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魂散治产后血晕,不知人事。此药去瘀血,生新血。
泽兰叶荆芥穗(各四两)川芎(二两)人参(一两)甘草(八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或葱汤调下。
滑涩汤治产后血积未绝,闷乱气闭欲绝。
红花(胚子者一两)
上酒二钟,煎一钟,乌梅汤二匙并服,口噤灌之。
当归赤芍药(各二钱)肉桂(一钱)
定痛散治恶血未绝。
酒水共钟半,姜三片,煎八分,热服。
四物一黄散治产后腹中作痛,血积成块,此药最效。
当归(酒洗)川芎熟地黄白芍药(酒炒,半两)蒲黄(炒,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当归血竭丸治前证。
当归(酒洗)血竭蓬莪术(炮)白芍药(酒洗。各二钱)五灵脂(四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一方单用五灵脂半生半炒,为末,酒下二钱。
产宝黑龙丹治产后一切血痛,危急欲死,及胎衣不下,但灌药得下者,遂安。
五灵脂当归川芎熟地黄高良姜(各五钱)
上咀,晒极干,以固济小罐盛之,灯盏封口严密,以文武火一柱香,放凉处,退火毒,
取出药如黑糟,研细,入后药同丸∶花蕊石(另研,二钱)琥珀(另研,一钱)乳香(另研,钱半)
百草霜(五钱)共前过药,研匀醋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用姜汁、好酒、章便半盏,
将药一丸于炭火中烧,淬入酒便内,调化顿服,立效。
黑龙丹序
属性:仲氏嫂金华君在秦产七日而不食,始言头疼而心痛,既而目睛痛如割。如是者,更作
更止,相去瞬息间。每头痛甚,欲取大石压,食久渐定;心痛则以十指抓壁欲死;目复痛即欲以
手自剜取之,如是者旬日。国医三四人,郡官中善医亦数人,相顾无以为计。且言其药犯芎,
可以愈头痛;其药犯姜黄,可以治心痛。率皆悠悠
不根之言,竟不知病根所起。病者益困,医者术穷。予度疾势危急,非神丹不能愈,须进
黑龙丹。仲氏尚犹豫,两日不食,恐不胜任。予黄昏进半粒,疾少间;中夜再进药,下寐如
平昔;平旦一行三升许,如蝗虫子,疾减半。巳刻又行如前,则顿愈矣。遗荆钗辈视之,奄殆
无气,午后体方凉,气方属,乃微言索饮,自此遂平复。大抵产后以去污血为先,血滞不快,
作祸若是。世人不诸此理,老媪中医不识疾病之根,岂得无夭枉者?不遇良医,终抱遗憾。
今以黑龙丹广济施人,俾世之人感其效而用之,得尽天年,非祈于报者,所冀救疾苦,存性
命尔。崇宁元年五月五日郭序。
四味汤治产后一切诸疾,腹痛、头痛、身痛,更宜服之。产后就吃一服,尤妙,
血不滞,疾不作。
当归玄胡索血竭没药
上各等分,以血竭、没药另研为末,当归、玄胡另研末,和一处。每服二钱,热酒童便
各半,调下。
八味理中汤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百日可服,壮气补虚。
白术(一两,炒)炙甘草(七钱)人参白茯苓干姜(炒)滑石麦芽(炒)
神曲(炒。各五钱)
上为细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姜汤送下。有痰加半夏曲。
(仲景)羊肉汤治产妇腹中寒痛,血气不足,虚弱甚者,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
产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此为产后之寒证也。
精羯羊肉(半斤)当归陈皮(各二两)生姜(一两)
上水四碗,煮至二碗,去渣加葱、椒、盐,分作二服。
猪腰饮治产后褥劳,寒热如疟,自汗无力,咳嗽、头痛、腹痛俱效。
猪腰(一对)白芍药(酒炒)当归(各一两)
上以二味药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渣,将猪腰切作骰子大块,入药汤,入晚米一合,
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稠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
小调经汤治产后败血凝积,令人浮肿,不可作水治。俱用此药行其气血,浮肿自消。
琥珀没药桂心当归芍药(各二钱)麝香(二分)细辛(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钱半,姜汤、温酒调下。
雄漆膏治产后一切血痛,儿枕诸痛如神。
生漆(一两,火熬极熟,入雄末调匀)雄黄(一两,研末)
上以瓷盏熬漆熟,入雄末和膏得所,以油纸覆之,勿染尘。每服五分,滚酒化开调匀服。
雄黄汤治产后玉门不敛,阴户突出。
硫黄(一两)菟丝子吴茱萸(各七钱)蛇床子(五钱)
上研匀,每服四钱。水一碗煎汤,频洗之,自收。
治案三条
属性:一医宿客店,治店妇数日临产不生,下体俱冷,无药甚窘,教取椒、橙叶、茱萸共煎
汤一盆,令产妇以凳坐盆内,薰洗良久,小腹皆热,气温血行遂产。
一方∶产于寒月,久久寒冷不产,昏闷,以红花煎汤,淋洗产门、小腹,苏醒遂生。
一方∶以紫苏煎汤薰洗。大抵遇严寒时月,产久伤冷,气血必凝。此薰洗之法,亦要法
也。外以淋汤,内以羊肉汤,果效。
盛暑当产二三日,大发热,其脉虚疾而大,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奔走不可
禁者,用∶
干荷叶(一个,湿透入罐)生地黄牡丹皮(各三分)
煎浓汤调下,蒲黄二钱,一服即定败血下,遂安。
易简诸方
属性:(十六条)
一方∶治产后胞衣不下。黑豆一合,炒熟,醋煮之五七沸,去豆服醋一盏,作三四
次饮之,以热手摩产妇小腹,顺摩即下。
一法∶胎衣不下,取夫单衣盖井上,立下。
一方∶用泽兰叶浸酒,服其酒,以锤烧热淬之,方浸为妙。
一方∶治产后子官不敛,用荆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汤薰洗,神效。
一方∶治产后百病,名二神散。用血竭、没药等分,轻手研,频筛。再研,取尽为度。
每服二钱,童便、酒各半,用二杯调下。产后服之,百病不起。恶露自通。
一法∶产后子肠不收,外用枳壳汤、诃子、五倍子、白矾煎汤薰洗。若不收,再灸
顶心百会穴,数壮即上。
一方∶产后下血不止,用石菖蒲煎汤调蒲黄末一钱,止。
一方∶用百草霜一二钱,调酒服,即止。
一方∶用桑白皮煎汤加姜汁一二匙,饮之即止。
一方∶治产后血不干,或一月之后,水血如灰汁流而不断,久则成滞,用竹纸、楮皮
纸各五七张,烧灰,荆芥穗一握,半夏半钱,酒水同煎,食前服。
一方∶治小产后血不尽,用鹿角屑一两,豆豉二合,水三升,先煮豉五七沸,去豉,
入鹿角屑,再煮数沸,顿服。
一方∶治产妇诸痢疾,用韭白多煮羊肉食之。
一方∶治产后中风口噤,用芥菜子一两,研末,温酒调下二钱,效。
一方∶用鸡干白屎酒炒煎服。
一方∶用独活、甘草、干姜水煎服。
一方∶用独活、甘草、干姜水煎服。
一方∶用荆芥末、黑豆煎酒调下二钱。
产后褥劳方
属性:产后虚羸,喘促如疟,名曰褥劳。用猪腰一对,白糯米三合,豆豉五合,绵裹葱白一
升,人参、当归、水三升,煎八合,作二三服。
一方∶用当归羊肉汤,大补产后虚劳。
产后褥劳,虚汗出不止,用人参、黄、白术、白茯苓、麻黄根、牡蛎各三钱,用
母鸡一双,去毛杂净,水六七碗,用药煮至三碗,任意服。
一方∶治产后血露未绝,腹痛,用玄胡索为末,热酒调服三钱,效。
一方∶用五灵脂末二钱,热酒调服。
一方∶用腌蟹壳烧灰为末,酒调一二钱。
一方∶治产后血奔心,用热酒加生地黄汁一杯,和匀服。
一方∶用郁金为末,酒调二钱。
产后二十余日,头大痛,不可忍,用∶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加川芎、细辛、本、
蔓荆子,水煎服,立止。
产后乳汁方
属性:产后血气虚弱,乳汁衰少用∶猪蹄汤
猪蹄一副,通草二两,川芎一两,甘草一钱、穿山甲十四片,炒,将猪蹄净洗,根据食疗
法切断,用水六碗同通草等药煎,再加葱姜约煮至三碗,取汁饮之。忌冷物,要吃羹汤,助
其气血,乳汁自多。要避风寒,夏月不可失盖,时用葱洗乳为佳。
产妇乳汁不来,其原有二∶
一、因气血不足,乳汁不来者,用猪蹄汤之类,是为虚者补之。
一、因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脉滞塞而不来者,漏芦汤之类,是为盛者行之。
漏芦汤治肥盛妇人,脉滞,壅结不行,乳汁少。用漏芦二两、蛇蜕一条、土瓜根十根,
切片炒焦,共为末,酒调下二钱。
一方∶用钟乳粉二钱,漏芦汤调下。
一方∶用八物汤加黄、漏芦、天花粉、木通、陈皮,先煮猪蹄汁煎药服。
一方∶用栝蒌根为末,酒调下二钱。
一方∶多服莴苣汤,并食其菜妙。又用莴苣子炒穿山甲,为末,酒调。
一方∶用赤小豆煮汁,多服之,乳如泉流。
【附】断产方法
属性:夫断胎一法,非医家之本心。何则?天地之大德曰生,太上好生而恶杀。今而用此方,岂
仁人之心哉!盖情有不容已者,有生育太多,母病其难产;有娼尼不欲育产,即弃之沟中,
又为仁人之不忍见也。若不立法以顺人情,诚有害母之大。均为伤生,万不得已而补方于卷末,
皆其平和简易之药,若用虻、蛭、水银野狼毒等
药,并不加载,观者审之。)
(《千金》)断产方
四物汤(一剂)芸苔子(一撮)红花(三钱)
水盏半,煎八分,行经过后,空心服则不成胎。
短剧方断产堕胎有验。
故蚕蜕纸(方圆二尺)
上烧为末,空心酒调服,终身不受胎。
(《广济》)下胎方并下死胎有效。
天花粉(四两)肉桂牛膝豆豉(各三两)
上咀,水七碗,煎至二碗半,分三服,每服后一时远,又进一服。
短剧扶羸方虚弱人欲下胎,宜用此。
人参粉草川芎肉桂干姜蟹爪黄芩桃仁
上等分,每服一两,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未动再服。
(《千金》)易简方
属性:大麸曲(五升)
渍酒一斗,煮二三沸,分五服,隔宿勿食,空心服之,以为验。
老老余编(上)
属性: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学》传曰∶孝、弟、慈三者,修身齐家治国之本也。
夫孝以事亲,移于君为忠,于长为弟,于幼为慈,于众人则仁也,莫不总于斯道斯理,扩而充
之者也。夫子答孟武伯之问∶孝父母惟其疾之忧。故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也。此予
特编一帙,表而出之,俾为子者,知所慎重而有所取也。弟长慈幼方饵之权衡,可以类推矣。
即吾医尤当洞烛摄养之方,以副人子之孝心,端在是矣。春甫引。
保养论
属性:《养老新书》云∶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太乙
真人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
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
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摄养之道,莫若守中
实内,以陶和将护之方,虽在闲日,安不忘危。圣人预戒,老人尤不可不慎也。春、夏、秋、
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五脏受气,盖有常分。不适其性,而强云为,用之过耗,是
以病生。善养生者,保守真元,外却客气,不得而干之。至于药饵,往往招来真气之药少,
攻伐和气之药多。故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康节先生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
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
耳,须是在处守持。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心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郭
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强倍常,年几百岁。
服药例
属性:常见世人治年高之人疾患,将同年少,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疾,务欲速愈。殊不
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病易攻。至于视听不至聪明,手足举动不随,
其身体劳倦,头目昏眩,风气不顺,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熟,此皆老人之常态也。
不顺治之,紧用针药,务求痊瘥,往往因此别致危殆。且攻病之药,或吐或汗,或解或利。
缘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未至危困。其衰弱之人若汗之,则阳气泄;
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阳气脱,立致不虞。此养老之大忌也。大抵老人药饵止是扶
持之法,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不可用市肆赎卖,他人惠迭,不知方味,及野狼
虎之药臾之。服饵切宜审详,若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疾势用中和汤药调治,三朝五日自
然无事。然后调停饮食,根据食疗之法随食性变馔,此最为良法也。
老人肾虚,膀胱气弱,夜多小水,此盖肾水虚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
胞,故夜多小水。若峻补之,火益上行,脬亦寒矣。老人脏腑结,大便秘,可频吃猪羊血或
葵菜血脏羹,皆能疏利。老人常服芝麻汤及杏仁汤,又嚼麻子,俱能润利。
集方法
属性:凡人少壮及老年,其气血有盛衰不等。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少火
生气,壮火食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别其等,少年、壮年自是区分不同,
陈令尹集方俱为老人备用,今所续编亦皆据其对证轻重处方而品列之也。
护持禁忌
属性:人,万物中一物也,不能逃天地之数。若天癸数穷,则精血耗竭,神气浮弱,如同小
儿全假护持以助衰养。若遇水火兵寇非横惊怖之事,必先扶持老人于安稳处避之,不可喧忙
惊动。年高之人一遭大惊,便致冒昧,因生余疾。凡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
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秽恶臭败不可令食,粘硬毒物不可令飧,敝漏卑湿不可令居,卒风暴
寒不可令冒,烦暑懊热不可令中,动作行步不可令劳,暮夜之食不可令饱,阴雾晦冥不可令
饥,假借鞍马不可令乘,偏僻药洱不可令服,废宅宇不可令人,坟园冢墓不可令游,危险之
地不可令行,涧渊之水不可令渡,间昧之室不可令居,凶祸远报不可令闻,轻薄婢使不可令亲,
家缘冗事不可令管。若此事类颇多,不克备举。但人子悉意深虑过为之防,稍不便于老人者,
皆宜忌之,以保长年。
四时调摄
属性:四气调神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奇疾不起,
是谓得道。春温以生之,夏热以长之,秋凉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气反于时,则皆为疾厉。
此天之常道也。顺之则生,逆之则病。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人能执天道生杀
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其黄发之人,五脏气虚,精神耗竭,若稍
失节宣,即动成危瘵。盖老人倦惰不能自调,在人资养以延遐算。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温,
审其药,根据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恪奉亲,慎无懈怠。
形证脉候
属性: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之数七,丈夫之数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脉虚,冲脉衰,天癸竭,
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脏皆衰,筋骨解堕,精气尽,脉弱形枯。女子过六十之期,丈
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数。上寿
之人,若衣食丰备,子孙勤养,承顺慈亲,恭行孝道,能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上合神灵,
下契人理。此顺天之道也。高年之人形羸气弱,理自当然。其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红润,
形气康强,饮食不退,尚多秘热者,此常理哉?且年老之人,痿瘁为常,今反此者,非真阳血
海气壮也,但诊左右手脉,须大紧数,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气已衰,此得虚阳气盛充于
肌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强健,此皆虚阳气所助也。虽时有烦躁膈热,
大腑秘结,但随时以常平汤药微微消解,三五日间自然平复。常得虚阳气存,自然饮食得进,
此天假其寿也,切不得为有小热频用转泻通利苦冷之药疏解。若虚阳气退,复归真体,则形气
虺羸,脏腑衰弱,多生冷疾,无由补复。若是从来无虚阳之气,一向惫乏之人,全在斟酌汤
剂,常加温补调停,粥以为养治,此养老之先也。
宴处起居
属性:凡人衰晚之年,心力倦怠,精神耗短,百事懒于施为。盖气血筋力之使然也,全藉子孙
孝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栖息之
室必常雅洁,夏则虚敞,冬则温密。其寝寐床榻不须高广,比常之制三分减一,低则易于升
降,狭则不容漫风。褥浓藉务在软平,三面设屏以防风冷。其枕宜用夹熟色帛为之,实以
菊花,制在低长,低则寝无隙风,长则转不落枕。其所在坐之椅,宜作矮卑床样,坐可垂
足履地,易于兴居。左右置栏,面前设几。缘老人多困,坐则成眠,有所栏围,免闪侧之伤。
其衣服制度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
贴身,暖气着体,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虽遇盛夏亦不可令袒露,其颈后连项,常用紫软
夹帛,自颈后巾帻垂下着肉,入衣领中至背脊间,以护腠理。老年人肌瘦,腠理开疏,若风
伤腠理,便成大患,深宜慎之。
性气好嗜
属性:眉寿之人,形气虽衰,心亦自壮,但不能随时人事,遂其所欲。虽居温给,但亦常不足,
故多咨煎饶舌,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全在承奉颜色。故夫子答子夏问孝曰∶色难。
答懿子问孝曰∶无违。随其所欲,严戒婢使子孙不令违背。若愤怒一作,血气虚弱,中气不
顺,因而饮食,便成疾患。深意体悉,当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缘老人孤癖,易于
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则喜之。有好书画者,
有好琴棋者,有好博弈者,有好珍奇者,有好药饵者,有好禽马者,有好古物者,有好佛事者,
有好丹灶者。人之僻好不能备举,但以其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求,择其精绝者布于左右,使其
喜爱玩悦不已。老人衰倦无所用心,若只令守家孤坐,自成滞闷。今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
物上,日自看承戏玩,自以为乐,虽有劳倦咨煎,性气自然可灭。
贫富祸福
属性: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人子以纯孝之心竭力事亲,无
终始不及之理,惟供养之有浓薄,由贫富之有分限。人居富贵有奉于己而薄于亲者,人所不录,
天所不容,虽处富贵而即贫贱也;人虽处贫贱能约于己而丰于亲者,人所推仰,天所助与,虽
处贫贱而即富贵也。百善莫大于孝,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福,所以虽贫贱而即富贵也;罪莫大
于不孝,不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祸,所以虽富贵而即贫贱也。善恶之报,其犹附应。为人子者,
可不信乎?奉亲之道,亦不在日用二牲,但能承顺父母颜色,尽其孝心,随其所有,此顺天之
理也。其温浓之家不可慢于老者,尽根据养老之方励力行之。其有贫乏之家、养老之法虽有奉行
之心,而无奉行之力,但随家丰俭,竭力于亲,约礼设具,使老者知其罄力事奉而止,将见孝
心感格,阴灵默,如姜诗之跃鲤、孟宗之泣笋,无非孝感所致,此行孝之明验也。虑孝子
顺孙有窘乏不能此法者,意有不足,
故立此贫富祸福之说以齐之。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属性:《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六欲七情积久生疾,内
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凶。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
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瓦斯,以吸而自探天地之清气。当日小验,旬
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算。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嘘、
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字治肺气,以嘘字治
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凡天地之气自子至巳
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乃解带正坐,叩齿
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
候拍拍至腹间,即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瓦斯,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及损心
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贫,
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吸讫,即又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
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亦不可闻吸声。如此吸者六次,即心之毒瓦斯渐
散,又以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夫再又根据此式念呼字,耳亦不闻呼声,又吸以
补脾,耳亦不可闻吸声。如此者六,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次又念字以泻肺毒,以吸而补
肺元,亦须六次。次念嘘字以泻肝毒,以吸而补肝元。嘻以泻胆毒,吸以补胆元。吹以泻肾
毒,吸以补肾元。如此并各六次,是谓小周。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三十六而六气遍,脏腑之
毒瓦斯渐消,病根渐除,胆气渐完矣。以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嘻嘘二字各十八遍,
仍每次以吸补之,总之为三十六讫,是为中周。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为七十二也。次又再
根据前呵、呼、、嘘、嘻、吹六字法各为六次,并须呼以泻之,吸以补之,愈当精处,
不可怠废。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为大周。即总之为一百单八次,是谓百八诀也。午时属阴时,
有病即对南方为之。南方属火,所以却阴毒也。然又不若子后巳前面东之为阳时也。如早起床
上面东将六字各为六次,是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凡眼中诸证惟此诀能去之,他病亦然。
神乎!神乎!此太上之慈旨也,略见《玉轴真经》,而详则得之师授也。如病重者每字作五
十次,凡三百而六脏周矣。乃漱炼咽液叩齿讫,复为之,又三百次讫,复漱炼咽液叩齿如初。
如此者三,即通为九百次,无不愈。秘之秘之,非人勿传。
食后将息法
属性:平旦点心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
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仆卧,颗苏煎枣啜半升以下人参、茯苓、甘草等饮,量性将理,
食饱不宜急行,不宜大语、嗔喜,睡觉食散后,随其所业,不宜劳心力。腹空即须索食,不宜
忍饥。生硬粘滑等物多致霍乱。秋冬间暖裹腹上,中微似不安,即服浓朴、生姜等饮。如此将
息,必无横疾。
养老新书钞
属性:文公家礼曰∶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带。昧爽,适父母舅姑
之所省问。父母舅姑起,子供汤药,妇具晨羞,供具毕乃退,各从其事。
《内则》曰∶子事父母,妇事舅姑。鸡初鸣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懊寒、
疾痛、痒,而敬抑搔之。(怡,悦也。,疮也。抑,按也。搔,摩也。温公曰∶丈夫作揖,
妇人随小拜,问侍者∶夜来安否?何如?侍曰安,乃退。其或不安节,则侍者以告。此即礼
之(晨省之道也。)出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先后,随时更也。)进盥,少者捧盘,长者捧水请沃
盥上,卒授巾。(盘,承盥水者。)问所欲而敬进之。(所欲如下文HT之类。)柔色以温
之。(温,和也,承尊者必和颜色也。)HT、(粥也,稠者为,
而稀者为HT。)酒醴、(浓者为酒,薄者为醴。)羹、(鱼肉为羹,之为菜。)菽麦稻
黍粱秫,(菽,大豆也。,麻也。稻黍粱秫,皆米也。)唯所欲。(随所爱。)枣栗饴蜜以
甘之,(饴,饧也。四者味皆甘。)堇榆免薨以滑之,(堇与相类,与榆相类,
四物新者日免;干者曰薨;,溲也;,滑也。数者性甘滑。)脂膏以泽之。(脂膏亦类也。
角者曰脂,无鱼者曰膏。二者皆脂而泽者也。)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尊长举箸,子妇
乃各退就食。温公曰∶药物乃关身之切务,人子当始自检数,调煮供进,不可但委婢仆。
脱若有误,即其祸不测。晨羞,俗谓点心。《易》曰在中馈,《诗》早惟酒食是议。凡烹调
饮膳,妇人之职也。近年妇女骄倨,皆不肯入庖厨。今纵不亲执刀尺,亦当检校监视,务令精
洁。刘氏曰∶问其意之所欲食者,则敬顺其心以进之,和柔其色以温之,芬芳其意以奉之,
庶其亲喜而不厌也。孝子之事其亲,必养其志,常使欣欣,乐其子之能养。)《曲礼》曰∶凡
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定,安其床荐也,省,问其定否何如。温公曰∶
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丈夫作揖,妇人小拜,安置。此即礼之昏定也。)
老莱子少以孝行食亲,年七十父母俱存,着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之侧,言不称老,
为亲取食,上堂足跌而偃,困卧地为婴儿啼,或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身老寿而双亲俱庆,
亘古今鲜俪者也。
东汉黄香事父,竭力致养,暑则扇床枕,寒则以身温席。晋王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
冬则以身温被,隆冬盛寒,体常无全衣,而亲极滋味,二人孝行甚相类也。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从后。长文尚少,载之车上。
既至,荀使淑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奏真人东行,两家父
子会聚之乐至矣哉!(陈,字仲弓,为太丘长。荀淑,举方正,补朗陵候相。纪,字符方,
长子,至德绝俗,与高名并着,而弟谌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号三君。谌,
字季方。淑有八子,时曰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署其里为高阳里,号曰八龙。于时德星聚,太
史奏上∶五百里有贤人乐也。)有客诣陈太丘,谈锋甚敏。太丘令元方、季方炊饭。太丘问炊
饮迟,元方长跪曰∶君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箪,今皆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否?
二子长跪∶俱记,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俱成糜自可,何必饭耶?
柳曰;崔山南昆弟子孙之盛,乡族罕比。山南曾祖王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
事姑孝,每日栉纵笄拜于阶下,即升堂乳其姑,长孙夫人不粒食数年而康宁。一日疾病,
长幼咸萃,宣言无以报新妇恩,愿新妇有子有孙皆如新妇孝敬,则崔之门安得不昌乎?东汉姜
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姑嗜鱼,又不能
独食。夫妇常力作供,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
二母之膳。子妇同心竭力以致其养,不易得也。
节孝徐先生事母谨严,非有大故未尝去其侧。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获,即奔走市,
若有所亡。人或慕其纯孝,损直以售之。亲戚故人或致甘,诚不至礼不恭,弗受也。所奉馔
皆手自调味。太夫人饮食时,先生率家人在左上为儿戏,或讴歌以悦之。故太夫人虽在穷巷,
而奉养与富贵家等,无须臾不快也。
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
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爱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
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逮也。张魏公作都督,欲
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生,必持以遗母,不以献公也,况能
舍母而与公军事邪?魏公太息而许之。
程明道先生曰∶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
陆放翁曰∶先公守南都时,直秘阁张山者,开封人,判留司御史台事,年八十余矣,视听,
步履,饮食悉如少壮。或问∶何术至此?曰∶吾无他术,但顷尝遇异人授一药,服之数年,
未尝一日辍耳。其方用香附子、姜黄、甘草三物同未之沸汤点,晨起空心服二三钱,名降气汤。
以为人所以多疾病者,多由火起不降,放下虚而上实,此药能导之使归下耳。乡人有效之者,
或返致虚弱,盖香附、姜黄泻气太甚而然,不知山南何以独能取效如此,意其别有他术,特记
此药以语人耳。及渡江,见一武官王升者,亦七十余矣,康健无病,问何所服药?则与山南
相同,而后知人之于药各有所宜,不可强也。
吴隐之事母孝谨,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
当举如此某人。及康伯为吏部,隐之遂阶清级。古人以孝行取人,贤明之妇亦知此义。
吕侍讲言∶孝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也。尝说《谷梁》言,天子亲耕以
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祖弥,不若以己所自亲
者也。此说最尽事亲之道。又说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未尝顷刻离亲也。事亲
如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可得而远也。(吕侍讲,字原明,申国正献公公着之长
子。正献公居家简重寡默,不以事物轻心。而申国夫人性严有法度,虽甚爱公,然教公事事循
蹈规矩。甫七岁祁寒暑雨侍立终日,不命坐,不敢坐也。日必冠带以见长者,平居虽盛热,
在父母长者之侧不得去巾、、缚、,衣服唯谨,行步出入无得入茶肆、酒肆。市井里巷
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可。内则正献公与申国夫人数训之严,外有焦先生千之字伯强化
导之笃,故公德器成就,大异众人。公常言∶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司马温公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又曰∶凡子受父母之命,
必藉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所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
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
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善,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
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拊背曰∶衣得无薄乎?
范忠宣知襄城县,承事伯兄,照管汤药,饮食居处衣服必躬必亲,如孝子之事严父。事亲
从兄,仁义之实,敬爱之理,与生俱生,仁之至义之尽也。
唐伸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宁,自言少时因读千字文有所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
未尝动心,故老而不衰。
太医孙君,字景初,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
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之法也。夫少欲者不替之
家也,知足者极乐之国也。四休家有三亩园,花木郁郁,客来煮茗,谈上都贵游,人闲可喜
事,或茗寒酒冷,宾主皆忘。其居与余相望,暇则步草
径相寻,故作小诗遗家僮歌之,以侑酒茗,诗曰∶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又曰∶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欲知四休安乐法,听取山谷老人诗。
山谷四印云∶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富,不
如一默。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我肱三折得此医,自觉两踵生光辉。团蒲日静鸟
吟时,炉薰一炷试观之。四休四印,老少富贫,普同受用。
东坡云∶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清,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发,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道人中往往多有寿者。陆放翁云∶青城山人巢居,食松面,年九十矣。人有谒之者,
但粲然一笑,有所请问,则托言病聩,一语不肯答。予尝见之于丈人观道院。忽自语养生曰∶
为国家致太平与长生不死,皆非常人所能。且当守国使不乱,以待奇才之出;卫生使不夭,
以须异人之至。不乱不夭,皆不待异术,惟谨而已。予大喜,从而叩之,则已复言聩矣。
论衰老
属性:少壮既往,岁不我与。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盖因马念车,因车念
盖。未得之,虑得之;既得之,虑失之。趑趄嗫嚅而未决,寤寐惊悸而不安。夫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两肾中间,白膜之内,一点动气,大如箸头,鼓舞变化,开阖周身,薰蒸三焦,
消化水谷,外御六淫,内当万虑,昼夜无停,八面受攻。由是神随物化,气逐神消,荣卫告衰,
七窍反常,啼号无泪,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无声而蝉鸣。吃食口干,寐则涎溢。溲不
利而自遗,便不通而或泄。由是真阴妄行,脉络疏涩。昼则对人瞌睡,夜则独卧惺惺。故使
之导引,按摩以通彻滞固,漱津咽液以灌溉焦枯。若扣齿集神而不能敛念,一曝十寒,而徒
延岁月。虽云老者非肉不饱,肥则生风;非帛不暖,暖则多淫。幸补药者,如油尽剔灯,
焰高而速灭。老子云∶以其浓生,
所以伤生也。况有明修礼貌,暗伏奸雄,萌腐其肠胃,脂粉惑其清真,孤阳独盛,水谷易
消。自恃饮啖过人,恣造欺天之罪,宿缘既尽,恶报临头。其或厌妖沉酣,身居勤俭,志益贪
婪,方聚龟毛之毡,忽作女子之梦。宋齐丘《化书》云∶悭贪者化为狗,暴勇者化为虎。虽然
身未迁谢,业已成行矣。先贤诗云∶克己工夫未肯加,吝骄封闭缩如蜗。试于静夜深思省,
剖破藩篱即大家。先贤戒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庞居士诗云∶北宅南庄不足夸,好儿好女眼
前花。一朝身没一丘土,又属张三李四家。张紫阳诗云∶人生须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
遇之不炼更迷痴。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求其充,当以前贤破幻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
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
三纲五常现成规模,贫富安危且据见定。邵康节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须看半开时。又云∶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求良药,孰若病前能自防。又诗云∶虑少梦自少,
言稀过亦稀。帘垂知日永,柳静觉风微。但看花开谢,不言人是非。何须寻洞府,度世也应迟。
庞居士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余亦有诗云∶世人用尽机关,只为贪生怕死。我有
安乐法门,直须颠倒于此。晋有祁孔宾夜间读书,忽闻窗外云∶祁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事,
甚苦不堪偕。所得未毫铢,所丧如山崖。晁文元公《法藏碎金》云∶众所好者,虚名客气,见
利羡财。予所好者,天机道眼,法要度门。又云∶观身无物,从幻化缘生;观心无物,从颠倒
想生。又云∶身有安全败坏者,事之报也,即世而可见;性有超升沦坠者,行之报也,异世而
不知。譬如形声之有影响,必然之理也。又云∶人有疾苦,或多偶尔。非固所作,无如之何。
历观纪化之躯,而有甚于此者,能推此理,足以自觉。又云∶仕宦之间,暗触祸机。衽席之上,
密涉畏途。轮回之中,枉入诸趣。古人云∶心死形方活,心强身即亡。《金刚经》云∶何降
伏其心川。《老子颂》云∶你喜我不喜,雁飞思塞北。莺忆旧窠归,秋月春花无限意,个中只
许自家知。虚净天师云∶灵台皎洁似
冰壶,只许元神里面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平生便是不清虚。老子云∶虚其心,实其腹。是
皆融智能,黜聪明,而宅天和,以却百邪者也。岂比夫三千六百傍门小法,加之于万境煎熬之
心,而头上安头,又以金石草木刚烈之剂,饵之于丧津枯涸之体,而求补益哉?历观前人以不仁
成家,以仁而保家者有之矣。如以不仁而得,复以不仁而守者,祸不旋踵也。《晋书》传云∶
石季龙僭称帝号,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园。扬州送黄鹄雏五,颈长一丈,
声闻十余里,泛舟于玄武池。命子石宣祈于山川,因而游猎,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十有六军戎卒十八万,出自金明门。季龙从其后官升凌霄观望之,叹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
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宣所过三州十五郡,资储靡有孑遗。季龙复命子
石韬亦如之。出自并州,游于秦晋。宣素恶韬宠,是行也,嫉之弥甚。于是相图之计起矣。
俄而,宣使刺客杀于佛舍,又欲谋不轨。事发,季龙杀之。季龙既死,其后歼焉。呜呼!季龙
之富贵而不足恃,而今之碌碌者十百之帑,又奚足以作威福而造业因哉?余虽枯槁幽栖,而衣
冠出处未尝用馊馅故事,以孔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故托佛以言性耳。佛云∶一切山河
大地皆从如来性流出,然则佛之一字乃一切有情之觉,灵也。实为大罗空劫先天之祖气,即
元始天尊是也。人人皆抱此灵而不自觉,故佛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以不觉,故名曰众生;
以觉,故名曰佛。今之地狱变相,乃唐太宗以入冥境界,命宰相阎立本图画以示人。余少年滑
稽之时,未尝不在笑淡之下。一日在外,因病困极,恍惚所见,与吾家骨肉所梦同日境界因缘
无有少异,遂绝口不敢戏谑。后读史传语录文本,始知近代以来王公卿士于佛书中获大安乐者
不可枚举。故韩昌黎排之至甚,而终得法于大乘;欧阳文忠公恶之如雠敌,而又号为六一居士。
岂非自有所得而翻然而改者欤?悲夫!世人不明佛心而溺于佛事,故粱武帝之祸,侯景至而不
知;秦始皇欲仙,徐福去而不返。况夫琐琐胜事,而能胜其业障乎?夫业障之心,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念念迁谢。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脉行三寸,元气周身,脉行八百一十丈,
寒来暑往之诱,物迷神明流之远矣。养生之士以此为主,则是认贼为子,岂不谬哉?故岐伯
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也。昔有二
人就余以辩生死事大者。一曰∶人之有生也,赋性于
天,养命于地,百年之身,仁义而已。及其终也,清魂归天,浊魄归地,夫复何疑?一曰∶人
之生也,以生为我,以得为强,以妄为常;虫秽之仓,愁虑之囊;或为之让,或为之攘,均为之
孳孳。一名残忍,一名忠良。拘之则心目外寇,纵之则血气内戕。欲持其要,莫知所长。业识
茫茫,一息不来,乌知其何往?余各以一诗遗之,其一曰∶原始要终理不讹,四非庄敬怕蹉
跎。平生不践中庸地,一曲阳关没奈何。其二曰∶超凡一句绝商量,说破教君笑断肠。一切顺为
生死事,莫令厌恋作心王。有人能如此,便见养生主也。大抵桑榆之景,劳逸不同,盖劳心者
甚于劳力者耳。善为心主者,劳亦如是,逸亦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人生五十者精力
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六十者当闭固勿泄也,如不能持者,一月一次施泄。过此皆常
情也,不足为法。凡肥盛强浓者,自壮至老,衣食与药,并用疏爽。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果宜
枣柿藕,菜宜韭与萝菔。饮食饥时先进热物,然后并宜温凉及时,勿恣食粘滑烧炙煎爆辛辣燥
热之味,防有内郁风痰,外发痈疽之证。虽清瘦而素禀强实兼有痰证者,与此同法。清虚弱
者,自壮至老,衣服与药皆宜温浓。性寒伤胃,腥膻炙生冷油腻并宜少食。如肥而素禀滑
泄虚寒易感者,与此同法。其余扶衰润槁之方各类于后。
养老编
属性: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圣言所包自广,若必待亲终,然后尽于大事,亦非圣贤之意。
君子曰∶曾元养小体。曾子岂安养小?或因贫富丰俭之不同,或偶因珍奇之一事。
人子父母之奉,不在富奢,虽一橘亦可奉亲。故谚曰∶人能以爱子之心爱亲,孝矣。若
非理之奉,亦不为孝。
古人有对客烹鸡,已而供母者,今人却不能然。
父母之言或有差错,人子不可对人质正,待后言之。如不害事,亦不必言。
凡百家事,人子必须与亲商榷,然后行之,庶免乖忤。若亲意坚执,小有未善,亦当勉从。
父母贤明,自是均一。或有所偏向,财帛不均,为子者必自解,曰∶此财帛父母之物也。
若初不有此,奈何?有或遇水火盗贼失去,又将奈何?其不才之子,必怨对其亲,或至终身不
相见者有之,尚得谓之人子乎?何其卑弱之甚也。
人各有所偏,偏处最明,善道君亲者,必自明处傍引正之。人子谏亲,知其必不肯从,必浓
结亲之挚友,或所亲信之人,于其不意之中解之,必致其情。
起居编
属性:老人火衰必自多寒,又不胜衣,当以熟绢软布为之,所套花绵,年换新者。
父母送终之具,五十以后即当渐备,常以夏月为惧。
春时遇天气顿暖,不可顿减绵衣。缘老人气弱骨疏,风冷易伤,才透春时,但多令夹衣,
遇暖之时,一重重渐减,即不致暴伤也。
老不耐风,非不耐风也,只当调气尔;少不耐劳,非不耐劳也,只当调脾尔。
六十忌入房户,所以辅衰,故重性命也。
人年五十以上皆常大便不利,或成苦下痢。有斯二疾常须预防。若秘涩则宜数食葵菜等滑
物,如其下痢宜与姜韭温热之菜。老人于四时之中常宜温食,不得轻之。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老人也。又当爱心,
每有诵念,无令耳闻,此为要妙耳。
老人之道,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无作博戏,强用气力,
无举重,无疾行,
无喜怒;无极视,无极听;无大用意,无大思虎;无吁嗟,无叫唤;无歌啸,无啼泣;无悲愁,
无哀恸;无庆吊,无接对宾客。能如此者,可无至病,长寿斯必也。
老人常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大雾、霜、霰、雪、旋风、恶气,能不触冒者,是
大吉祥也。
老人所居之室,必须大周密,无致风隙也。
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不得对面杀生,以奉养也。
药饵编
属性:丹溪云∶人生至六十、七十之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何者?头倾目眩,肌痒
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白眼花,久坐兀睡,未风先
寒,食则易饥,笑则易泪,但老境无不有此。或曰∶《局方》用乌附丹剂多与老人为宜,岂非
以年老气弱下虚,理宜用温补?今皆以为热,乌附丹剂将不可施之老人耶?曰∶奚止乌附丹剂
不可妄与,至于好酒腻肉、湿面肉汁、烧炙煨爆,辛辣甜滑皆在所慎。或者又曰∶甘旨养老,经
训具在,为子与妇,一有不及,孝道便亏,而吾子之言若是,其将有说以通之乎?曰∶正所谓
道并行而不相悖者,请详言之。古者井田之法行,乡闾之教兴。人知礼让,比屋可封。肉食不
及幼壮,五十方才食肉。当时之人血气充和,筋骨坚凝,肠胃清浓,甘旨养老,何由致病?今
则不然,幼小食肉,强壮恣饕。比及五十,疾巳起,气耗血竭,筋柔骨痿,肠胃壅阏,涎沫充
溢,而况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之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欲飞越,因天生胃气尚尔
留连,又藉水谷之阴稽縻而不走耳。所陈前证皆是血少。经曰∶肾恶燥。乌附丹剂非燥而何?
夫血少之人若防风、半夏、苍术、香附俱是燥剂且不敢多,况乌附丹剂乎?或者又曰∶一
部《局方》悉是温热养阳,吾子之言无乃谬妄乎?子曰∶《局方》用燥剂,为
劫湿病也,湿得燥则豁然而收。《局方》用暖剂,为补虚病也,补肾不如补脾,得暖则易化而食
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内经》治法,亦许用劫,正是此意。盖为质浓而病浅者设也,此亦
儒者用权之意,若以为经常之法,岂不太误?彼年老者,质虽浓,此时亦近平薄;病虽浅,其本
亦易于发,而可劫药以取远效乎?若夫形肥者血多,形瘦者气实,间或有可劫者,设或失手,
何以收救?吾宁稍迟,可以计出万全,岂不美乎?乌附丹剂其不可轻试也,明矣。至于饮食,尤
当谨节。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饥。阴
亏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至于视听言动皆成废懒,百不如意怒火易炽。虽有孝子孝孙,亦是动辄扼
腕,况未必孝顺乎?所以物性之热者,炭火制作者,气之辛辣者,味之甘腻者,其不可食也,明
矣。虽然,肠胃坚浓,神气深壮者,世俗观之何妨奉养,从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患害。由是观
之,多不如少,少不如绝,爽口多疾,浓味措毒。前哲格言犹在人耳,可不慎欤?或曰∶如子之
言,殆将绝而不与,于汝安乎?予曰∶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况施于所尊者哉?惟饮
与食将以养生,不以致疾,若以所养转为所害,恐非君子之所谓孝与敬也。然则如之何则可?曰
∶好生恶死,好安恶病,人之常情。为子为孙必先闻之以义理,晓之以物性,旁譬曲喻,陈说利
害,意诚辞确,一切以敬慎行之,又次以身先之,必将有所感悟,而无扦格之逆矣。吾子所谓绝
而不与,施于有病之时,尤是孝道。无病之时,量酌可否,以时而进。某物不食,某物代之,又
何伤于孝道乎?若夫平居闲话,素无开导诱掖之言,及至饥肠已鸣,馋涎已动,饮食在前,馨香
扑鼻,其可禁乎?经曰∶以饮食中养之,中之一字恐与此意合,请勿易看过。愚谓然而医书《内
经》曰∶阴阳之妙,变化无穷,造化皆出于此。如秦越人演八十一难,止得《内经》中一二,仲
景取其伤寒一节,刘守真以热论变仲景之法,李明之以饮食劳役立论。恐先仲景书者以伤寒为主,
恐误内伤作外感;先明之之书者,以胃气为主,恐误外感为内伤;先守真书者,以热为主,恐误
以寒为热。不若先主于《内经》,则自然活泼泼地。或曰∶今之医,但看《脉诀》以为诊视,阅
诸方书便可治病,似为简便。先生之教读《内经》,虽识病,无方可据,《脉经》
千条万绪,难以抚寻。曰∶只欲如此,人之生命至重,非积岁月之功,岂可便视人之疾?前人立
论制方,有与《内经》意合者,有穿凿者,立意偏者,有因病患之虚实形气脉证而制方,有病之
变化无穷,人之形志苦乐不一,有地土所宜,证有相似,治有不同。不读《内经》,便与据方施
治,若有差误,死不复生。人虽不知,于心安乎?脉理精微,通阴阳造化之理,千变万化,圣人
尚论其端绪,秘其蕴奥。善为脉者,从而推展,岂高阳生数语之《脉诀》能尽无穷之病耶?斯为
医之可法,然事亲者,固当知医之事,亦不可不知医之为事。医士果良,则亲疾可托也。司马温
公曰∶父母有疾,专当以迎医、验方、合药为务,则知医岂非人子之事哉?程子曰∶病卧于床,
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然委之庸医,是不知医之为事也。噫!大抵医
药之道,奚可草草而为哉?二子之言,良有以也。
高年之人多有宿疾。积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患发动。又复经冬已来,拥炉熏衾,啖炙饮
热,至春成积,多所发泄,致体热头昏,膈壅涎漱,四肢劳倦,腰脚不任,皆天所发之疾也。常
宜体候,若稍觉微疾,不可复行疏利,恐伤脏腑,别生余疾,俱只用消积和气凉膈化痰之药消解
而已。
夏月老人尤宜保扶,若檐下故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此为贼风,中人暴毒。宜居虚堂
静室、水次木阴,洁净之处,自有清凉。每日侵晨进温平暖气汤散一服,饮食温软,不令太饱,
但时复进之。渴用饮粟米温饮,豆蔻热水;生冷肥腻,尤宜戒之。缘老人气弱,当夏之时,纳阴
在内,以阴弱之腹,当冷肥之物,则多成滑泄,一伤真气,卒难补复。若是气弱老人,夏至以后,
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三二十服,以助元气,若苁蓉丸、八味丸之类无妨。
冬月最宜养老密室。温净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大寒之日,山药酒肉时进一杯,以
扶衰弱,以御寒气。不可远出,触冒严风,缘老人血气虚怯,真阳气少,若感寒邪,便成疾患,
多为嗽逆、麻痹、昏眩之疾。
炙爆燥毒之物尤切戒之。若食炙爆燥热之物,故多有壅噎、痰嗽、咽目之疾。亦不宜澡沐,阳
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须出大汗。高年之人阳气发泄,骨肉疏薄,易为伤动,多感外疾。
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朝宜欲少醇酒,然后进粥,临卧宜服快脾消化药一服。
饮食编
属性: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大要之法也。
新登五谷,老人不宜多食,动一切宿疾。
夫善养老者,非其书勿读,非其声勿听,非其务勿行,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谓猪豚鸡
鱼、蒜、生菜、生肉、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学淡食。至于黄米、小豆,此等非老者所宜食,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等为佳。又忌强用力咬啮坚硬脯肉,反至折齿破龈之弊。常不饥不
饱,不寒不热,善行作坐卧言谈语笑寝食,造次之间能行不妄失者,则可延年益寿矣。
养老之道,食必忌杂,杂则五味相挠,食之作患,是以食取鲜之,务令简少。饮食当今节
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膨胀短气必致霍乱。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勿进肥浓
羡HT酥油酪等,则无他矣。夫老人所以多疾者,皆因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其鱼、
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当断之。惟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虽然,
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胀泄痢。人年五十始衰,脾胃虚薄,食饮不多,易饥易饱,不得日限三餐,
察其情而渐加之。
人年七十以后,血气虚惫,全赖饮食扶持,且脾胃渐弱,容受渐少,随饱又饥,故须夜间饮
食亦不可缺,若干糕、熟枣、面粟之类,常置卧侧,砂铫铜罐常在炉边,庶不有失。
老人吃食大要十分软烂,易得消化,醇酒每进数杯,助其血气,不得过多。若生冷硬物、
酸老之酒切莫近之,恐乘快进用,致有后悔。吾先封君,享年八十有九,上食曾经知之。
老老余编(下)
属性:姜橘汤治老人噎病,胸满塞闷,饮食不下。
生姜(二两切)橘皮(一两)
上水二升煎取一升,不拘时渐服之。开胃口,进饮食。
白米饮治老人噎食,入口即塞涩不下,气壅欲吐。
白米(四合,研)舂头细糠米(一两)
上煮饮熟,下糠末调之,空心服食尤益。
苏煎饼子治老人冷气塞壅,虚弱食不下。
土苏(二两)白面(半两,以生姜汁二合调之。
上如常法作之,空心常服,润脏腑和中。
椒面粥老人噎食,胸胁逆满,食不下。
蜀椒(末,五钱)白面(五两)
上以苦酒浸椒一宿,明旦取出以拌面中,今煮熟,空心食之,日二服。
苏子粥治老人上气喘逆,香港脚不能履。
紫苏子(一两,熬研细以小投取汁)粳白米(四合,净淘。)
上煮作粥,临熟时下苏子汁调之,空心食,日一服亦温中。
制猪肚补老人虚羸之气。
猪肚(二枚,洗如常法)人参(半两)粳米(三合干姜(二钱,炮)川椒(去目及不
开者,二钱,微炒)葱白(去茎)
上诸药捣细末,入米和合,入猪肚中缝合,水五升,铛中煮熟,空心食已,饮酒一杯。
枸杞煎治老人虚弱。
生枸杞根(细锉一斗,以水五斗,煮至一斗五升,澄清)白羊脊骨(一具,锉碎煮去滓用)
上用枸杞汁煮羊骨水,缩至五升,乃滤去骨以瓷盒盛。每用一合,食前温酒一盏调服。
制羊头治老人劳伤虚损。
白羊头(一具)草蹄(烧令黄色,刮去皮)荜茇(各五钱)胡椒干生姜(半两)
葱白(切)豆豉(各半升)
上用水先煮头蹄,半熟入药,更煮令烂,去骨。空腹任意食之,日一具,满七具止。
禁生冷,酷滑肥腻,猪鸡陈臭物七日。
羊肝羹方
羊肝(一具,去筋膜胆,细切)脊KT肉(二条细切)曲末(半两)枸杞根(五斤,锉水
一斗五升煮取四升,去滓)
上用枸杞汁煮肝肉令烂,入豉一小盏,葱白七茎切碎,以五味调和作羹。空腹食令饱,
三日止,慎食如上。
油曲治老人虚劳。
生胡麻油(一斤)粳米泔清者,一升
上以微火煎,泔沸出贮之,取合盐汤,和面作,食之。
猪肝羹治肝虚弱不能远视。
猪肝(一具,细切,去皮膜筋胆)鸡子(一个)葱白(一握,去须细切)
上用豉汁煮作羹,临熟下鸡子食之。
羊肝粥
羊肝(一具,去筋膜细切)葱子(勺炒熟为末)
上先用水煮葱子,熟去滓,更入水下米煮粥食。
马齿实粥治老人青白翳,常服明目。
上以马齿实一升为末,每用一匙,煮葱豉粥搅和食之。马齿菜作羹食,亦能明目。
乌鸡肝粥治老人肝虚目暗。
上以乌鸡肝一具细切,用豉汁和末,作羹粥食之。
苍耳子粥治老人目暗。
上以苍耳子半两捣烂,用水二升绞滤取净汁,和粳米半升煮粥当服。
莲子粥益心神,明目聪耳。
莲实(去壳,半两)糯米(三合)
上先以水煮,莲子熟滤出,入米煮粥候熟,入莲子搅匀食。
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疼,视不见物。
竹叶(五十片,净洗)石膏(三两)砂糖(一两)粳子(三合)
上以水三大盏煎竹叶、石膏,去滓,取三盏澄清,煮粥熟入糖,食。
磁石猪肾羹治老人耳聋。
磁石(捣碎,一斤,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细切)
上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石入肾,以葱、豉、姜、椒、盐、酒调和作羹。空腹食。作
粥亦可。
鹿肾粥治肾气虚损耳聋。
鹿肾(一对,去筋膜细切)粳米(三合)
上以豉汁煮作粥,五味和。空腹食之,或羹,或酒皆可。
鲤脑粥治老人耳聋。
鲤鱼脑粳米
上以二味和作粥,空腹食之。
猪肾粥治老人虚耳聋。
猪肾(一对,去膜,二片)葱白(二根,去须切)薤白(七茎切)人参(二分,为末)
防风(一分,为末)粳米(二合)
上先以米及药物着水下锅,煮候粥熟,锅中心下猪肾,莫打动,慢火更煮良久,入五味,
空腹服。
壮阳暖下药饼治五劳七伤,遗精数溺。
附子(一两,炮,去皮弦)神曲(三两)干姜(三两炮)枣(三十枚,去皮核)
桂心五味子菟丝子(酒浸一宿,曝干为末)肉苁蓉(各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蜀椒(半两,去目及合口者,微炒黄色)羊髓(三两)酥(二两)蜜(四两)黄牛乳(一升半)
白面(一升)
上药为细末,入面,用酥髓蜜乳相和,入枣熟搜于盆中盖覆,勿令通风,半日顷即取出,
再搜令熟,捭作胡饼面上,以箸啄入炉中,上下以火爆热。每日空腹食一枚。一方入酵醋亦佳。
雌鸡粥治老人五劳七伤,益下元,壮气海。年少虚损者皆可服。
黄雌鸡(一只,去毛脏)生薯蓣(一两)粳米(三合)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皮)
先将鸡烂煮去骨取汁,下米及肉药同煮下料,空服食。
羊肾苁蓉羹治劳伤衰弱。
羊肾(一对,去筋膜脂,细切)肉苁蓉(一两酒浸二宿,刮去皱皮)
上和作羹煮,葱白、盐如常法煮食。
雀粥治脏腑虚羸,阳气乏弱。
雀(五枚,治如常,细切)葱白(三茎,去根切)小米一合)
上将雀炒入酒一合煮少时,入水一大盏半,下米作粥,欲熟下葱及五味,空腹食。
骨汁煮饼治虚损昏聋。
大羊尾骨(一条,水五大盏,煮取一半)葱白(五茎,去须切)荆芥(一握)陈皮(一两,
炮,去白)羊肉(四两,细切)面(三两)
上以骨汁煮药去滓,用汁搜面作索饼,却以羊肉入汁煮,和以五味食之。
羊肉粥治羸瘦,壮筋骨。
羊肉(二斤)黄(生锉)人参茯苓(各一两)大枣(三个)粳米(二合)
上以肉去皮,留四两细切,余肉用水五大盏并药同煮至三盏,去滓,用汁入米煮粥临熟,下
切了生肉更煮,入五味调和食之。
鸡子索饼治虚损瘦弱。
鸡子清(四两)白面(四两)羊肉(四两,炒作)
上以鸡子清搜面作索饼,于豉汁中煮熟,入五味调和食之。
石英水粥治虚损风湿,肢节痹疼。
白石英(二十两)磁石(三十两)
上并捶碎,瓦盛,以水二斗浸,露天安,夜晴则揭去盖。每日取水作粥,取一升则加新水一升。
服之经年,气力强盛,颜如童子。
羊派饼
羊肉(四两)白面(六两)生姜汁(二合)
上以姜汁搜面入豉汁煮,和以五味,以肉作,一日一食。
藿菜羹治胃虚不进食。
上以藿菜四两,鲫鱼肉五两同作羹,常食。
酿猪肚治胃弱,食少,乏力。
猪肚(一枚)人参(末)橘皮(去白,半两)饭(半碗)猪脾(一枚,细切)
葱白(半握,切)
上葱入猪肚中,和以椒酱,缝合烂蒸。空腹服,三五料见效。
曲末索饼治脾虚少食,多卧。
细曲(一两,捣如面)白面(五两)姜汁羊肉(各三两。炒)
上以姜汁搜面并末同作索饼,和椒酱,每日空腹一食。
羊脊髓粥治老人胃弱不进饮食。
羊脊髓(一具,捶碎)青粱米(四合)
上以水五升煎髓取汁二升,下米煮粥。空腹食之,甚效。
粟米粥治老人胃弱呕吐不下食,渐瘦。
上以粟米四合淘净,白面四两和匀作粥。空心食,日一食。
黄鸡馄饨治老人胃弱不进饮食,痿瘦。
黄雌鸡肉(五两)白面(七两)葱白(切细,二合)
上同作馄饨,如常法煮食。
鲫鱼熟治老人胃气不和,冷痢。
鲫鱼肉(九两,切作)豉汁(七合)干姜末(半两)陈皮末(分)
上以椒酱和豉汁煮沸,即下鱼煮熟,下五味空心食,一日一食。
石脂治老人虚冷气痢。
赤石脂(五两)白面(六两)
上合和作,煮熟下葱椒。空心食三四遍则愈。
雌鸡炙治老人脾胃虚冷下痢。
上以黄雌鸡一只净如常,以椒酱刷炙令熟,空心渐食,极补脏腑。
甘草汤治老人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腹痛。
甘草(一两)生姜(半两)乌豆(二合)
上锉碎,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空心服,不过三日愈。
薤白粥治老人胃冷泻泄,不分水谷。
薤白(细切,一升)粳米(四合)葱白(细切,三合)
上和作羹,下五味椒、酱、姜,空腹常食之。
曲米粥治老人脾虚食不消化,泄痢不止。
神曲(炙,捣末二两)青粱米(四合)
上和作粥,空心食之,常服温中极佳。
车前粥
车前子(五合,绵包,以水二升煎汁一升半)青粱米(三合)
上汁煮米作饭,空心服,日二服。
枸杞饮治老人烦渴口干。
枸杞根白皮(一升)小麦(一升)粳米(三合,研)
上以水一斗煮前二味,取汁七升,下米作饮,渴即服之。
大麦汤治老人烦渴。
寒食残大麦(一升)赤饧(一合)
上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下饧调之,渴即服。
黄鸡羹治老人烦渴,小便黄,无力。
黄雌鸡(一只,治如常)粳米(二合)葱白(一握)
上项同煮作羹,下五味以煮烂,空心食之。
软猪肚治老人消渴热中,饮水不止,小便无度。
猪肚(一具,净洗)葱白(一握)豉(五合,绵包)
上煮烂,下五味和,空心切渐食之,渴饮汁亦佳
兔头饮治老人烦渴,饮水不止,日渐羸困。
兔头(一个,洗净)豉心(五合,绵包)
上以水七升煮取五升,治渴烦热燥闷。
冬瓜粥
冬瓜(半个,去皮)豉心(二合,绵包)葱白(一握)
上煮作羹,下五味和,常食。作粥尤佳。
煮鹿头治老人消渴。
上以鹿头一个,燎去毛刮净洗,烂煮和五味,空心食咽之。
鲤鱼治老人水气病,肿胀,气急不食,皮肤满,四肢痛,不可屈伸。
鲤鱼肉(一两)葱白(一握)麻子(一升,细研)
上以水滤麻子汁,和煮作,入五味椒、姜和,腹空时徐徐食之。
煮水牛肉治老人水气病,四肢肿满,喘息不宁。
上以水牛肉鲜肥者,蒸令极熟,空心切以姜、醋五味调和,任意食之。
麻子粥治老人水气肿满,肢体疼痛。
冬麻子(一升,熬研滤汁)鲤鱼肉(七两,切)
上取麻子汁,下米四合和鱼煮作粥,以五味葱、椒空心食之。
煮赤豆治老人水肿急胀。
赤小豆(三升,淘净)白樟柳根(细切,一升)
上和煮烂,空心常食,渴即饮汁,勿食杂物,三服取效。
郁李仁粥治老人水气面肿,腹胀气喘,身困或疼。
郁李仁(二两,研汁取半)薏苡仁(五合)
上以汁作粥,空心食,日再服。
桑白皮饮治老人水气,面目浮肿,足跋胀满,喘息。
桑白皮(切,以水五升煮出汁三升半)青粱米(四合,研细)
上以汁煮米作饮,常服。
鲤鱼煮豆治老人水肿,手足俱胀。
大豆(二升)白术(一两)鲤鱼肉(一斤)
上以水煮,令豆烂熟,空心常食以汁咽之。
猪胰酒治老人上气喘息,坐卧不安。
猪胰(三具,细切)大栗(三十个)
上以酒三升浸,秋冬三日,夏一日,春二日密封,以布绞去滓。空心温服,忌咸热物。
枣煎治老人上气喘急,胸满,饮食不下。
大枣(去核)土苏(三两)饧(二合)
上相合,以微火温令消,即下枣搅之相合,以微火煎令苏饧泣尽即止。每食上即啖一二
枚,渐渐咽汁,忌咸热炙肉。
姜糖煎治老人上气咳嗽,气急烦热,饮食不下,食即呕逆,腹内胀满。
生姜汁(五合)砂糖(四两)
上和,微火煎二十沸即止,空心每含半匕渐渐咽之。
桃仁煎治老人上气热咳嗽,引心腹痛。
桃仁(二两,去皮尖炒末)赤饧(四合)
上合,微煎三五沸即止。空心每含半匕,徐徐咽汁。
鲤鱼治老人香港脚逆,心烦躁。
鲤鱼肉(一斤)菜(四两)服米(二合,研)葱白(一提)
上切了,以葱和煮,下五味姜椒调。空心常食,亦治水气。
麻子粥治老人香港脚烦闷,吐逆痹弱。
麻子(一升,炒研,水滤取汁)粳米(四合)
上以麻子汁作粥,空心日一服。
乌鸡羹治老人香港脚攻胸,腹胀满。
乌骨鸡(一只)葱白(一握,细切)米(二合,研)
上煮熟和五味作羹,常食之。
猪肾粥治老人香港脚痹弱,不能履地。
猪肾(一个,去膜细切)粳米(四合)葱白(半握,细切)
上和,煮作粥,下五味椒姜,空心日一食。
豉心酒治老人香港脚痹弱,烦躁不安。
豉心(二升,九蒸九曝)酒(五升)上同浸二日,空心任意服。
制青豆治老人热淋痛涩。
青豆(二升)陈皮(二两)麻子汁(一升)
上先以水煮上项熟,却下麻汁,空心渐食,并饮其汁。
小麦汤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
上以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渐渐服愈。
酥蜜煎治老人淋病,小便痛涩。
藕汁(五合)白蜜(五合)生地黄汁(一升)
上和,微火煎令如饧。空心含半匙,渐渐咽之。忌热及炙物。
苏粥治老人五淋燥痛,小便不通。
上以青粱米四合煮作粥,临熟下土苏三两,空心服。
车前饮治老人淋病,小便下血,身热。
车前子(五合,绵包煮汁)青粱米(四合)
上汁煮米作饮,空心食,兼能明目去热毒。
羊肉索饼治老人胸膈痞塞,饮食不下。
羊肉(四两,作)白面(六两)陈皮末(一分)
上以姜汁搜面,作如常法,入五味葱、椒、盐、姜、豉。日一食,极效。
黄鸡治老人噎气病,食不下,胸满。
黄雌鸡(四两,切作)茯苓末(二两)
上以茯苓同面搜作豉汁水煮,空腹食之。
地黄酒
生地黄(切,一升)大豆(炒,一升)生牛蒡根(切,一升)
上以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之五六日。空心温服任意多少,勿大醉,则无益。
雁脂酒治老人风痪,偏枯不利。
上以雁脂五两熬化,每日空心温酒化半合服。
巨胜酒治老人风痹虚弱,四肢乏力,骨节疼痛。
巨胜(一升)薏苡仁(二升)干地黄(切,半斤)
上以绢袋盛,无灰酒一斗渍之,勿令泄气,满七日,空心任意服。
苍耳茶治老人风痹,筋脉缓急。
上以苍耳子炒为末,入茶同煎,每日常服。
槐茶治老人热风下血,兼治齿疼,明目益气。
上以嫩槐苗采来,滚水炸之,晒干同茶叶对半煎汤当茶。食前食后皆可服,以病愈则止。
鼠粥治水肿腹胀,身肿。
上用肥鼠一个去皮细切,入粳米四合煮粥,空心服,一二度瘥。
黄鸡炙治脾胃气虚弱,肠滑下痢。
上以黄雌鸡一只治净,炭火炙,捶过,以盐、醋刷又炙令热,空腹食之。
雌鸡面治赤白痢,不下食。
上用肥雌鸡一只细研作,煮汁作面或馄饨,空心食。
酥蜜煎治老人气噎,吐逆不能食。
上以酥油二两,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微火煮稠,室心服半匙。
桃仁粥治老人冷气心痛不食。
上以桃仁二两去皮尖,研水解滤取汁,入青粱米四合煮粥,空心食之。
茱萸饮治老人冷气心痛,腹胁胀满。
上用茱萸末二分,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外将青粱米一合碾碎入作饮,日进三服。
椒面治老人冷气心痛,呕吐不下食,烦闷。
上以椒末一两和白面五两搜水煮,入葱白三茎,切,下五味调和食之。
鲤鱼治老人病痔下血。
上将鲤鱼肉十两切如常,入蒜醋五味。每日空心食。忌及甜食。
麻子饮治老人中风顽痹。
上以麻子五合炒,碾细,水淘取汁入粳米四合,煮作饮,常服之。
大豆酒治中风口噤,身体反张。
上用大豆二升炒令声绝,即以清酒二升投之,候一二沸去滓。频服,覆卧汗出即瘥。口噤
者抄开灌之。
又方兼治阴证急伤寒,服之极神效。
乌鸡治老人冷气心痛,腹胀胸满,坐卧不安。
乌骨鸡(半斤,两切)麻子汁(五合)葱白(半握)
上煮作,次下麻子汁,五味姜椒,空心食之。
鸡肠酒治小便数。
上以鸡肠一具,洗如常法,锉碎炒作,以酒着椒葱五味,食之。
粥治十肿水气不瘥,垂死。
上用青头鸭一只,治如法,细切煮极熟,入粳米和五味作粥食。
酿蒸鸭治水气胀满,浮肿,小便涩少。
上以白鸭一只去内外洗净,用饭半斤,加姜、椒、葱酿肠中缝定,烂蒸熟食之。
野鸡馄饨治脾胃气虚下痢,日夜不止。
上以野鸡一只,治如食法,细研,入椒、盐、葱、酱、橘皮末调和,以面作馄饨,
煮熟食之。
野鸡汤治消渴,舌焦口燥,小便烦涩。
上以野鸡一只治如法,入五味,煮令极熟,取汁二升半,渴即饮,并其肉食之。
白鸽煎治消渴,饮水不知足。
上以白鸽一只治如法,切作小块,以土苏煎,含而咽其汁。
桃仁粥治传尸鬼气,咳嗽癖,日渐羸瘦。
上以桃仁一两去皮尖槌碎,用水三升煮去滓,着粳米三合作粥食之。
杏仁粥治上气喘促,乳肿,小便赤涩。
上以杏仁一两去皮尖,研,入水同粳米煮作粥,空心每食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