  属性:病在胸膈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

  宜空心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病在表者,不以时候。

  金银薄荷之误

  属性:古方所载金银薄荷为汤,使后之医士,遂以薄荷外加以金银耳环同煎,殊欠明理。夫

  环为女人常带之物,垢腻浸渍,用以煎煮,其味杂乎药内,大非所宜。昔何澄论金银薄荷,

  即金钱薄荷是也。今之家园薄荷叶小者

  如金钱,考其名曰金钱薄荷,此理甚明,非所谓再加金银同煎。大概钱字与银字相近,故讹以

  传讹,是亦鱼鲁亥豕之类是也。

  姜枣

  属性:姜味辛微温,无毒。生者发散寒邪,炮者守中和胃。枣味甘平无毒,滋补脾胃,调和百药,

  去核煎。不去核者,令人烦闷。

  小儿鸡医于大人

  属性:夫医之道,诚为难矣。故治小儿为尤难。孙真人云∶能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何也?男子

  者,荣卫气壮,妇人血脉相冲兼产,又难为治。《千金》云∶妇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难疗。又云∶

  能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何也?妇人可以问病,血气尚全,小儿言语不能,精神未备,切脉难

  凭,故曰难。

  小儿十五候死证

  属性:眼上赤脉,下贯瞳人。顶门突起,兼及作坑。鼻孔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指甲青黑,忽作鸦声。舒舌退场门,啮齿咬人。鱼口气急,啼不出声。蛔虫既出,必是死形。

  用药速救,十无一生。

  五脏克绝

  属性:心病目黑,肾克心,壬癸日绝。肝病皮黑肺克肝,庚辛日绝。脾病唇青,肝克脾,甲乙日绝。

  肺病颊肿目赤,心克肺,丙丁日绝。肾病面肿唇黄,土克肾,戊己日绝。

  胎热证第一

  属性:巢氏曰∶小儿在胎,母食热毒之物,或热药,令儿生下体热面赤,眼闭口热,痰盛喘

  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多因胎中受热,或因误服温剂,致令热蓄于内,蒸胎气,固有此证。

  若久而不治,则鹅口重舌,紫赤丹瘤,急惊风搐,皆由此而生也。

  胎热证第一

  属性:小儿初生有胎热证者,宜先以木通散煎与母服,使通于乳,令儿饮之,通心气解烦热,不可

  求速效。乳母服药,渐次解热,百无一失。若以凉药攻之,必致呕吐也,变生大患。乳

  母仍忌辛辣酒面浓味,庶易得安。

  胎热证第一

  属性:木通汤治小儿胎热,诸热肠腑闭涩,疮毒丹斑,母子同服。

  木通豆(各五钱)大黄赤茯苓甘草(各三钱)瞿麦滑石山栀子车前黄芩(各一钱)

  上水盏半,灯心十茎,薄荷五叶同煎。

  酿乳法乳母服之。

  猪苓泽泻赤茯苓天花粉茵陈生甘草生地黄山栀(等分)

  上咀每服六钱,水煎,食后乳母捏去宿乳,却服此药。

  甘豆汤治小儿胎热。

  甘草(一钱)黑豆(二钱)淡竹叶(十片)

  上咀水一钟,灯心七茎煎,不拘时服。

  四圣散治小儿胎受热毒,生下两目不开。

  灯心黄连秦皮木贼

  上水一钟,枣子一枚煎,澄清去渣,无时洗,两目自开,后服地黄膏。

  地黄膏治胎热。

  山栀子绿豆粉(各两半)粉草(六钱)

  上为末,用生地黄捣杵两半,和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内煮成膏如稀糊,候冷

  后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研匀,和丸芡实大,每以半丸麦门冬汤化服。

  胎寒证第二

  属性:小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禁

  不开,名曰胎寒。其证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寒。经云∶胎寒多腹痛,亦有产妇喜啖生冷,

  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治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乳泻白。若不早治,多

  成慢惊。

  胎寒证第二

  属性: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

  散调其气。不乳

  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胎寒证第二

  属性:当归散治小儿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宁。

  当归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调下,日二服,看大小加减服之。

  匀气散治小儿胎寒,咳嗽气喘腹胀。

  桔梗陈皮(一钱)砂仁茴香(各五分)白姜(二分半)粉草(四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空心沸汤调。

  参苓白术散治小儿脾胃虚寒泻泄,不思乳食。(方见泻泄门。)

  白芍药汤治胎腹痛,乳母同服。

  白芍药(炒)泽泻(各一钱)炙草薄荷(各二分)

  上水煎,加姜三片、钩藤一钱。如乳母服宜大剂。

  胎肥证第三

  属性:小儿生下肌肉浓,遍身红如血色。盈月以后,渐渐肌瘦,目白睛红花色。五心热,

  大便难,时时吐涎者是也。当用浴体法主之。

  浴体法

  天麻末(二钱)全蝎朱砂(各五分)乌蛇肉(酒浸)白矾(各三钱)青黛(二钱)

  麝香(一字)

  上同研匀,用水三碗入药三钱,桃枝一握,并药五七枝同煎,至十沸,温浴之,勿浴背。

  胎怯证第四

  属性:小儿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当

  如前法浴体。

  胎惊候第五

  属性:巢氏曰∶小儿在胎,因母惊悸有所触扑,惊气入胎,子乘母气,降生之后,其儿精神不

  爽,颜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则悸。印堂青色,壮热乳,

  睡中多惊,手足微掣,久则成痫。受惊之轻者,青龙汤、全蝎饼、至圣保命丹。重者用夺命

  丹治之。钱氏曰∶小儿壮热吐乳,心神不宁,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反张,则是胎惊风证。

  胎惊候第五

  属性:小儿胎惊,视其眉间气色,赤而鲜碧者可治,若黯青黑者不可治。虎口指纹曲入里者

  可治,交出外者不治。

  先宜解表风邪,利惊化痰,调气贴囟,甚则以朱银丸利之。凡初生婴儿难以用药,如遇此候,

  急取猪乳细研牛黄、麝香,各少许,调末入口中,则愈矣。

  胎惊候第五

  属性:青龙丸治小儿胎热,化痰镇惊。

  人参天麻茯神白附子(炮)牛胆南星(烙。各一两)甘草(炙,钱半)青黛(一钱)

  朱砂(水飞,半钱)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钩藤、皂荚子煎汤研化,不拘时服。

  参蝎散治小儿胎惊,定心神。

  天浆子天竺黄人参朱砂全蝎天麻蝉蜕麝香(少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金银汤下。

  猪乳膏治小儿诸惊胎痫。

  全蝎(一个,焙)琥珀朱砂(少许)

  上为末,每服一字,麦门冬煎汤调下。

  独活汤治胎惊,发散风邪。

  羌活独活(各一分)槟榔天麻麻黄(去节)甘草(各半分)

  上锉散,每服半钱煎服,于内加南星末,蜜调下,可贴囟用。

  胎黄候第六

  属性:巢氏曰∶小儿在胎受母热毒,生下遍身面目俱壮热,大便秘,小便黄色,多啼不乳。

  《千金》论云∶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浊赤,

  不思乳食,啼叫不止,此胎黄之候也。皆因母受热而传于胎也。有此证者,乳母服地黄汤。

  胎黄候第六

  属性:胎黄胎疸证,母子俱宜服地黄汤及地黄饮子。小儿百日内及半周,不因病后身微黄者,

  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黄兼

  白者,胃怯也,白术散主之。(方见泻门。)

  胎黄候第六

  属性:地黄汤

  生地赤芍药天花粉赤茯苓川芎当归猪苓泽泻甘草茵陈(各等分)

  上锉,用水煎,食前服。

  生地黄饮子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俱黄,状如金色,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

  小便如栀汁,满身生疮。

  生地黄赤芍药(各一钱)羌活当归甘草(一钱)

  上为极细末,用灯心煎汤,食前服。

  犀角散治小儿胎热,一身尽黄。

  犀角茵陈栝蒌根升麻(煨)甘草龙胆草生地黄寒水石(,等分)

  上咀,用水煎,不拘时服。

  脐风候第七

  属性:小儿生后有脐风证者,多因断脐带后为风湿所伤而成也。风入脐者,令脐肿腹胀,口

  撮多啼,不能乳饮,谓

  之脐风。若入经络,多变为痫,当作痫证治之。

  脐风致于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若脐边青黑,撮口不开,

  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则死。

  脐风候第七

  属性:王氏曰∶热在胸膛,伸缩拿气,亦令脐肿,宜千金龙胆汤主之。

  脐风候第七

  属性:控痰饮治脐风宜先用此吐风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惊即愈。或手足挛拳,

  噤口不开,不治。

  蝎梢铜青(各五分)朱砂(一钱)腻粉(一字)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一字,腊茶清调下先吐风痰,然后和胃,或有甘草方吐痰,随轻重用。

  宣风散治小儿初生因断脐后,外伤风湿,唇青不乳,多喘撮口。

  全蝎(二十一个,头足全去毒,用无灰酒炙涂为末用)麝香(一字,另研)

  上为极细末,用半字金银煎汤或麦门冬、汤调化,食远服。

  防风散治小儿脐风。

  防风羌活白芷当归黄甘草(各五分)

  上为细末,少许灯心汤调服。

  撮口候第八

  属性:《圣惠》论小儿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挟于风热,儿生之后,气血未调,洗浴当风而成。此

  疾若口吐白沫,四肢

  觉冷,必难用药也。小儿患诸风疾,传入恶候,至于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脐风撮口,胎风

  撮口,锁肛撮口,钓肠撮口,卵疝撮口,应病悉入成风,风入心脾,俱能撮口。夫患在撮口者,

  皆由结郁于中,干及肠胃,闭不得通,气不能化,腹中满胀,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证候甚

  急,若不速与利下,无可救疗。若将撮口以为常,少缓之,则毙矣。

  撮口候第八

  属性:撮口最为急候,治法贵乎疏利,以辰砂膏利之而愈,一腊之内见之尤甚。

  撮口候第八

  属性:辰砂僵蚕散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飞,五分)僵蚕(直的,去绿嘴炒,一钱)蛇蜕(炒,一钱)麝香(研,半分)

  上为细末少许,用蜜调,敷唇口。

  龙胆汤治婴孩月内胎惊气盛发热,脐风撮口。

  龙胆草钩藤柴胡黄芩(炒)桔梗赤芍药(炒)茯苓(各五分)甘草(炙,五分)

  蜣螂(二枚,去翅足炙)大黄(一两,湿纸包火煨)

  上为极细末,用枣去核煎或加防风、麦门冬煎汤调服。

  撮风散治小儿撮口。

  赤脚蜈蚣(半条,炙)钩藤(一分)朱砂全蝎梢(各一钱)麝香(一字)

  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口噤候第九

  属性:《巢氏病源》云∶小儿在胎母吃热物,热入脏腑,儿生之后热毒结聚,满口舌上其形如粟,

  令儿不能开口,名曰口噤。

  《圣惠方》云∶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口噤,二曰撮口,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噤

  口尤甚,若过一腊,方免此病。但看牙关紧急,不能吃奶,啼声渐小,口吐涎沫,便是此证。急

  看儿上有白点子,先以指甲刮去,次后服药。

  口噤候第九

  属性:治口噤噤风之证,看儿上有点子,以指甲轻轻割破,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蝎散之类。

  如口噤不开诸药不效者,生南星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合和,用指蘸生姜汁于大牙根上擦之,

  立开。凡脐风撮口噤口等风,数证虽异,受病之源一同。大抵里气郁结,壅闭不通,并宜服淡

  豆豉汁,取下胎毒。《千金方》云∶小儿气高,若有微热,即须下之,若不时下,则成大患,

  难为疗矣。紫霜九量与之。

  口噤候第九

  属性:定命散治小儿初生,口噤不乳。

  蝉蜕(二十枚,去嘴足)全蝎(十个,去毒)

  上为极细末,入轻粉少许和研,用乳汁调化服。

  辰砂全蝎散治小儿初生口噤。

  辰砂(飞,半钱)全蝎(去毒炙,二十枚)硼砂龙脑麝香(各一字)

  上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涂口唇里及牙齿上,或用猪乳少许调入口内。

  蜘蛛方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吮乳。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细研,用猪乳一合和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入麝香

  少许治牙疳,极妙)

  蜈蚣方治同前。

  蜈蚣(一条去足,炙令焦,为末,麝香少许,以猪乳和之。盖猪乳能独主小儿口噤不开之

  证)

  锁肛证第十

  属性:小儿由胎中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所以有锁肛之候至。

  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仍以轻

  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将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便不通,即是肛门内合,当以物

  透而通之,金簪为上,玉簪次之,须探入二寸许,以苏合香丸纳入孔中,粪出为快也。若肚胀

  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至于一七,难可望其有生也。

  锁肛证第十

  属性:苏合香丸治小儿锁肛,大便不通。(方见惊风门。)

  猪胆煎治法导入小儿肛门。

  猪胆(一枚,以竹管一个,插入胆内,以丝线密上扎定,以竹管插入肛门,方逼胆汁入,

  即通

  脐突候第十一

  属性:脐为儿之根蒂,胎气固则形体壮,脐深则根命长。受气乖违形痿脐突。凡儿断脐,利益

  渐长渐深,吻乳调和愈实,是血脉之相顺,致形体之相资。初生之儿,有在胃及胸膛,则频频

  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脐突肿赤,虚大可畏。无识之人将谓断脐

  不利而使然者,则非也。断脐不盈,亦一腊之内随其根蒂自腐。实者深之,弱者浅之。深浅

  之理,以其禀赋得之。良由胎中母多惊热,宜与散热之药,其脐归本,不必以毒药敷之,恐毒

  伤入为害。

  脐突候第十一

  属性:山栀五苓散治小儿脐突。

  栀子仁(炒)白术(炒)白茯苓猪苓泽泻(各一钱)官桂(五分)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或五分,用蜜汤,灯心汤调下。

  二豆汤治前证。

  赤小豆豆豉天南星(制)白蔹(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傍,一日一次,二日二次,若得小腑下白即安。

  眼闭候第十二

  属性:小儿初生,眼闭不开者,由产母食热毒之物致成斯疾。治法当以熊胆少许,蒸水洗眼上,一

  日七八次。如

  三日不开,用生地黄汤服,仍洗乳头,须要山茵陈汤以开眼。

  眼闭候第十二

  属性:生地黄汤治儿初生眼不开。

  干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栝蒌根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少许,抹儿口中,灯心煎汤,调抹入口中,连服效。

  山茵陈汤酿乳。

  山茵陈泽泻(各三钱)栝蒌根猪苓甘草(生)生地黄(各一钱半)

  上为咀,水煎,食后服,初服二服且捏去宿乳,第三服后却令儿吃乳,若产母自乳亦可服。

  惊风门第十三

  属性:惊风总论

  阎孝忠曰∶小儿急慢惊风,古无之,惟曰阴阳滴而已。所谓急慢者,后世名之耳。正

  如赤白痢疾之类是也。《直指方》云∶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阳亏而阴盛。阳

  动而躁疾,阴静而迟缓。其始也,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虚能发热,热则生风,是以风生于肝,

  痰生于脾,惊出于心,热出于肺,而心亦主热,惊风痰热合为四证,四证已具,八候生焉。

  凡扎眼摇头,张口出舌,唇青脸赤,面青眼青泻青,太阳发际印堂青筋,三关虎口脉纹红紫或

  青者皆惊风也。大抵热论虚实,证别逆顺,治有先后。盖实热为急惊,虚热为慢惊。慢惊本无

  热,所以发热者,虚使然耳。急惊属阳,用药以凉;慢惊属阴,用药以温。其不可以阴阳无别,

  故曰热论虚实者此也。男搐左视左,女搐右视右。男眼上窜,女眼下窜。男握拇指出外,

  女握拇指入里。男引手挽,左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皆为之顺,反之则逆。亦有先搐

  左,而双搐者。但搐顺则无声,搐逆则有声。其指纹情势挛入里者顺,出外者逆,出入相半

  者难痊,故曰证别逆顺者此也。凡热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发搐。治搐先于截风,治风先于

  利惊,治惊先欲豁痰,治痰先于解热。其若四证俱有,又当兼施并理,一或有遗,必生他证,

  故曰治有先后者,此也。纲领如此,若析急慢惊风而言之,则暴烈为急惊,沉重为慢惊,而慢

  脾则又重而深矣。

  急惊变为慢惊之因

  急惊变为慢惊者,因壮热,精神恍惚发惊搐。医以吐下药太过,多以凉惊药不愈。《荏苒

  经》曰∶脾虚不实,昏睡露睛,涎鸟气粗,肢冷时疼,时作螈,此急惊变成慢惊也。

  慢惊变为急惊之因

  慢惊变为急惊者,因伤乳食,或吐或泻,时作螈。医以温热药太过,以慢惊药不愈。体

  热涎盛,面红目赤,大便不通,小便赤沥,舌白唇红,急发惊搐。此慢惊变成急惊也。

  惊有四证八候

  四证者,惊风痰热是也。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

  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

  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四证已备,

  八候生焉。四证既无,八候安有?专是药者,可不究心及此?脉病证治,明有条类。大抵婴孩

  得疾,贵乎早治,若初觉受惊,伤风发热,便与疏解,何患之有?传变之异,所谓闯门之盗,

  不可以固留;逆流之水,不可以顺决。此有疾在谨其初之意也。

  惊风门第十三

  属性:《脉诀启蒙》云∶小儿脉促急为虚惊。《直指》云∶浮数洪紧为急惊。沉迟散缓为慢惊。

  虎口脉纹青紫为惊风。红者风热轻。赤者风热盛。紫者惊热,青者惊积。青而淡紫,伸缩来去,

  主慢惊。青紫相半,惊积风热俱有,主急惊风。紫丝青丝或黑丝隐隐相杂,似出而不出,主慢

  脾风。情势弯入里者顺,出外者逆。

  惊风门第十三

  属性:惊风痰热四证用药法

  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生搐,搐盛则牙关急,急甚反张上窜。

  痰涎壅,牙关紧。风热极闭经络,即作搐搦涎壅。胃口闷乱,不醒,才入中脘。手足拳挛,

  是诸关窍不通,百脉凝滞。有退热而愈者,有治痰而愈者,有治惊而愈者,有通关而愈者,皆是

  根据证用药,不可不究竟其所以受病。凡病在热,不可妄治痰;病在惊,不可妄治风;病在痰,

  不可妄治惊;病在风,不可妄治搐。治法病在惊,惊由痰热得者,只可退热化痰,其惊自止。

  病在风,风由惊作,只可利惊化痰,其风自散。病在痰,涎急,须退热化痰。若还有搐,须用截

  风散惊。此为活泼之治也。

  治惊当分三因

  钱氏曰∶小儿惊搐,因伤风后得之,口中气出热,呵欠烦闷,手足动摇,当发散,大青

  膏主之。小儿本怯,多此病也。因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而发搐,当先定搐,

  搐退,白饼子下之,后与安神丸主之。惟疮疹能发搐,风火相争故也。治当泻心肝补母也。《类

  萃》治小儿因伤风而得惊搐者,同大人伤风寒之类,当辨有汗无汗,阴阳二证,用大青膏、仲景

  小续命之类开发则愈。伤食发搐,谓不因他证,忽然而搐,此因饮食过度,致损脾胃,故见多

  睡,或吐,不思乳食,脾胃既虚,引肝风,则发搐。当先定其搐,加羌活、防风煎下泻青丸,

  后用白饼子下其食,渐渐用调中丸,异功散养其气。或因斑疹而得搐者,盖疹为脾虚所生,脾虚

  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故也。斑为心所生,心主

  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二脏相搏,故发搐也。宜泻肝补其母,导赤散、地黄丸主之。

  丹溪治惊风大法

  小儿惊风有二,急惊属痰热,宜凉泻。一云用降火下痰丸,养血药作汤下之。慢惊属脾虚

  所主,多死,宜用温补,一云当义脾。世以一药通治二惊,此甚妄也。急惊风,热口疮,手心

  伏热,痰嗽痰喘,并用涌法,重则用瓜蒂散,轻则用赤小豆、苦参末,须用酸汁调服之。

  候小定用通圣散,蜜丸服之,间以桑树上桑牛阴干为末调服,以平其风。又以北薄荷叶、寒水石

  各一两,青黛、白僵蚕、辰砂各一钱,全蝎二枚,猪牙皂角、槐角各五分为末,灯心汤和乳汁灌

  之。角弓反张,目直视,因惊而致,宜南星、半夏入姜汁、竹沥灌之,更灸印堂。频吐泻者,

  将成慢惊,用钱氏白术散加山药、扁豆、炒肉豆蔻、面包煨,各一钱,入姜一片煎服。若慢惊

  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去梢,白附子八分面煨。惊而泻,用参、苓、芍药酒炒白

  术,姜煎。夏月加姜黄连、生甘草服之。

  惊风候各有所属

  小儿非时钓上眼睛是肝风惊。白日无时喜笑,惊风在心。梦中五指捻动,惊风在筋。

  畏人恐怖,惊在脾。梦中非时手足抽动,惊风在肝心二脏。面色赤非时作黑,惊在肾。无时咬

  人,惊风在骨。非时手足人,惊在三焦。梦中吐舌,惊在心。睡时喉中响拽,惊在肺并胃脘。

  面色青白无时发热战,惊在脾。无时面上黑色恶叫,惊在肾。治惊大法有方,用药有序,急以

  退热疏风,下痰定搐开关。当下便不可用巴豆、硝粉、脑、麝、牛黄大寒之剂下之,大黄可也,

  恐伤真气元阳也。小儿易虚易实,用温凉之剂无过与不及。要问前医曾经解利不曾,又不知真假

  逆顺,伤寒伤风,麻痘食积,变蒸热急亦致发搐,假搐是也,各有见证可验。牙关不紧,若无

  痰潮,见其惊风,便言热则生风,便与脑、麝、巴、霜、牛黄、轻粉,大寒毒剂截风峻取下痰,

  以致脾胃虚损,以传慢候夭伤者多矣。凡百病不可损其胃气,医者慎之。曾经下后,诸病犹存,

  不得再下。有惊散惊,有热退热,有痰利痰,壅实则去壅实。热退则不生痰,惊散则不生风。

  壅实去,气自平,病何由作?钱氏曰温惊丸,凉惊丸,利惊丸,何也?虚则温之,实则利之,

  热则凉之。

  通惊开关

  杨氏曰∶惊风搐搦,关窍不通,皆由痰塞中脘,留滞百节所致。痰之潮塞者,气实使之。治

  风痰,当用半夏、南星、全蝎、僵蚕,亦当用苏合香丸,同青州白丸子,同薄荷煎汤调入生姜汁

  灌服,盖使气下则痰下,痰下则关窍自通,若搐鼻不嚏者,不治。

  惊风不能治证

  急惊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肚腹搐动,或神缓而摸体寻衣,或证笃而神昏气促,

  喷药不下,通

  关不嚏,心烦忽叫者,不治。慢惊四肢厥冷,吐泻咳嗽,面黯神惨,鸦声胃痛,两胁动气,

  口生白疮,发直摇头,眼青不转,涎鸣喘嗌,头软,大小便不禁,手足一边牵引者,皆为不

  治。慢脾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背曲口禁摇头,痰如拽锯,面无润泽,唇促气粗

  者,不治。

  惊风门第十三

  属性:通治惊风诸剂

  通关剂治小儿惊风搐搦,关窍不通。

  南星(炮,一钱)猪牙皂角(二锭,烧存性)僵蚕(炒,一钱)麝香(一字)

  赤脚蜈蚣(一条,炙)

  上为细末,以指点姜汁,蘸药少许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药两三点,涎自出,口自开。

  喷惊散治小儿一切惊风,不省人事,牙关紧者,吹鼻立醒。

  半夏(一钱)猪牙皂角(半钱)

  上为末,用一豆许,用管子吹入鼻,立醒。

  青州白丸子治一切惊风,风痰壅盛。

  半夏(泡,七次)川乌(去皮脐,半两)南星(三两)白附子(半两)

  上捣罗为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浮出者,更以手擦,令出。如有渣,更研,再入

  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

  如此三次。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

  丸如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苏合香丸治小儿一切惊证,用此开关利窍。

  苏合香油(入安息油内,各一两)安息香(别为末,无灰酒一升,熬成膏)薰陆香(别研,

  一两)青木香白檀香沉香丁香麝香白术乌犀屑朱砂(研水飞)诃梨勒(煨去皮)

  香附子(炒)荜茇(各二两)龙脑(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

  镇惊丸小儿急慢痰壅,手足抽掣,口眼斜,烦躁生嗔,精神昏闷,常服宁心镇惊,疏

  风顺气俱用。

  人参甘草(半生半炙)茯神僵蚕(去嘴炒)枳壳(麸炒。各五钱)白附子(炮)

  胆南星(炒)茯苓硼砂牙硝朱砂(飞。各钱半)全蝎(去尾十个)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糯米糊丸,芡实大,姜汤或麦门冬汤化下。

  消惊丸治小儿惊风,镇心利痰解热。

  人参天麻茯苓朱砂(水飞)全蝎(去毒炒)僵蚕(去嘴炒)羚羊角(镑)

  犀角天南星(牛胆制,四钱)麝香(一字)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用菖蒲煎汤研化,食后服。

  牛黄清心丸治小儿四证八候,去风痰,散惊热。

  南星半夏白附子川乌(炮。各一两)川郁金(五钱)

  上五味作粗未,用腊月黄牛胆三个,取汁和药入胆内,扎定县当风处三月取出,入添马牙

  硝、朱砂、雄黄、硼砂一钱,脑麝少许。如胆药一两,硝砂四味各一钱,稀面糊丸,黍米大,

  薄荷汤送,一岁十丸。

  大牛黄清心丸治小儿诸风,狂乱惊痫,痰涎壅塞,精神昏。

  牛黄羚羊角(镑。各一钱)芍药(炒)防风白术麦门冬黄芩(炒。各钱半)

  当归(半钱)人参蒲黄(炒)神曲(炒。各钱半)

  犀角(镑,一钱)山药(炒,七钱)肉桂(一钱)白蔹(七钱)甘草雄黄(水飞,八分)

  龙脑(半钱)干姜(炮七分)茯苓川芎(炒,钱半)桔梗杏仁(去皮尖面炒,去面研成膏)

  柴胡(炒。各一钱三分半)麝香(一字)阿胶(炒成珠,一钱半)枣(去核,十个,研成膏)

  大黑豆(炒,一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竹叶煎汤研化服。

  抱龙丸抱者,保也。龙者,肝也。肝应东方青龙木,木生火,谓生我者,父母也。肝

  为母,心为子,母安则子安,况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惊从何生?故曰抱龙丸。理小儿

  诸惊,四时感冒,瘟疫邪热,烦躁不宁,痰嗽气急,疮疹欲出,发搐并宜用此。常服驱风化

  痰,解镇心热,和脾胃,益精神,镇虚惊恐怖谵语。

  人参天竺黄琥珀檀香茯苓(各一两五钱)甘草(炙,三两)枳壳(炒)枳实(炒)

  辰砂(飞,五两)山药(炒,一斤)牛胆南星(炒,一两)金箔(一百片)

  上为极细末,随手新汲水和匀,如芡实大,阴干。治法∶用葱白煎汤,或薄荷汤,痰壅

  咳甚,生姜汤,痘疹疮见形,有惊,白汤下。心悸不安,灯心汤入珍珠末一分和匀,不拘时服。

  定志丸治小儿惊风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调之。

  琥珀茯神人参远志(姜制焙)白附子天麻麦门冬酸枣仁甘草(炙,等分为末)

  上炼蜜丸,皂角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调下。

  龙虎寿生丹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证。

  全蝎(去毒炒,十四个)天麻(煨,二钱)僵蚕(去嘴炒)辰砂(水飞)胆南星白附子(炮)

  白花蛇肉(酒浸去骨。各一钱)防风(二钱)代赭石(醋,七次)铁华粉(各半钱)

  龙脑(一字)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子大,金箔为衣。用薄荷煎汤研化,不拘时服。

  急惊风候第十四

  属性: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

  盖热甚则生风,风属

  肝,此阳盛阴虚也。以利惊丸主之,除其痰热,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搐止虚热不消

  也。热痰客于心胃,或因闻大声非当则动而惊矣,搐过后则又如故,此无阴也。若热极,虽不

  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

  急惊证上窜,反张搐搦,口流痰涎,壮热并有之,其或有亲左视右者,有僵,(僵,仰也,属阳。)有仆,(仆,覆也,

  属阴。)拳握指有里有外。医分男女,定阴阳顺逆之理。有左右引搐连及脚手,身体颤动,初则

  搐搦俱作,久而搐住只搦,有急有缓,但只肩动。又螈,螈者,候之轻也,搐则盛也,

  搦又重也,反张牙关紧急,喉中有涎,即是惊风候。如牙关不紧,口无痰涎,只反张搐搦上窜

  者,未可便作惊风。盖夹惊夹食,伤寒豆疹或三焦蕴热,五脏不宣,流入经络,热在筋脉,亦

  作搐溺。钱氏搐搦有真假急惊,量其分数,约热之轻重而利之。

  急惊风候第十四

  属性:浮数洪紧为急惊。虎口脉纹青紫相半,惊风积聚俱有,主急惊。

  急惊风候第十四

  属性:洁古云∶急惊,阳证也,俱腑受病耳。小儿热痰客于心肺,是以少阳相火旺。经云∶热

  极生风。因闻火声而作,盖谓东方震卦得火气而发搐。火本不动,得风而动,当用利惊丸、

  导赤散、泻青丸、地黄丸主之,搐止服安神丸。

  小儿欲发惊风候,神先不定,顾左复右,观上反下,或已定其精,凝其神,恍恍惚惚,

  怕物惧人,不若常日嬉戏者,当急疗之。如有热,先退热,有惊散惊。热退不生痰,惊散不

  作风,良久自然安定。

  急惊欲下之理,一时发作上窜,斜视反张,速宜下之。若传过或已搐定,少缓之间,

  未可便下,有所得失。急惊候至为要紧,急在片时之间,若或差殊,间有得失,所见端的

  无疑,急须投药,稍有疑惑,少缓片时,不

  可救矣。

  急惊证治难易

  急惊证鼻中出血者易,大小二便顺利者易治。急惊风未投药,四证俱全,已服药四肢垂者

  难治,喷药及药不下者难治,急惊搐搦之后四体软者难治,搐后目睛翻转者难治。惊搐已住,

  神精缓慢,手寻娘衣或寻自身体者,亦不可治。惊搐证住,但神昏气促者不治。惊证口中血

  出难治,惊证二便自遗者难治。

  急惊风候第十四

  属性:凉惊丸治小儿惊疾搐热。

  龙胆草防风青黛(各三钱)钩藤(一钱)牛黄(一字)麝香龙脑(一字)黄连(半钱)

  上为末,曲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金钱薄荷煎汤,食远下。

  泻青丸治小儿肝受风热,目睛上视,急惊发搐。

  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仁羌活防风(各一钱)大黄(湿纸包煨,半钱)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用砂蜜汤研化,食前服。

  (钱氏)利惊丸治小儿急惊痰热潮搐。

  轻粉(一钱)天竺黄青黛(各一钱)牵牛(炒取头末,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以薄荷煎汤研化,食前服。

  导赤散治小儿内热,小便赤黄,心躁睡语,用此治急惊。

  生地黄木通甘草(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三个,煎服。

  安神丸治小儿惊悸渴闷,脉实面红,颊赤口燥。

  麦门冬马牙硝白茯苓山药寒水石(各半两)朱砂(一两)甘草(半两)龙胆(一字)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半丸,砂糖水下。

  定搐散治小儿急惊搐。

  赤脚蜈蚣(去足酒炙,一条)麻黄胆南星白附子直僵蚕(炒)羌活代赭石(醋淬

  七次用)蝎梢川姜黄(各二钱)朱砂(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荆芥紫苏汤调。如搐不止,加乌蛇肉炙入。

  金箔镇心丸治小儿风壅痰热,心神不宁,惊悸烦渴,唇焦颊赤,夜卧不安,谵语狂妄,

  急惊搐搦。

  紫河车(用黑豆煮软,切作片一钱半)人参甘草(炙)茯苓(各五钱)山药(两半)

  辰砂(水飞一两)牙硝(钱半)麝香(半钱)龙脑(一字)金箔(十二片)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子大,金箔为衣,用薄荷煎汤研化,食后服。常服安镇

  心神,退惊止热。

  大青膏治小儿惊热涎盛,眠卧不安,或即发搐。

  大青叶(二钱半)白附子(炮,钱半)青黛大麻(煨。各一钱)全蝎梢(去青,半钱)

  朱砂(水飞一字)麝香(一字)乌梢蛇(酒浸,半钱)天竺黄(一字)

  上为细末,生蜜丸,芡实大。薄荷汤研化,食远服。

  金枣化痰丸治小儿急惊痰壅,神效。

  大麻(七钱)胆南星半夏(制,二钱)白附子全蝎(各一钱)轻粉(一钱)朱砂(二钱半)

  雄黄(一钱)麝香(三分)珍珠(五分)枳实(一钱半)硼砂(一钱)金箔(二十片,为衣)

  槐角(七钱)金枣(三十三个)

  上为细末,将枣去核用,巴豆二十粒入枣内,面包煨熟,去巴豆不用,将枣肉同药末捣

  匀为丸,重一分,浓煎薄荷汤化下。

  五仙丹治前证。

  天麻(四钱,酒浸一宿)全蝎(水洗去头足,瓦上烙干,四钱)白附子(钱半)

  辰砂(一钱)巴霜(四分)

  上为细末,姜汤加炼蜜一匙,调服二分半,量儿大小虚实与之,为丸磨化服亦可。

  慢惊风候第十五

  属性:杨氏曰∶慢惊之证,或因急惊过用凉药,或取下大过传变而成,或吐痢不止而得,或气

  虚暴吐而成。有脏腑虚,洞泄成者,风邪入于肠胃,故大便不禁而痢。又有久痢胃气虚脱成者

  ,有伤寒传变阴证而成者。有得之久嗽成痫者。有下积峻取而成者,有吐血泻血而成者。

  有感风不解,误药而成者。有得之发痫不已者,有得虫积冲心者,有卵肿疝气腹痛得之者,

  有日夜盗汗,脾困多睡,烦躁引饮,四肢浮肿,大小便秘,丹瘤肿毒,龙带缠腰,走马急疳,

  皆传慢候。惟吐泻积利成虚,治之则变证甚速。

  慢惊者,因久吐泻而胃气渐虚。胃与肺,母子也,母虚亦令子衰。二经虚则生虚痰者,

  肺胃所出也。痰则凝滞在于咽喉,如拽锯之声,时复螈是也。

  小儿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螈,昏睡露睛,此无阳

  也。急惊慢惊阴阳二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世之俗医不知分别,

  误死甚多。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能已,

  谓本伤风,复又攻之。脾气即虚,故大便不聚而成泻。当去脾风,风去则利止,宣风散主之,

  使君子丸补其胃。亦有诸吐利久不瘥者,脾虚生风而成惊。

  慢惊风候第十五

  属性:脉沉迟散缓为慢惊风。虎口脉纹青淡紫色,伸缩来去,主慢惊风。青紫或黑纹隐隐相杂,似

  出而不出,主慢脾风。

  慢惊风候第十五

  属性:阎孝忠曰∶慢惊得于大病之后,吐泻之余,或误取,转致脾胃虚损,风邪乘之,似搐而不

  甚搐,名曰螈。似睡而精神慢,四肢冷而口中气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鸦声,

  此证已危,盖脾胃虚损故也。洁古曰∶慢惊,阴证也,俱脏受病耳。盖小儿泄泻,病久脾胃

  虚损,若不早治,则成慢惊,名曰螈,似搐而不甚搐也。脾肺俱虚,肝木所乘,是为慢惊也,

  常用温补羌活膏主之。

  医慢惊不可急攻。急惊,阳证,稍易理;慢惊,阴证,最难治。服药已愈而尚虚乏,

  未待三五日之间者有之,俗谓过街候,发为定论,不可轻易妄剂投之,攻急则前功俱废。

  慢惊所治之理,须究问原由。所发若是急惊传阴为慢惊者,乃阳痫所作阴痫也。当察阳证未

  纯,其阴证,用药斟酌。如因泄泻而作慢惊者,男儿为重。如因吐逆而作慢惊者,女子为重,

  即阳脱而阴盛。小儿有长幼之别,脏腑有虚实之分。有泻三五次,便成风候,乃由虚之盛也。

  或有二三日泄,方成风候,或有五七

  日泻不止,而成风候。暴泻成风,犹可速治。盖回阳调中,补气之谓易。若久泻渐传成风

  候者,为虚乏,故难理疗。

  慢惊不治证

  四肢厥冷,吐泻咳嗽,面黯神惨,鸦声胃痛,两胁动气,口生白疮,发直摇头,睛不

  转,涎鸣喘嗌,头软,大小便不禁,手足一边牵引者,皆为不治。唇脸青紫者不治。

  一身不管百节,似瘫者不治。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