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病机

  属性:巢氏曰∶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曰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

  饮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过伤内,

  则变为疳,食入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睡则

  浪言,或惊恐不定,脉数。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

  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

  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

  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

  安。五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内热甚,或皮燥而无

  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又有二十三蒸之论。多因热病后食牛羊肉,及肥腻酒色,

  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治也。

  病机

  属性:《袖珍方》曰∶蒸在心也,少气烦闷,舌必焦黑。蒸在小肠也,腹内雷鸣,大肠或秘或泄。

  蒸在肝也,目眩昏运,躁怒无时。蒸在胆也,耳聋口苦,胁下坚痛。蒸在肾也,耳叶焦枯,腰腿

  酸痛。蒸在右肾也,情志不定,泄精白絮。蒸在肺也,喘咳咯血,声音嘶远。蒸在大肠也,右鼻

  干疼,大肠隐痛。蒸在脾也,唇口干燥,腹胁胀满,畏寒不食。蒸在胃也,鼻口干燥,腹胀自

  汗,睡卧不宁。蒸在膀胱也,小便黄赤,凝浊如膏。蒸在三焦也,或寒或热,中脘膻中时觉烦

  闷。蒸在膈也,心胸噎塞,疼痛不舒。蒸在宗筋也,筋脉纵缓,小肠隐痛,阴

  器自强。蒸在回肠也,肛门秘涩,传道之时,里急后重。蒸在玉房也,男子遗精,女子白

  带。蒸在脑也,眼眵头眩,口吐浊涎。蒸在脾也,肌肤鳞起,毛折发焦。蒸在肾也,版齿黑燥

  ,大杼酸疼。蒸在髓也,肩背疼,行骨酸痛。蒸在筋也,眼昏胁痛,爪甲焦枯。蒸在脉也,

  心烦体热,痛刺如针。蒸在肉也,自觉身热,多不奈何,四肢动。蒸在血也,毛发焦枯,有

  时鼻衄,或复尿血。蒸传诸此,其治多难也。惟早灸膏肓及崔氏四花

  穴法,内观自养,外投对证之药,庶可逃生。失于早图不能寡欲者,必不免于死亡。

  病机

  属性:丹溪曰∶痨瘵主乎阴虚,痰与血病。

  虞氏曰∶今也痨瘵嗜欲不节,起居无时,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乎中,饮食劳倦之过屡伤乎体,

  渐而至于真水枯竭,阴火上炎,发为蒸蒸燥热,或寒热进退,似疟非疟,古方名曰蒸病是也。虽

  然名证不同,大抵不过咳嗽发热,咯血吐痰,白浊白淫,遗精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妇

  人则月闭不通,日渐羸,渐成痨瘵之候。其侍奉亲密之人,同气连枝,蒸陶日久,受其恶气,

  多遭传染,名曰传尸。一人患瘵,而后传注数十百人,甚而致于灭门者,诚有之矣。

  病机

  属性:虚痨热毒积久,则生异物恶虫,食人脏腑精华,变生诸般奇状,诚可惊骇。劳伤肝胆者,则

  为毛虫,如刺瓦蛆之状,食人筋膜。劳伤于心与小肠者,则为羽虫,如灯蛾蚊虻禽鸟之形,食

  人血脉。劳伤于脾胃者,则为蜾虫,如婴儿蚯蚓之类,食人肌肉。劳伤于肺与大肠者,则为介虫,

  如龟鳖虾蟹之属。食人肤膏。劳伤于肾与膀胱者,则为鳞虫,如鱼龙蛟鲤之形,食人骨髓。或挟

  相火之势,亦如羽虫之酷,鸱枭之类,为状不一,

  不可胜纪。凡人有此证,便宜早治,缓则不及事矣。治之之法,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

  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能杀其虫,则虽不生,亦可以绝后人之传注耳。

  病机

  属性:痨瘵九虫者,一日伏虫,长四寸,为群虫之长。二日蛔虫,长一尺,贯人心,则杀人。三

  曰寸白虫,长一寸,子孙生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四曰肉虫,状若烂杏,令人烦满。五曰

  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逆,吐哕。七曰弱虫,又名膈虫,状

  如瓜瓣,令人多唾。八曰赤虫,状若生肉,令人肠鸣。九曰蛲虫,至微细,形似菜虫,居回肠,

  多则为痔,极则为癞,及生痈疽癣疥痿龋齿,无不为也。凡此诸虫,根据人肠胃之间。脏腑实则

  害人脏腑,脏腑虚则蚀人脏腑血髓,变成诸患,至于不疗。人将气绝,则缘九窍肤腠,飞梭而出

  ,着于怯弱之人。人不能知,日久遂成痨瘵之证,此所谓传尸也。凡人平日保养元气,爱惜精

  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若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是不特男子有伤,女人

  亦不免矣。然而气虚血痿,最不可入痨瘵之门,吊丧问疾,衣服器用中,皆能乘虚而染触。间有

  妇人入患者之房,患人见之思想,则其劳气随入,染患日久,莫不化而为虫。故凡亲近之人,不

  能回避,须要饮食适宜,不可着饿体。若虚者可服补药,身边可带安息香,大能杀劳虫,内有麝

  香,尤能避恶,医者不可须臾无也。

  病机

  属性:《良方》曰∶尸注者,挟外鬼邪之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

  或腹痛胀满,喘急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累块涌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

  错杂,常觉昏愦。每节气更变,

  辄至大恶,积月累年,必至于死。死后复注旁人,乃至灭门,故为尸疰。观乎传疰之说,则

  传尸之易名可知也。外有所谓十注者,非尸疰之例也。

  疰者注也,注之为言住也。今世之人,惟知伤寒热后,肢节肿痛,名曰伤寒留注。言其邪毒

  未尽,而留住关节,发为肿毒者是也。所谓十注,鲜有知之。夫十注者,皆由阴阳失守,经络

  空虚,而风寒暑湿,饮食劳倦,一切之邪气,或乍感生死之气,卒感鬼神之邪,留住人身,变病

  多端。至于三十六种,而方书未能显载,惟有十种之证。一曰风疰,皮肤掣振,游易不定,一年

  之后,头发堕落,颈项掣痛,骨拉解鸣,两目痛,鼻中酸,牙齿虫蚀,变为温风、汗风、柔风、

  水风、火风、绝风、颠狂风、寄风、罩风等病。人死三年之后,神魂因作风尘,着人遂成风病,

  名曰风注。(风注虽有诸风之候,大抵只是风证,久而不退,即为风注,其谓人死三年,神魂着人,

  亦谬说也。)二曰气注,走入人机,妄言。百日后,体皮肿起,乍来乍去。一年后,体满失色。三

  年后,变成恶虫,难治。三曰寒注,心腹懊疾,呕沫。二年后,大便去血,吐逆青沫,心疼腹满,

  腰脊强痛。四曰生人疰,心胁痛,转筋无常。三日后,体中痛,移易牵掣,冲绞心胁。一年后,

  目赤,面色青黑。二年后咳逆下痢,变生恶虫,难治。五曰凉疰,心下乍热乍寒,一年一复,四

  肢喜卧,噫酸,体常浮肿,往来不时,而皮黑羸瘦,生癖,目黄,爪甲及唇口青黑。六曰酒注,

  体气动,热气从胸中上下,无处不痛。一年外,四肢肿,喜哕。七曰食注,心下痛,懊彻背。

  一年后羸瘦体肿,先从脚起,内变黑,脐内时痛。八曰水注,手足肿,百日体肉变,发落,目失

  明。一年后难治。三年身肿转盛,体肉生虫死。九曰尸注,体痛牵掣。七日后,体肉变白,咽喉

  吞如有物,两胁痛。十曰土注,人之五脏配合五行,土内主于脾气,为五行五脏之主,其所禁

  忌,尤难触犯。人有居住,穿凿地土,不择不禁,触犯土气,与人血气相感,便致疾病。其状,

  土气流注皮肤连腑脏,骨节沉重,遍身虚肿自破,谓之土疰。

  滑伯仁曰∶患劳证者,有病机之不同,有形状之不一,肌肤羸瘦,骨热如蒸,服药无效,

  针灸无功何也?曰∶劳为虚劳,是体气虚弱,房劳过伤,气血虚耗,诸病蜂生,致使阴阳失序,

  寒热自生,阳虚生寒,阴虚生

  热。久虚久热变为骨蒸,久嗽成劳,久痨成疰。疰有二十四种、三十六种、九十九种之类,

  种种不同,内有劳疰、尸疰、鬼疰、食疰、虫疰、毒疰。此六者为传尸之劳,甚而致于灭门

  绝户,神医莫之能疗也。患此者,当图治于微病之初,莫治于已病之后。若正气既衰,邪气独

  盛,故医药无功也,可不慎哉!

  病机

  属性:痨瘵至于传尸之候,其证心胸满闷,背膊烦痛,两目不明,四肢无力。虽欲寝卧,睡常不

  寐,脊膂急痛,腰膝酸疼,多卧。少睡起,状如佯病。每至早旦,精神尚存,有如无病。日午

  之后,四肢微热,面无颜色,或两颊飞红。喜见人,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印多嗔恚。行立脚

  软,夜卧盗汗。梦与鬼交,或见先亡,或多惊怖。有时气息,有时喘嗽。虽思饮食,不能多食。

  死在须臾,精神尚好。或时微利,两胁虚胀,口燥鼻干,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渐就沉羸,犹如

  涸鱼,不觉死也。

  又云∶传尸之候,本起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此疾。大抵五行相克而成,先内传毒瓦斯,周

  遍五脏,渐至羸瘦而死。死后又传亲身一人,故曰传尸,亦名传疰。又名,以其初传半卧

  半起之候也。

  气息嗽者,名曰肺痿疾。肌热透骨,名曰骨蒸。内传五脏,名曰伏连,不解治疗乃至灭户。

  男女虚弱得之,名曰劳极,吴楚名曰淋沥,巴蜀亦名劳。

  其源先从肾起。初受之气,两胫酸痛,腰背拘急,行立脚软,饮食减少,两耳风声,夜梦遗

  泄,盗汗阴痿。肾既受讫,次传于心。

  心初受气,夜卧心惊,或多恐悸,心悬之气,吸吸欲尽。梦见亡人,亦多盗汗。饮食无味,

  口内生疮。心气烦热,惟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皆红赤,有时手足五心烦热。心受已,

  次传于肺。

  肺初受病,咳嗽气力微痛。有时喘气,卧即更甚。鼻口干燥,不闻香臭。或喉间腥气、焦气、呕吐

  恶心。

  肌肤枯燥,或似虫行,皮肤细起状若麸片。肺既受已,次传于肝。

  肝初受病,两目胱胱。面无血色,尚欲颦眉。眼视不远,目常干涩,有时赤痛,或复睛黄。

  朝昏懵暮常欲合眼,睡卧不寐。肝既受已,次传于脾。脾初受病,两胁虚胀。食不消化,又时

  泻利水谷生虫,有时腹痛雷鸣。唇口焦干,或生疮肿,毛发干耸不润。或时上气,撑肩喘息。

  痢下赤黑汁见者,不可治。

  病机

  属性:患人憎寒壮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传在肝。

  患人寒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清泻,口疮,其传在心。

  患人憎寒壮热,面青唇黄,舌强不语,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口吐涎沫,其传在脾。

  患人增寒发热,面赤鼻干,口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沫,或有血丝,其传在肺。

  患人寒热面黄,耳叶焦枯,骨损痛,小便血浊,遗尿,其传在肾。

  脉候

  属性:《巢氏病源》曰∶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寸口脉浮而迟,

  浮则为虚,迟则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脉直上者浮逆虚也。脉涩无阳,是肾气少。

  寸关涩,无血气,逆冷是大虚。脉浮微缓,皆为虚,缓而大者劳也。脉微濡相搏为五劳,微弱相

  搏虚损为七伤。

  脉动而暂止,因不能通而复动,是脉结也。虚劳血气虚少,脉虽乘气而动,血气虚,则

  不能连属,故脉为之结也。(予每诊得结脉,惟妊妇无妨。及见平人、痰火之人得之,近则半

  年一年而已,远则三年,无不死者。若是结脉,而又乍疏乍数,必速死也。)

  虚劳病,左手脉细,右手浮大劲急而不退者,为正气虚,邪气盛,主必死也。久劳人,脉

  细而数,亦主死而难治。

  《脉经》曰∶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者,喜盗汗出也。男子面赤薄白,主渴及亡血。卒喘心悸

  ,其脉浮者,里虚也。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时目瞑,此人喜衄,

  小腹满,此为劳使之然。男子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失精家,小腹强急,阴虚头寒,

  目眶痛,(一云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消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人

  梦鬼交通。脉沉小迟者,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脉

  弦而大,按之中空外急,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治法

  属性:王节斋云∶人若色欲过度,伤损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

  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泄血,咯唾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

  此名痨瘵,是重难治。轻者用药数十服,重者期以岁年。然必须病患惜命,坚心定志,绝房室,息

  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此谓内外交治,可获全功。

  《十药神书》云∶夫人之生也,禀天地氤氲之气,在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万病不生,四

  体康健。若曰不养真元,不固根本,疾病由是生焉。且真元根本,则气血津液也。葛先生曰∶万

  病莫若痨证,最为难治。盖痨之起,因人之壮年气血充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性命,惟以

  酒色是贪,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

  散真元,虚败精液,则呕血吐痰,以致骨蒸体热,肾虚精竭,面白颊红,口燥咽干,遗精白浊,

  盗汗,饮食艰难,气力全无,谓之火旺金衰,重则半年而毙,轻则一载而亡。医者不穷其本,或

  投之以大寒之剂,或疗之以大热之药。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所以世之治痨

  者,万无一人葛师用药治痨,如羿之射,无不中的。十药次弟之法具后,学人详审之,毋惑焉。

  久痨瘵者,不能服参,为不受补,肉脱而脉数者必死。痨嗽人声音哑者,主死。凡痨病

  者,一边不能睡,亦死。久痨之人,大便泄者死。

  治法

  属性:丹溪云∶虚劳渐瘦属火,阴火销烁,即是积热而成。始可用子和法,虚弱者,四物汤加炒

  柏、知母、童便、姜汁、竹沥。虚甚者,加参术。

  又云∶其证脏中有虫啮心肺,名曰瘵疾传尸。痨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日见羸瘦,先与

  三拗汤与莲心散煎,万一不失。(三拗汤、莲心散,似难为痨瘵要药,特治其初而浅者可矣。若

  羸备者,葛氏十方其庶几乎。)

  气血虚甚,发热成痨者,补天丸加骨蒸药佐之,黄柏、知母、地骨皮、麦门冬、秦艽、青蒿、

  鳖甲、石膏、竹叶、乌梅之类是也。

  劳极之证,五脏必归重于一经。假如足胫酸疼,腰背拘急,遗精白浊,面色黧黑,耳叶焦枯,

  脉沉细,知其邪在肾也。宜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泽泻、杜仲、肉

  桂之类,煎入童便、韭汁、竹沥服之。

  心神惊惕,怔忡无时,盗汗自汗,心烦热闷,口舌生疮,咯血面赤,脉洪而数,知其邪在心

  也。宜以前方去杜仲、泽泻、肉桂之类,加茯神、胡黄连、莲心、远志、菖蒲、朱砂之类。

  咳嗽喘促,衄血嗽血,皮肤枯燥,鼻塞声重,时吐痰沫,脉微虚而涩数,知其邪在肺也。

  以四物汤加沙参、麦门冬、五味子、知母、贝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冬花、紫菀、马兜铃

  、百合、百部之类,煎入童便、竹沥、姜汁、韭汁服之。

  胁痛目赤,面青颊赤多怒。虚阳不敛,梦与鬼交,甚则卵缩筋急,脉弦而数,知其邪在肝也。

  宜以四物汤加竹茹、草龙胆、柴胡、黄芩、竹叶、青皮之类。

  面色痿黄,唇吻焦燥,饮食无味,腹痛肠鸣泻痢,四肢倦怠,脉虚濡而数,知其邪在脾也。宜

  以四君子汤加酒炒白芍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干山药、猪苓、泽泻之类。

  骨蒸痨瘵,元气未脱者,灸崔氏四花六穴,无有不安者也。穴法详见《针灸直指》《经穴

  发明》卷。

  药方

  属性:(《拨萃》)地骨皮散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困倦,夜多盗汗。

  地骨皮秦艽柴胡知母当归枳壳(炒)鳖甲(酷炙黄)

  上咀,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桃柳枝头各七个,姜三片,乌梅一个,煎去渣,临卧服。

  (《经验》)清骨散治男子妇人,五心烦热,欲成痨瘵。

  生地黄(一钱)人参(五分)防风(五分)北柴(一钱)薄荷叶秦艽赤茯苓熟地

  黄(各五分)胡黄连(三分)

  上咀,水盏半,煎八分,温服。患骨热者,先服荆蓬煎丸一服,使脏腑微利,然后服此荆

  蓬丸。(方见积聚门。)

  (《良方》)麦门冬汤治心中烦热,惟欲露体,覆之即闷,惊悸心忪,面无颜色,忘前失

  后。妇人患血风气者,多

  成此疾,乃心蒸之状。

  麦门冬茯神防风地骨皮(各八分)人参远志龙齿羚羊角屑炙甘草石膏石

  英(各三分)

  上咀,水盏半,枣二枚,煎七分,去渣温服。未瘥再服,以瘥为度,其益心力。胃经吐血者,

  服之尤佳。若畏药者,去紫石英。

  黄益损汤治男子妇人,童男室女,诸虚不足,荣卫虚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拘急,

  百节酸痛,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少力嗜卧,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吐血丝,寒热

  往来,颊赤神昏,全不思食。服热药则烦躁,冲满上焦,服寒药则膈满而腹痛。及治大病后荣卫

  不调,及妇人产后血气未足,宜服此药。

  黄人参石斛木香白术当归肉桂茯苓芍药川芎熟地黄山药丹皮

  麦门冬五味子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七分,食前服。

  (《宣明》)白术黄散治五心烦热,自汗,四肢痿弱,饮食减少,肌瘦昏昧,并皆治之。

  白术黄当归芍药人参黄芩(各五分)石膏甘草(各一钱)川芎寒水石(各六

  分)茯苓(五分)官桂(三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一日三服。

  (《宣明》)当归地黄汤治咳衄血,大小便血,或妇人经候不调,月水过多,咳嗽者。

  当归川芎生地黄黄芩芍药(各五分)染槐子黄药子甘草(各四分)白术白茯

  苓龙骨(各六分)

  上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

  (《局方》)黄鳖甲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烦热,心悸盗汗,食少多渴,咳嗽

  有血。黄(蜜炙)鳖甲(醋浸炙,去裙)知母桑白皮紫菀桔梗甘草(炙。各五

  分)地骨皮秦艽柴胡生地黄赤芍药(各七分)天门冬白茯苓(各八分)人参肉桂(各

  四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后温服。

  (《局方》)》秦艽鳖甲散治血气劳伤,四肢倦怠,面黄肌瘦,骨节烦疼,潮热盗汗,

  咳嗽吐痰,山岚瘴气,并皆治之。

  秦艽鳖甲(制)荆芥前胡柴胡贝母白芷天仙藤陈皮青皮甘草(炙。各五

  分)葛根(一钱)肉桂羌活(各二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热服。

  (《局方》)秦艽扶羸汤治肺痿骨蒸,已成劳嗽,或寒或热,声嘎不出,体虚自汗,四

  肢怠情。

  秦艽柴胡人参鳖甲(制)当归柴菀茸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大枣、乌梅各一枚,煎八分,食后温服。

  (《济生》)鳖甲地黄汤治虚劳,手足烦热,心下怔忡,身体羸瘦。

  鳖甲醋(炙)熟地黄酒洗)柴胡当归石斛秦艽茯苓麦门冬白术(各一钱)人

  参肉桂炙甘草(各六分)

  上水两盏,姜五片,乌梅一个,煎八分,不拘时服。

  (《济生》)黄饮子治诸虚痨瘵,四肢劳倦,潮热乏力,日渐黄瘦,胸膈痞塞,咳嗽痰多,甚则吐

  血,阴虚阳脱者服之。

  黄当归紫菀茸地骨皮人参石斛半夏桑白皮款冬花(各五分)附子鹿茸

  (酒蒸)炙甘草(各三分)

  上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八分服。唾血加阿胶、蒲黄各五分。卫气枯燥,有热者,减去附

  子、鹿茸。

  旋神饮子治痨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烦郁,咳嗽声重,唾中血丝,瘦剧倦乏。

  人参当归白芍药茯神白术黄半夏曲莲肉桔梗麦门冬熟地黄五味子

  白茯苓灸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红枣一枚、乌梅一个,煎八分,食后服。如嗽,加阿胶;虚极胸满,木香湿纸

  包炮,加沉香亦可;如不思食,加扁豆。

  (《直指》)参散治痨瘵喘嗽,咯血声焦,潮热盗汗。

  人参黄川芎当归白茯苓柴胡桔梗贝母杏仁五味子桑白皮紫菀茸

  阿胶枳壳甘草秦艽防风羌活款冬花鳖甲(醋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八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良方》)润神散治痨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疲剧,烦躁。

  人参黄麦门冬淡竹叶桔梗炙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服。如自汗入麦同煎服。

  (《良方》)薤白散治久患咳嗽,肺虚成痨瘵,及吐血、咯血等证。

  鳖甲(醋炙)阿胶(炒。各一两)鹿角霜(三钱三分)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薤白一茎,长二寸,煎八分,食后服。先嚼薤,次服药,一

  日三服。

  (《良方》)阿胶丸治劳嗽并嗽血唾血。

  阿胶(蛤粉炒)生地黄卷柏叶鸡苏叶大蓟山药五味子(各一两)柏子仁(炒另

  研)麦门冬人参防风(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浓煎,小麦汤或麦门冬汤送下。《济生方》中

  有远志、百部、茯苓。

  (《良方》)青蒿散治虚劳骨蒸,咳嗽声嘎,皮毛干枯,四肢倦怠,夜多盗汗,时作潮热

  ,饮食减少,日渐瘦弱。

  青蒿秦艽香附子(炒)桔梗天仙藤鳖甲(醋炙)前胡(各一两)乌药(半两)川芎

  (二钱半)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六分,食后服。

  (《局方》)乐令建中汤治脏腑虚损,身体瘦弱,潮热自汗,将成痨瘵。此药大能退

  虚热,生气血。

  前胡细辛当归白芍药人参橘红桂心麦门冬黄(蜜炙)茯苓甘草(炙。

  各八分)半夏(制,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枸时服。

  劫痨散治心肾俱虚,劳嗽时复三、四声,潮热后即盗汗,四肢倦怠,体瘦惚惚,异梦,嗽中有

  血,名曰肺痿。

  白芍药(二钱)黄(蜜炙)人参白茯苓熟地黄(酒洗)当归半夏曲五味子

  阿胶(蛤粉炒)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良方》)再生丹治一切痨证,黄瘦虚损,诸药不能治者,此药大效。

  大茴香(盐炒)小茴香(炒)木通穿山甲(二钱半)全蝎(微炒)通草(各一两)沉香(八

  钱半)木香槟榔灯草(各五钱)红花(二钱半)

  上为细末,甘草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送下,食干物压之。

  生犀散治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出盗汗,五心烦躁,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

  犀角地骨皮秦艽麦门冬柴胡枳壳(炒)茯苓赤芍药桑白皮黄(蜜炙)人参鳖甲(醋炙)

  知母大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入陈青蒿一根煎,或桃枝亦可,同煎至八分。及治小儿疳病,热似骨蒸

  者;或久病后时作潮热,并疟疾。有痰加半夏,热轻者,去大黄加黄芩。

  紫菀汤治传尸骨蒸,复连,肺气咳嗽。

  紫菀桑白皮桔梗生地黄续断(各一钱)五味子甘草(炙)赤小豆

  上水盏半,竹茹一丸,弹子大,同煎一盏。食后温服,良久再服。若热甚,加麦门冬、石膏

  各一钱。

  天门冬散治骨蒸,心肺烦热,气息喘促,唾不出唇,渐加羸瘦。

  天门冬(一钱)赤茯苓桔梗柴胡百合白前川麻前胡黄芩杏仁(制)甘草(炙。

  各五分)桑白皮(一钱)

  上咀,水盏半,姜一片,煎七分,食后温服。

  天门冬丸治气痨咳嗽喘促,下焦虚损,上焦烦热,四肢无力,身羸体弱。

  天门冬麦门冬鳖甲(制)杏仁人参黄牛膝(酒洗)枸杞子白茯苓五味子

  石斛(去根)熟地黄(酒洗)山茱萸肉苁蓉(酒浸)紫菀诃黎勒沉香(各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枣汤送下。

  胡黄连丸治热痨,骨节烦疼,心膈躁闷,亦治虚痨骨蒸。

  胡黄连鳖甲犀角诃黎勒赤茯苓甘草(炙。各一两半)黄芩地骨皮知母(炒)

  桔梗升麻(各一两)柴胡(两半)人参(二分)栝蒌(一枚)

  上为细末,用猪胆二十枚,取汁,同蜜四两搅匀,慢火熬成膏,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二十丸,食后乌梅汤和童便下;如腹痛,糯米饮下,忌苋菜。

  地黄煎丸治痨热瘦弱。

  生地黄汁青蒿汁薄荷汁童便好无灰酒(各二升,同熬成煎)柴胡鳖甲(醋炙,去裙)

  秦艽(各一两)丹砂麝香(各半钱)

  上将后五味,研为细末,入前煎,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送下。

  犀角丸治痨热,无不效。

  犀角屑鳖甲枳壳(麸炒)黄连(各一两)龙胆草贝母(煨黄)升麻(各三分)乌梅肉

  (三两,微炒)秦艽(二两)柴胡(一两半)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二协议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清饮

  下。忌猪肉、苋菜。

  退热汤治急劳,四肢烦痛,手足心热,口干憎寒,饮食不得。

  柴胡龙胆草青蒿知母(焙)麦门冬(去心)甘草(各一钱)

  上用童便盏半,葱白三寸,薤白三茎,桃柳枝各五寸,同浸经一宿,平旦煎一盏,空心顿

  服,至夜再服。

  前胡饮治暴急成劳,痰盛喘嗽。

  前胡人参官桂白茯苓柴胡桔梗黄芩生地黄(酒洗)玄参旋复花甘草(炙。

  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半夏白术(各八分)浓朴(制,一钱)

  上水盏半,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石斛散治虚劳,手足烦疼,羸瘦无力,不能饮食,小便数。

  石斛(一钱)桑螵蛸(微炒)黄人参牛膝鸡(微炒)熟地黄当归(各六分)

  麦门冬(去心)赤芍药白龙骨(各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三枚,煎七分温服。

  (《杂着》)痨瘵方治阴虚火动,发热成痨。

  当归白芍药(炒。各钱半)熟地黄川芎(各八分)黄柏知母(蜜水炒。各一钱)生地黄

  甘草(炙。各五分)天门冬白术(各一钱)陈皮(各七分)干姜(炮,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咳嗽甚者,加桑白皮、马兜铃、栝蒌仁(各七分),五味子(十粒)。

  痰盛,加姜制半夏、贝母、栝蒌仁(各一钱)。

  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七分),浮麦(一撮)。

  潮热,加沙参、地骨皮、柴胡(各十分)。

  梦遗精,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七分)。赤白浊,加白茯苓(一钱)黄连(炒,五分。)

  衄血、咳血,出于肺也,加桑白皮(一钱),黄芩、山栀(炒。各五分。)

  嗽血,痰血,出于脾也,加桑白皮、贝母、黄连、栝蒌仁(各七分)。

  呕血、吐血,出于胃也,加栀、连、干姜(炮)蒲黄(炒。各一钱),韭汁(半杯),姜汁(一匙)。

  咯唾血,出于肾也,加桔梗、玄参、侧柏叶(炒。各一钱)。

  若先见血证,或吐衄盛者,宜先治血。轻者,凉血止血;甚者,先消瘀血,次止血,凉血。

  盖血来多有瘀停于胸膈者,不先消化之,即止之,凉之,不应也。葛可久《十药神书》方可次第

  检用。独参汤止可用于大吐血后,昏倦,脉微细,气虚者。气虽虚,而复有火,可加天冬(五钱)。

  若阴虚火动,发热脉数者,盗汗咳嗽者,皆不可用此也。

  劳病属血虚有火,大便多燥,然须节调饮食,勿令泄泻。若胃气一坏,泄泻稀溏,则前项寒

  凉之药难用矣。急宜服理脾胃药,用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神曲、麦芽等药,候胃气

  复,然后用前本病药,收功后,可服补阴丸。

  今世医者但遇此证,例用四物加黄柏、知母,动经百剂,虽死不变。殊不知胃气伤于寒凉,痨

  火益甚,虽服之不能作效。盖是胃气虚,不行药气,故无效也。所以节齐云∶胃气少虚,即救胃

  气,胃气复,又用本病药,此治法妙也。有司命者,不可不知。

  葛可久十药神方

  呕吐咯血者,先以十灰散遏住。甚者,以花蕊石散止之。止后,其人必倦,用独参汤补之,

  后服化药。保和汤止嗽清肺,保真汤补虚除热,太平丸润肺消痰,消化丸下痰消气,加减法具各

  方之下。

  服药之法,每日仍浓煎薄荷汤,灌漱喉中。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咽下,次噙一丸,缓缓

  溶化,至上床时,亦如此用之,夜则肺窍开,药必流入窍中。如痰壅,却先用饴糖拌消化丸一百

  丸吞之。次又根据前噙嚼太

  平丸,令其仰服前七药。后若有嗽,可煮润肺丸食之。服前药有暇,煮此七药服之,亦续煮白

  凤膏食之,固其根本。痊后,服十珍丸以收功。

  (甲字)十灰散治痨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药止之。

  大蓟小蓟荷叶扁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上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宿,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

  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下。如病势轻,用此立效。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后药止之。

  (乙字)花蕊石散五脏崩损,涌喷血出斗升,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存性,研为粉)

  上用童便一钟,煎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

  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与小便和药服,使瘀血化为黄水。服此讫,以后药补之。

  (丙字)独参汤止血后虚弱,无动作者,此药补之。

  大拣人参(一两)

  上咀,水二盏,枣五枚煎,不拘时,细细服之。服后宜熟睡一觉,后服药除根。

  (丁字)保和汤治痨嗽,肺成痿者,服之决效。

  知母贝母天门冬麦门冬款冬花(各二钱)天花粉薏苡仁杏仁五味子甘草(炙)

  马兜铃紫菀百合桔梗阿胶(炒)当归生地紫苏薄荷(各五分)

  上以水煎,生姜三片,入饴糖一匙化服之。每日三服,食后进,加减于后。一方有百部。

  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花。

  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实、栝蒌仁。

  喘甚,加桑皮、陈皮、大腹皮、萝卜子、葶苈、苏子。

  热甚,加山栀子(炒)、黄连、黄芩、黄柏、连翘。

  风,加荆芥、防风、金沸草、甘菊、细辛、香附子。

  寒,加人参、肉桂、桂枝、五味子、蜡片。

  (戊字)保真汤治痨证虚弱骨蒸,服此最效。

  当归生地黄白术黄人参(各一钱)莲心赤茯苓白茯苓(各五分)天门冬麦

  门冬陈皮白芍药知母黄柏(炒)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熟地黄(各四分)赤芍药甘

  草(各五分)

  上水煎,姜三片、枣一枚,食后服。

  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

  淋浊,加萆,天台乌药、猪苓、泽泻。

  便浊,加石苇、蓄、木通。

  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子。

  热燥,加石膏、滑石、鳖甲。

  盗汗,加浮小麦、炒牡蛎、黄、麻黄根。

  (己字)太平丸治痨证久嗽,肺痿,肺痈,并皆噙服。

  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款冬花杏仁(各二两)当归生熟地黄黄连阿胶(各两

  半)蒲黄京墨桔梗薄荷叶(各一两)白蜜(四两)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和匀,用银石器,先下白蜜,炼熟后,下诸药末,搅匀,再上火入麝,略熬三二

  沸,丸如弹子大。每日三服,食后细嚼一丸,前薄荷汤,缓缓送下,次噙一丸,临卧时服。如痰

  盛,先用饴糖拌消化丸吞下,

  却又噙嚼此丸,使药流入肺窍,则肺清润,其嗽退除,七日病痊。凡一切咳嗽,只服此药立愈。

  (庚字)沉香消化丸治痨瘵,热痰壅盛。

  青礞石(炒金色)明矾(飞研细)猪牙皂角南星(制)半夏白茯苓陈皮(各一两)

  枳壳枳实(各半两)薄荷叶黄芩(各一两)沉香(五钱)

  上为细末,和匀,姜汁浸神曲搅糊为丸,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临夜饴糖拌吞,噙嚼太

  平丸,一药并服,痰嗽除根。

  (辛字)润肺膏治久嗽,肺燥,肺痿。

  羊肺(一具)杏仁(净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两)白蜜(二两)

  上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前与七药相间

  服之亦佳。

  (壬字)白凤膏治一切久怯虚弱,咳嗽吐痰,吐血发热。

  黑嘴白鸭一只大京枣(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陈煮酒(一瓶)

  上先将鸭缚定脚,量患人饮酒多少,随量以酒荡温,将鸭顶割开,滴血入酒,拌匀饮之。直入

  肺经,润补其肺。却将鸭干去毛,于肺边开一小孔,取其肠杂,拭干。次将枣子去核,每个中

  实纳参苓平胃散末,填满肠肚中,用麻扎定。以沙瓮一个,置鸭在内、四围用火慢煨,将陈煮

  酒,作三次添入,煮干为度。然后食其枣子。阴干随意食用,参汤送下,后服补髓丹,则补随

  生情,和血顺气。

  (癸字)十珍丹(一名补髓丹)治久虚劳惫,髓干精竭,血枯气少。服前药愈后,服此药。

  猪脊膂(一条)羊脊髓(一条)团鱼(一枚)乌鸡(一只)

  上四味,制净去骨存肉,用酒一大碗,于砂锅内煮熟,擂细,与前熟肉一处,再用慢火熬之,

  却下明矾(四两),真黄蜡(三两),上二味,逐渐下,与前八味和一处,擂成膏子,和平

  胃散末,四君子汤末,知母,黄柏末各

  一两,共十一两,搜和成剂。如十分硬,再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用木槌打如泥,丸梧

  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时,枣汤下。

  (《秘方》)七圣神效散治男子妇人,远年近日,五劳七伤,喘嗽、血尸劳等疾,诸药

  无效,针灸不应,命在须臾,服此神效。

  鹿茸大补汤(方见诸虚门。)

  十全大补汤(方见虚门。)

  黄益损汤(方见前。)

  退热饮(方见积热门。《直指》误以退为进,今正之。)

  清心莲子饮(方见淋门。)

  鳖甲散(方见前。)

  上各取一帖,无灰酒三升,浸瓷器瓶内半月,开时,空心浸一盏。轻者半月,重者一月,

  必然痊可。

  当归膏治脾胃虚弱,养血和中。

  当归(一斤四两,酒洗)芍药(八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一斤,糯米炒

  去粉)茯苓(六两)白术(十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八两,炒)

  陈皮(四两)人参(三两,服得者倍之)甘草(一两半,炙半生)枸杞子(四两)

  上咀,净称,用水二十斤,文武火熬成膏,加热蜜于内。冬用四两;春用五两;夏秋用六

  两,根据法再熬。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一碗)、银柴胡(一两)、胡黄连(五钱)。

  内热蒸者,加地骨皮(四两),牡丹皮(二两),知母(一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一两),乌药(二两),

  玄胡(二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一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

  头昏目晕者,加天麻(二两),钟乳粉(一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二两)。

  咳嗽,加贝母(三两)、紫菀(一两)、五味子(一两)。肺热者,麦门冬(三两)、天门

  冬(一两)、桔梗、百部(各一两)。

  足膝软弱,或酸者,加牛膝(四两)、石斛(二两)。腰背痛者,加杜仲(六两)、橘核仁(一两)。

  地黄膏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鲜地黄(不拘多少,捣汁。以十斤为则,和众药汁同熬)当归身(一斤)芍药(半斤)

  甘杞子(半斤)天门冬(六两)川芎(二两)麦门冬(六两)

  莲肉(四两)丹皮(二两)知母地骨皮(各三两)人参甘草(各一两)

  上将众药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渣净,用生地黄汁同熬成膏。

  参术膏治虚劳,脾胃虚弱,不能运用,或胀,或泻,神效。

  人参白术(土炒。各一斤)薏苡仁(八两,炒熟)莲内(六两,去心皮)黄(四两,

  蜜水炒)茯苓(四两)神曲(炒二两)泽泻甘草(炙。各五钱)

  上如前法熬膏,或为细末,饮汤调服二三钱。

  金樱膏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经霜后,采红熟者,不拘若干,撞去剌,切开,去子捣碎煮之,滤渣净用,复将

  滓榨汁干用,熬成膏,法见制门)枸杞子(四两)人参(二两)薏苡仁(五两)

  山药(二两)杜仲(姜汁炒,四两)芡实肉(四两)山茱萸肉(四两)益智仁(一两)青盐(三钱)

  桑螵蛸(二两,新瓦焙燥)

  上咀,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和金樱膏对半和匀,空心滚白汤下三四匙。

  河车补阴丸治酒色过度,血气俱虚,肾脏羸惫,虚火上炎,咯血,咳痰多嗽,盗汗劳热,渐成

  骨蒸,最宜服此。

  紫河车(一具,制法见总制)川黄柏(二两、盐酒拌,晒干炒褐色)知母(盐酒炒一两)

  人参龟板(一两,酥炙,去裙)熟地黄(四两,酒浸)枸杞子(二两)牡丹皮茯苓(各

  一两)泽泻五味子青盐(各五钱)

  上各制,日干,为细末,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药方

  属性:(《良方》)芎归血余散治瘵疾先用此方,次以鳖甲、生犀角取虫。

  室女顶门生发(一小团,井水洗去油腻,法醋浸一宿,日中晒干,纸里,火烧存性)川芎(五

  钱)当归(三钱)桃仁(水泡,去皮尖焙)木香(各二钱)安息者雄黄(各一钱)全蝎(二枚)

  江上大鲤鱼(头生截断一枚,以醋炙酥)

  上为末分作四服。每服井水一大碗,净室中煎七分,入红硬降真香末五分,烧北斗符入药。

  月初五更向北仰天咒曰∶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药保身。急急如律令。念咒五遍,

  面北服药毕,面南吸生气一口,入腹中。烧降真香,置床下,熏时,再一服。后具符式。

  (《良方》)鳖甲生犀散治瘵疾,杀劳虫,取出恶物。

  天灵盖(一具,男者,色不赤可用;女者,色赤,勿用。以檀香煎汤,候冷泻。咒曰∶电

  公灵,雷公圣。逢传尸,即须应。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讫,次用酥炙黄色)生鳖甲(一枚,醋炙黄)

  生犀角降真香阿魏(河酒研)干漆(炒存性)甘遂木香(各三钱)穿山甲(取四趾,醋

  炙焦)

  雷丸(二钱)鸡心)槟榔桃仁(去皮尖)安息香(各半两)蚯蚓(十条,生研和药)

  全蝎(二枚)虎长牙(二枚,醋炙酥,如无,即用牙关骨)

  上为末,每服半两,先用豉心四十九粒,东向桃、李、桑、梅小梢各二茎,长七寸,生蓝青

  七叶,青蒿一小握,连须葱白洗五茎,石臼内同杵。用井水一碗半煎一盏,入童便一盏,并药煎

  取七分,入麝香一字。月初旬,五更,空心温服,即以被覆面。恐汗中有细虫,软帛拭之,即焚

  其帛,少时必泻虫,以净桶盛,急钳取虫,付烈火中焚之。并收入瓷罐中,瓦片敷雄黄盖之,埋深山

  中,绝人行处。

  (《直指》)虎牙丸治痨瘵,咳嗽声哑,肉脱骨痿,杀下瘵虫。

  紫河车(一具,洗净,用童便酒煮烂,听用)麝香(五分)大川椒(去合口并子,以黄秆

  纸二重托之,热炉内烙去汗,土地上盖一宿)虎头关骨(酒浸二宿,炙焦。各一两半)

  黄狗头(取肉四两,童便并酒煮烂)鹿茸(酒炙,七钱半)桃仁(水泡,去皮尖)秦艽(洗)

  木香阿胶(炒。各半两)鳖甲(一枚,醋浸一宿,炙酥)安息香生发(纸捻火烧过,存

  性。各二钱)

  上为细末,以紫河车、狗肉杵粘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月初五更空心米饮下,午时

  又服。如无胞衣,以雄猪肚代用。

  (《直指》)雄麝丸治痨瘵,杀痨虫,下恶物。

  雄黄雌黄青黛代赭石(火醋淬)朱砂(研。各二钱半)干虾蟆(一只,酒炙黄色)

  天灵盖(男子者,酥油炙黄色,三钱)安息香阿魏(酒浸,研。各二钱)麝香(五分)巴豆(肥

  大者十粒,略去油)

  上为细末,软粳饭头揉和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桃仁十四枚,去皮尖研,煎汤,空

  心五更下。

  (《三因》)五枝散取传尸,劳虫。

  桃枝李枝梅枝桑枝石榴皮(并用东向小枝,各七茎,长三寸)青蒿(一小握)苦

  楝根(白皮,七寸)生蓝青(七叶)连须葱白(七寸,洗)

  上以童便一升半,煎至一半,去渣,入安息香、苏合香、阿魏各一钱,煎至一盏,滤清,调

  朱砂、雄黄、雷丸、枯白矾、硫黄末各半钱,鸡心槟榔未钱半,麝香一字,分作二服,月初五更

  空心浸一服。五更三点,又进一服,约午后,取下瘵虫,净桶盛。急钳入油铫内煎之,仍将油倾

  罐内,埋深山僻处。

  (《三因》)神授散治传尸劳气,杀虫去毒。

  川椒(二斤,去子,并合口者,炒出汗)

  上为细末,米渴下一钱,必麻痹晕闷少顷,如不能禁,以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五

  十丸。昔尝一人,与病痨妇人交。其妇死后,其人遂染疾。遇一道人云∶邪气已入脏,遂令急

  服椒丸二斤,病当去,如其言,服之几尽,大便出一虫,如蛇状,遂安。续与人服之,获安者多

  矣。

  蓝汁方杀瘵虫、恶虫,皆化为水。

  生蓝青叶(捣取自然汁一大碗)雄黄枯白矾安息香红硬降真香(各五分)麝香(少许)

  上以雄黄等同研,八蓝汁内,月初五更空心服,此方通治虫毒,及解诸毒。

  青桑枝散取虫神效。

  青桑枝柳枝桃枝梅枝(各七茎,长四寸)青蒿(一小握)石榴皮赤箭鬼臼(各半两)

  上用童便一升半、葱白七茎,煎至一半,去渣,另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煎至一盏,去渣,

  调辰砂末五分、槟榔未一分、麝香一字,分二服。五更初调下一服,须臾又进一服,至巳时,必

  取下。多红者可救,青黑色者不治。见有所下,即进软粥汤饭,温暖将息。不可食硬物及生冷

  等物。合时须择日,不得令猫犬、孝子、秽妇人等见。一方无赤箭、鬼臼。

  治瘵虫三方

  三月四日取桃叶五升,熟捣。脱衣,避风密室中坐其上,从旦至暮,尸虫悉出。

  一方空心食榧子百枚,诸痨虫悉化为水。

  一方杀瘵虫。

  黑猫肝(生取晒干)为末,月初五更空心,醇醋调下,或酒后食之。

  (《青囊》)取虫药追一切痨虫。

  啄木禽(活取一只,如法喂之)用朱砂四两为末,精猪肉四两,切作豆大,拌和朱砂。

  将禽饿一昼夜,方与食之。

  食尽,将禽系死,用盐泥固济。炭火一夜,来日不见太阳取出。不得打破,埋净地中一

  尺许,一昼夜取出,银器内为细末,以无灰酒作一服,空心入麝香少许,同调下。置病患在

  帐中,四下紧闭,用铁钳等候。

  待病患口中虫出,即钳入沸油中煎之。沸油须先预备,虫出后,进稀粥。及服嘉禾散一二帖,

  念咒服药。

  咒曰∶呜HT哞呢。

  (《青囊》)钓虫丸

  磁石(有墙极坚者,一两半)腻粉(另研)龙骨(各半两)砂(研,半两)

  上为末,用蜡为丸,小樱桃大,每服一丸。以药上用针穿一小孔,以青绿线贯之,梢头系一大

  钱。早晨令病患向破方正坐,用温水吞下,候药下咽喉中,合口,以牙咬定古钱。等候恶心,便

  吐出。其虫形状不一,急以滚油煎之。如不吐虫,只吐得血丝子,或涎一二合,皆是安证。更服

  寻常调和诸药,数服,决取痊瘥。其吐出药,用温水洗过,更可治人,若是传尸劳,一丸可活二

  人。

  (《青囊》)钓虫神效夺命散

  石燕(一枚火,醋淬七次)母丁香(钱半)酒腊(五钱)鳖甲(一个,和壳)水磨雄

  黄(二钱)

  上为细末,以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装钓子上系绯线一条,长一丈二尺,用雪膏少

  许丸药,以蚕茧一戳穿于在线,盖之。令病患先吃膏,后一口连药吞下。良久线动,用力拽出,

  有虫,入滚油煎之。此药于端午日,日末出时修合,先服纸丸,次同神仙秘法服之。

  (《青囊》)囊服纸丸子法

  凡医传尸,当先斋戒,诚心对圣焚香,服纸丸子。以鸡蛋清涂纸上,令干。剪作钱样大丸。

  服之后,服前件丸药、散药。

  取传尸痨虫鬼哭饮子(方见诸虫门)

  药方

  属性:《道藏经》云∶传尸虫瘵,不可不知其详也。九虫之中,而六虫传代,三虫不传,胃虫、蛔

  虫、寸白虫是也。或因五脏中毒而生,或亲戚习染而传。六虫,大率约一旬之中,遍行四穴,周

  而复始。二日一食,五日一退。方其作,若百体有痛,虫之食也。退则还穴醉睡,一醉五日,其

  病乍静。俟其退醉之时,乃可投符用药。不然,虫熟于符药之后,不能治也。一虫在身,占一十

  二穴,六虫共占七十二穴。一月之中,上旬十日,从心至头,游四穴,虫头皆向上;中旬十日,

  从心至脐,游四穴,虫头皆向内;下旬十日,从脐至足,游四穴,虫头皆向下。若投符用药可以

  审此。如紫蚕之苗在肝中,盖虫性用通灵,切在精审。其或取虫不补,即学浅妄行,徒费资财,终

  无去病之理,可不悲哉!师曰∶治传尸劳者,先须知正气与毒并行,故脏腑有碍,即成虫状。遇

  阳日长雄,阴月长雌、其食脏腑脂膏,故其色白。五脏六腑一经食损,即皮聚毛脱,妇人即月信

  不调,血脉皆损,不能荣卫五脏六腑也。

  七十日后,食人血肉尽,故其虫黄赤,损于肌肉,故变瘦,饮食不为肤,筋缓不能收。

  一百二十日外,血肉食尽,故其虫紫,即食精髓。

  传于肾中,食精,故其虫色黑,食髓,即骨痿不能起床。诸虫之有三毛,毛色杂花,钟孕五

  脏,五行之气,传之三人,即自能飞,其形如禽,亦多品类,传入肾经,不可救治。法之所载者,

  能利后,其虫色白,可三十日服药补之。其虫色黄赤,可六十日服药补之。其虫紫黑,其疾已极,

  可百二十日服药补之。故经曰∶六十日内治者,十得八九;百八十日内治者,十得三四。过此已

  往,未知全生。今以六代所传虫状具后。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