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借用或送你手机,多个提防“窃密”的心眼
现在如果有人送你手机或者借用你的手机,可得多个心眼。一款针对手机的“卧底”软件,可以让你的短信内容记录、通话记录被监控者一览无余——你的手机有可能被人利用“窃密”。
有广告称,只要在监控对象的手机上安装了这个软件,就可以将其短信内容记录(发送/接收)、通话记录(打出/接听)、短信/电话的联系人,通过手机远程听音(环境声音)和SIM卡更换时发送短信到指定手机上。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款软件无疑就是一个间谍,使我们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窗口。
小李按照广告上的电话联系上了在卖这款软件的代理商。对方自称小徐,跟小李约定了见面时间和地点。当小李来到徐某所住的市区某宾馆时,徐某就问小李是不是诚心要买?买几款?小李隐约透露购买这款软件是做“私家侦探”用的,徐某接话说,就在上午,温州的一个私家侦探社跟他们买了20套软件的用户账号、密码和安装码。他说,实际上,买的就是这个3位一体的账号、密码和安装码。有了这些号码,才可以登录他们的服务器,取得想要监控的信息。而具体的软件安装和设置,都要在被监控的手机上进行,前提是必须有GPRS功能(这个功能在目前市场销售的手机上非常普遍,能收发彩信的手机都具备该功能)。
徐某用他的笔记本电脑登录了服务器的页面,给小李看了他所监控的他自己的手机记录。页面上,小李跟他几次通话的记录赫然在目,详细到通话时间、号码、接听还是拨出等。另外,小李与他的几次短信联系也都在页面上,可一一点击查看。同样,这些短信收发的号码、时间等一应俱全。
徐某又作了另一番演示。在设置了小李的手机号码就是监控他的手机(已经装好软件)的指定号码后,他将自己的手机放在了桌上,然后让小李拨通他的号码。小李发现,小李的手机传出接通音时,他的手机并没有响铃或者振动,三四秒后,他的手机背景灯亮了起来。此时,小李的手机听筒里传出声音——正是我们正在谈话的内容!等小李挂断电话,他的手机的背景灯再次亮起。徐某说,被监控的手机机主很难察觉出这种变化,因为手机按键被触碰到就可能亮起背景灯。整个监控窃听过程中,徐某的手机上没有任何正在通话的显示,和普通待机状态一样。
不过小李还是表示对这款软件的安装存在怀疑,毕竟要获得监控对象的手机,才可以进行安装和设置。徐某说,这个安装过程虽然是要对象的手机才可以进行,但你买个装好了送给你的监控对象不就得了!而事实上,如果手机没有开通GPRS功能,但具备蓝牙或红外传输功能,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安装文件的传输,然后达到监控的目的。看来,遇人借用你的手机或赠送你手机,还真得多个心眼。
心眼提示
别人送你手机或者借用你的手机,会被安装“卧底软件”?在高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提防这样的事情,自己就要多个心眼。你可以不定时查看自己手机的通话清单,若发现没有接听过某个电话,但通话记录中却有显示,那就可能有问题。若被安装了手机卧底软件,监听方打入手机监听,而手机处在屏幕保护状态时,手机背景会亮起,挂下监听时,背景也同样会亮起。
◎请人搬家,多个提防“吃哑巴亏”的心眼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市民搬迁新居也越来越频繁,专门从事搬家业务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低廉的成本让从事搬家业务的经营者尝到了甜头,各种矛盾和陷阱也越来越多,搬家服务业亟待规范。
有个姓徐的市民通过街头小广告联系到一家搬家公司。由于急着搬进新家过节,徐先生和搬家公司草草商量了一下,双方约定300元的报酬,没有签订合同。在搬家途中,两名工人不慎将电冰箱的压缩机碰坏,导致冰箱无法正常使用。徐先生找到搬家公司赔偿,搬家公司却称事先并无协议约定摔坏东西要赔偿。搬家公司最终只同意按照冰箱折旧后的价格赔偿100元修理费。徐先生对此无法接受,想向消协反映又拿不出有效合同。市消协工作人员也表示,双方均不能提供有力证据,这类纠纷一般很难调解。
一些不正规的搬家公司还兼做回收业务,如果发现客户家里的电器使用了几个年头,工人就会不正确安装或故意损坏某些零件,导致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然后再劝客户尽快处理掉。这样一来,也许只是小毛病或者几乎完好的电器就会被他们“骗”走。
此外,几个工人、一辆二手货车、一部手机已经成为许多“搬家公司”的“流行配置”。这不,在街头一广告栏里,小李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搬家公司的电话。这家名叫“XX搬家”的搬家公司在广告中还称经营“空调移机、疏通管道等业务。”小李声称要搬迁和该公司取得了联系,接电话的男子自称是公司负责人,小李说明要搬的东西就是些普通家电和家具。该男子显得特别热情,并一个劲地追问小李何时搬,对价格一概不提。在小李再三询问下,该男子回答空调移机一台收费80元,市内搬家要260元。并称如何价格不满意,还可以当面商量,小李以要看营业执照为由想去他的公司商量。该男子却回答:“价格都这么便宜了,哪个还租门市哟,打个电话就来了,方便得很。”
据了解,有的城区还没有专门从事搬家业务的搬家公司登记注册,而以个体名义注册经营搬家业务的也很少。
心眼提示
请人搬家不是小事,应与对方签订注有搬家时间、地点、价格的简易搬家服务合同。双方有约定后即使少了贵重物品或者损坏了家具等,都可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搬家前最好对家具拍照并经双方确认,这样万一起争执就有说服力了。另外,在雇佣工人搬家的时候要仔细鉴别,看他们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是否齐全,还可以亲自打探一下对方的实力和信誉度,以防“吃哑巴亏”。
◎盛夏吃熟食,多个拒绝细菌入侵的心眼
盛夏时节,不卫生熟食已经成了腹泻的病源之一,请消费者们千万小心。因天气热,不少家庭主妇不做饭,一日三餐直接购买熟食。市场熟食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导致消费者腹泻:一是因天气太热,一些超市、农贸市场上午制作的如清炒笋片、海鲜炒面、红烧豆腐、油剪包之类的熟食,到下午开始发馊,但仍在销售;二是一些熟食当天没有卖完,店主加工一下第二天照常销售,如将一些发馊的清炒笋片,放点小苏打或碱,再放点酱油、糖,成了红烧笋片,到第二天上柜销售。虽然此时的笋片少了些酸味,但细菌产生的毒素仍在,吃下去还是会引起食物中毒;三是各类市场推出的凉拌黄瓜、凉拌红白萝卜之类的凉拌菜,由于制作过程没有严格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染上病菌,致使消费者食后引发腹泻;四是市场上的卤味摊点,没有严格的防蝇措施,而且拣、切、装熟食的手直接收钱,销售过程中带上病菌,消费者买回家直接食用极容易上吐下泻。
夏天到了,消费者凌女士一家亲朋共10人,因家庭聚会,从某市场熟食摊位上购买了几种熟食。中午用餐时,一家亲朋9人都不同程度的食用了这些熟食制品。当天下午,吃得较多的凌女士的弟弟最先发生反应,他开始只是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后来就出现了上吐下泻不止的状况。家人赶紧找来‘泻立停’,但凌女士的弟弟吃完药后不但没见好转,反而情况越发的严重了。于是,一家人急忙把他送往医院治疗。经医院检查,属于食用变质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就在当天晚上,参加中午这次家宴的其他几个人,也都出现相同的症状而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事后,凌女士把冰箱里那天没有吃完的熟食,拿到有关部门进性了化验,得出的结论是:此食品属于变质食品。于是,凌女士找到了卖熟食的商家,进行了维权行动。
心眼提示
存放熟食,应该在孰食与温度的关系上多长个心眼。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摄氏4℃~65℃间最容易生长,尤其是在盛夏时节,熟食变质、腐坏的风险极高,因此,万不可贪图方便或便宜,随易购买熟食或常食路边的小吃。另外,家里的剩菜剩饭也不可存留放置在室温下太久时间,避免“因小失大”。最好的做法是:将熟食(包括剩菜)放在冰箱上层。当天没吃完的剩菜收到干净保鲜盒里,应该集中放在冰箱里一个固定、一打开就容易看见的地方(如:冷藏库最上层),并尽量隔餐或隔天吃完。
◎托人办事,多个提防“上当受骗“的心眼
办事找熟人似乎是人之常情,可托人办事还真得多留个“心眼”。山西省通力公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先生,在自己的公司开张庆典时“蒙了”——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不翼而飞。原来,他托在太原市工商局工作的钱晓文帮助办理公司工商营业执照,没想到钱晓文竟伪造印章将钱提走了。
据郭先生讲,闹“非典”那阵儿,他托朋友找到钱晓文帮助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100万元是应钱晓文的要求存入太原市商业银行桃园南路支行的,当时觉得都是朋友,没有什么戒备之心,因此让钱晓文知道了存款密码。
警方接报后迅速查明:5月初,郭先生将注册资金100万元存入太原市商业银行桃南支行,以备工商局验资。所托帮助办照的钱晓文却通过熟人在印章厂私刻了该公司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向银行出具证明,将临时账户转为正式账户后,于6月2日将注册资金100万元全部提走。9月17日,太原市小店区检察院以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对犯罪嫌疑人钱晓文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心眼提示
办什么事都托人的观念也该改改了,现在,行政管理部门大都设立了办事大厅,还推出了很多便民措施,办事愈来愈规范和高效。办事最好走正规渠道。实在不行,托人办事也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防止上当受骗。
◎维修家电,多个提防“小零件高收费”的心眼
在家电维修中,有个别维修人员,存在“温柔”宰客的现象。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用不正当手法去欺骗消费者,这种现象如今很普遍,很多人事后都抱怨自己吃亏上当,但往往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苏先生家的电视机显像管图案收缩,变成一条狭窄的横线。对电器知识一窍不通的他,立即将电视机送去修理。在一个家电修理部,店主检查完电视机说:“小毛病,20元就能修好。”苏先生一听觉得不贵,原先怕挨“宰”的忧虑没有了。之后,店主虽然闲着,却要苏先生该忙啥先忙去,等第二天再来取。苏先生明白,不少靠技术吃饭的人,都忌讳别人在一旁看他做事,便没有要求立即帮他修理,知趣地回家了。
后来,苏先生去取电视机时,店主很明确地告诉他,半年之内若发现修理过的地方再出毛病,可以免费修理。听了这话之后,苏先生还连声道谢,暗想:这里的服务真好。但他把电视机拿回家看了几天,又出现了故障,图像和声音都没有了。苏先生一急,忙把电视机又送到那个修理部。店主检查完后,遗憾地说:“这次是另外的毛病,里面的一个重要元件烧了,修起来挺麻烦。”并指着一个烧焦的零件教他看,还说可能还有其他毛病,需要详细检查一下才能断定。看苏先生着急的样子,他要苏先生自己考虑一下,若决定修理可以适当优惠,若有其他想法,也可以送到别处去修。听他这么一说,苏先生沉思了一下,同意还让他修理,并问他修理费要多少。店主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笑着说:“现在还讲不清楚,也许和上次差不多,也许会多些。反正是不会乱要价的。”
可是,这次苏先生却莫名奇妙地被“宰”了一刀。苏先生去取电视机时,店主拿出几只苏先生叫不出名字的旧零件,说这些是他电视机上换下来的。然后一项一项地把这些零件的价格告诉他,光这些零件就要160元,加上修理费等共计200元。那个修理员还很“大方”地说:“老伯,你是老顾客了,修理费就少算20元吧。”苏先生只得无奈地取回了电视机。
还有些消费者就容易上维修商“虚假广告”的当,低价维修、不收上门费、不收检查费等承诺成功吸引消费者后,维修人员将电视故障夸大、说多,以收取高维修费。本来,收取上门费、检查费“是合理的”,但一些公司仅仅打开电视机,不加以检查维修就收取“开机费”。
心眼提示
有些家用电器,经常因为一些很小的零件损坏而出现问题,像电容、电阻等,这些小零件成本价可能只有几毛钱,而不懂行的人却要付出上百元的维修费。因此,消费者在面对家电维修时可要多个防范“小零件高收费”心眼,防止一些心术不正的修理者用这样的伎俩来坑害人。另外,如果消费者接受上门维修服务时,应让维修人员详填保修卡,并保留换下来的配件,以便出问题。维权时作为投诉证据。
◎在外就餐,多个提防套碗塑料袋藏有毒素的心眼
日常生活中,许多餐馆、小吃摊习惯用一次性塑料袋套碗盛放热食,像面条、馄饨、豆浆、稀饭、油条、羊肉串等。不少市民也认为在饭馆、小吃店吃饭,给碗上套个塑料袋最干净,其不知一些质量无保障的塑料袋暗藏毒素。
据了解,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大致分为新塑料制成和再生塑料制成两种。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所以,包装食品不能使用再生塑料制成的塑料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再生塑料袋,原料来源复杂,其中有相当数量是用废旧塑料回收再加工的,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含病菌。部分彩色塑料袋因原料杂质较多,厂家不得不在其中添加颜料,加以掩盖。部分再生塑料袋还可能是用农药、化学制剂、医学及化学品包装回收加工制成的,本身就可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再生塑料袋中的着色剂和其他杂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然而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的塑料袋被用于食品包装,由于消费者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鉴别和区分塑料食品袋是否卫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平时要尽量做到不使用塑料袋盛放食品,在确实需要时,一定要看塑料袋外观是否有“食品用”标志。此外,在无法确定塑料袋是否安全的前提下,应避免用它盛装过热或油脂类食品。
心眼提示
用塑料袋装日用品还可以,装吃的东西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用有颜色的塑料袋盛装直接食用的食品,更不要用不合格塑料袋盛放过热食品、油脂类食品。要鉴别食品袋是否卫生,大家可以先看其颜色。一般而言,符合卫生要求的塑料袋呈乳白色或无色透明,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塑料袋颜色混浊,会呈现出黄、红、绿、黑等不同颜色,但一些以回收塑料为原料的塑料袋也是白色的。其次看塑料袋有无杂质。将塑料袋放在阳光或灯光下,看是否有黑点,有杂质可以看出来。有杂质的塑料袋,肯定是使用废塑料做出来的。二是闻一闻塑料袋有无异味,合格的塑料袋应该是无任何异味的,而不合格的塑料袋由于使用了添加剂,会带有各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