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西汉后半截儿",免费读到尾

  可是老天不作美,等他们撤兵回家的时候。突降暴雪,出征的匈奴部众和牲畜很大部分都被暴雪给报销了。

  虎落平阳被犬欺。匈奴北边的丁令、东边的乌桓和西边的乌孙同时进攻匈奴。匈奴共被三国斩杀数万人口,被掳马匹数万,牛羊无数。

  经过宣帝本始三年这么一折腾,匈奴人口减少了三成,牲畜损失了一半。许多过去臣服于它的西域国家都翻脸背叛,并不断袭击和骚扰匈奴,匈奴却无力还击。

  听说匈奴落难。汉朝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派了三千骑兵攻入匈奴以探虚实。结果三千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俘虏了数千匈奴人全身而退。

  匈奴居然连报复的想法都没有了。一门心思就想和汉朝和亲,于是汉朝边塞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战事大减。

  至此,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两女人争风吃醋而实际上是汉匈两国争夺属国的乌孙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就这样,大家相安无事一直到宣帝元康二年。乌孙昆弥肥王通过常惠上书想立自己和刘解忧的大儿子元贵靡为嗣,希望汉朝能够再下嫁一位公主给元贵靡。

  萧望之认为乌孙距离太远,以后难保忠诚,不同意继续下嫁公主。宣帝考虑到乌孙新立大功,而且又很信守诺言地与匈奴决断,就答应了肥王的请求。

  宣帝于将刘解忧的侄女刘相夫封为公主,然后接到上林苑专职学乌孙语。等到乌孙那边迎亲队伍来到汉朝,就命令常惠为送亲大使,率领四人持汉节送刘相夫出敦煌。

  可惜走到一半,就听说肥王翁归靡去世了。乌孙的贵人根据上任国王的遗言,拥立了岑陬子泥靡。号狂王。

  常惠到底是经过风浪的大将,一看形势不对,命令使团待在敦煌原地待命。他自己一边上书宣帝说明状况,一边亲自持汉节去乌孙问罪。

  乌孙贵族众口一词说是上任国王的遗言,本来就要传国于泥靡,不能另立元贵靡。

  常惠理屈词穷,怎么说乌孙也是友邦,又不能来硬的。只好上书宣帝后,带着刘相夫返回了汉朝。

  狂王得以继位。无奈的刘解忧不得在狂王的威逼下不再次改嫁,并且不久后又生一子名鸱靡。

  由于狂王是军须靡与胡人女子所生的儿子,因此他对汉朝毫无好感。又由于刘解忧多年以来得到肥王的宠爱,所以刘解忧的儿子们自然也很受肥王的喜爱。

  做王子的时候,狂王自然感觉到处处受到压制与排挤,因此他当上国王以后,荒淫暴虐,倒行逆施,大失民心。刘解忧虽多次劝谏,狂王都置之不理。因此虽然刘解忧为狂王生了一个儿子,但是面不合心离,矛盾很大。

  随着肥王去世和刘解忧的失势,汉朝与乌孙国家关系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

  甘露元年,汉朝派卫司马魏和意为使臣,卫侯任昌为副使来到乌孙。刘解忧与他们二人商议说:“狂王这个人恣意胡为,乌孙人苦他已久。我们不如找机会杀了他。”

  于是三人定计设宴邀请狂王,席间派武士刺杀狂王。

  狂王果然如期而至,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可惜行刺的武士功夫不行,丫最后刺杀的时候偏了,狂王受伤但是没死,死命逃出来上马狂奔而去。

  剩下刘解忧和两位汉使郁闷不已。没多久狂王就派儿子细沈瘦率兵将魏和意、任昌以及公主等包围在赤谷城中。

  围城达到数月,还是时任西域都护郑吉征调西域各国军队前来救援,围城之兵方才离去。

  郑吉上奏宣帝事件缘由。

  宣帝哭笑不得:心说公主姑奶奶,我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您干活也干净点,这下让人抓住把柄了吧!

  事已至此,又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宣帝一面派人携带医药来给狂王医治,并赏赐黄金丝帛;一面将魏和意、任昌押回长安处斩。

  为了安抚狂王,宣帝还派车骑将军长史张翁受命去乌孙调查刘解忧与使者谋杀狂王的事情。刘解忧不承认有罪,只是叩头认错。

  张翁这个杂碎居然用手摁着公主的头咒骂不止。后来刘解忧上书宣帝,宣帝就处死了这个杂碎。

  在乌孙这里,刺杀事件产生了一连串影响。先是肥王的与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听说狂王被刺伤,寻思汉朝可能就要派兵来。吓得领着一群人跑到乌孙北边的山上去打游击了,天天叫嚣着他娘家匈奴就要派兵来了。

  也是狂王太失民心,所以乌孙百姓很多都来投靠无乌就屠。乌就屠一看自己的势力涨了,领着一群人打会乌孙都城,把狂王杀了自立为王。

  乌就屠是匈奴的后裔而不是刘解忧的孩子,汉朝自然不会承认他的地位。乌就屠自立的消息传到汉朝,宣帝立刻派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一万五千人至敦煌,铺路纳粮,准备讨伐乌就屠。

  两个友好邦国眼看就要刀兵相见。

  这时,西域都护郑吉却不愿意看到两国大打出手。毕竟乌孙国路途遥远,劳师远征胜负难卜,万一失利对汉朝在西域的局势十分不利。按照他对西域这些国家的了解,军事打击倒不如派人游说来得合适。于是他左思右想,一个人选便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果然这个人一出马,抵得数万雄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只言片语便使得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她就是本节的第二个女主人公冯嫽,刘解忧的侍女。人们敬仰她的功绩,尊称她为冯夫人。

  随刘解忧远嫁乌孙的时候,冯夫人还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就在她陪同公主到乌孙不久,刘解忧就为她安排了一门好亲事:嫁给了乌孙国的右将军。右将军在乌孙国可是个重要角色,从国王往下数,他排在第五位。

  冯夫人生性聪慧,知书达礼且机敏过人。在西域数年后,她已经通晓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所以,她经常携带汉节作为公主刘解忧的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西域的各个城邦都对她颇为尊敬和信任。

  冯夫人的丈夫右将军和乌就屠关系很好,所以她自然和乌就屠私人交情也不错。

  郑吉请冯夫人出面游说乌就屠,冯夫人表示为大汉效力义不容辞,立刻就去面见乌就屠。

  见了面,冯夫人也不废话,单刀直入地对乌就屠说:“大王继承王位,可喜可贺!然而虽有喜事,恐怕祸事却也不远了!”

  乌就屠一下子就紧张了:“莫非有什么意外吗?”

  冯夫人不紧不慢地说:“汉朝的骑兵已经到达敦煌,不日就要打过来。您觉得乌孙能敌得过汉军吗?”

  乌就屠寻思了半天没有言语,半晌答道:“恐怕是敌不过。”

  冯夫人看已经击中对方要害,接着说:“既然明知敌不过,您又为何擅夺王位,一旦汉军前来,亡国丧命必然难免。不如相机而动,归顺汉朝还可保全富贵与性命。”

  乌就屠也不傻,立刻顺着冯夫人说:“我本来也没有打算长居尊位,要是汉朝能大小给个名号,我自然会归顺!”

  冯夫人眼看大功告成,满口应承他的要求,转身就去向郑吉复命。

  先说说匈奴民族的特点和制度。

  众所周知,匈奴逐水草迁徙,没有城郭和定居的农业。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民风比较彪悍,小孩屁大点就开始骑羊,拿着小弓射点鸟啊鼠啊什么的玩,稍微点了就开始骑马打猎,主要年成好的时候就放牧打猎为生,年成不好却动东西了就动手抢。司马迁老先生为我们描述了匈奴打起仗来的样子:“人人自为趋利”,“其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瓦解云散矣。”

  从单于到普通人全都以吃肉为主,穿皮革,所以体格比较好。食物的分配制度很原始,最好的肉给年轻体壮的,年老的只能捡点剩下的边角料糊糊口。

  老爹死了,儿子娶妻其后母;兄弟有死的,什么嫂子弟妹的就可以都笑纳了。当然,这个从现代自由恋爱的观点来看如果两情相悦别人无可厚非。不过问题在于匈奴把这个东西制度化了,这种制度从感情上我们可能有点接受不了,然而对于匈奴来说,又比心理感受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种族的繁衍。

  中原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优势有两个:一是经济优势,二是人口优势。

  匈奴对汉朝边境的骚扰,一方面是抢夺财务,另一方面就是掠夺人口。

  各民族生存空间的竞争也罢,生存资源的竞争也罢,最终都是人在争,没有了人口或者人口不足,您就只好靠边站了。

  而人口不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一大软肋。所以虽然匈奴这种父死娶后母,兄终弟及的婚配制度汉民族可能无法理解甚至深为鄙视,然而这个制度对于匈奴这样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来说,却是关系种族繁衍的大事。

  再看看他们的政府和制度。

  最本质的,虽然冒顿建立一个统治大权都集中到单于手中的草原帝国,看起来似乎已经初具国家的形态,然而它仍然只是一个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军事行政同盟。

点击下载App,搜索"西汉后半截儿",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