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运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
属性:经曰∶阴阳交者死,谓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左右交见是谓交。
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非交也,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经曰尺寸反者,谓岁当
阴在寸,而脉反见于尺;岁当阳在尺,而脉反见于寸。尺寸俱反,方谓之反。若尺独然,或寸独
然,是不应,非反也,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
盖造化之气变常,则气血纷扰而为病矣。经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乃可以言
生死之逆顺也。举此为例,余岁同法。粗工不知,呼为寒热。攻寒令热,脉不变而热疾已生;制
热令寒,脉如是而寒疾又起。欲求其适安可得乎?夭枉之因,率由此也。凡三阴司天在泉,上下
南北二政,或左或右,两手寸尺,其脉沉下。沉下不相应者,覆手则沉为浮,细为大矣。
尺寸交反死脉
属性:如太阴司天,阴脉岁当见左寸,反见右寸。其右寸本然阳脉而移左寸,曰阴阳交,交者死。
若左独阴脉不见,或右独不见,乃不应阴气,止疾而已。尺同。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
少阴司天,阴脉岁当见两寸,反见两尺。其尺本然阳脉而移两寸,曰尺寸反,反者死。尺同,尺
寸独义因前。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
歌曰∶
左寸交右右交左,右尺交左左交右。
两寸反移两尺居,两尺反移两寸守。
南北政尺寸脉不应
属性:不应谓阴之所在,脉乃沉细,不应本脉也。若覆手诊之,则沉为浮,细为大矣。尺寸本无上
下,今以上下字言之,以别南北政司天在泉所主耳。
南北政尺寸脉不应
歌曰∶
南政寸上尺居下,北政寸上尺下推。
三阴司天不应上,在泉于下不应之。
太阴须诊左寸尺,厥阴右手尺寸持。
少阴脉兼两寸尺,此理微妙诚难知。
按脉不应专主三阴言,然少阴君火也,故主两寸两尺。所以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少阴在泉,
两尺不应。子之左丑属太阴,故太阴司天,左寸不应;太阴在泉,左尺不应。子之右亥属厥阴,
故厥阴司天,右寸不应;厥阴在泉,右尺不应。但看三阴所在,司天主寸,在泉主尺,不论南政
北政,此要法也。
一人卧病,医诊左尺不应,以为肾气绝矣,死在旦夕。更医诊之,察色切脉,则面戴阳,气
口皆弦而长,乃伤寒三阳合病也。又方涉海为风涛所惊,遂血菀而神慑,为热所搏,乃吐血一升
许,且胁痛烦渴谵语。投小柴胡汤减参加生地,半剂后,俟其胃实,以承气汤下之而愈。适是年
岁运左尺当不应,此天和脉,非肾绝也。
五运主病治例
属性:甲己岁气土化之图
甲
岁土太过是岁泉涌河溢,涸泽亦生鱼。风雨大行。
岁运黄天至土崩溃,鳞见于陆。
敦阜之纪平气备化甲岁南政太宫之音
岁气雨湿流行,至阴内实,物化充成。其变震惊飘骤崩溃。
肾水受邪,病则腹痛清厥体重。甚则足痿不收,脚痛中满,四肢不举。脾土胜肾水,木为水
之子,复能克土,则反溏泄。
甚则大溪绝者死。(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中肾脉是也。)
临辰戌为岁首,(甲辰、甲戌。)下加太阴,为同天符,同上。
己
岁土不及岁运天甲监之纪平气备化己岁南政少宫之音
岁气风寒大作,雨乃愆期。草木秀而不实。
脾土受邪,病即飧泄霍乱,体重腹痛。
肝木克脾土,金为土之子,复能克肝木,则反胸胁暴痛,下引小腹。
临辰戌丑未为岁会。(甲辰、甲戌、己丑、己未。)
上见太阴为太乙天符。(己丑、己未。)
下临厥阴,(己巳、己亥。)流水不冰,蛰虫来见,民乃康。
乙庚岁气金化之图
乙
岁金不及岁运素天从革之纪平气审平乙岁北政少商之音
岁气炎火盛行,生气乃用,烁石流金,涸泉焦草。
肺金受邪,病则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
心火克肺金,水为金之子,复能克心火,则反心痛脑痛,延及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临酉为太乙天符,乙酉。为岁会。
上见阳明为天符。(乙卯。)
复则水胜火,寒雨暴至,冰雹雪霜。
庚
岁金太过岁运素天坚成之纪平气审平庚岁北政太商之音
岁气燥行,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肃杀凋零。
肝木受邪,病则腹痛目赤,体重胸痛胁满,引小腹,耳无闻。甚则喘咳逆气,背肩尻阴股膝
髀足痛。
肺金克肝木,火为木之子,复能反克肺金,则反血溢心痛,胁不可转侧,咳逆,太冲绝者死。
临酉为岁会,乙酉。下见阳明为同天符。(庚子、庚午。)
丙辛岁气水化之图
丙
岁水太过是岁雨水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
岁运玄天流衍之纪平气静顺丙岁北政太羽之音
岁气天地寒凝,其变冰霜雪雹。
心火受邪,病则心身发热烦躁,阴厥中寒。甚则腹大胫肿,喘咳。
肾水胜克心火,脾为火之子,复能克肾,反肠鸣溏泄,甚则神门绝者死。(穴在掌后锐骨端,
心主脉也。)
临子为岁会,(丙子。)上见太阳为天符,(丙戌、丙辰。)
辛
岁水不及岁运玄天涸流之纪平气静顺辛岁北政少羽之音
岁气水泉减,草木茂。
肾水受邪,病则身重濡泻肿满,腰膝痛,足痿清厥。甚则跗肿,肾气不衡。
脾土克肾水,木为水之子,复能克脾,则反面色时变,肉,膈中痛及心腹。
临丑为同岁会,(辛丑、辛未。)上见太阴,下见太阳为同岁会,则大寒,蛰虫早藏。
丁壬岁气木化之图
丁
岁木不及是岁天地凄怆,日见朦昧,雨非雨,晴非晴,惨然气象凝敛,肃杀之甚。
岁运苍天委和之纪平气敷和
丁岁北政少角之音
岁气燥气乃行,生气失政,凉雨时降,风雪并兴,草木晚荣,物秀而实。
肝木受邪,病中清,胁满,少腹痛,肠鸣溏泻。
肺金胜肝木,火为木之子,复能克金,则反寒湿疮痒痤痱肿痈,咳血,夏生大热,湿变为躁,
草木槁,下体再生。
上见厥阴为天符,(丁巳、丁亥。)临卯为岁会。(丁卯。)
壬
岁木大过岁运苍天发生之纪平气敷和壬岁北政太角之音
岁气风气流行,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变震拉摧拔。
脾土受邪,病飧泄,食减体重,肠鸣腹痛胁满。
肝木克脾土,金为土之子,复能胜木,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临卯为岁会,(丁卯。)下见厥阴为同天符。(壬申、壬寅。)
戊癸岁气火化之图
戊
岁火太过是岁火燔灼,水泉涸,物焦枯。
岁运丹天赫曦之纪平气升明戊岁北政太征之音
岁气阴气内化,其变则炎烈沸腾。
肺金受邪,病则发疟,少气喘咳,血溢泄泻,胸胁满痛,背膂痛,身热骨痛。
心火胜肺金,水为金之子,复能胜火,反狂妄泄泻,喘咳血溢。甚则手太阴太渊绝者死。
临子为太乙天符。(戊子为天符,戊午为太乙天符。)
上见少阴少阳为天符。(戊午、戊子、戊寅、戊申。)
癸
岁火不及岁运丹天伏明之纪平气升明癸岁北政少征之音
岁气寒乃盛行,火令不政,物生不长,阳气屈伏,蛰虫早藏。
心火受邪,病则胸胁膺背痛,郁冒暴喑臂痛。
肾水胜心火,土为火之子,复能克肾,则反寒,腹中肠鸣泻注,挛痹,足不任身。
临卯酉为同岁会。(癸酉、癸卯。)
下见少阴少阳为同岁会。(癸卯、癸酉、癸巳、癸亥。)
六气主病治法例
属性:风胜燥制火并汤
天南星(二两半)北桔梗(七钱半)小栀子(一两取仁。上三味入太阴肺经,助燥化制
其风)川黄连(八钱半,此一味入少阴心经,泻火抑母之甚。母者,木也。此实则泻其子也)
青皮(二钱半,引诸药至风胜之地)防风(三钱)薄荷(一钱。上二味散风势)
上为粗末,每服七钱半,水一大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渣温服。
水胜湿制风并汤
苍术(二两,米泔浸一宿炒)白术(二两半,麸炒)甘草(五钱,炙。上三味入太阴脾
经,助土以制水甚)吴茱萸(五钱)干姜(五钱七分。上二味入厥阴肝经,泻木以抑母甚。
母者,水也。此实则泻其子也)附子(一钱一字引诸药至水胜之地)
上为粗末,每服七钱,大枣一枚,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火胜寒制温并汤
黄柏(二两半,盐水炒)知母(一两。上二味入少阴肾经,助寒化以制火甚)片黄芩(五
钱,酒炒)栀子仁(四钱。二味入太阴脾经,助湿化以抑母甚)黄连(一钱,姜汁炒,引诸
药至火胜之地)
上为粗末,每服七钱,灯芯七根、莲子五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土胜风制燥并汤
川芎(一两,米醋炒)当归(一两半,酒洗。上二味入厥阴肝经,助风化以制其湿)南
星(一两,汤泡七次)桑白皮(蜜炙,七钱。上二味泻燥夺母)大枣(五枚,引药至湿感之
地)川萆(八钱,以散湿)
上为粗末,每服七钱,姜五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金淫热制寒并汤
肉桂(二两,入少阴心经,助热化以制金甚)当归(两半,酒洗,助木生火以制燥胜)
泽泻(一两,入少阴肾经,泻寒以抑母)独活(六钱,与泽泻颇同)桔梗(三钱半,引诸药
至燥胜所)
上为粗末,每服六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燥易则止。
火胜阴精制雾沤渎并汤
天门冬(去心,三两,净蜜汤浸)生地黄(二两半,酒洗,入阴精助水化以制热甚)柴
胡(五钱)连翘黄芩(各二钱。二味入雾沤渎抑甚)地骨皮黄柏(各二钱。二味引诸药
至热胜之地)
上为粗末,每服七钱,灯芯一撮,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五运主方治例
属性: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
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颠疾。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脉绝者死。
苍术汤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白茯苓浓朴(制)白术青皮(去白)干姜(炮)半夏(制)草果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凡遇六戌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泄泻,
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背髀并两臂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为水所复,
则反谵妄狂越,喘鸣血溢,泄泻不已。甚则太渊绝者死。
麦门冬汤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
两臂膊痛,息高。
麦门冬香白芷半夏(制)桑白皮竹叶甘草紫菀茸钟乳粉人参(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前服。
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
冤。甚则足痿不收,行善,脚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为风所复,则反腹胀溏泄肠鸣。
甚则太溪绝者死。
附子山茱萸汤治肾经受湿,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膝痛,行步艰难。甚则中满
不下,或肠鸣溏泄。
附子(制)山茱萸(各一钱)半夏(制,五钱)丁香(一分)乌梅(半两)干木
瓜肉豆蔻(制,各三分)藿香(一分)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前服。
凡遇六庚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小腹痛,目赤背痒,耳无
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胁满引小腹。甚则喘咳逆气,背尻阴股膝髀足痛。为火所复,则
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
牛膝木瓜汤治肝虚遇岁燥,胁连小腹拘急疼痛,耳聋目赤,咳逆,肩背连尻阴股膝
髀皆痛,悉主之。
牛膝(酒洗)木瓜(各一两)芍药杜仲(制)枸杞子黄柏节菟丝子(制)天
麻(各三分)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上下中寒,
谵语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为土所复,则反胀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
冒,甚则神门绝者
不治。
凡遇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肺满身重,濡泄寒疡,腰股膝痛,
上便频,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肿,肾气不行。为所复,则反面色时变,筋骨并臂肉,
目视KTKT,肌肉发热,并膈中痛于心腹。
五味子汤治肾气虚,坐卧湿地,腰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泻无度,行步难,足痿,
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臂肉,目视KTKT,膈中及咽痛。
五味子附子(制)巴戟(制)鹿茸(制)山茱萸肉熟地黄杜仲(制)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服。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六癸、六丁、六己、
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五运六气平治汤
属性:审平汤岁金太过不及者用之。卯酉之岁,阳明司天,病者中热面浮,鼻鼽,小便黄
赤,甚则淋,或疠气,善暴仆,振栗谵妄,寒疟,痈肿便血,宜用此方以平金气,故曰审平。
远志紫檀香(各一两)天门冬山茱萸(各一分)白芍药白术甘草生姜(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敷和散岁气风木司天,病者而反右胁下寒,耳鸣泪出掉眩,燥湿相搏,民病黄瘅,
浮肿,时作瘟疠,宜用此方,以气和而水敷荣也,故曰敷和。
半夏五味子枳壳茯苓诃子皮干姜橘皮甘草(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静顺汤岁气寒水司天,湿土在泉,病者身热头痛呕吐,气郁中满,瞀闷少气足痿,
注下赤白,肌腠疮疡,发为痈疽,宜用此以正之,则水气自静而顺,不致泛滥,故云静顺。
白茯苓干木瓜附子(炮)牛膝防风诃子皮甘草(炙)干姜(炮。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升明汤岁气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民病气郁血热,咳逆头痛,胁满呕吐,
胸臆不利,聋瞑烦渴,身重疮疡,宜用此正之,火性不致于炎郁,故曰升明。
紫檀香车前子青皮半夏酸枣仁蔷生姜甘草(各等分)
备化汤岁气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民病关节不利,筋急身重痿弱,或瘟疠
盛行,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痛,宜用此以正土气,则燥湿之患而物自生生矣。故曰备化。
熟地黄茯苓附子覆盆子木瓜甘草生姜牛膝(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上五方为五行之平气。当其正音,平气之岁不须用此,前纪运语之详矣。故木运太角岁曰发
生,为太过;少角岁曰委和,为不及;惟正角岁曰敷和,为平气云云。凡遇太过与不及之年,以
五平气汤消息加减用之,亦未必无补云。
正阳汤岁气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或有太过不及,宜用此方以正真阳之火。
阳火,君火也,故曰正阳。
白薇当归川芎芍药桑白皮旋覆花玄参甘草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论主运大运太少相生
属性:运有大运,有主运,当年年干建运,通主一年,此为大运。或太角,或少角,俱从大寒日始,
以次相生,至羽而终。每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总五运之数,则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而成
一岁,此为主运。主运太少皆根据大运。阳年属太,阴年属少。上生至角而止,下生至羽而止。上
下相生,皆须太少相因,不可失序。
假如甲运,太宫土也。上生太宫者,少征火。生少征者,太角木。此谓上生至角是也。又太
宫土,下生者,少商金,金生太羽水。此谓下生至羽是也。甲与己合,己从少宫,上下相生焉。
又如乙运,少商金也。上生少商者,太宫土。生太宫土者,少征火。生少征火者,太角木。
此亦谓上生至角也。又少商,下生者,太羽水。此亦谓下生至羽也。乙与庚合。庚从太商,上下相生焉。
又如丙运,太羽水也。上生太羽者,少商金。生少商金者,太宫土。生太宫土者,少征火。
生少征火者,太角木。此谓上生至角也。丙与辛合,辛从少羽,上生焉。
又如丁运,少角木也。少角下生者,太征火。火生少宫土,土生少商金,金生少羽水。此谓
下生至羽也。丁与壬合,壬从太角,下生焉。
又如戊运,太征火也。上生太征火者,少角木也。太征下生者,少宫土。土生太商金,金生
少羽水。此亦谓上生至角,下生至羽也。戊与癸合,癸从少征,上下相生焉。
是以逐年主运皆根据大运。或太角为初,则太羽为终;或少角为初,则少羽为终。经于各条大运
角下注一初字,羽下注一终字,又以示人主运角羽之太少初终也。
甲乙丙壬癸五年,皆太角木为初运,主七十三日。自大寒日起,至春分后十三日止也。少征
火为二运,主七十三日,自春分后十三日起,至小满后二十五日止也。太宫土为三运,主七十三
日,自小满后二十五日起,至大暑后三十七日止也。少商金为四运,主七十三日,自大暑后三十
七日起,至秋分后四十九日止也。太羽水为终运,主七十三日,自秋分后四十九日起,至大寒而终也。
戊己庚辛丁五年,皆少角木为初运,太征火为二运,少宫土为三运,太商金为四运,少羽水
为终运也。
按《天元玉册》,又有岁之客营运于主运之上,与六气主客之法同,故曰岁中客运者,常以
应于前二十日为初运。
申子辰岁大寒日寅初交亥卯未岁大寒日亥初交
寅午戌岁大寒日申初交己酉丑岁大寒日巳初交
此五运相生而终岁度也。然于经未见其用。以六气言之,则运亦当有主客,以行天令。盖五
行之运,一主其气,岂四而无用不行生化者乎?然当年大运乃通主一岁,如司天通主上半年之法。
《天元玉册》言五运之客互主一年,则经所载者乃逐年之主运也,明当以《玉册》为法。
大运主运太少相因歌
属性:先分大运过不及,大运五音生岁音。
五音生己例推上,太少相因逢角寻。
角初羽终起岁运,太少次生复下临。
木岁角初同大运,太少次生亦下侵。
当年大运为主,将岁主运,上下因之,名太少五音。假令太宫为大运,上见太征火,火上见
少角木,则岁
初运自少角起,下生至少羽水终。惟木阳年初运自太角起,阴年自少角起,下生亦以太少随之。
五运邪正化度歌∶
五运太过唯一化,正乃阳兮当勿差。
克己己生同化度,运如不及却为邪。
度,日也。一化,阳岁大运。
大运主运太少相因歌
歌曰∶
木初火二土期三,金四相维五水参。
此号岁中之主运,静而不动匪虚谈。
太岁中主运时日歌∶
大寒木运始交真,清明前三火用亲。
芒种十朝应见土,立秋念二值金辰。
立冬四日宜言水,每运(七十日)三朝五刻轮。
逐年客运歌
属性:假令甲己年为例,却用当年土作初。
五运顺生临主位,逐年仿此次加诸。
于经未见其用,姑载之以备参考,庶为全书耳。
司天在泉大运主运定局
属性:【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阳(司天水)太
角(大运木)太阴(司地土)寒水(六)风化(八),正化度也。
主运∶太角(初正大寒日起)、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戊辰、戊戌】(同正征),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太阳(司
天水)太征(大运火)太阴(司地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甲辰(岁会亦名同天符)、甲戌(岁会亦名同天符)】其运阴埃,其化柔润淖泽,其变震
惊飘骤,其病湿下重。太阳(司天水)太宫(大运土)太阴(在泉土)寒化(六)湿化(五),
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瑟,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太阳(司天水)
太角(大运金)太阴(司地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
主运∶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溧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太阳(司天水)太羽(大运水)太阴(在泉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
主运∶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谓生长化成收藏皆先天时而应至也。余岁先天同。
【丁卯(岁会)、丁酉】其运风清热,清热胜复同,上商同正商。阳明(司天金)少角(大
运木)少阴(司地火),清化热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
主运∶少角(初)、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其运寒雨,寒化雨化胜复同,上商同正商,所谓邪气化
日也,灾九宫。阳明(司天金)
少征(大运火)少阴(司地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风化凉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阳明(司天金)少宫
(大运土)少阴(司地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
主运∶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又名太乙天符)】其运凉热寒,热化寒化胜复同,上商同正
商,邪气化度也。阳明(司天金)少商(大运金)少阴(司地火)燥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
主运∶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辛卯(少宫同)、辛酉】其运寒雨风,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灾一宫。阳明(司天金)
少羽(大运水)少阴(司地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
主运∶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少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谓生长化成庶物动静,皆后天时而应至。余岁后天同。
【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
泻心痛。少阳(司天相火)太征(大运火)厥阴(司地木)火化(二),正化度也。
主运∶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
支胁惊骇。少阳(司天相火)太角(大运木)厥阴(司地木)火化(一)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淖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肿痞饮。少阳(司天相
火)太宫(大运土)厥阴(司地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
主运∶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少阳(司
天相火)太商(大运金)厥阴(司地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
主运∶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溧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少阳(司天相火)
太羽(大运水)厥阴(司地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
【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风清热化胜复同。正宫邪气化度也,灾三宫。太阴(司天土)
少角(大运木)太阳(司地水)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
主运∶少角(初)、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太阴(司天土)少
征(大运水)太阳(司地水)雨化(五)火化(三)寒化(二),正化度也。
主运∶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己丑(太乙天符)、己未(太乙天符)】其运雨风清,风清胜复同,同正宫,邪气化日也,
灾五宫。太阴(司天土)少宫(大运土)太阳(司地水)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
主运∶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寒,太阴(司天土)少商(大运金)太阳(司地水)热化寒
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辛丑(同岁会)、辛未(同岁会)】其运寒雨风,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同正
宫,太阴(司天土)少羽(大运水)太阳(司地水)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太商。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化后天。
【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少阴(司天君火)
太角(大运木)阳明(司地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
主运∶太角(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戊子(天符)、戊午(太乙天符)】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
溢。少阴(司天君火)太征(大运火)阳明(司地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
主运∶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少阴(司天君火)
太宫(大运土)阳明(司地金)热化(二)雨化(七)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
主运∶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上少阴(君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
(金)热化(七)清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瑟,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
主运∶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丙子(岁会)、丙午】上少阴(君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燥金)热化(二)
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运寒,其化凝惨溧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主运∶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同正角,其运风热清,上厥阴(司天)中少角(木运)
下少阳(在泉)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清热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
主运∶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癸巳(同岁会)、癸亥(同岁会)】上厥阴(司天)中少征(大运)下少阳(在泉)
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其运热寒雨。
主运∶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己巳、己亥】同正角,上厥阴(司天)中少宫(土运)下少阳(在泉相火)风化(三)
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运雨风清,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五宫。
主运∶少宫、少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乙巳、乙亥】同正角,上厥阴(司天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在泉相火)风化
(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度谓日也)。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灾七宫。其运凉热寒。
主运∶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辛巳、辛亥】上厥阴(司天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在泉相火)风化(三)
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风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其运寒雨风。
主运∶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太商。
论正化度邪化度
属性:假如甲子年属火,为热化司天。甲属土,为雨化司运。卯属金,为清化司地。热化雨化清化,
皆司天司运司地之本气,故曰正化度。(日也。)又甲属阳,为太过,太过则无胜,亦无复,是
以无邪化度也。凡遇阳年,为太过,而五行多以成数言,故曰热化七,雨化五,清化九也。
又如辛卯年属金,为清化司天。辛,水运,为寒化司运。子,火,热化司地。清化寒化热化,
皆司天司运司地之本气,故亦曰正化度。但辛水属阴为不及。不及,则土之化雨必来克之。水弱
不敌,而水之子乃木之风化,必来为母复仇而克土。然雨所克、风化所克,非司天司运司地之本
气,故曰邪化度也。雨化风化虽非本然,一胜一负理之必然。故六凡遇阴年不及,而五行多以生
数言,故曰清化四,寒化一,热化二也。
论主运上下太少相生
属性:假如甲年属阳土,为太宫,则以太宫土为主,故太宫之所生,与夫所生太宫者,皆从少不从
太也。是以太宫土所生者,乃少商金;少商金所生者,乃太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太宫土者,
乃少征火;所生少征火者,乃太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阳年,上下相生皆从少,故曰少太上下
相生也。
又如己年属阴土,为少宫,则以少宫土为主。故少宫土之所生,与夫所生少宫土者,皆从太
不从少也。是以少宫土所生者,乃太商金;太商金所生者,乃少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少宫
土者,乃太征火;所生太征火者,乃少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阴年,上下相生皆从太,故曰太
少上下相生也。
又不拘阳年阴年,皆于角下注一初字,羽下注一终字,盖每年皆以角木为初运,羽水为终运
故也。年年如
是不改,故为主运。正如主气,每年皆以木为初气,水为终气。年年如是不改,故曰主气也。
运气诸说总例
属性:(《圣济》有六十年图说,今但采摭其四说以为之例。学人可以类推矣。)
运气诸说总例
属性: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宫土运。岁土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天地之气,上见
南面少阴,左间太阴,右间厥阴。故天政所布其气明。下见阳明北面,左间太阳,右间少阳。故
地气肃而其令切,交司之气寒交暑,(谓前岁终之气少阳,今岁初之气太阳,太阳寒交前岁少阳
暑也。)热加燥(少阴在上,阳明在下也。)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
荧惑(火星)太白(金星见而明大。)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世。热病生于上,
清(冷)病生于下,寒热互作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疡,寒厥入胃,心痛
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出六元正纪论。)是乃气化之常,须候其气之至与不至,然后可名其病。
是岁火为天气,金为地气。火能胜金,天气盈,地气虚,中见土运。天气生运,运生地气,虽虚
邪胜亦微。天气既盈,化源为实,当于年前大寒初先取化源,(少阴,化源三月也。此谓年前大
寒恐误。)使之适平。取化源者,平火气也。岁宜食白丹之谷,以全真气,食间气之谷,以避虚
邪。(岁谷谓在泉及在泉左右间气所化之谷,间谷谓司天及运间气所化者,虚邪谓从冲后来之风。)
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运同地气,当以温热化。
(太宫太商太羽岁同寒湿,治以燥热,岁异风热,以凉化多之;
岁同地化,以湿热治之。太角太征岁异寒湿,治以燥湿,岁同风热,以寒化多之;岁同天气,以
寒清治之。出六元正纪论。)
岁半之前,天气少阴主之。少阴之化,本热而标阴。当是时,本标之化应寒热相半,无或偏
胜者,天政之平也。或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满,皮肤痛,
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肿,肩背臂及缺盆中痛,心
痛肺,腹大满膨而喘咳。病本于肺,诊其尺泽脉绝者死不治。(出至真要大论。)其法平以咸
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岁半之后,地气阳明主之。其化不从标本,而从太阴之中气。当其时,燥湿并行而无偏胜者,
阳明之化也。或燥淫所胜,则雾清瞑。民病善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
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其法治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出至真要大论。)
岁土太过,是谓敦阜之纪。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
肉痿,足痿不收,行善,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谓季月也。)藏
气(水气)伏,化气(土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溃。鳞见于陆。病腹
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其治宜以苦热,所谓岁气之药食宜之也。(出气交变论。)
初之气始于癸亥岁十二月中气大寒日寅初,终于是年二月终气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
(八十七刻半。)主位
太角木,客气太阳水,中见太宫土运统之。风寒湿三气奉少阴之政,而行春令。地气迁,燥将去,
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痛。炎暑将起,
中外疮疡。(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及辛润之,开
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出至真要大论)。食丹谷火以全真气,食稷土以辟虚邪。虽大寒邪亦不
能为害也。(六元正纪论。)
二之气自春分日子正,至小满日戌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厥阴木。火木同德,
中见土运,以奉少阴,行舒荣之化。时令至此,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
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
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出至真要大论)。食丹谷以全真气,食稻金以辟虚邪。虽有风邪,不能为
害。(出六元正纪论。)
三之气自小满日亥初,至大暑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
天政之所布也。时令至此,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出至真要大论。)食丹
谷以全真气,食豆水以辟虚邪。虽有热邪,不能为害。(出六元正纪论。)
四之气自大暑日酉正,至秋分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阴土。运与气同,
名为司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作。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宜治太阴之客,以
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食白谷以全真气,食麻木以辟虚邪。虽有湿邪,不能为害。
五之气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
客火用事,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物乃生荣,民乃康。其病温,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
以甘缓之,以咸软之。食白
谷以全真气,食豆水以辟虚邪。虽有火邪,不能为害。
终之气自小雪日午正,至大寒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
土能生金,金能生水,三气相得而行顺化。燥令行,余火内格。民病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
寒气数举,则霜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
辛泻之,以苦坚之。食白谷以全真气,食黍火以避虚邪。虽有燥邪,不能为害。
然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出至真要大论。)
若岁半之前少阴之气胜者,必有太阳之复。若在泉阳明之气胜者,必有少阳之复。其复皆在岁半
之后,观其气胜之早晚,以验复气之迟疾治之。有胜则复,无胜则已(出至真要大论。)
运气诸说总例
属性: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见少羽水运。岁水不及,气化营运后天。天地之气,上见
厥阴,左间少阴,右间太阴,故天气扰而其政挠。下见少阳,左间阳明,右间太阳,故地气正而
其令速。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谷苍丹,间
谷言大者。(以间气之大者言其谷,太宫太商等所生谷也。)其耗文角品羽。风燥胜复形于中。
(出六元正纪论。)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
正化度也。(出六元正纪论。)风化木为司天,苦化火为在泉,玄化水为司运,柔化土清化金为
间气,灼化(君火)为居气。(灼化不曰间气而曰居气,盖尊君火无所不居,不当间之也。出至
真要论。)其在物也,毛虫静,羽虫育,是为岁物所宜;介虫耗,寒毒不生,是为地气所制。
(出五常政大论。)然岁气天化虚,地化盈,宜资化源,(年前大寒十二月迎而取之。)以助天
气之木。化源虽虚,水运在中,水能生木,邪乃微也。必赞其运水,无使邪胜。以辛凉调上,以
咸寒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出六元正纪论。)
岁半之前,厥阴主之。若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木化。)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
病本于脾,诊在足冲阳脉。其法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出至真要大论。)
岁半之后,少阳主之。若火淫于内,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则血便。其法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出至真要大论。)
岁运之化,水不及,纪曰涸流,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
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主埃郁昏翳,
其病痿厥坚下。(出五常政大论。)其化兼所不胜,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
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
溪谷膝,皆以苦和调中。(厥阴少阳之政,上下无克罪之
异,治化唯一,故不再言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出气交变论。)
初之气自庚辰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角木,客气阳明金,
中见水运。金胜木,水运间之,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出六元正纪论。)宜治
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苍(木),间谷(命其大也,以间气之大者
言其谷也。)宜黍。(火,出至真要大论。)
二之气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满日丑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
气与运同,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稷土。是气也,
无犯司气之寒。
三之气自小满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厥阴木,中见水运。岁
运之水,制火而生木,故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
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稻(金)。
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六十日有奇。立位少宫土,客气少阴火,中见水运。
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肿。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
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水)。
五之气自秋分日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太阴土,中见水运。土刑运,
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岁谷宜丹,间谷宜麻(木)。
终之气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水运。
岁运得位,而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
疠。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水)。
此六气之化也。岁气之交,天气胜者,则有阳明之复;地气胜者,则有太阳之复。观其胜复,
各以其法治之。
运气诸说总例
属性:(太乙天符)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宫土运。岁土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太宫下加太阴,
太过而加同天符。又土运临戌,是谓岁会,气之平也。平土之岁,命曰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
流四正,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
类土,其应长夏,其谷稷,其果枣,其虫,其畜牛,其物肤,其色黄,其味甘,其音宫,其数
五。其在人也,其藏脾,其主口,其养肉,其病否。此岁运所主也。(出五常政论。)
天地之气,上见太阳,左间少阳,右间少阴,故地气静而其令徐。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
其谷玄(黄)。寒临太虚,其政大举,阳气不令,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
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
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
萎,足痿不收,濡泄血溢。(出六元正纪论。)
岁半之前,天气太阳主之。太阳有本标之化,寒政大举,热气时应者,天气得中也。岁半之
后,地气太阴主之。太阴之化从本,雨湿甚者,地气之应也。寒化六,湿化五,是为正化之日。
虫育,鳞虫静,是为岁物所宜。燥毒不生,鳞虫不成,其味咸,地气热,是为地气所制。平土
之气,本不资化源。运与地气临于戌,土气盛,先资化源以助于水,所谓抑其运化,扶其不胜,
无使暴过而生其疾也。食玄之谷以全其真,辟岁之虚邪,(从冲后来之风。)以安其正。以苦
热调上,以苦温调下。运土在中,亦以苦温调之;运同寒湿,化宜燥热,治之常也。(五常政论、
六元正纪论相太并。)
初之气自癸酉年大寒日申初,至是年春分日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角木,客气少阳火,
中见土运,少阳中治,以行春令。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身热头痛
呕吐,肌腠疮疡。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岁谷宜玄(水),间谷宜豆(水),
则火不为邪。
二之气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满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
金土相和,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宜治阳明之客,
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玄,间谷宜黍(火),则燥不为邪。
三之气自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
天政布,寒气
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
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玄,间谷宜稷(土),则寒不为邪。
四之气自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厥阴木,中见土运。
岁土得位,风气居之,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
下赤白。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间谷宜稻(金),则风不为邪。
五之气自秋分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
火能生土,土能生金,气位相和。阳复化,草乃长,民乃舒。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
之,以酸收之。岁谷宜,间谷宜豆(水),则热不为邪。
终之气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太阴土,中见金运。
气与运符会,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宜治
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间谷宜麻(木),则湿不为邪。
是气也,不可犯凉,司气以凉故也。岁气虽平,或有邪气,则中执法,民有急卒病。经曰∶
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也。
运气诸说总例
属性: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运不及,气化营运后天。木运临卯,是谓
岁会,气
之平也。平气之岁,气化营运同天,命曰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
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类草木,其应春,其谷麻,其
果李,其实核,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味酸,其音角,其数八,其物中坚。其在人也,其
脏肝,其主目,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此岁运之化也。(出五常政大论。)
天地之气,上见阳明,左间太阳,右间少阳。故天气急而其政切。下见少阴,左间太阴,右
间厥阴,故地气明而其令暴(出五营运论。)阳专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
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
介虫乃殃。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谷白丹,间谷命太征者。其耗白甲品羽。(自邑中虫多
品羽类有羽翼者。)蛰虫出见,清水不冰,清热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
栗癃闷,然阳明燥金在上,少阴君火在下。火能胜金,天气虚,地气盈。天气不足,当资化源以
助金气。运木既平,天气上商与正商同,不必资也。岁宜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
其邪。以苦小温调上,以咸寒调下,以辛和调中。汗之清之散之,运同热气,宜多天化。(少角
少征岁同热,用方多以矢清之化治之;少商少宫少羽岁同清,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火在地,
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热者多天化。)
初之气自丙寅年大寒日亥初,终于是年春分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角木,客气太阴土,
中见木运。风湿相遇,上应司天之阳明,以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民病中热胀,面目
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然是岁木运统之,又临木位,风木得位,其气和
平,湿化乃微,其病亦少。宜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食白谷以安其气,
食麻以去其邪。虽有湿化,不能为邪。
二之气自春分日酉正,至小满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
木火相得,上应阳明。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是岁天气岁运皆平,厉
疾自微。宜调少阳之客,以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食白壳以安其气,食豆以去其邪。虽
有火化,不能为邪。
三之气自小满日申初,至大暑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天
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
之。食白谷以安其气,食黍以去其邪。虽有燥化,不能为邪。
四之气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
寒雨降,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调太
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食丹谷以安其气,食稷以去其邪。虽有寒
化,不能为邪。
五之气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
与厥阴相符,是谓司气,名曰苍化。时行至此,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自无疾病。然厥
阴之客,宜以辛泻之,以酸泄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稻,虽有风化,不能为邪。是气
也,司气以湿,用湿无犯,所谓用湿远湿也。
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
水能生木,木
能生火而行顺化。当阳气布化,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宜调少阴之
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食丹谷以安其气,食豆以去其邪。虽有热化,不能为邪。
是岁重遇平气。四时之气皆德化政令之施,而无淫邪胜复之变。民乃和,物乃舒,平之至也。
论九宫分野
属性:此下无系紧要,所以备辑之者,使学人得以广见闻,不致为其惑可矣。
论曰∶五运不及之岁,则有灾宫所向之位,故不可一概而论灾也。经云∶九星悬朗,七曜
周旋,乃天所主之九星分野。故少角岁云灾三宫,东宫震位天冲司也。少征岁云灾九宫,南室离
位天英司也。少宫岁云灾五宫,中室天禽司也,寄位二宫坤位。少商岁云灾七宫,西室兑位天柱
司也。少羽岁云灾一宫,北室坎位天蓬司也。皆以运气不及之方言之。
按《天元玉册》曰∶天蓬一,水正之宫也;天芮二,土神之应宫也;天冲三,木正之宫也;
天辅四,木神之宫也;天禽五,土正之宫也;天心六,金神之应也;天柱七,金正之宫也;天任
八,火神之应宫也;天英九,火正之宫也。下以应九州之分野,谓徐冀兖青扬荆像梁雍也。
灾宫歌∶
年逢不及有灾宫,辛一丁三已五同。
七数少商(即乙)并癸九,仍将土寄二坤冲。(二乃土寄位,非灾宫之数。)
论九宫分野
歌曰∶
五行举一为例,干支阳夫(甲子)阴妻(乙丑)。
甲子能娶乙丑,隔八三生金兮。
假如子之一辰,其中而含五音。
甲金丙水戊火,庚土壬木相临。
十二支纳音
属性:干支首甲子,阳先阴后(甲子阳,乙丑阴。)顺轮。故阳娶阴,(甲子娶乙丑。)同类为
妻也。生子谓甲子隔八生壬申,壬申生庚辰,三皆金,金即子,余子义同。次向戊子火,三生至
木,木三生至水,水三生至土,土三生终。复自甲午金,三生至戊午火。根据序转毕十二辰,各含
五音。(如子之一辰,甲子金,丙子水,戊子火,庚子土,壬子木是也。)遍六甲共纳六十音。
隔八非第八,若甲子至癸酉,通十除前位。此名纳甲之法,运气则不急为用。
六气标本论
属性:夫经之立法,意溢言表者多矣。余尝观运气微旨篇、六化图序,及夫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中见厥阴云云之说,经旨既秘而未发,而择者又谬言滋惑。但其曰∶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
气之标也。又有从本从标、从本从中之治,昭然三气分叠,则微旨犹有可究者。于是援引经旨,
参以己见,附以标本同异从舍之治。未敢自以为是也,然亦可为迷心传注者之一悟也。
《素问·六微旨篇》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
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
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
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金
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
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
气之标也。标本不同,气应异象。
至真要大论篇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从本者,有不
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
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王注∶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
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标从本;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滑注∶阳明本燥标阳中湿,厥阴本风标阴中火。惟此二经本未与中不同,故治从本。
宦谓∶六气者,行乎天地之间,而施德化政令者也。(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
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之类是也。)若夫平气之岁,(如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
己未、丙子之类,谓之平气之岁是也。)物生脉应,气化各得其常。若当岁气有太过不及之差,
则有胜负郁发淫乘之变。人居气交之中,感之而为病焉。其治也,有从乎本、从标从本、从中之
异。其说虽见运气诸篇,而实与经脏证治相为表里者也。
考之经,以天之六化之气寒暑燥湿风火为本,以三阴三阳之位为标。所谓中见者,以阴阳表
里之相通者互相取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其化气,则尊之面南为本,
而上居以应天;其本之下,以中见之气面北,而中处以应人;其中见之下,以标下三阴三阳为标,
居之于下以应地。经于标之一气未莹,愚窃推之。
标之位,犹有地之六气应之,如初风木,二君火,三相火,四湿土,五燥金,而终寒水。地
气之下应者既异,则三阴三阳之加临,亦从其化矣。所谓标本不同,气应异象者,此也。又造化
之理,阳主进,故以九为老;阴主退,故以六为老。故凡本气之所在,必审本位之阴阳而进退之,
俱由风木而左旋,当其见下之一气以为标之所治,则标本中见,三才之气可列矣。标本同者从本,
有互相为标本者,则亦互相从,标本不同者从乎中焉。如少阳之上,火气为本,中见厥阴风木,
以风为中气。而少阳为标,则以少阳左位阳明以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
其三气,相火应之。此标本俱火,故从本之火也。
又如太阴之上,湿气为本,中见阳明燥金,以燥为中气。而太阴为标,则以太阴右位少阴以
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其四气,湿土应之。此标本俱湿,故从本之湿也。
是少阳太阴标本俱同,故从
化生于本者论也。
又如少阴之上,热气为本,中见太阳寒水,以寒为中气,而少阴为标。少阴宜右退而左数之,
则终气寒水当标之位,而标之少阴亦从寒化矣。此本热而标寒,故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治
者或从热而从寒也。
又如太阳之上,寒气为本,中见少阴热气,以热为中气,而太阳为标。太阳宜左进而顺数之,
则二气君火当标之位,而标之太阳亦从热化矣。此本寒而标热,故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湿。治
者或从寒而从热也。是少阴太阳互为标本,故有标本之化者论也。
又如阳明之上,燥气为本,中见太阴湿土。以湿为中气,而阳明为标。从阳明左位太阳数起,
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四气,湿土应之,则标之阳明亦从湿化矣。此本燥而标湿,为标本
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湿也。
又如厥阴之上,风气为本,中见少阳火气。以火为中气,而厥阴为标。从厥阴右位太阳数起,
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五气,燥金应之,则标之厥阴亦从燥化矣。此本风而标燥,亦为标
本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火也。是阳明厥阴标本不同,故以中气为化者论也。此皆有自然之
法象存焉,而岂人意所可损益者哉!
概而言之,太阴阳明从乎湿也,少阴太阳从热而从寒也,厥阴少阳从乎火也。今以太阴阳明
从湿之治言之。有手太阴肺脏受湿而为喘急,或声音如从瓮中所出等证,治用葶苈、木通之类。
又有足太阴脾脏受湿而为痞满等证,治用大消痞丸之类;或为四肢浮肿,肉按如泥等证,治用胃
苓汤之类;或为肢体沉重嗜卧等证,治用苍术、羌活之类。又有足阳明胃腑,因于饮水不散,而
为胸腹胀满,漱水不咽等证,治用五苓散加半夏之类,甚者用牵牛、甘遂之类。又有阳明胃经受
湿,而为面目浮肿等证,治用苍术、羌活之类。又有手阳明湿胜而为濡泻等证,治用五苓散之类。
此皆太阴阳明从湿之治也。
又以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而言之,有手少阴心热而为心神不足不安者,治用朱砂安神丸之
属;或为疮疡,
或为目中发热,热见血脉者,治用黄连泻心汤之属;又有胃腑实热乘心而为谵语者,治用大承气
汤之属;又有伤寒下早,心脏结热而为痞满者,治用黄连、枳实之属。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者,
此也。若心下痞硬者,大承气汤主之。又有少阴心火亢极而为恶寒战栗者,此本热而标似寒也,
治用散火之剂。又有少阴心脏虚寒而为恶寒者,治用人参、附子、赤石脂之属。王太仆益火之原,
以消阴翳者,此也。又有少阴肾热而为遗精者,治用珍珠丸加椿根皮之属,或为躁心者,治用知
母之属。有伤寒热传少阴肾经,而为口燥舌干等证,治用桂枝汤之属。又有少阴肾寒,而为身体
骨节痛手足寒脉沉者,治用附子汤之属。经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
按之不鼓,诸阳皆然者,此也。又有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腑寒,而为冷淋小便数起不通得寒战而解
者,治用生附汤之属;或为小便清白,或为小便不禁,或为久下滞浊等证,治用姜、附之属。又
有太阳膀胱经虚寒而脉浮自汗,微恶寒,小便数,烦心挛急等证,治用桂枝加附子汤之属。又有
太阳小肠膀胱腑热,而为溺秘等证,治用黄柏、知母之属。经曰∶小肠移热于膀胱,膈肠不便者,
此也。或为热淋赤浊溺血等证,治用黄柏、知母、栀子。经曰∶胞移热于膀胱为癃溺血者,此也。
又有太阳膀胱火邪,而为足膝红肿者,治用当归、生地黄、黄柏、龙胆草、防己、苍术、红花之
属。又有寒伤足太阳经,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传入膀胱之腑而为小便赤涩者。此本寒而标热也,
先用麻黄汤解之,后用五苓散利之。经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者,此
也。又有足太阳经外邪郁热,入里传变,泻利清谷,或为腹胀而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表证犹在
者,此本热而标寒也。先用姜附汤温之,后用桂枝汤解之。经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者,此也。此皆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者也。
又以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言之,有手厥阴经热而为掌热者,治用柴胡、黄芩、黄连、连翘之属。
又有少阳三焦腑热等证,治用三补丸之类。又有足厥阴肝热而为胁痛者,治用当归龙荟丸之类;
或为热证左胁起者,治用抑青丸之类。又有小儿肝受风热而为惊搐者,治用镇惊丸之类。又有足
少阴胆热而为口苦者,治用柴胡、黄芩
之类。又曰肝热者则口苦,胆热而为贪睡者,治用生酸枣仁、苦茶之类。又有手足少阳经郁热不
散,而为耳聋胸胁痛等证,治用小柴胡汤之类;或为耳鸣,治用清气化痰丸之类;或为瘰者,
治用破结散之类;或为发斑者,治用连翘防风汤之类;或为寒热疟疾者,治用青皮汤之类;或为
喉痹者,治用甘桔汤加防风、荆芥、栀子、紫苏、天花粉之类。此皆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者也。
故《国小》云∶肝胆由来从火治,三焦心主都无异。脾胃常从湿处求,肺与大肠同湿类。心
肾小肠与膀胱,寒热随宜毋执滞之类,即其义也。
若夫二子之注,随文释义而已。如标位属阳者,则曰标阳;属阴者则曰标阴。殊不知标有
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之异,乃以阴阳二字统之可乎?抑考之经有云∶明之标本,万举万全;不知标
本,是谓妄行。盖标本
之说,上穷天文,下察地理,中纪人事。其为道也甚大,其为理也甚微,其取用也无穷,其推行
也有准。明乎此者,通天地人三才之道者流也。
取穴尺寸图说
属性:人身经脉十四,络脉十五,原穴十二,诚为一身枢要。纲维之大,不可以不熟会于胸中。至
于取法,如《标幽赋》云∶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今世之医惟取中指中节,
谓之同身寸,凡取诸穴悉根据之,其亦未之思耳。殊不知同身之义,随身之大小肥瘦长短,随处分
折而取之,则自无此长彼短之弊,而庶几乎同身之义有准矣。若以中指为法,如瘦人指长而身小,
则背腹之横寸岂不太阔耶;如肥人指短而身大,则背腹之横寸岂不太狭耶。古人所以特谓同身寸
法者,盖必同其身体,随在而分析之,固无肥瘦长短之差讹也。如头部则以前眉中直上至后大杼
骨共折一尺八寸,眼内角至外角为一寸,头部直横寸法悉根据此准。如背部自大椎下至尾共
折三尺,横寸第二行连脊分开各二寸,第三行连脊分开各三寸半,背部直横寸法悉根据此准。如
腹部天突至膻中折六寸,歧骨至脐折八寸,脐下至毛际折五寸,两乳对折八寸,腹部直横寸法悉
根据此准。如四肢尺寸,手肘内曲泽穴至经渠为一尺,足膝至踝尖为一尺六寸,踝尖至地为三寸,
亦不独以中指为法也。何后世不论背腹,概以中指谓之同身,简面是行简,讹而愈讹。愚故悉图背腹,总
较尺寸,以备考取之便。倘考有未
尽、法有未周,惟同志者订之,庶斯集之无遗憾也。
背部穴俞歌
属性: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肝膈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
中膂白环,上次中下,(皆也。)膏肓肓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
腹部中穴歌
属性: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交海。
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膀门二寸,夹脐天枢。期章二门,不可不知。
头部
属性: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
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根据此法取。眼内角至外角
为一寸,头部横穴并根据此穴寸法。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头维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背部
属性:大椎穴下尾骨穴共计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谓人为三尺之躯者此也。)上七椎每椎一
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
分四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第二行,夹脊各一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傍。
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两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