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运动别踏进误区—运动要讲科学。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动决定健康",免费读到尾

  运动分竞技和健身两种方式,后者是指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方式,只有科学地选择运动方式和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讲运动科学就是既要合理选择运动环境!时间!强度,还要依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以有氧运动为主,脉搏120140次分或轻微出汗为准。此外,对那些有疾病的患者来说,应选择运动速度慢!力量小的运动项目。对以往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说,运动量应当随身体和机能提高逐渐加大,适宜选择中速徒步走!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

  健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运动时人群不要过于密集,人体间距最好应在2米以上,树林内!雨天!无风环境里人体间距5米以上。二是身体感到乏力!虚弱和发病期禁忌运动。三是运动要保持长久性,每周参加运动3天以上,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同时,运动时间!强度要循序渐进,切忌过度疲劳。

  参加运动的人都面临如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问题,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是其中的具体问题。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运动的方式基本没有什么限制,诸如步行!跑步!骑车!游泳!登山!各种球类项目等,都是适宜的。目前步行是国外提倡的运动方式,其优点为运动损伤少,运动的危险性也小。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可以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一个简单的公式是:最大心率220年龄。一般来说,达到最大心率的30%59%为轻强度,60%79%为中等强度,8089%为大强度。老年人应该以轻强度运动为主,中年人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而青少年可以中等或大强度运动为主。

  另外,在运动前后应有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至少要有5分钟的低强度运动)。运动可以每周进行37次。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动决定健康",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