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导游,多个查看“导游证”的心眼
导游通过各种手段拿回扣甚至拿“黑钱”在业界早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而这当中受害的无疑就是无辜的游客。那么这些黑心“导游”是怎样来赚“黑钱”的呢?
黄金周期间,孙先生和7名同事相约一起参加了太原市某旅行社组织的“北国风情——哈尔滨、大连5日游”。可在旅游过程中,他们却发现带团导游这一路将三千余元的钞票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据孙先生介绍,他们那个团一共18名游客,到达哈尔滨的当天,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到太阳岛游玩。按照原来的计划,到太阳岛并没有“虎园”景点参观这一项,可是导游在没有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就将车开到了虎园,大伙一想,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于是将钱交给导游买票。事后他们得知,导游凭借导游证可以优惠,可是她将这笔优惠的钱全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后来,她又带大家去原计划中没有的“市内冰灯展”参观,大家也都同意了。自然还是她来买门票。“其实我们自己去买团体票也能有优惠。”孙先生说,“她这样做,显然又可以将优惠的钱揣进自己的腰包。”
据了解,一般旅行社给导游的底薪很少,而这些导游的实际收入却并不低——虽淡季收入仅千元左右,但旺季可达四五千元;遇上几个好团队,还要远远超出这个数。外界对此可能很不理解,而在导游圈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游客购物导游吃回扣一直是公开的秘密,通常情况下,旅游景点给导游的回扣是销售价30%左右;但商家自己并没有让利,这笔钱早已转嫁到游客身上。
而导游所涉及的工作无外乎在吃、住、游、玩、行、购和导等方面,导游赚钱的“道”,也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在吃、住、行时,一般都由导游事先安排好,固定在指定的地点食宿,而其中的折扣高得惊人。一个导游说,他在带领游客就餐时,一桌供10人食用的饭菜至少要收游客300元,而他仅用了130元就拿下了,其中的差价完全进入自己的腰包。在住宿方面也存在差价的现象,一般一百三四十元的客房,他只需要七八十元钱就可拿下。
另外,带游客购物也是导游赚钱的一大块,如果你只旅游不购物,不在游程指定的加价率较高的购物点内买商品,他们就会在时间上“整”你,如正常需两个多小时才能游览完的景区,导游用1个小时便将观光解决了,然后将剩余时间全部挪给旅游购物。在车上,导游还会尽可能地指点游客购买什么样的特产,细数相关人文典故,指点游客识别真伪的技巧,“看起来一切都是为游客着想,不怕他不动心”。但实际上,游客真在一些指定的购物点购物,在与常规购物场所的标价对比后,往往会大呼上当。
心眼提示
游客出门旅游时一定要找正规旅行社和正规导游,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上了“黑导游”的当。正规的导游一定具有导游证,并要持证上岗。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城市导游都更换了由国家旅游局统一颁发的新版导游证,为IC卡形式,证的正面上方为中英文对照的“导游证”三个字,下部写有导游的等级、编号、姓名、语种等项目,中间为持证人近期免冠2寸正面照片。如果导游欺骗、强迫旅游者消费、诱导或是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等,可向旅游主管部门举报,该导游将受到不予通过年审的惩罚。
◎旅游购物前,多个“理性消费”的心眼
按照通常的旅游习惯,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会买些当地的土特产或纪念品,回来馈赠亲友或自己留念。但近来消费者在旅游中因购物上当的投诉越来越多。
国际名表的购物陷阱最为常见,此种情况一般是导游事先与某商场串通好,将顾客带至该商场购物,然后商场负责人以一级正货,推广期打折,价格全市最低,终身免费保修服务,十年内可凭发票及证书包换新表等服务来吸引旅游者购买。
李小姐在一个姓陈的导游的带领下来到某钟表公司。接着,陈导向他们介绍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也是瑞士知名表圣凯莱的总代理。导游说该经理常年不在店里,今天有幸可以看到他,还亲自为他们讲解,实在是他们的幸运。该经理自称他旗下的这间公司在香港赫赫有名,并极力推荐购买一款名叫圣凯莱的手表,他强调这块表在瑞士属于一类表,浪琴也在其之下。如果购买这款表将来一定升值,还一本正经的拿出了一张文件,念出这款在中国内地的众多城市均有销售商。李小姐听到上海、天津、郑州等有它的维修点的时候,放下心来。
该经理还称,这款表绝对比大陆卖得便宜,甚至便宜几千块,还可以无条件退货。并慷慨陈词:“到我的店来,就要买名表,要想买3类4类的表,到其他店去,我丢不起这个人!”经不住诱惑,李小姐花了3952元购买一块手表。
回到家以后,李小姐打开网站发现各大网站并没有关于所谓圣凯莱名表的一点信息!随即查找关于圣凯莱在天津的代理商,结果得知根本没有这个代理商,更别说专卖店了。李小姐有一个朋友是一家知名表店的老店员,向他咨询后,他劝李小姐赶紧退掉,因为从没有听说过瑞士生产的这种名表。李小姐此时方知上当了。
范先生一行三人参加北京市政府下属的旅行社北京巴士散客团长城十三陵一日游。在路上,导游极力向他们介绍十三陵的一种蛇纹玉石,说是可以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等。随即导游把他们带到某珠宝玉石有限公司玉石店。因听信了导游的宣传,范先生购买了一只标价650元的玉石手镯,两位同事也分别购买了480元的猫眼戒指一枚和280元的貔貅一只。后经了解,该产品根本没有当时说的那些功效,回家后在网上查看了很多蛇纹玉的相关资料和的评论,才知道,原来蛇纹玉是岫玉的一种,由于硬度低产量属低档玉料,常用作摆件玉雕和各种小挂件,也做些茶具、酒具、健身球、玉枕等生活类制品。
心眼提示
出境游的消费者购买贵重电器、金银、珠宝首饰等一定要慎重。商家能退能换的承诺要想实现成本不菲。实在要买,也要冷静对比价格,看准型号,购买后核查单据,索要发票。发票内容应写清所购物品品质的详细内容,如钻石标注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其成色、计量和退货保证等,提货时还要防止“掉包”。
◎在“老乡店”购物,多个识别购物陷阱的心眼
外出旅游购物时,许多购物店会以老板是老乡为由,给游客打折吸引游客购物,如2000多元的玉可以以200元左右价格卖出,这些商品以次充好,质量低劣。游客以为200块不算多少钱,骗也骗不到哪里去。但是,标价2000块,以200块出售的玉器,真正的价值不超过20块!
一个导游说,有一次自己带团去大理,车刚到购物区,一些购物点的售货员就会跟上来,发现这个团是广东的,就和游客说自己的老板也是广东人,同是老乡,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把玉器卖给游客。有一次她就亲眼看着一个店员以同是老乡为由,让一名游客把一块标价为2000元的玉以800元的价格买走。而实际上这块玉根本就只值个一两百元。
“老乡店”在云南、海南、张家界、庐山等景区都有。一般导游都会提醒游客购买玉器等贵重物品时要注意“老乡店”,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上当。
史小姐参加香港五日游,被导游带到必去的珠宝店,该店老板说和他们是老乡,并介绍自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珠海十大杰出青年,台商祖籍北京。今天喜得龙凤胎,按台湾习俗商人碰到老乡要半买半送,以求得孩子平安。以男钻戒1000元,女钻戒律500元,卖给莫小姐一行人约30件钻石戒指。莫小姐回京后发现钻石是假货。
心眼提示
游客在外面几天,难免有思乡情节,老乡店就是利用游客的这种思乡心理设置“老乡”陷阱,引诱消费者购物的,这在中国周边国家的“边境游”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一些不法之徒与导游相互勾结,导游事先将这些游客的籍贯、职业、家庭、爱好等个人资料通报给商店,然后上演一出他乡遇“老乡”的情感戏,蒙在鼓里并沉浸在乡情中的消费者很容易丧失警觉,以昂贵的价格买回一些劣质金银、珠宝、玉器等。所以游客在景点购物时一定提高警惕,识别购物陷阱;面对“老乡情”的攻势,要冷酷到底,不要上当。
◎签旅游协议,多个“把握原则”的心眼
本来是“厦门三日游”,实际却只玩了一天半的游客老张夫妇觉得有点亏,回到杭州后想告旅行社,但麻烦的是老张夫妇签了“自动放弃景点”的协议。想要维权的他们犯了难:拿不出切实的证据。
老张夫妇参加的是散客团,当日下午要去的“集美”景点离市区比较远,只有两个人又不能包车,还说景点不值得一去。在导游的说服下,夫妇俩同意放弃这个景点。导游退回了两张去“集美”门票的钱,并让夫妇俩签了“自动放弃景点”的协议。
等老张夫妇俩回到杭州,跟家人一说,家人都觉得这次旅游亏了。老张的儿媳妇认为:老人心肠软,又不是随团,而且人生地不熟,在那种情况下当然导游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签了也是被迫签的,所以不能算数。她要求旅行社要给他们一个说法。
在旅委有关部门的调解下,旅行社愿意退给两人每人50元。但张先生的家人还是不同意,并要求旅行社向两位老人道歉。昨天,记者联系到这家旅行社的有关负责人黄女士。黄女士说,说起来旅行社也很冤枉。到厦门后是当地导游陪同的,当时发生的事情杭州的旅行社一概不知,直到老人回到杭州才知道这回事。
“两位老人自己签了协议,表示放弃去这个景点,而且在旅游满意度表上老人填的是满意,特别注明导游态度认真负责。从这点上来看,我们旅行社不存在任何过错。至于回到杭州后又后悔了,那这责任根本不应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愿意付50元,也是本着道义才退的。”黄女士说。
心眼提示
旅行社在服务中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但旅行者如果自己签了不该签的协议,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在法律诉讼上是很难找到有利的证据的。所以旅游者要把握原则,不该签的协议坚持不要签。
◎面对旅游优惠卡,多个提防遇到“黑社”的心眼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非法旅行社也开始增多。他们花钱租个写字间,雇三两个人手,找家报纸登份小广告,就堂而皇之地做起了黑生意。这些非法旅行社的招数很多,游客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每到旅游高峰时期,一些著名景点游人如织,在游客集中的地方便有不少黑旅行社、黑车、黑旅店出来抢拉游客。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就经常有人给外地模样的人发知名旅游优惠卡,这些优惠卡上标明的旅行社一般是国内知名旅行社,像中旅、国旅、中青旅等。而且优惠卡上标明的旅游价格十分便宜,包括长城、十三陵在内的五个景点的往返车费仅10元,充满了诱惑力。像“中旅集团长城一日游”、“国旅集团北京休闲一日游”、“中青旅北京一日游”等优惠卡上还注明“国营”,并赫然印着国家旅游局的经营许可证和各旅行社的地址、电话。
乍一看,这些优惠卡上标明的地址还真是各大旅行社的,比如中旅集团的优惠卡上标明的地址的确是对的。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真是优惠卡呢。实际上,这些优惠卡根本不是中旅发送的,而是一些非法经营的旅行社干的“好事”。优惠卡上的热线电话和投诉电话并不是中旅的电话号码,黑旅行社偷梁换柱,在优惠卡上印上了他们自己的电话号码。
据知情人透露,这些黑旅行社是“三无”社,一无经营许可证,二无导游,三无车辆。通常是在居民楼租套房子,买台传真机,买部不用身份证登记的神州行手机,租辆车,再雇几个人去车站、广场游客多的地方散发冒充知名旅行社的优惠卡。自然有不知底细的游客,冲着大旅行社的名气和每人往返车费仅10元的低价打来电话。不过,这些黑旅行社可不敢让游客上自家的门,而是美其名曰:“免费到住地接送”。
一些黑旅行社是遮遮掩掩冒名揽客,而另外一些黑旅行社则赤裸裸地抢拉游客。招揽的对象一般是外地人。据了解,一些黑旅行社还利用游客相信老年人的心理,雇一些长得老实可靠的妇女去招揽游客,领来一个游客给她们15~20元的提成。而一些雇人在车站接站的小旅店,不仅经营住宿生意还兼做导游,游客一旦在旅店住下,这些人便巧舌如簧,把黑旅行社、黑车介绍给游客,从而捞取回扣。更有一部分旅店干脆自己做起了旅行社的生意。
心眼提示
面对一些充满诱惑力的旅游优惠卡,游客要警惕一些违法、失信的经营者在扮演“害群之马”的角色。为了防范一些“黑社”设置的陷阱,游客报名时,应要求旅行社出示旅游部门颁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看其核准的业务范围是否与实际相符。如报名点与旅行社总部在一处办公,可要求提供证照原件。如报名点远离旅行社总部,应要求其提供旅行社总部的办公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备核实。
◎旅游购票,多个提防陌生人设“骗局”的心眼
每到节假期,许多市民选择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旅行。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市民在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购票或购物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提防你身边的陌生人所设下的“骗局”。
首先,不要从票贩手中购票??。票贩往往以有熟人或亲戚在铁路部门工作,可以帮人代购火车票为名,将旅客带出售票厅进行敲诈。因此,请旅客到正规的窗口买票,不要从票贩子手中购买车票。
当你在车站周边的一些小卖部、餐馆或公用电话亭等处消费后准备付账时,如果你给的是一张大额的人民币,经营者可能会在第一次找钱时故意少找一、两元钱,然后从中玩花招骗钱。因此,不管对方要找你多少钱,都请在柜台边点清楚再离开。
如果你是一位外地旅客,提着大包、小包正为买不到票发愁时,可能会过来两个人,说能帮你买到车票,要你跟其中一个去拿票。可你的行李较多,提来提去不方便,同行的另外一个人就会很热心地主动提出帮你照看行李。但当你察觉不对劲急忙赶回去时,你的行李和那个帮你看行李的人都已不见踪影。
?你在火车站候车时,可能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和你特别谈得来(或是攀老乡,或是假称和你去同一个地方),在获得你的信任后,继而询问你家里的情况(如家里有什么人,叫什么名字,电话号码多少),你在毫无戒心的情况下一一告知,从而使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他们在得知你的行程以及家庭情况后,就打电话到你家,向你的家人假称你在火车站受伤或病重住院急需手术费,要立即汇款至某一银行账号。你的家人听到消息后早已心急如焚,也没多考虑就汇了款,结果让骗子得了手。因此,不要轻易把自己和家里的情况告诉陌生人。
?在火车站周边有一些茶室、招待所经常拉旅客进去休息喝茶,甚至以有色情服务为诱饵,而当旅客进去后,再以种种名义或以暴力相威胁收取高额费用。因此,出门在外,不要搭理这样的拉客人员。
心眼提示
游客在购票时,要注意提防火车站和汽车站的骗子,他们以“好心人”、“火车站有熟人”的面目帮人购买车票,骗得现金后逃脱。其次,一些骗子还会冒充车站的工作人员,以检验车票为由,调换旅客的车票牟利;另外,有“超强记忆力”的骗子常会站在旅客身边,通过偷听旅客的电话来掌握对方的个人信息,随后骗取旅客或其家人的钱财。骗子们行骗的对象大多是中老年人,只要市民不轻信他人,不贪便宜,及时和有关部门或家人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就不会上当。
◎出游在外,多个“防盗”的心眼
出游在外,要当心点什么呢?无外乎自己的钱包、手机、PDA这些贵重物品。一个人旅行,潇洒是潇洒,可形单影只最容易成为小偷的盗窃对象;几个人结伴,又往往会因聊天打牌而放松警惕,给小偷可趁之机。一旦遭盗,也许财产损失不大,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还真给人添了不少麻烦。出游途中,你有防盗意识吗?
一次,一个姓胡的公司职员跟几个朋友一起去北方,一路上大家相互照应着,你睡觉时胡看包,大半程路走下来,似乎蛮太平。
快到目的地了,胡起身去了趟洗手间。当时是冬天,胡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衣服的斜插口袋里揣着胡的手机,因为那会儿流行彩色的手机链,胡特别把那根漂亮的链子很显摆地荡在了口袋外面。那趟车人挺多的,走道很挤,胡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自己的衣服角被拉了一下。大概是手机链勾住什么东西了吧,胡回头看看却没发现自己的手机链出了什么意外,只是有一个黑瘦的男人站在自己身后,把一块围巾奇怪地搭在手上,遮住了从手到肘的大半条胳膊。怪了,好好的围巾不围在脖子上,怎么搞得跟水袖一样搭胳膊上。胡愣着的那会儿,那男人已经走到胡前面去。这时候,旁边一个阿姨才小声提醒胡:“小姑娘,你把手机放放好,刚才差点被那个人偷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老天,居然小偷就是刚才那个黑瘦的男人。那奇怪的“水袖”正是他为了掩人耳目搞的一个屏障。
后来,胡在坐火车和公交车的时候特别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那些无端在手上搭块毛巾或者报纸把手藏在下面的人百分之百是小偷。现在,胡出行的时候对这种“水袖”特别敏感,一发现这种人肯定捂好包包离他们远远的。当然,有过上次教训后,胡再也不为了漂亮,把手机链挂在衣服和包的外面了,因为这样最容易成为小偷的目标,也最容易被下手。
心眼提示
出游在外,游客最好把钞票分散放,免得丢了钱包就全军覆没。还有就是钞票跟证件不要放在一起,这样即便钱包被偷,也不至于殃及池鱼。至于证件,只带在旅行中派得上用场的,其他那些让它们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否则弄丢了,那真是自找的。如果是出国旅游也要多长个心眼,最好事先打听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治安状况,能刷卡的别多带现金,箱子、穿戴不要太显眼,以免成为外国小偷的目标。
◎面对“旅游送保险”,多个提防“无保障”的心眼
现在,不少旅行社打出了“旅游送保险”的招牌。是不是真的送保险,你可要仔细看合同,送保险可能只是个噱头,这送出的保险往往是旅行社责任险,受益者是旅行社而不是游客。
济南市民李女士看到一家旅行社“条条线路送保险”的宣传,高高兴兴地报了名,在签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并没有出示保险合同,在李女士的追问下,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称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送的就是这个保险。没有太多保险知识的李女士就这样相信了工作人员的话。
据介绍,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定,所有的旅行社都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因旅行社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将予以赔付,受益者是旅行社。在这种情况下,游客能否得到赔付,要看旅行社的“脸色”。另外,在旅游过程中,如果游客因自身原因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旅行社责任险不予赔付,因此,游客必须投保旅游意外险,才能成为直接受益人。
心眼提示
部分旅行社打出的“旅游送保险”的“招牌”,极易使游客误以为自己已经获赠了旅游意外险,然而游客一旦在旅途中发生伤害、疾病、遗失证件等情况,却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游客在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一定要了解清楚送的是什么保险,旅行社责任险以外的保险,如人身意外险、意外医疗险等,才是货真价实的。如果送的不是意外险,游客可要求旅行社送自己一份意外保险,如果不能谈妥,而又觉得有需要的,最好是购买一份旅游意外保险,钱不多,但是可以让自己出外游玩安心一些。
◎放弃景点,多个提防“不退钱”的心眼
在旅游过程中,如果是游客放弃的景点,一般情况下旅行社是不会退钱的,理由是车已经联系好了,景点也联系好了,钱已经付了,自然不能退回。
小兰在去年年底参加了一次阳江之旅,在阳江的时候,因为特殊原因有一个景点没有去成,回来后的第二天,小兰拿着出发时的发票,赶紧去旅行社追回这部分钱,而旅行社告诉她虽然当初她们没有去成这个景点,但是按规定她们是不能拿回这笔钱的,因为旅行社已经联系了车和景点,付了钱。
心眼提示
游客在签旅游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楚条款,如果有特殊要求,还要在合同上注明清楚,如果是旅行社的原因不能去的景点应该请旅行社退回门票钱。
◎旺季出游,多个提防“黑导”趁机出动的心眼
旅游黄金周旅行社大量出团,这时候他们会请一些有导游证的兼职导游回来带团,而一些无证导游也趁机出动,如旅游公司自己的工作人员、理工学院的学生或者一般公司文员等。有些无证的导游还会通过朋友介绍前来带团。
广东的阿霞没有导游证,但是曾经多次带过团外出旅游,也算是一名老导游了。有一年五一阿霞带了个团去湖南,因为五一游客多,到了餐厅连吃饭都有问题,许多有经验的导游都自己到厨房里面端菜,阿霞没经验,只在外面急得团团转,后来她的客人很晚才能吃上饭,而她也因为延误了行程被投诉。
阿霞说,广东的导游证难考,过关的比例比较低,许多有一定导游经验的人也可能是没有导游证的,不过更多的是临时从学校里找来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一点带团经验都没有,这种团的投诉率会比较高。“团多,导游少。”阿霞说,淡季的时候是不需要那么多导游的,旅行社也不愿意支付这部分的工资,这也是黄金周时兼职黑导出现的主要原因。
心眼提示
黄金周团量大,导游数量少的旅行社就会到处请兼职导游,一些无证的导游就会趁机出动,这时候游客就要多长个心眼了,万一在旅途中搭上一个没经验的导游,可能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很多的不快,所以,在出发前最好要求导游出示自己的导游证。
◎遇到“热心人”,多个防“旅游托儿”的心眼
俗话说:“入乡随俗”。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还要注意,“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去年秋天,韩先生到云南西双版纳去旅游。晚上,一些所谓的少数民族人热情邀他们跳舞娱乐,他们并不给人讲价钱,还说给不给都没关系,到云南来玩,不容易,交个朋友。在尽兴之后,一些人非常客气而主动地拿出一百、两百的钱表示高兴和感谢,然后愉快离去。真正的客人见此状,多数都慷慨大方地跟着数出票子,仿佛觉得就应该这样,难得来一次,人家又这么客气和热情。殊不知,事后有好心人告诉他们,那些先拿钱的人是与邀请他们跳舞的人一伙的,其实就是托儿,故意先拿出钱来造成假象,利用你的善良、高兴和难得一回的心理,诱骗和胁迫你出钱。
这可是真正的“聪明人”做的事,实在令人佩服和憎恨。韩先生上了聪明人的当,心中的苦涩、气恼、后悔、憎恨一齐涌上来,让他几天都不舒服、心烦,以后一想起就怒火上涌、骂声咧咧,结果后来几天都没有玩好。
心眼提示
旅游托儿行骗的三部曲是,首先察言观色,确定下手对象;其次上前套近乎,使你消除防备心理;最后同伙“打帮腔”,迷惑外地游客。现在好像许多行业都有“托儿”在大行其道,经过“托儿”在旁边大肆渲染,有时还真能遮人耳目。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愿意这么做,拿定主意,千万不要让别人的意愿牵着自己走,这样,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一人成行”,多个提防“散客拼团”的心眼
旅行社经常在某些线路面前打出“一人成行”四字,不要以为是只有一个人报名的时候单独为你出团,事实上人数很少的时候这个团会和其他旅行社的团一起拼,有一些游客把它称之为“卖猪仔”。
旅行社称这是“拼团”,但是许多参加的游客回来后都说这叫“卖猪仔”,这是一个知情与不知情的区别。打着“一人成行”、“日日出发”等字样的团队多数是散客拼团。“一个旅行社哪可能天天收到那么多人去同一个地方。”因此为了多赚些钱,只好几家旅行社一起收客拼团,这种拼团的价格一般比较便宜,而且团费中不包接送,游客要自己坐车到指定地点集中。因为要到别的旅行社和一群其他旅行社的人一起出发,许多游客还是有“卖猪仔”的感觉,这种团的投诉率也比较高。
心眼提示
游客在报名时要多长个心眼,看清楚行程,拼团一般有注明,特别是在集中地点这一块,如果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拼团可拒绝出团,也可拿旅游合同向旅行社索赔。
◎去购物点,多个提防导游变“导购”的心眼
说到旅游陷阱,曾做过三年导游的小何深有感慨地说:“就是导游变导购啊!”小何告诉别人,除了高端的旅游团,特别注明没有购物点的,一般的旅游团都会附带一些购物点,特别是特价团,“因为导游带这些团是没有钱赚的,许多地陪甚至连出团费都没有。”没有出团费的地接导游就是靠带团到特定购物点购物,赚取回扣。
小何说,境内游桂林、云南、海南等这些热门的线路是最多购物点的,境外游很多团都会有购物点,而且境外游的导游可以赚取到更多的回扣。小何透露,许多购物点和旅行社签有协议,每年要带多少人到该购物点购物,然后购物点再给10至20个点的回扣给导游,地陪、司机、全陪再按照4:4:2的比例分取回扣。
小何最多的一次分到了4000元回扣,而在省内一些线路,分到几十、100元是常有的事情。
心眼提示
游客在签订合同前要看好行程,不愿意去购物点的最好在合同里面写清楚,万一去购物点,外面没有卖而且价格便宜的纪念品可以买一些,一些玉石、珠宝类的尽量不要购买,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