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传国玉玺。”
孙国膑接过话头,而同时,他的笔记本电脑也打开了。一张张资料和图片都给摆了出来。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春秋时期楚国的绝世宝玉和氏璧雕刻而成,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此后,秦灭后传汉、汉末分三国,后归晋!接着南北朝乱战,五华乱华,不知所踪!至北魏孝文帝所得,后北魏被隋取代,传至唐宋……”
孙国膑讲起传国玉玺的渊源,所有人都非常认真的倾听。
“纵观史书,传国玉玺一旦流落民间,天下必大乱!这似乎已成定律,可是,谁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孙国膑的反问,让张灵大感兴趣。
按照张灵的理解,传国玉玺一向是代表着某种天命,所以刺激得民间那些枭雄人物,纷纷争霸,称孤道寡。
可是,这么简单的答案,当然不值得孙国膑的这一反问,张灵并没有说话,而是静听对方的意见。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孙国膑用这八字总结,然后忽然对张灵道。
“张先生可否听过昆仑!”
“昆仑?”
张灵一脸迷茫。
“昆仑是道家仙山,有玉出昆仑之说,相传道家三脉之一的玉虚一脉,就在昆仑仙境。这些在封神演义之中,都有介绍!”
“没错!昆仑是仙家之地。可是,经研究,却并不是虚无缥缈之地。有各朝各代的史书记载曾有昆仑仙山之人出现。张先生是道学之人,对这有何见解!”
张灵摇摇头,对于昆仑,张灵还真没什么印象。
“我们翻阅了各大图书馆以及道家佛家的典籍,大致得到了一些信息。”
孙国膑是国家级的历史教授,身边的资源多的无法想象,要是想要查找什么资料,完全可以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寻找。
张灵洗耳恭听,虽然自己是道门的人,但是论起阅读量,还真赶不上孙国膑。
《山海经》注:“海内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旁有九门,开明兽守之。”
又谓:“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水经注》记:“山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
《前汉·昆仑山注》:“山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蔽为光明。”《渤海十洲记》:“崐崘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阆风巅;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东,名崑崙宫,有五城十二楼。”
以上是孙国膑展示的关于昆仑的资料。
“其实昆仑,就是传说之中封神一战之中玉虚宫的道统,封神之战后,元始天尊封山隐退,用大法将昆仑从地球移走。自此之后,昆仑成为传说之中的仙山,只有传闻,不见踪迹!可是,我们研究发现,历朝历代,都有昆仑的人现身过,而且都是在乱世。”
“这是什么道理?”
高冷女神听得很认真,不由得追问道。
“问得好!”
孙国膑继续道。
“想知道为什么,就得从昆仑说起。如果以达尔文的相对论来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昆仑仙境,就像镶嵌在大空间里面的一个石头,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大空间的挤压,每个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裂缝,间隙!”
“自昆仑封山,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空间定是不稳固!但昆仑秘境之中的,可都是仙人,自有办法应对。这个办法,便是掠夺外界的气运,修补裂缝。”
“传国玉玺集天下之大运,是人道至宝!昆仑的人想要修补裂缝,传国玉玺定是他们第一个瞧上眼的。”
孙国膑在讲解,张灵的脑袋在飞快的运转,新奇的事物,越发能引起张灵的兴趣。忽然,张灵似乎明白了什么。
“通过传国玉玺掠夺天下气运,导致天下大乱,难道,历朝历代的亡国之灾,都是他们造成的?”
“张先生果然非常人!”
曹彬紧紧的皱着眉头,和孙国膑对望一眼道。
“没错!确实如此,张先生知道,传国玉玺是镇国之宝,稳固天下和朝堂气运。它在,则天下太平,朝堂稳固!它失,则天下大乱,朝廷崩坏。而历史上,每隔几百年,都会有昆仑的人出现,拿走传国玉玺,掠夺积攒几百年的气运,修补昆仑缝隙。然后,再将传国玉玺扔到民间,引起群雄逐鹿,形成华夏历朝历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独特格局。”
“损天下而自肥,不顾世间疾苦,传国玉玺一失,天灾人祸纷纷降临,他们缺全然不顾,好一个昆仑仙人!”
张灵语气不屑的说道。
作为道门的人,张灵信奉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损人自肥的事情,能不干就尽量少干。
可是,那些作为仙人的昆仑人,却丝毫不顾天下的太平,百姓的性命,毫无顾忌的掠夺天下气运加在自己身上,这种行为,跟强盗有什么分别!
“张先生说的好!”
杜孝义颤巍巍的站起来,语气郑重,声音洪亮道。
“我辈修天地玄黄之术,当心存善念,不可胡作非为,不然必遭天谴!那些天灾降临时,山洪暴发,大旱食人,造成这一手惨剧的昆仑之人,却毫不理会。只要空间稳固,他们依然可以做他们的仙人。”
“杜老莫急!”曹彬赶紧扶着激动的杜孝义坐了下来,看得出来,曹彬对杜孝义非常的尊重。
“事实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昆仑的人出现,唐宋汉元,每个朝代都会发现传国玉玺的踪迹!”
张灵终于明白了缘由,自己本就是宋人,而事实上,宋朝的时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个农夫,在山田里发现了传国玉玺,经过十几位大学士的鉴定,确认这就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一时之间,大宋天命所归,民心稳固!
可后来,女真崛起,建立大金朝,靖康之难后,传国玉玺被金朝连同两个皇帝一起掳走,此后就没有了去向。
此后南宋偏安一百多年,最后被元朝所灭掉,崖山之上,数十万士子跳入大海之中丧生。更有一说法,崖山以后无中国。
几十年后,大元皇帝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忽然出现在大都城内,被当时的丞相伯颜认出买下,归还朝廷,这才名正言顺。
但元朝气运不长,淮右布衣朱元璋起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贤者云集。武有徐达常遇春这等绝世猛将,文有刘伯温这样的千古奇才。
一路杀到大都,元顺帝仓皇北撤,自此大明朝建立。但是在元朝的皇宫之中,却没有发现传国玉玺的存在。
此后朱元璋仍不死心,一路北征,徐达更是杀到了漠北应昌,灭掉北元,都没有找到传国玉玺的踪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身为叔叔的朱棣果断造反成功,携蓝玉这等绝世将领五扫漠北,一直杀到蒙古腹地捕鱼儿海,将曾经盛极一时,震惊世界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屠戮殆尽,却依然没有发现传国玉玺的痕迹。
自此!
传国玉玺成为绝响,汉人朝廷,只认正统,不再认玉玺。
这段历史,由孙国膑说起来,简直是闻所未闻!不过,张灵还是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传国玉玺的真正下落。
明朝并没有传国玉玺,而是建立内阁制度,所有的圣旨,都由内阁拟定,然后下放,只需要让皇帝知道就行了,不需要再盖上玉玺大印,只需要用上内阁相印就行了。
若是皇帝不满意圣旨,或者对圣旨不认同,便只能驳回,内阁重新议定。
没有了传国玉玺,便不再是天子一人一言九鼎的时代。这对天子帝王来说,显然绝不甘心,所以,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大明朝最有能力的帝王,才会远逐漠北,也想要从北元手里把传国玉玺夺回来。
可是,自明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传国玉玺了?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位说出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的刘伯温!刘伯温学究天人,更是道门一家的不世奇才,足可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媲美!相传这人知五百年前后世,一手易算演卦,出神入化。”
“刘伯温深知传国玉玺是国之重器,但也是国之灾难,所以在徐达奉命北征的之前,秘密告知徐达,务必毁掉传国玉玺。以免昆仑之人再借传国玉玺祸害民间,让天下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哦!”
张灵恍然大悟,难怪明朝之后,再不见传国玉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