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會元",免费读到尾

  絕聖棄智,無為。民利百倍;安靜。絕仁棄義,無心。民復孝慈;和順。絕巧棄利,無欲。盜賊\無有。常足。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惟恐信不及。故令有所屬。令,去聲。屬音燭。老,婆心切#1。見素抱樸,無知無識。少私寡欲。忘物忘我。

  右十九章發上章之蘊。聖智仁義巧利一切棄絕,不復見用,則民從其化而返樸也。聖人惟恐後世學者擔負不起,屬之以易簡,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易取於人也。頌曰:莫縱三心亂,無令一念狂。見聞知覺法,無復可思量。

  絕學無憂。心頭無事。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上聲。不遠。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大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善惡可畏。荒兮其未央哉。俗人恐學力未至,聖人恐損之未盡。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嗜欲無厭。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怕,音泊。憺然無欲。乘乘兮若無所歸。任運\自然。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貪務者,常憂。忘機者,常樂。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昏昏默默。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見藏於外,聖人藏明於內。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悶音門。俗人有分別,聖人無彼此。忽兮若晦,晦,上聲。不識不知。漂兮若無所止。無物無執。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眾人皆有能,聖人獨無能。我獨異於人,不與萬法為侶。而貴食母。貴在味道。

  右二十章絕學者,絕其所有也。故次之絕聖人後。俗人務學於事,益其所聞,惟恐進學不精,故常憂。聖人棄絕所有,惟務於味道,如求食於母,守雌抱一而已,故無憂也。是謂絕學無憂。頌曰:才言絕學,開口便錯。廣識多知,轉轉不覺。人間萬事都忘却,猶落他家第二機。

  孔德之容,無所不容。惟道是從。於法自在。道之為物,惟恍惟忽。本然之天。忽兮恍,其中有象;此天混然。恍兮忽,其中有物。此天洞然。窈兮冥,其中有精;此天常存。其精甚真,純一無偽。其中有信。活潑潑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去,羌呂切。歷劫常存。以閱眾甫。萬物資始。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右二十一章上章云我獨異於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言其廣納包容。所謂道之為物,果何物乎?有象有物有精,果有乎?若謂有,未具參學眼,若謂無,亦未具參學眼,畢竟作麼會咄。頌曰:亘古一物,了無人識。剔起眉毛,虛空露骨。設若擬議,躊躇照管,當空霹靂。

  曲則全,不材者壽。枉則直,屈己者伸。窪則盈,窪,烏瓜切。謙則受益。弊則新,晦則自明。少則得,知止常足。多則惑事繁則亂。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一能統眾。不自見,故明;弊則新。不自是,故彰;窪則盈。不自伐,故有功;枉則直。不自矜,故長。曲則全。夫惟不争,守柔。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混而為一。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是真實語。誠\全而歸之。全其本然。

  右二十二章曲全枉直,窪盈弊新,接上章孔德之義也。不自見以下,皆戒盈勸謙之義也。謙下故無争,無争則全其本然,抱元守一,復歸無極也。故曰誠\全而歸之。頌曰:莫管他人短,休矜自己長。短長無二見,遍界不能藏。

  希言自然。開口不在舌頭上。飄風不終朝,狂則不久。驟雨不終日。躁則不長。孰為此者?是誰主宰。天地。眾所共知。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爾。而況人乎?不可躁暴。故從事於道者,順理合轍。道者同於道,一體同觀。德者同于德,不生一見。失者同於失。無有分別。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我同於道,道亦同我。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樂,音烙,上下並用。我同於德,德亦同我。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我同於失,失亦同我。信不足,有不信。我疑於物物亦疑我。

  右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接上章不争之義。謂不自見,是不言而善應。飄風驟雨,言妄動躁進不久遠之喻。從事於道者,和順於道德,混同於事物,自然感通於物,物亦自然相應也。苟或言不合道,妄有作為,不能取信於人,反為人輕忽也。《易繫》云:言行,君子之樞機,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頌曰:道不異於人,人自以為異。一佛一切佛,心是如來地。

  跂者不立,跂,音伎。躁進無功。跨者不行,欲速不達。自見者不明,不能晦德。自是者不彰,不能謙下自伐者無功,不能克己。自矜者不長。不能含容。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贅,朱芮切。行,去聲。殘飯贅疣。物或惡之,惡,烏路切。眾所不美。故有道者不處。達者反是。

  右二十四章此章總證前三章。跂者不立,跨者不行,即飄風練雨之謂也。自見自是,自矜自伐,渾是私意。私意確則害公,何可久也,故有道者不處。餘食贅行,不美也。頌曰:跂立元為妄,跨行本是狂。假饒成得事,到底不如常。

  有物混成,此天混然。先天而生,此天洞然。寂兮寥兮湛然常寂。獨立不改,超然獨存。周行而不殆,運\化無窮。可以為天下母。生育長養。吾不知其名,本無名喚。字之曰道,因物立名。強為之名曰大。強,上聲。無有限量。大曰逝,無有疆界。逝曰遠,無有邊際。遠曰反。收拾歸來。故道大,太虛無體。天大,法道。地大,法天。王亦大。法地。域中有四大,更有大麼。王居其一焉。三界獨稱尊。人法地,無不載。地法天,無不容。天法道,無不周。道法自然。

  右二十五章接上章有道不處,於此發明處道之工夫也。有物混成以下一節,全首章體道之要。四大以下,純是神妙。人只知域中有四大,殊不知自己一物更人。頌曰:天地雖大,亦有敗壤。唯有這箇,歷劫常在。聖而不可知之者,盡在如如不動中。

  重為輕根,輕生於重。靜為躁君。靜主於動。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不敢輕為。雖有榮觀,宴處超然。常應常靜。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擔荷不起。

  輕則失臣,輕進失身。躁則失君。貪榮取辱。

  右二十六章重者,不可輕忽也。輕則失臣,躁則失君,猶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之謂,亦飄風驟雨之喻。不離輜重,克負擔荷也。宴處超然,轉物也。明上章法道之義,總結二章體道之說,而續下章善行之要也。頌曰:躁進那能久,輕為了不成。腳跟不點地,猶更涉途程。

  善行無轍迹,轍,直列切。舉步不在腳跟。善言無瑕謫,開口不在舌端。善計不用籌策,一徹萬融。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全無縫罅。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解,上聲。全無擊累。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修己安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隨機利物。是謂襲明。明了相續。故善人,不善人之師;教人為善。不善人,善人之資。警人反善。不貴其師,無善可為。不愛其資,無過可改。雖智大迷,屏智如愚。是謂要妙。任運\自然。

  右二十七章盡前章之蘊。謹於言行則無迹無謫,心之計其可算,心之閉其可開,心之結其可解,道心堅固如此,則無善不善之分。師與資兩忘,黜聰屏智,終日如愚。頌曰:舉步不在腳,善結非千手。摸著鼻孔尖,通身都是口。若能於此善參詳,七七元來四十九。

  知其雄,守其雌,不自大。為天下谿。萬派歸源。為天下谿,常德不離,打成一片。復歸於嬰兒。炁全。知其白,守其黑,不自見。為天下式。萬法歸一。為天下式,常德不忒,準的不差。復歸於無極。神全。知其榮,守其辱,不自貴。為天下谷。萬有歸空。為天下谷,常德乃足,湛然圓滿。復歸於朴。朴,音撲。性全。朴散則為器,施之於物。聖人用之,以為官長設教化人。故大制不割。不言之教。

  右二十八章守雌守黑守辱,不見自己之明,接上章雖智大遠之義。嬰兒太極太朴,天下之大本,惟守雌抱一,則能返本。治國以此,不假裁制,民自淳而物自樸也。頌曰:白裏存乎黑,雄中抱一雌。綿綿功不間,男解養嬰兒。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錯。吾見其不得已。已音以。利禦寇,不利為寇。天下神器,不可為也。動著禍生。為者敗之,貪他底,著他底。執者失之。討便宜,落便宜。凡物一切有相。或行或隨,或煦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有此便有彼,切忌隨他去。是以聖人去甚,去,上聲。無為。去奢,無欲。去泰。無執。

  右二十九章無為則無事,有為便有事。執者失,為者敗,有為之戒也。強羸載隳,互相倚伏,如影隨形,才有成便有敗。是以聖人去貪甚,去奢侈,去驕泰,深戒後世。頌曰;行隨煦吹,強羸載隳,中間主宰,不知是誰。著衣喫飯尋常事,何須特地卻生疑。

  以道佐人主者,無為。不以兵強天下,以慈衛之。其事好還。還,音旋。善惡皆報。師之所處,刑棘生焉。心兵起處,靈地荒蕪。大軍之後,必有凶年。魔軍馳騁,精氣耗散。故善者果而已,已音以。有斷則生。不敢以取強。以柔待之。果而勿矜,去甚。果而勿伐,去奢。果而勿驕,去泰。果而不得已,顛沛必於是。是果而勿強。放倒剎竿。物壯則老,兵強則不勝。是謂不道,錯。不道早已。永失真道。

  右三十章接上章去奢泰之義。以道佐人主者,不尚兵武。善惡皆有報,戒後世有國有家者,守雌抱一,勇於不敢。至於不得已,亦不敢取強,故曰善者果而已。頌曰:莫縱三心亂,常教志帥安。忽然違野戰,一箭定天山。

  夫佳兵不祥之器,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物或惡之,惡,烏路切。師之所處,荊棘生焉。故有道者不處。處,上聲。心兵不起。君子居則貴左,主柔。用兵則貴右。主剛。兵者不祥之器,武以討叛。非君子之器,君子常治。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以慈衛之。勝而不美,不得已。而美之者,要功也。是樂殺人。樂,五教切。肆其剛勇。夫樂殺人者,為之種禍。不可得志於天下。造物不容。吉事尚左,主生。凶事尚右。主殺。偏將軍居左,尚柔。上將軍居右,尚剛。言以喪禮處之。不祥之器。殺人眾多,不得已。悲衰泣之。一曰慈。戰勝,以喪禮處之。如喪考妣。

  右三十一章不以兵強天下,故次之以兵者不祥之器,聖人於此深戒。萬世之下,有國之君以無為清靜,治化自然,家國咸寧。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永無争奪之患也。頌曰:默默清玄境,澄澄養太和。倒携三味劍,順化五陰魔。

  道常無名,虛無自然。樸雖小至微。天下不敢臣。至尊。侯王若能守,抱一。萬物將自賓。無不服。天地相合,惟德是輔。以降甘露,和氣所致。民莫之令而自均。令,去聲。自然和平。始制有名,立法制度。名亦既有,示之好惡。夫亦將知止。使之知禁。知止,所以不殆。知足故常樂。譬道之在天下,止於至善。猶川谷之於江海。止於卑下。

  右三十二章上章云有道者不處,此云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發明有道者所處之要也。有道之士外處車下,內抱一真,萬物自然,化天理自然,合神變,無窮。煩曰:會得無各樸,方能縱復收。便將大千界,撮在一毫頭。

  知人者智,見於外。自知者明。見於內。勝人者有力,勇於敢。自勝者強。勇於不敢。知足者富貧亦樂。強行者有志。始終不殆。不失其所守者久,志力愈堅,命基愈固。死而不亡者壽。壽,上聲。真一常存。

  右三十三章知人勝人,明於外也。自知自勝,存於內也。證前三章用武之戒也。知足者貧亦樂,力行者無不見,固守者無危殆,內明者出生死。死而不亡者,真一常存。頌曰:見物不見性,知人不自知。箇般無學輩,猶道得便宜。

  大道氾兮,廣大悉備。其可左右。無限量。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所過者化。功成不名有,所存者神。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忘其所自。常無欲,寂然不動。可名於小。芥子納須彌。萬物歸之而不為主,任運\自然。可名於大。須彌納芥子。是以聖人終不為大芥子裏藏身。故能成其大。不可稱量。

  右三十四章大道氾兮,謂極廣大,盡精微,靡所不備也。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以下,接上章不失其所守者久之義也。以之治國則不失其所守,以之修己則死而不亡,故曰其可左右。頌曰:大道誠\難測,虛空不可量。寥寥成一片,何處是封疆。

  執大象,象,上聲。視之不見。天下往。萬民服。往而不害,萬物遂。安平泰。萬化安。樂與餌,樂,音藥。聲味俱美。過客止。客過則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出,去聲。無聲無臭。視之不足見,大象無形。聰之不足聞,大音希聲。用之不可既。道隱無名,用之無盡。

  右三十五章上章末後句云故能成其大,故次之以執大象天下往,謂全其無象,民物移心歸往也。樂與餌,聲味俱美,喪其無象,安能久乎。道之出口,無味無象,無聲無色,以其無體,故應用無盡。頌曰:泥牛喘月,木馬嘶風。觀之似有,覓又無綜。清庵拄杖子,畫斷妙高峰。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固張必歙。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固強必弱。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固興必廢。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固與必奪。是謂微明。幾微先兆。柔弱勝剛強。柔弱常和,用剛必敗。魚不可脫於淵,人安可離於道。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利則有害。

  右三十六章執大象則能見事之幾微。纔見固張,便知將歙,未萌先兆,未舉先知,非天下之微明,其孰能及此。學道之士,存其無象,守其至柔,與物無競,則自然知幾。苟用剛暴,尚權謀\智術,求其勝物,非道也哉。比如魚本水中物,求異羣魚欲脫於淵,可乎?既不可,則人亦不可尚權。尚權者,反常也,如魚離淵必死。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即孔子所謂可與立不可與權同一義。聖人用權,反常合道,尚不可輕為,而况常人乎?可不戒哉。頌曰:眼若流星,機如掣電。瞻之在前,忽然不見。十方通塞中,光明無不遍。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寂然不動,感通天下之故。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上以風化下。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作,做,入聲。我無欲而民自朴。無名之朴,亦將不欲,我好靜而民自正。不欲以靜,使夫知者不敢為。天下將自正。為無為。則無不治。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會元",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