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从一个传说说起。
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斩白莽蛇起义的事情想来大家都知道,这个传说,就与这条蛇有关系。
话说那天刘邦借着酒劲斩了白蛇,带着愿意跟着他那十来个兄弟占了个小山头露营。
可能是露宿条件不好,有可能是酒喝得有点多。刘邦做了个噩梦:那条被他杀死的大白蟒蛇找刘邦索命。梦中的刘邦大约酒醒了,没有了白天的豪气,拔腿就跑。可是那条蛇很执着,穷追不舍,边追还边喊:“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刘邦眼看无路可逃,随口说了句话来匡蟒蛇:“我如今在山上,等到了平地再还你!”
谁知蟒蛇闻言居然点头首肯,不再追刘邦,转身走了。
刘邦梦中醒来,自然是少不得惊出一身冷汗。想想梦中的情景,不免嘲笑蟒蛇连真话和戏言都分不清。
可惜,这条蟒蛇还真是把他的话当了真,在平帝朝讨还了刘邦当年许诺的支票。而且,还算了利息。
当然,这个蟒蛇就是王莽。而哀帝死后,继任的就是汉平帝。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哀帝死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直接来未央宫收缴了皇帝的玺绶。
王政君接着召见董贤,问他怎么安排皇帝的丧事。此时的董贤,心智已乱,只有摘帽子认错的份了。
王政君顺水推舟地说:前大司马王莽曾经操办过成帝的丧事,不如把他召来辅佐你。
董贤叩谢说:如此幸甚。
真不知到他从哪里看出来的幸运。
王政君派人火速招来王莽。也许有细心的诸君要说了,王莽不是被发配会封国了吗?
交待下,王莽,王莽当初的确是返回了封国。而且,在那里过得是相当低调:闭门不见客,以求自保。
王莽的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备王获,命他自杀。
王莽就这样在封国一待就是三年,官职虽然没有了,名声却越来越好。很多官吏百姓上书为王莽喊冤,迫于舆论压力和王政君的压力,哀帝在元寿元年征召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让他们侍奉太皇太后。
所以,王莽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皇宫。王政君接着下诏给尚书:将军队调动权、朝廷政事、以及皇宫内的卫戍全部交由王莽掌管。
又到了清算的时候。王莽先是授意尚书弹劾董贤:说董贤在哀帝病重时不亲自侍奉医药,因此禁止董贤进入皇宫。
真是欲加之罪,大司马的职责里面什么时候加了这么一条!
董贤到底是年轻,一看这个阵势,立马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就到皇宫门口,脱了官帽,赤脚叩头谢罪。
除去政治的因素,区区在下想,董贤应该还是想去送哀帝一程的,他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为哀帝送别。
王莽一看,你送上门来了,正好。还省得使者跑一趟。直接拿着王政君的诏书,在皇宫门口就把董贤的印绶给收了,罢免了他的大司马头衔。
是日,董贤和妻子自杀。区区在下对董郎的评价如下:他是个有追求、有自尊的好同志!
董家人眼看局势如此,人心惶惶,害怕得当天晚上就把董贤偷偷地埋葬了。王莽还不放心,怕董贤是诈死。
结果把董贤的棺材抬到了监狱开棺验尸,验明正身后,就地随便埋在监狱的空地里。
任你生前富贵荣华,死后都不过一抔黄土。
太皇太后王政君于是诏令大臣推举新的大司马人选。
王莽自然呼声最高的人,支持者也比比皆是。
也不是没有但对声音: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商量后认为认为:“以前,惠帝、昭帝时,外戚吕、霍、上官氏把持朝政,几乎危及刘氏江山的例子太过痛心疾首。现在孝成、孝哀两帝接连没有后嗣,正应当选立刘氏近支亲属为新帝,避免再次出现巨无霸的外戚力量。
于是两人互相推举对方为大司马。想法自然是好的,但是不会有什么人睬他们俩,也是自然的。
太皇太后宣布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此时的王莽可以借用下二十世纪某红色电影中一反面人物的经典台词:我王莽又回来了。
接下来的头等大事自然就是选皇帝。
其实说选不太恰当。套用时髦的话说,这叫等额选举。
因为元帝的直系子孙里面,只剩下了一个。
就是冯昭仪的那个有眼病的孙子:时任中山王刘箕子。
哀帝元寿二年七月,中山王箕子作为皇帝候选人被接到京城。
所谓不破不立,这边准备立,那边该破还得破。简言之:继续清算。
王莽奏报王政君对后宫进行清洗。
具体如下:皇太后赵飞燕及其妹妹赵昭仪,不但霸道专宠,而且残害成帝嗣子,将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移居北宫。
定陶共王太后傅氏与孔乡侯傅晏专断放肆,图谋不轨,现将孝哀皇后贬到桂宫,傅氏、丁氏两家族全部免官罢职,剥夺爵位,遣回原郡,傅晏带同妻儿全家迁居合浦。
王政君虽然老了,但还没全糊涂,下诏褒奖赞扬傅喜,并召傅喜回到长安,官位特进,可以定期朝见天子。”
傅喜当然知道自己只是被拿来做个样子,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他是不愿意再多呆了。因此回长安不久后就找个借口让自己被遣回封国,终其天年。善终。
王莽连死的也不放过,把傅太后的称号贬为定陶共王母,贬丁太后为丁姬。
董贤父子当然也不会被漏掉,王莽弹劾他们骄横放纵,奢侈僭越,并提出如下请求:没收董家财物入官;凡因董贤的关系做官的,一律罢免;董贤的父董恭、弟弟董宽信及其家属迁往合浦;特准董贤的母亲回归原郡钜鹿。
官府变卖董氏财产,一共四十三亿之多。基本上,这些钱,来路都是正的——皇帝赏的。
虽说董贤得势的时候有不少人围在周围,可去世之后下场惨淡时,却只有一个人肯站出来。
与董贤交厚的官吏沛人朱诩自我弹劾,辞去大司马府的职务,买了棺材寿衣等,收殓董贤的尸体安葬。
可是,大多数人不站出来是有原因的。因为这种时候站出来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代价很大。
王莽听说朱诩收葬董贤的事情后,借口处死了朱诩。没办法,人家现在得势。
老人们也不都是一网打尽,王莽对待不同的人手段还是不同的。
因为大司徒孔光是名儒,在三位皇帝手下担任过丞相,太皇太后对他也很敬重,在世人心中也很有地位。所以王莽不但对孔光的态度毕恭毕敬,还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真是该拉的拉,该打的打,张弛有度。
当然,王莽留下孔光也不白留。你得有点价值。
王莽看谁不爽,准备弹劾之的时候,就写好草稿交给甄邯:这是太后的意思,给你老丈人让他上书。
以孔光洗心革面后的风格,自然是言听计从,让交什么交什么。等到孔光的奏章递上去了,王莽就跟王政君如此这般、这般如对此地一番陈述。老糊涂的王政君一看,丞相也是这么说的,这事情没错。
于是王莽心想事成。
被王莽用这个路数剥夺了官位和爵位的人包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南郡太守毋将隆等等一长串的名单。
不过王莽也全是凭好恶,也做了点好事。给东平王翻了案,处罚了相关的官员和人员。
而且,王莽收拾人不分关系远近,只论利害关系,连他唯一在世的叔叔红阳侯王立也在打击之列。
王立因为资格太老,又是王政君的亲弟弟,还是王莽的叔叔。所以王莽对他颇为忌惮,就怕那天王政君老太太一高兴,把王立留在身边,他王莽要出头可就难了。
于是王莽授意孔光用淳于长案弹劾王立,要求遣返王立回封国。王政君就剩了这么一个真真的血肉至亲,自然是不同意。王莽就拿出当前的局势为说辞,劝说王政君先把王立送回封国,等局势稳定些再把他弄回来。
王政君无奈,只好同意把王立送回封国。
就这样,顺者昌,逆者亡。王莽把整个朝政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党羽遍布朝廷。想要点什么的时候,只要给点暗示,党羽们就自然会上奏。
王莽梦想成真就叩头流涕坚持推让,真是名利双收。
对于任何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王莽都不愿意放过。甚至包括以前曾经威胁过自己的人。
所以他再次上奏太皇太后,要求废黜孝成皇后、孝哀皇后,贬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园守墓。
赵飞燕和孝哀皇后自杀。一代艳丽后赵飞燕就此香消玉殒。
时任大司空彭宣因为看不惯王莽专权,所以请求交还大司空、长平侯的印信、绶带,辞职回家养老。
王莽对彭宣如此不配合感到很不爽,于是故意不按照旧制赐给彭宣安车驷马。
看来还是缺点气量。
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走了彭宣,自然会有其他人顶上来。王莽一气儿安排了好几个: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马宫为右将军,甄丰为光禄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