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次解",免费读到尾

  七十四章

  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人世少有全身遠害者。多恣貪叨,不畏刑法,是不懼死也。

  若使人常不畏死,而為奇者,吾試得而殺之,

  若人不畏死,世有奇者,焉得取次而殺之?

  孰敢?

  誰敢殺識死之人也。

  有司殺者殺。

  主刑憲者

  夫代司殺者,是代大匠斲。

  秉法之人斲權也。

  夫代大匠斲,希不傷其手。

  雖大匠少有傷其手,或失之輕,或失之重。

  七十五章

  人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賦斂重也。

  人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

  酷法臨人。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重滋味,積珠金。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求生之厚者,死。求生之薄者,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柔弱,其死堅強。

  神魂在則柔弱,其散也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義,

  微生曰義。

  其死也枯槁。

  氣存則柔弱,其絕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

  兵務和眾,木要中材。

  故強大居下、柔弱處上。

  枝梢處上,根株在下。兵士在前,主軍在後。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由張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

  天貴和順,弓尚調均,大小無偏,高下有等,以此治世,謂之太平。人道不然,奉強遏弱,將少就多,謂就權要。

  孰能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

  分上所有,將濟不足。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處,斯不貴賢。

  聖人推功讓祿,德及賢良。

  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

  水能淬鐵,不可易也。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陰能消陽,柔能勝強,天下少有知者,少有行者。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國之艱難,諸侯當之。天下多難,唯王治之。是謂為政之道。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先有怨惡,後能平治,未足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符契也,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轍。

  有德者,凡事與人符契,不責於人。無德者,常欲使人合轍,故有怨讎。轍猶跡也。

  天道無親,常與去聲善人。

  天道無有親疏,常與善人合德。

  八十章

  小國寡人,有什伯之器才智之人而不用不任用也,使人重死而不徙。

  小國無用大道治國之臣,而任有才智之士,使嚴立法制,禁戢人民,使人冒死而遠適他國。聖人欲行大道,不用才智,使人重死而不去也。徙猶移也。

  雖有舟舉,無所乘之;

  不勞運\動。

  有甲兵,無所陣之;

  無有戰爭。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却使還淳。

  甘其食,美其服,

  不飢不寒。

  安其居,樂其俗。

  家給人足,無有徭役。

  鄰國相望,

  四境不侵。

  雞狗之聲相聞,

  鄰里相近

  使人至老死,不相往來。

  使人一世自足,至死不相借貸。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直露情誠\。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必釆訪。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不假繁豔。

  聖人不積恣音,既盡也以為人己愈勝也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聖人無積聚,聖人為人,人為聖人,聖人與人,人與聖人,所以轉多轉有也。天道有利而不害,聖人有德而不争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次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