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长子王宇对于王莽隔离卫姓家族的做法颇不认可。他总觉得以后皇帝大了会遭到报复,便私下里和卫宝通信,让卫后上书谢恩,痛批丁傅二甲的罪恶,同时请求能被召到京师长安。
王莽把卫后的报告太皇太后,下诏让主管官吏褒扬赏赐卫后,增加汤沐邑七千户人家。
可是母子连心,卫后思念儿子,日夜哭泣,即便给人家其万户的汤沐邑又有什么用。
王宇一看没有达到目的,就教卫后退而求其次:上书说思念甚苦,请求来京师探望儿子。
王莽还是不准。
王宇一看正路不行,就开始琢磨弄点偏方了。
王宇于是和他的老师吴章以及大舅子吕宽商量这件事。
吴章认为王莽这个人虽然不听劝,但相信鬼神,可以弄点灵异时间吓吓他,然后由吴章乘势推演,劝说他把政权移交卫姓家族。
三人密谋一番,想出了个让吕宽血洗王莽住宅的方法。
这个血洗,不是引申义,是本意。就是拿点动物的血洗王莽的住宅。
安汉公的府第那看守何等森严。吕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功地把血撒到了王莽的门上。
可惜,离开的时候还是不小心被一个看门的小吏发现。
王莽听了手下人的汇报,火冒三丈:立刻下令把吕宽抓来拷问个究竟。
吕宽心想主谋是你儿子,能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就把事情和盘托出。
看来吕宽是低估了王莽对待任何可能威胁他地位的人的仇恨了。
此事的直接结果是:王宇被投到监狱,王莽逼迫其服毒而死;吕宽和其妹妹也就是王宇的老婆吕焉被判死刑;王宇的老师吴章作为此次行动的策划人被处腰斩;卫家的人自然也难逃噩运,除了卫后,全部被诛杀。
吕焉当时怀有身孕,王莽特许缓刑。等吕焉生产后,才被处死。真是仁慈。
太皇太后闻听奏报后,嘉奖了王莽的大义灭亲。
有了领导的鼓励和认可,王莽本着穷追猛打的精神,将吕宽案的所有相关人员全都挖了出来。
当然,其中有些人其实并不认识吕宽,不过他们和一个叫作王莽的人有些不合拍。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元帝的妹妹女弟敬武长公主,由于和丁、傅两家走的很近,王莽掌权后,经常王莽;红阳侯王立,王莽的叔叔,辈分太高始终是个维修;平阿侯王仁,性格刚直,一向不喜欢王莽。
莽于是借太皇太后的诏令,让这几位都自我了断了。
向太皇太后的奏报说的是三人暴毙。
老大这么用心,小弟闷自然也不甘示弱。甄丰派遣行动小组前往各地诛杀卫姓家族党羽。具体行动的时候,行动小组的人还顺便杀了一批不太听话的人。
比如前任前将军何武、前任司隶校尉鲍宣,以及王商的儿子乐昌侯王安、前任左将军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等。
合计被诛杀百余人,朝野震惊。
至此,王莽应该算得东山再起了。
如果您不信,看看现在的王莽。
论头衔,安汉公、太傅;论私人关系,帝国名誉最高统治者的未来岳父,帝国实际最高统治女的侄子;论实际,他就是帝国实际统治者。
所以下一节,我们专门谈王莽。
4、我叫王莽
我是王莽。
不用多说,看到这个名字,你联想到的必然是:篡汉者。
实在没法多辩驳,不过恭请各位想想,自秦而降,那个朝代的天下不是从别人手里夺过来的?
唐高祖是隋朝旧臣,宋太祖是后周大将,算不算篡?
纠缠这些也没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命。我之所以为我,半是机缘,半是注定。
我出身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爷爷王禁是个不大的小官,所以王家虽然不能荣华富贵,倒也算是衣食无忧。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我出生前两年的一件事情而发生了变化。孝元皇帝初元元年,我姑母王政君被封为皇后,爷爷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虽说姑母是皇后,但是后来听家里人说,她其实过得也并不怎么得势。因为元帝并不喜欢她。
而姑母之所以能够坐在皇后的位置上,众所周知,是因为我的那个不成器的表哥刘骜。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要感谢这位表哥。因为正是他使得王家真正开始飞黄腾达。
终元帝一朝,我们家虽说是皇亲国戚,却也并没有太显赫的权势。只是大伯王凤在爷爷死后,嗣爵,任职卫尉、侍中,四叔王崇得以任光禄大夫、关内侯。
但饶是如此,王家的人却也是老母鸡变鸭,今非昔比了。
王家变凤凰是在孝成帝继位以后。
大伯王凤一跃成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前面提过,我爷爷有儿女一箩筐,但其中和姑母王政君同母的只有大伯王凤,我爹王曼和四叔王崇。
所以孝成皇帝继位头一年,四叔就被加封为安成侯,其他的几位叔叔只是被封为关内侯。
自从叔叔们封了侯。我的那一干堂兄弟们整天斗鸡走狗,乐此不疲。
可是我没有。
因为我爹没有被封侯。
他没有被封侯是因为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甚至记不清他长什么样子。
雪上加霜的是我哥哥王永也是短命,留下了可怜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子王光。
我是家中唯一的男人,所以我要承担我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然,由于姑母王政君的原因,我是衣食不愁的,不用为了生计奔波。所以,再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的同时,我也可以腾出手来跟一些名师学习儒家经典。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个比那些堂兄弟们做的事情有意思多了。
这时的我对叔父和族中长辈很有礼节。原因其实很简单,多少读点圣贤书的人都知道,《礼记》里面说: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这是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素质。
后来写我的人说,我小小年纪就知道曲意逢迎。
笑话,难道我对长辈应该无礼,那才叫真情流露?
恐怕我如果那么做了,这些人又会说我年少轻狂,不识礼仪。
我这么说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是辩驳,我承认之后的我有野心,我有心机,不过也不必什么都往这些上靠吧?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大伯王凤病重期间,我悉心照顾他的起居。这帮人说我是为了讨好大伯,好谋个前程。
拜托,往别人身上泼脏水的时候先思考一下。
我如果是为了讨个好前程,是讨好手握重权,身体状况尚佳的大伯来得可靠;还是赌大伯一定会病死,然后病死前会向皇帝推荐我可靠?
这些人的逻辑跟上一话题是一样的:大伯病重,作为侄子的我应当不闻不问,这才叫正常表现?
大伯王凤是我敬重和佩服的人,而且由于父亲早逝,他对我家的照顾自然也是毋庸讳言的。于情于理,作为一个侄子,在他病重的时候侍奉床前有什么问题?
再来说说你们说的大伯王凤推荐我的前程。
大伯是孝成皇帝阳朔三年去世的,当时我已经十六岁,被推荐入宫做了郎官。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别说以王家当时显赫的地位,随便抓个九卿或者两千石官员出来,谁家里没个少年在宫中当郎官?
坦率地说,之后我得以升为射声校尉,的确是有姑母王政君的作用在里面。
而我人生最大的转折,其实就是发生在从黄门郎到射声校尉的这几年。
原因?
我从小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便面对堂兄弟们奢侈的生活,也不为所动。
之所以不为所动,一半是不喜欢,一半是不能够。
我不像他们,没有个侯爷老子罩着。
可是,在宫中当郎官的这几年。彻底击碎了之前我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看法,或者应该说是唤醒内心里那个被压抑的真我更确切一些。
不要误会,我不是惊诧于皇家生活的奢侈无度,我那几个侯爷叔叔们的生活也不见得比皇宫差到哪里去。
唤醒我的,是我所看到的权力场。
一个围绕着我那个皇帝表哥的权力场。
所有和他挂上点关系的人,不管是直接的,间接的。都可以享受到常人无法染指的特权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