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概念”车,多个“精挑细选”的心眼
汽车经销商经常会给新车找卖点,但有些厂商为制造卖点而蓄意炒作,大打新概念的牌子,动不动就标榜“技术创新”、“与世界同步”等。目前,汽车电子装备的名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ABS、EBD、ASR、ESP等等,再加上厂商的大肆宣传甚至夸大性能,令消费者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往往就为这些“看不懂的高科技装备”买了高价单。
周小姐在某汽车集团购买了一辆3厢福特福克斯,他们也是福克斯的4S店,因此对于他们周小姐还是比较相信的。当时看的时候标价是14万,但是问销售代表,是一位姓李的小姐,说售价17万多。周小姐问为什么,她解释说是因为这辆样车上面加装了非常多的高科技的东西,还包括车载的触摸式DVD,这种DVD带自动导航系统,氙灯,发动机的保护底板,盔甲等等,总之就是相应的装置已经配备的十分完善了。周小姐听了很心动,但是对车比较外行的她,还曾经问过,保护底板,盔甲这些是做什么的。那位李小姐说是保护发动机和底盘,不被撞击损坏的东西。周小姐感觉这车比较安全放心,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16.15万成交。
那次,周小姐开车去扫墓,在起步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路面的情况,一下子就撞上了石头,当时听到“嘣”的一声,下车一看,油底壳弄了个洞,机油全漏了。郁闷啊!马上让修理厂来拖车回去修。直到把车吊起来看的时候,修理厂的才说她的发动机什么保护都没有。目瞪口呆的周小姐一直认为有,也确信在购买的时候卖车给她的那位李小姐也告诉她有,但是事实却是根本没有!而且在撞击中,发动机的右支架断了。
于是周小姐急忙把车开到那家汽车销售集团,就发动机底壳保护的问题,要一个说法。一位姓沈的经理接待了她。此时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当时的1.6余万加装费用里面到底包含了什么,周小姐认为应该有发动机保护的底板,但是他们坚持说没有。他们认为口说无凭,过了这么久了不能证明当时销售代表在介绍的时候承诺说有。而且说他们记录的档案中也不不包含这个内容。1.6万中按他们的说法,车载的DVD就是9800元,其他的都是按价格算,也非常高。这时周小姐才发现上了当。
心眼提示
消费者在购车时,如果对于商家所宣称的各种高科技产品不了解,千万不要盲目购买和安装。因为,有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实际的用途不大,消费者可以选择拒绝安装,或者问明价钱后,有选择地安装。所以,消费者在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新产品时,千万不要只看商家的宣传,要多请教专业人士,多去车市看看,做到对汽车市场心里有数。当然,对汽车销售人员讲的话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面对“一条龙”服务,多个察看“服务”项目的心眼
随着私人购车数量的不断增长,许多消费者在商家的“购车一条龙”服务中遇到了不少麻烦。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一定要注意。
就拿保险来说,上当的人就不在少数。刘先生买车时贪图价格便宜在经销商处办理了“一条龙服务”,由经销商代办上牌、买保险、缴费等项目,车价还能再优惠3000元。省了自己办手续的麻烦,还能减车价,刘先生觉得这“一条龙”确实服务到家。结果没想到几个月后车子被别的车剐蹭了一下,刘先生将车开到店里走保险程序。没想到几天后提车时发现车子根本就没认真修理,仍然看得出明显的剐蹭痕迹。与经销商理论,商家解释保险公司赔的钱就修成这样,再看买的保险公司名称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已。刘先生这才后悔做了这不明不白的“一条龙服务”。
还有一位姓赵的先生,也上了“一条龙”服务的当。赵先生买的是一辆夏利车,当时他去的时候经销商跟他说:保险、购置税、上牌子的一条龙费用,总共算了下来是三万八千块钱。转了多家店的的赵先生一听,上完牌子才三万八,比别的地方便宜一千多块,所以二话没说立刻和经销商签订了购车协议,可是谁成想第二天在去上保险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原本说保险是2200,到那时经销商就说,不是两千二了,是两千六百多,说这四百多块钱还要赵出,赵先生一想,前期三万多都已经交了,这四百多就出吧,再说也是保险公司收的,怨不得人家,可谁知道再之后,购置税加三百多,灭火器补七十,一笔笔不得不交的费用让赵先生越交越窝火。最后赵先生拿到车时,和经销商承诺的钱数一比,最少多花了一千多块钱。然而钱是多花了,可赵先生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找不到,谁让当初都是口头约定呢。
另外,据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汽车销售市场上,对于“一条龙服务”的诟病流传已久。有的商家通过上不正规的保险挣钱,有的商家在“一条龙服务”中强制消费者购买价格不低的劣质汽车装饰用品等。
心眼提示
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条龙服务”省下的钱自然还得从消费者身上掏。由于“一条龙”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因此消费者应仔细察看多留个心眼,提防经销商打着“一条龙”服务的旗号“骗保”或私自扣押保费,给自己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面对汽车赠品,多个严把质量关的心眼
在经销商的降价方案中,除了现金优惠外,更有不少采取提供赠品的办法,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许多赠品看起来档次不低,价格不菲,很有诱惑力。但这些被宣称要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东西,真能令人皆大欢喜么?
马先生春节前买车,看好了随车赠送的一款车膜。销售人员告诉他说,这种车膜价值3000多元,还拿出一大叠品牌证书、画册之类的东西,说明产品品牌正宗。马先生想想又省了一笔钱,就买了车。殊不知三个月不到,车膜就起了泡,褪了色,而且还晕光,马先生顿时心生疑窦,觉得这样“高档”的东西不该这样;而邓女士的经历与马先生相似,买车时车商向她推荐一款据说价值不下5000元的真皮座套,并说只有现在买车才有机会获赠。看着车商十分诚恳,邓女士毫不犹豫掏钱提车。不久,在另一家店做汽车保养时,店主经过甄别,告诉邓女士说座套是仿真皮的,顶多就六七百元。
一些懂行的人透露,现在很多4S店赠送的防爆膜,进货价格超低。比如一套号称价值四五千元的“高档太阳膜”赠品,实际价格通常只有五百多元。这位人士还透露,不光是车膜,目前车市上相当多的随车赠品,如中控锁、防盗器、挡泥板等等,不过是一些车商低价从江苏、浙江的批发市场进的作坊式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多冒牌的“名优”产品,质量上无法保证。有些消费者就曾经因为那些“价值数千元元”的车膜,险些酿出交通事故。还有的消费者因获得随车赠送地板胶,开车时总被车内一种莫名其妙的异味熏得头晕。到医院一看,才知道是甲醛中毒,而罪魁祸首正是地板胶。
来自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汽车用品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不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甚至有的汽车相关产品本身缺乏行业标准,加上经销商为了降低成本,导致一些产品的健康和安全系数不高。尤其是一些所谓高档赠品,不仅没有品质保证,更无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另外,因为是赠品,买车人很少在其质量、价格上较真。而卖车人早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思,赠品作卖点逐渐成了惯常手段。稍加留意,消费者不难发现,尽管车市降价声很响,但除了用现金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外,经销商越来越热衷于用“购车送XXX大礼包”之类的“蛋糕”来诱惑消费者解开腰包。
一位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指出,从法律意义上讲,汽车赠品是汽车销售方与消费者约定的一项义务,如提供的赠品不符合约定的品质就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依据《合同法》第111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的规定,要求相应赔偿。
心眼提示
消费者,买车时千万别太看重了那些诱人的随车赠品。如果需要选择的话,应谨慎小心,在“大礼包”的质量上应多个严格把关的心眼。并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对车商所提供的赠品要看其是否有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及质保卡;其次,要货比三家,最好看一看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质量、保质期等;最后,别忘了与车商签订一个协议,使其承诺的赠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实行“三包”或采用其它的解决办法。不过,在购车时,在有有选择机会的情况,消费者还是尽量要求现金折扣,以避免被赠品诱惑所误导。
◎车险理赔,多个被保险公司“使诈”的心眼
车险,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汽车在出现意外事故时,能够起到对车与车主减少经济损失的作用。然而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所设下的陷阱,也是机关重重,起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维修项目避重就轻。车主到保险公司指定的维修站进行查勘定损时,如果车主对自己的车受伤程度观察不仔细,保险公司定损员很有可能会少报一些维修项目,拉低赔偿金。
比如,某车主奔驰车的两个后排气管发生异响就没有出现在保险公司的定损单上,因而产生了保险公司以修理项目、金额不一致而拒绝赔偿的麻烦。所以车主在保险公司定损之前要仔细检查一下车子的受损部位,以免被保险公司故意忽略。
二是热心承诺骗取签字。车辆出险后,如果保户对定损金额很不满意,通常定损员会给保户承诺:如果你觉得定损金额不足以修好车,那修理店可以给你拆检,到时候维修费修到多少就赔多少。心软的保户很有可能禁不住就在定损单上签上大名了。
很常见的情况是,在保险公司推荐的汽修店里,修理工和保险公司的人都是有关系的。车子在该维修店里拆开,保户想反悔已经晚了,修理工会告诉你拆检后车没多大毛病,本来要换的配件,为了省钱很有可能就随便修修了事。面对这种情况,车主要拒绝在定损单上签字,并且坚决要求到本品牌的4S店去维修。
三是汽配城买配件4S店修。即使定损点为4S店,保户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定损4S店主修的不是出险车辆的品牌,当然也不会储备这辆出险车辆的零配件。
很常见的情况是去采购一些非原厂生产的便宜配件给保户的车辆装上。所以消费者应该尽量在本品牌的4S店里购买保险,出险后就在该4S店维修,这样至少可以保障配件为正厂件。
四是维修店给保户“赔偿金”。保险公司为了让车主到他们推荐的维修店去维修,使用的另一大“诱惑”就是给“回扣”。
举例来说,如果出险车辆正常的定损金额应该为10000元,为了省钱,保险公司会推荐保户到指定的维修店去维修,使用价格便宜的零配件,因此定损金额可以降到5000元。为了让保户心甘情愿到推荐的维修店修车,保险公司和维修点双方会商量给保户2000元的赔偿金作为诱饵。收了2000元的“损失费”,以后爱车因维修质量的隐患再出现问题,保户也只能忍气吞声了。保险公司省了几千元,同时也不会有官司缠身的隐患,何乐而不为。
心眼提示
保险公司给消费者设置的“地雷”,不熟悉内幕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上。
因此,消费者一旦遇到车辆出险和保险公司打交到时,一定要多个心眼,提防被保险公司“使诈”,以至吃“哑巴亏”。要避免受这种伤害,消费者在准备买保险时就要货比三家。虽然现在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在车险理赔方面都比较抠门,但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树立好的口碑,定损相对合理一些。消费者一旦遭遇理赔纠纷时要勇于维权,敢于与保险公司打官司。
◎购买库存车,多个查看汽车“身份证”的心眼
如果你的汽车,是因为图便宜,买的库存车,因此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你为此感觉自己很会理财时,你以为你真的捡到便宜了吗?对于买车这样的大事,大家还是不要因小失大。免得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真到了叫苦不迭的时候也只有自己后悔的份了。一般情况下库存车有两种常见的问题:
一是不能上牌。孙先生在郑州某汽车交易市场买了辆微型车,结果回到新乡办理入户手续时,却被车管所告知“相关车型数据与车管所备案的数据不符,不能上牌”。当时孙先生就蒙了:买的新车怎么就上不了牌呢?孙先生告诉记者,这辆车是他在交易市场以较低价格买的积压库存车,买车时就是觉得价格便宜,试了试车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经销商解释说,这辆车就是放的时间长了点,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孙先生买回车后却上不了牌,此后,孙先生多次与该经销商交涉,要求经销商尽快解决这辆车的上牌问题。但该经销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要换个合格证”。孙先生只好再次把车辆合格证交给了该经销商的工作人员,拿回了一张收条。此后,孙先生虽然几经催问,但该经销商既不出具新的合格证,也不管车是否上了牌。
二是库存车存在一定的故障。“因库存车价格便宜,所以,前段时间花几万元钱买了一辆,”消费者小婷指着自己刚买的车无奈地说,“本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却带来了这样的麻烦。”在小婷买了车的第六天,天下起了雨夹雪,她想,“幸好前几天买了车,否则又要顶着寒风等公交车了。”她开着心爱的座驾去上班,途中,由于雨雪过大,便开启了雨刷器,结果雨刷器却像一个腿脚不灵活的老人,半天才动一下,害得她差点把车撞到路边的栏杆上。
另外,据专业人士透露,汽车像其他产品一样,也有自己的“保质期”。当前,国内汽车厂商一般露天存放车辆,其目的当初主要是为了方便提车,但现在因为市场原因,大部分车长期滞留在露天停车场。而在露天环境下,汽车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天天风吹雨淋,再加上平时不开不动,车身的电路和底盘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存放的时间长了,甚至会出现锈迹。并且一般情况下,库存超过3个月的汽车就属于积压车,这种积压车因长期存放不用,电瓶、塑料器件、车内电线等极易老化。此外,由于汽车存在机械机构之间的配合问题,也有人称之为“磨合”——车早点到用户手中,就可以进行磨合;如果不及时磨合,有些润滑油则会因老化、凝固造成机械部件磨损。如果将存有隐患的库存车买回去,不仅日后使用、维修费用增加,而且在行车过程中也极易发上发生危险。
心眼提示
消费者购车时一定要多个察看汽车“身份证”的心眼。也就是查看汽车与其品牌是否相符(包括发动机号、车架号、产品合格证以及出厂日期)认真检查质量卡、产品合格证等,这些证件都是一辆汽车的身份特征,消费者完全能从汽车出厂日期中了解汽车从产到销的大致时间,从而判断并决定购买与否。
◎购买二手车,多个提防落入“圈套”的心眼
现如今,二手车交易再度热了起来,不少市民希望可以挑选到价廉物美的二手车。很多人在购买二手车时,图的就是价格便宜,殊不知其中暗藏“陷阱”。因此,想要购买二手车的朋友,在选择二手车时,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避免落入“看似馅饼,实则陷阱”的圈套中。二手车交易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前任车主所遗留的拖欠费用的问题。消费者钱某在驻场某旧车公司购买了昌河面包车一辆,车价1.2万元。钱某在查验手续时发现没有养路费证明,该旧车公司答应几天后能拿来。时隔多日,消费者多次催促仍没有结果。之后,到养路费征稽所查验时,发现此车养路费已欠缴了三年而无法过户。钱某气愤之余要求该旧车公司退款,但多次交涉未果。后来投诉到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并做了调解,最终退还了车款。
二是车子曾经是否出过严重事故的问题。张先生去二手车市场买了部旧车,车虫再三向他保证车子过去没发生过什么大碰撞。但后来一次维修时,维修人员告诉他这部旧车的发动机上有个很深的凹痕,一些关键部件也不是原装的,因此可以很肯定地判断这车发生过重大的事故。张先生再去找那“车虫”已经看不到人影了。
三是车子行驶的里程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南先生在某旧车交易市场看上了一辆宝马二手车,当时南先生清清楚楚看到汽车标价签上写着该辆宝马车行驶公里数为3万多公里,该车里程表显示为39262公里。车商解释说,原车主很快就要移民国外,宝马车带不出去,自然着急出手。南先生试了一下车挺满意的,决定花70万元把这辆“正值壮年”的宝马买下来。
开了数日之后,这辆宝马车出了点小问题。于是,南先生把车开到一家维修厂进行检修,南先生正巧看到这家维修厂有检测里程数的电脑仪器,一时兴起的他将自己的宝马车拿去检测了一下,结果电脑显示该车实际里程数是117200公里,南先生当场就傻眼了!南先生开着车又去了宝马特约维修中心检测,结果还是显示117200公里。
四是过户问题。吴先生于5月份在某旧车交易市场花10万元买了一辆旧三菱吉普车,交钱时车商承诺一个月内办理好过户手续,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吴先生却没有得到车商的答复。吴先生打电话过去,车商支支吾吾的应付。于是,吴先生决定自己带着资料去过户,到了车管所,吴先生被告知没有原车主的身份证不能过户。吴先生问车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车商才告诉吴先生,原车主已经出国了,根本无法拿到他的身份证。
心眼提示
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车辆技术状况如何,要请内行人代为观察,有条件的要到维修企业去检查一下;证件先要清点是否齐全,然后要确认证件是否有效;要查一下车辆有没有欠缴养路费,如有欠费记录,要先让卖车人付清;还要查一下车子有没有违章记录,自备车子只需查一下交警方面有无违章记录,营运车辆则还要查一下运管部门有无违章记录。多长个心眼,就能够少些烦恼。
◎维修汽车,多个防范维修者“以次充好”的心眼
随着私家车的拥有量迅速增长,有关汽车维修的投诉也逐渐增多。许多汽车维修站,维修中的“猫腻”可谓花样繁多。对于大多数有车一族来说,开车的技术不成问题,但要谈到修车,恐怕有些车主是无能为力了,一旦车子出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爱车送到维修站,请别人帮忙修理了。
车主周先生就遇到这么一个事,他的吉利车排气管有问题,于是来到一家修理店进行更换,修理人员竟然用夏利的零配件顶替,没过几天又出了问题。
汽车维修过程中,消费者遭遇此类事件的事例还是很多的,比如,下文中的张先生亦是如此。
张先生发现自己的汽车排气管有问题,常常喷出大量白雾,于是开到维修厂进行检查。修理人员称,排气管有点变形,建议更换一根。不料更换后没几天,老毛病又出现了。周先生换了家维修店,才发现,上次给他换的竟是另一种档次较低的零配件。
由于目前市场上每一种型号的汽车一般都有好几种零配件,包括装车件、正厂件、厂家指定配套件、市场配套件和“三无”的非配套件。因此,零配件质量不同,生产厂家不同,价格往往相差数倍。因此,一些修理行业的人,便在这上面打起了主意。在汽车维修中,以次充好的情况就是如此,也是最严重的。周先生的遭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维修者的做法大多是把正厂(汽车厂商指定的生产厂家)的零配件用副厂(杂牌的生产厂家)来顶替,但同样是收正厂的价格。例如汽车的“三滤”配件(空气滤芯、机油滤芯和汽油滤芯)、离合器、刹车片等最常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使用这些假冒的零配件,会使汽车早期机器损坏,严重的可能导致部分机器报废。在一些马路边的维修铺里,他们经常会用不同牌子的零配件更换。在这种修理铺里维修汽车,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心眼提示
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的零配件不了解,也不“懂行”,这就给许多不安分的维修者有了可乘之机。因此,消费者在车辆的维修过程中,要多个防范商家“以次充好”的心眼,消费者不妨做个修车记录,同样的毛病如果维修后使用的周期不一样,就说明上次更换的零部件质量可能不过关。这样有便于找他们理论,或者换别家修理。
◎选择汽修店,多个提防“黑店”使“黑招”的心眼
俗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如今密密麻麻的汽修店里,汽修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总有些不安分的人,在修理汽车时打起了“歪主意”。他们为了从中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竟然用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在消费者的车上做手脚,设陷阱,给车主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车主唐先生的捷达车,在发动机换机油时,就被外面的维修师傅故意在机油里面加上一些白糖,导致发动机发热迅速,没过几天就发生“烧缸”故障。这些“黑心”的维修店为了有更多的“回头客”,会故意使出一些“黑招”,许多顾客被骗了还不知道。车主唐先生,就是其中的受害者。这些“黑店”的维修人员往往会事先提醒顾客,汽车的发动机或部分零件有问题,让顾客们留个心。当一段时间过后,维修人员所说的问题真的发生了,车主就以为他们的技术很到位,再找这些“神医”维修。这些“黑招”是一般的检测也查不出的毛病,当车主遇到了突发的“疑难杂症”,就有可能是中了“连环套”。
也有些维修店,在“换件”时,少换多收钱。胡先生的别克GL8火嘴有点问题,某维修店的工作人员说要全部更换,胡先生就让此店更换了全部火嘴。过了一段时间后,胡先生发现车子又出现了问题,其后他去了另外一家别克的专门维修店里检查。技术人员检测发现,又有3个火嘴需要更换。由于GL8的引擎构造特别,其中3个在外面,而另外3个火嘴比较隐蔽,较难更换,所以胡先生推测上次的维修店只换了外面的3个火嘴,而收了6个火嘴的钱。
像胡先生的这个案件也是很常见的,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汽车本身并不了解,只能不明就里地受骗上当。还有一些地方,是能修不修,直接换新的。
有许多汽修技工其实应该称呼为“换件工”。汽车一有故障,这些“换件工”就直接要求更换新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零部件是可以修复使用的。由于一些车子的问题不大,如果只是维修的话,维修厂赚的利润就不会很大,所以一般维修厂就会以零件损坏的理由要求车主更换配件,或者直接说明只换不修。
心眼提示
如今,修车的陷阱真是防不胜防,汽车维修工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消费者去修车的时候,要注意维修者是否会在自己车子内部“做手脚”。虽然这种人只占一少部分,但毕竟在汽修这个行业大军之中还是有那么一两匹“害群之马”存在着。消费者还是不得不防啊!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找特约维修厂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