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會元",免费读到尾

  德之一字,亦是強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執持。凡有施設積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麼不修習,不用功,死灰槁木,待德之自來,終身無德也。這箇德字愈求愈遠,愈執愈失。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云: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只這兩句多少分明,只是欠人承當。若是箇信得及的,便把從前學解見知、聲聞緣覺一切掀倒,向平常履踐處,把箇損字來受用,損之又損,損來損去,損到損不得處,自然玄德昭著,方信無為之有益。經云: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又云:玄德深矣,遠矣。會麼咦,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頌曰:河沙妙德,總在心則。不可施為,何勞脩積。愈探愈深,愈執愈失。放下頭頭,掀翻物物。後己先人,守雌抱一。純一不雜,其德乃實。修齊治平,皆從此出。妙用難量,是謂玄德。

  經

  經之一字,亦是強名。始者聖人為見世人隨情逐幻,嗜慾迷真,中心業識之擾攘,靈地無明之熾盛,是以天真喪失,橫夭傷殘,不能復其本元。於是用方便力,開善誘門,接引羣迷,使歸正道,故著書設教,強名曰經。經者,徑也,眾所通行之大路也。雖然讀是經者,却不可泥在語言三昧上,亦不可離了此經向外尋求。須是向自己分上,著意把這五千餘言細細咀嚼,點點畫畫,不要放過。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這一部經都在自己,方信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到這裹打開自己寶藏,把出自己經來,橫拈倒用,不惟這一部經,至於三十六部尊經,一大藏教典,從頭徹尾轉一遍,只消一喝,都竟還委悉麼。平地起風波,清天轟霹靂,諦聽諦聽。頌曰:此一卷經,妙用難評。人人本具,物物圓成。堂堂驀直,坦坦寬平。歷劫不變,亘古無更。頭頭應用,處處通津。未曾舉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誰人敢向裏頭行。

  道可道,非常道,開口即錯。名喚做甚麼。可名,非常名。喚作一物即不中。無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載。有名,強名曰道,萬物之母。生生不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無心運\化。常有欲,以觀其徼。徼音叫。有意操持。此兩者,於不見中親見,於親見中不見。同出而異名。一體一用。同謂之玄,體用一源。玄之又玄,形神俱妙。眾妙之門。百千法門,皆從此出。

  右一章虛無自然真常之道,本無可道。可道之道,非真常之道。元始祖炁,化生諸天,隨時應變之道也。道本無名,可名之名,非真常之名。天地運\化,長養萬物,著於形迹之名也。虛心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有心運\用則能見有名之徼。妙即神也,徼即形也。知徼而不知妙,則不精,知妙而不知徹,則不備。徹妙兩全,形神俱妙,是謂玄之又玄。三十六部尊經,皆從此出,是謂眾妙之門。且道此經,從甚麼處出。咄。頌曰:崑崙山頂上,元始黍珠中。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君通。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惡,烏路切。美是惡之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善是不善之由。故有無相生,有生無,無生有。難易相成,易,以豉切。難事易,易事難。長短相形,長則短,短則長。高下相傾,纔有高,便有下。聲音相和,有聲音,便有和。前後相隨。前隨後,後隨前。是以聖人忘其美惡處無為之事,忘其有無。行不言之教,忘其難易。萬物作而不辭,忘物。生而不有,忘形。為而不恃,忘情。功成不居。忘我。夫惟不居,忠其所自。是以不去。去,上聲。一切忘盡,真一常存。

  右二章美之與惡,善與不善,如影隨形,自然相待。至於有無難易,互相倚伏。有美便有惡,有善便有不善,是以聖人不辭不有,不恃不居,彼此兩忘,有無不立,是以常存而不去也。此一章發明首章體道之義,使學者知同出異名之理。離此用而即此用,不墮於偏枯也。頌曰:人有美惡,我無彼此。一切掀翻,眾泡歸水。目前指出千般有,我道其中一也無。

  不尚賢,絕聖棄智。使民不争;忘我。不貴難得之貨,絕巧棄利。使民不為盜;忘物。不見可欲,轉物應機。使心不亂。忘情。是以聖人虛其心,全性。實其腹,全命。弱其志,全神。強其骨,全形。常使民無知無欲,空諸所有。使夫知者不敢為。夫,音扶,後同。知,音智。識法者恐。為無為,寂然不動。則無不治。治音持。感而遂通。

  右三章不尚賢接上章處無為之事也。謂不矜自己之賢能則民淳,不貴奇貨則民富,不見可欲則心定。聖人治平天下,必以修身為本。虛心實腹一節皆修之要,虛心而後志弱,志弱而後無知,無知故能忘我,此不尚賢也。實腹而後骨強,骨強而後無欲,無欲故能忘物,此不貴難得之貨也。二理相須,足以了全性命矣。頌曰:實腹真常在,虛心道自存。不勞施寸刃,談笑定乾坤。

  道沖而用之,太虛同體。或不盈。不自滿。淵乎似萬物之宗。不自見。挫其銳不露鋒釯。解其紛,不隨世變。和其光,不自明。同其塵,不自是。湛兮似若存。常應常靜。吾不知誰之子,上無復祖。象帝之先。唯道為身。

  右四章上云為無為,故次之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謂不自滿也。不自滿者,必受益。挫銳解紛,虛中忘我之謂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超虛無之外也。頌曰:不識誰之子,焉知象帝先,為君明說破,太極未分前。

  天地不仁,無為。以萬物為芻狗芻,窗愈切。愛養萬物不為主。聖人不仁,傚天。以百姓為芻狗。萬民歸之不為主。天地之間,虛中。其猶橐籥乎?虛用。虛而不屈,無心。動而愈出。應變無窮。多言數窮,數,所各切。說不得。不如守中。虛中而已。

  右五章天覆地載,化民育物,可謂至仁。言不仁者,忘其所自也。聖人愛民治國亦復如是,修身養命亦復如是,結上章道沖而用之之義也。頌曰:無底謂之橐,三孔謂之籥,中間一竅子,無人摸得著。摸得著為君,吹出無聲樂。

  谷神不死,虛靈下昧。是謂玄牝。牝,婢忍切。一陰一陽。玄牝之門,一闔一闢。是謂天地根。生天生地。綿綿若存,無休無息。用之不勤。應用不窮。

  右六章谷神不死,虛靈不昧也。接上章守中之義也。虛靈不昧,神變無方,陰陽不測,一闔一闢,往來不息,莫知其極。動靜不忒,不勞功力,生生化化而無窮。頌曰:闔闢應乾坤,斯為玄牝門。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天地長久無休無息。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無為。以其不自生,無心。故能長久。不遷不變。是以聖人倣天。後其身而身先,忘我。外其身而身存。忘形。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以其無我,故能成我。

  右七章天不自天,地不自地,故生生不息。聖人不自聖,故與天地合德。接上章用之不勤之義也。頌曰:道本至虛,至虛無始,透得此虛,太虛同體。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上善若水,以柔處卑。水善利萬物而不争,隨方逐圓。處眾人之所惡,能容納穢惡。故幾於道。幾,平聲。合道。居善地,利物。心善淵,容物。與善仁,生物。言善信,應物。政善治,治,平聲。化物。事善能,成物。動善時。順物。夫惟不争,故無尤。物我如一。

  右八章接上章後己先人。所謂水者,取柔和謙卑處下之義,利物無争,故無尤。頌曰:無争神寂靜,自足氣和平。放下這點子,黃河幾度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音以。天道虧盈而益謙。揣而銳之,不可常保。揣,楚委切。地道變盈而流謙。金玉滿堂,莫知能守。鬼神害盈而福謙。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遺,去聲。咎,上聲。人道惡盈而好謙。功成,名遂,身退,收拾歸來。天之道。天地合德。

  右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接上章上善若水之義。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勸謙之義。頌曰:急走不離影,回來墮壍坑。只今當腳住,陸地變平沉。若解轉身些子力,濳藏飛躍總由心。

  載營魄,不得亂走。抱一能無離。離,平聲。二物混成,如母携嬰。專氣致柔,能嬰兒。純一不雜,反樸還淳。滌除玄覽,能無疵。不見不聞,塵浄鑑明。愛民治國,能無為。治,音持。不動不搖,道泰時清。天門開闔,能為雌。出有入無,不伐不矜。明白四達,能無知。黜聰屏智,和光同塵。生之畜之,畜,凶入聲。斡旋四德,長養群情。生而不有,功成行滿,隱迹濳形。為而不恃,忘其所自,默默昏昏。長而不宰,長,上聲。退有餘地,一任天更。是謂玄德。道隆德備,脫體全真。

  右十章載營魄,猶車載物之喻魄好運\動,好馳騁,好剛銳,故曰營魄。魄屬陰,陰盛則害陽,情盛則役性。能制伏者,抱一無離。致柔、無疵、無為、為雌、無知,使陰魄不能肆其情。至於魄伏陰消,則神靈性寂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忘其所自,不用拘束,自然不動,如獲寶滿載而歸,故曰載營魄。自抱一以下純是載營魄之義,接上章功成身退,而續下章三十輻共一轂有車之用也。頌曰:事向無心得,無心也太難。悟來彈指頃,迷後隔千山。

  三十輻共一轂,猶萬法同一心。當其無,數車無車。有車之用輻來輳轂,成車之用。埏埴以為器,埏,扇,平聲。和土作器。當其無數器無器。有器之用水土假合,成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開戶鑿牖。當其無,數室無室。有室之用。戶牖通達,成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以有利無。無之以為用。以無用有。

  右十一章以輻輳轂利車之用,即總萬法歸心,全神之妙也。輻不輳轂,何以名車;法不歸心,無以通神。轂虛其中,車所以運\行;心虛其中,神所以通變。故虛為實利,實為虛用,虛實相通,去來無礙,即上章載營魄之義也。至於無物可載,轂輻兩忘,車復無也,猶心法雙忘,神歸虛也。器與室並同此義。頌曰:鐵壁千重,銀山萬座。撥轉機輪,驀直透過。要知山下路,但問去來人。

  五色令人目盲眼被色眩。五音令人耳聾,耳被聲惑。五味令人口爽,口被味瞞。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心為情使。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行,去聲。意為物轉。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去聲。內境不出,外境不入。故去彼取此。去,羌呂切。收視返聽。

  右十二章上章發明虛用,虛其用則不為聲色眩。故次之以五色令人目盲,色聲味物皆是根塵。一切世人皆受盜,惟有道者不受他瞞,視聽言動,非禮勿為,則六賊\化為六神通也,故去彼取此。頌曰:見色神無定,聞聲喪太和。掀翻無一事,赤手造彌羅。

  寵辱若驚,寵是辱先。貴大患若身。貴為患始。何謂寵辱若驚?諦聽下文。寵為上,辱為下,寵得也。故居上。得之若驚,無失。失之若驚,有得。是謂寵辱若驚。如是。何謂貴大患若身?設問。吾所以大患者,何哉。為吾有身,為,去聲,下同。有身便有患。及吾無身,忘形無累。吾有何患。忘貴無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外其身者,貴其身者也。若可寄天下;以此為天下,則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後其身者,愛其身者也。若可托天下。以此為天下,則可托天下。

  右十三章接上章為腹不為目,忘我之義。故次之以寵辱若驚。寵辱貴患,互相倚伏。苟能思患而預防之,則終身無患。推此道而治平天下,則天下永無危殆。有國者憂天下,如憂一身,則天下樂推而不厭。頌曰:有辱何嘗辱,居榮未必榮。預防無過失,猶更涉途程。争似全身都放下,也無得失也無驚。

  視之不見名曰夷大象無形。聽之不聞名曰希,大音希聲。搏之不得名曰微。道隱無名。此三者,不可致詰,如何說得。故混而為一。殊途同歸。在上不皦,莫見乎隱。在下不昧。莫顯乎微。繩繩不可名,雖有條目,實無名喚。復歸於無物。藏身處沒綜跡。是謂無狀之狀,不見中親見。無象之象,象,上聲。親見中不見。是謂忽恍。渾渾淪淪。迎之不見其首,無始。隨之不見其後。後,上聲。無終。執古之道,無為。以御今之有,統攝萬有。以知古始,無為。是謂道紀。因無彰有。

  右十四章希、夷、微,道之極也。混而為一,返本也。不皦不昧,和其光也。無象無狀,藏其用也。末後一句,總證前三章,而發下章之秘也。頌曰:合這箇話靶,難摸難畫。八面玲瓏,全無縫鍵。恍忽窈冥中有象,這些消息共誰論。

  古之善為士者,存其無象。微妙玄通,清浄光明。深不可識。視之不見。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強,上聲。以有會無。豫兮若冬涉川,寒徹骨。猶兮若畏四鄰,慎獨。儼兮若冰將釋,無疑。敦兮其若樸,樸,音撲,如愚。曠兮其若谷,虛中。渾兮其若濁。渾,平聲。同塵。孰能濁以動之,徐清?清者濁之源。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靜者動之機。保此道者,不欲盈。虛者實之本。夫惟不盈,沖虛。故能弊不新成。埋光鏟彩。

  右十五章接上章道紀之義。發明後學,存誠\致敬,常慎其獨,不住於相而抱一,濳虛為日用。至於頓息諸緣,銷鎔萬幻,撓之則不濁,澄之則不清,是謂微妙玄通,深隱也。頌曰:微妙玄通,隨人腳轉。瞎卻眼睛,一物不見。不如歸去來,識取虛皇面。

  致虛極,守靜篤。寂然不動。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觀復知化。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動極復靜。歸根曰靜,返本。是謂復命,生意存焉。復命曰常,歷劫寂爾。知常曰明。古今洞然。不知常,昧了也。妄作,凶。錯了也。知常容,大無不包。容乃公,細無不入。公乃王,物無不化。王乃天,理無不通。天乃道,曷有終窮。道乃久。無盡。沒身不殆。天地雖變,這箇不變。

  右十六章接上章善為士者。致虛靜篤,復命歸根,純是神妙,共向這裏具眼。參學事畢,其或未然,更參末後。頌曰;致虛知妙本,靜極見天心。會得箇中意,河沙總是金。

  太上,無上可上。下知有之。眾所共知。其次,親之譽之。可親可譽,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全無忌憚。信不足,道難信。有不信。疑心重。猶其貴言。輕諾寡信。功成名遂,默而成之。百姓皆為我自然。不知所自。

  右十七章太上謂無上可上。雖下愚皆知有此理纔可親近。有美譽便不自然,畏之者猶其次也,侮之者失道遠矣。天真喪失,不能反本,雖教之奚益。言愈多而愈不信,不若默而待之,無為而化之,使其自悟,自然返樸,不言而信也。以治道言之,太上以下不能無為。親之譽之,有言之教也。畏之者刑禁也。侮之者,上失信也。上失信於民則民不信。猶其貴言,不言之教也。不言之教,無為而成,刑不試而民自服也。至於功業成遂,還淳返樸,則親譽畏侮俱忘矣。百姓安居樂俗,忘其所自,故曰謂我自然。頌曰:太上元無上,常存日用間。可憐無眼漢,剛道出函關。

  大道廢,有仁義。太樸既散,仁義乃興。智慧出,有大偽。出,去聲。智慧聰明,根塵業識。六親不和,有孝子。莫若常和。國家昏亂,有忠臣。莫若常治。

  右十八章接上章親譽畏侮之義。與其國亂顯忠臣,何若無為民自化。頌曰:聰明迷大本,智慧喪天真。無事常清靜,逍遙快活人。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會元",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