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魚部中品
蝟皮
味苦,平,無毒。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又療腹痛疝積,亦燒灰為末,酒服之。生楚山川谷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圖經》曰:猬皮,生楚山川谷田野,今在處山林中皆有之。狀類猯、豚,腳短多刺,尾長寸餘,人觸近便藏頭足,外皆刺不可嚮爾。惟見鵲則反腹受啄,或云惡鵲聲,故欲掩取之,猶蚌也。此類亦多,惟蒼白色,腳似豬蹄者佳,鼠腳者次。
《藥性論》云:猬皮,臣,味甘,有小毒。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差者,炙末,白飲下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甚解一切藥力。
陶隱居云:田野中時有此獸,人犯近,便藏頭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見鵲便自仰腹受啄,物有相制,不可思議爾。其脂烊鐵注中,內少水銀,則柔如鉛錫矣。
《日華子》云:開胃氣,止血、汗,肚脹痛,疝氣。脂治腸風瀉血。作豬蹄者妙,鼠腳者次。
孟詵云:猬,食之肥下焦,理胃氣。其脂可主1五金八石,皮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又可五味淹、炙食之。不得食骨,令人瘦小。
《食療》云:平,其肉可食。以五味汁淹、炙食之,良。不得食其骨也。其骨能瘦人,使人縮小也。謹按:主下焦弱,理胃氣。令人能食。其皮可燒灰,和酒服。及炙令黃,煮汁飲之,主胃逆。細剉,炒令黑,入丸中,治腸風,鼠奶痔,效。主腸風,痔瘻。可煮五金八石。與桔梗、麥門冬反惡。
《外臺秘要方》:治五痔。猬皮方三指大,切,黑黃如棗大,熟艾。右三味,穿地作坑,調和取便熏之,取口中黑黃烟氣出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差。勿犯風冷,羹臛將補,謹2忌雞、豬、魚、生冷,二十日後補之。
《千金翼方》:洽蠱毒下血。猬皮燒末,水服方寸匕,當吐蠱毒。
《肘後方》:治腸痔大便血,燒猬皮傅之。
《聖惠方》:治鼻衄塞鼻散。用猬皮大枚,燒末,研。
《衍義》曰:用半錢,綿裹塞鼻。猬皮,取乾皮兼刺甩,刺作刷,治紕帛絕佳。此物兼治胃逆,開胃氣有功,從蟲、從胃有理焉。膽治鷹食病。世有養者,去而復來,久亦不去。當縮身藏足之時,人溺之,即開。合穿山甲等分,燒存性、治痔,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熱米飲調二錢服。隱居所說,跳入虎耳及仰腹受啄之事,《唐本》注見擯,亦當然。
露蜂房
味苦,鹹,平,有毒。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又療蜂毒腫。一名蜂腸,一名百穿,一名蜂音窠。生牂牁山谷。七月七日採,陰乾。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圖經》曰:露蜂房,生牂牁山谷,今處處山林中皆有之。此木上大黃蜂窠也。大者如甕,小者如桶,其蜂黑色,長寸許,螫牛、馬及人乃至欲死者,用此尤效。人家屋間亦往往有之,但小而力慢,不堪用,不若山林中得風露氣者佳。古今方書治牙齒湯多用之,七月七日採。又云十一月、十二月採者佳,亦解蠱毒,又主乳石發動,頭痛,煩熱口乾,便旋赤少者,取二3分炙,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再服,當利小便,諸惡毒隨便出。
陶隱居云:此蜂房多在樹腹中及地中,今此曰露蜂,當用人家屋間及樹枝間苞裹者。乃遠舉牂牁,未解所以。
《藥性論》云:土蜂房亦可單用,不入服食,能治臃腫不消,用醋、水調塗,乾即更易。
《日華子》云:露蜂房,微毒。治牙齒疼,痢疾,乳癰,蜂叮,惡瘡,即煎洗入藥并炙用。
《千金方》:蜂螫人,用蜂房末,豬膏和傅之。《楊氏產乳》:蜂房煎湯洗亦得。
《肘後方》:治若4鼻中外查瘤,膿水血出。蜂房,火炙焦末。酒服方寸匕,日七5。
《經驗方》:解藥毒上攻,如聖散:蜂房、甘草等分,用麩炒令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至八分,一碗令溫,臨臥頓服。明日取一6惡物。
《簡要濟眾方》:治婦人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膿腫,名妬7乳,方:蜂房燒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8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勝金方》:治小兒咳嗽。蜂房二兩淨洗,去蜂糞及泥土,以快火燒為灰。每服一字,飯飲調下。
《廣利方》:治頭痛,煩熱口乾,小便赤少。蜂房十二分炙,水二升,煎取八合,分為二服。當利小便,諸惡石毒隨小便出之。又方:治熱病後,毒氣衝目痛。蜂房半兩,水二升,煮取一升,重濾洗目,日三四度。治赤白翳。
《集驗方》:治風氣客於皮膚,瘙癢不已。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二服。
《子母秘錄方》:小兒大小便不通。蜂房燒末,酒服二錢,日二服。
《衍義》曰:露蜂房有兩種,一種小而其色淡黃,窠長六七寸至一尺者,闊二三寸,如蜜脾下垂,一邊是房,多在叢木鬱翳之中,世謂之牛舌蜂。又一種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三四斗許,小者一二斗,中有窠,如瓠之狀,由此得名。蜂色赤黃,其形大於諸蜂,世謂之玄瓠蜂。《蜀本圖經》言十一月、十二月採者,應避生息之時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此兩種。
鱉甲
味鹹,平,無毒。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肉,味甘,主傷中,益氣,補不足。生丹陽池澤。取無時。惡礬\石。
《圖經》曰:鱉,生丹陽池澤,今處處有之。以嶽州、沅江其甲有九肋者為勝。取無時,仍生取甲,剔去肉為好,不用煮脫者,但看有連厭及乾巖便真,若上兩邊骨出,是已被煮也。古今治癥癖虛勞方中用之最多。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燒甲令黃色,篩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又合訶梨勒皮、乾薑,三物等分為丸,空腹服三十丸,治癖最良。又醋炙令黃搗末,以牛乳一合,調一匙,朝日服之,主痃氣。其肉食之亦益人,補虛,去血熱。但不可久食,則損人,以其性冷耳。
《藥性論》云:鱉甲,使,惡理石。能主宿食,癥塊痃癖氣,冷瘕勞瘦,下氣,除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擁塞。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但燒甲令黃色為末,清酒服之方寸匕,日二服。
陶隱居云:生取甲,剔去肉為好,不用煮脫者。今看有連厭及乾巖便好,若上有甲,兩邊骨出,已被煮也,用之當炙。夏月剉鱉,以赤莧包置濕地,則變化生鱉。人有裹鱉甲屑,經五月,皆能變成鱉子。其肉亦不足食,多作癥瘕。其目陷者,及合雞子食之,殺人。不可合莧菜食之。其肉9下有如王字形者,亦不可食。
《日華子》云:鱉,益氣調中,婦人帶下,始血瘕腰痛。鱉甲,去血氣,破癥結惡血,墮胎,消瘡腫,并撲損瘀血,瘧疾,腸癰。頭燒灰療脫肛。
孟詵云:鱉,主婦人漏下,羸瘦。中春食之美,夏月有腥氣。岳州昌江者為上。赤足不可食,殺人。
雷公云:凡使,要綠色、九肋、多裙、重七兩者為上。治氣破塊,消癥,定心,藥中用之。每個寸10甲,以六一泥固濟瓶子外11了,乾、於大火以物搘於中,與頭醋下火煮之,盡三升醋為度,仍去裙并肋骨了,方炙乾,然後入藥中用。
《聖惠方》:治久患勞瘧瘴等方,用鱉甲三兩,塗酥炙令黃,去裙為末。臨發時溫酒調下二錢匕。又方:治小兒尸疰勞瘦,或時寒熱方。用鱉頭一枚,燒灰杵末,新汲水下半錢匕。
《千金方》:治脫肛歷年不愈。死鱉頭一枚,燒令烟絕,杵末。以傅肛上,手按挼之。
《千金翼方》:治丈夫陰頭癰,師所不能醫。鱉甲一枚,燒令末之,以雞子白和傅之,良。
《肘後方》:治篤病新起,早勞食飲,多致復欲死。燒鱉甲,服方寸匕。
《楊氏產乳方》:療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鱉甲一大兩炙令黃,細搗為散。取燈心一握,熱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錢匕,食後蜜水服一錢匕。
《衍義》曰:鱉甲,九肋者佳,煮熟者不如生得者,仍以釅醋炙黃色用,《經》中不言治勞,惟蜀本《藥性論》云:治勞瘦,除骨熱,後人遂用之。然甚有據,亦不可過劑。頭血塗脫肛,又燒頭灰,亦治之。
蟹
味鹹,寒,有毒。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僻,面腫,敗漆燒之致鼠,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氣。爪,主破胞,墮胎。生伊、洛池澤諸水中。取無時。殺莨菪毒。
《圖經》曰:蟹,生伊、洛池澤諸水中,今淮海、京東、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難得也。八足二螫,大者箱角兩出,足節屈曲,行則旁橫。今人以為食品之佳味,獨螫獨目及兩目相向者,皆有大毒,不可食。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黃并肉熬末,以內金瘡中,筋斷亦可續。黃并螫燒烟,可以集鼠於庭。爪入藥最多。胡洽療孕婦殭仆,胎轉上搶心困篤,有蟹爪湯之類是也。
陶隱居云:蟹類甚多,蝤音遒音謀\、擁劍、彭螖音越皆是,并不入藥。惟蟹最多有用,仙方以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二12日,燒之,諸鼠畢至。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莨音建所為,人中之,不即療多死。目相向者亦殺人,服冬瓜汁、紫蘇汁及大黃丸皆得差。海邊又有彭蜞、擁劍,似彭螖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謨初渡往,不識而啖之,幾死,嘆曰:讀《爾雅》不熟,幾為勸學所誤。
《日華子》云:螃蟹,涼,微毒。治產後肚痛,血不下,并酒服。筋骨折損傷,生搗,炒罯,良。腳爪,破宿血,止產後血閉、肚痛,酒及醋湯煎服,良。又云:蝤蛑,冷,無毒。解熱氣,治小兒痞氣。
孟詵云:蟹,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消食。八月輸芒後食好,未輸時為長未成。就醋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其物雖形狀惡,食甚宜人。
《百一方》:金瘡方。續筋多取蟹黃及腦并足中肉熬末,納瘡中。
《簡要濟眾方》:小兄解顱不合。生蟹足骨半兩,焙乾,白斂半兩,為末。用乳汁和,貼骨縫上,以差為度。
《楊氏產乳方》:妊娠人不得食螃蟹,令兒橫生也。
《衍義》曰:蟹,伊、洛絕少,今多自京師來,京師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邊滄、瀛州等處所出甚多,徐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兒解顱,以螫并白及爛搗,塗顖上,顱合。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洎13北人取之,當八九月蟹浪之時,直於塘濼岸上,伺其出水而拾之。又夜則以燈火照捕,始得之。時黃與白滿殼,凡收藏十數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則如蟬蛻解。當日名蟹之意,必取此義。
蚱蚱音笮,又音側蟬
味鹹、甘,寒,無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生楊柳上。五月採,蒸乾之,勿令蠹。
《圖經》曰:蚱蟬,《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楊柳上,今在處有之。陶隱居以為啞蟬。蘇恭以為鳴蟬。二說不同。按字書解蚱字云:蟬聲也。《月令》:仲夏之月,蟬始鳴,言五月始有此蟬鳴也。而《本經》亦云五月採,正與《月令》所記始鳴者同時。如此蘇說得之矣。蟬類甚多,《爾雅》云:蝒14,馬蜩。郭璞注云:蜩中最大者為馬蟬。今夏中所鳴者,比眾蟬最大。陶又引《詩》鳴蜩嘒嘒,云是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又禮冠之飾15附蟬者,亦黑而大,皆此類也。
《藥性論》云:蚱蟬,使,味酸。治小兒驚哭不止,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又云:蟬蛻,使,主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
《唐本》注云:《別錄》云,殼名枯蟬,一名伏音育。主小兒癇,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又云:蚱者,鳴蟬也,主小兒癇,絕不能言。今云啞蟬,啞者則雌蟬也,極乖體用,按諸蟲獸,雄者為良。
雷公云:味鹹,無毒。
《聖惠方》:治風頭旋。用蟬殼二兩,微炒為末。非時溫酒下一錢匕。
《集驗方》: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服。
《御藥院方》:治頭風目眩。蟬蛻末,飲湯下。
《衍義》曰:蚱蟬,夏月身與聲皆大者是。始終一般聲,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處,背殼拆蟬出。所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乾其殼而不能蛻也。至時寒則墜地,小兒蓄之,雖數日亦不須食。古人以謂飲風,信有之,蓋不糞而溺,亦可見矣。西川有蟬花,乃是蟬在殼中不出,而化為花,自頂中出。又殼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出瘡疹不快,甚良。
蟬花
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瘈瘲,夜啼心悸。所在皆有,七月採。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圖經》曰:文具蚱蟬條下。
雷公云: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後,於屋下東角懸乾,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乾,碾細用之。
《衍義》曰:文具蚱蟬條下。
蠐螬
味鹹,微溫、微寒,有毒。主惡血,血瘀痺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療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蟦扶文切蠐,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