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周禮",免费读到尾

  冬官考工記第六

  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粵無镈,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粵之無镈也,非無镈也,夫人而能為镈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為廬也。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橘逾淮而北為枳,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干,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攻金之工:筑、冶、鳧、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色之工:畫、繢、鐘、筐、幌。刮摩之工:玉、櫛、雕、矢、磬。搏埴之工:陶、旊。

  有虞氏上陶,夏後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

  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迤,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尺,崇於戈四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謂之四等。車戟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謂之六等。車謂之六等之數。

  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樸屬,無以為完久也;不微至,無以為戚速也。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轐焉,四尺也;人長八尺,登下以為節。

  輪人為輪。

  斬三材必以其時,三材既具,巧者和之。轂也者,以為利轉也。輻也者,以為直指也。牙也者,以為固抱也。輪敝,三材不失職,謂之完。

  望而視其輪,欲其幎爾而不迤也。進而視之,欲其微至也。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進而視之,欲其肉稱也。無所取之,取諸易直也。

  望其轂,欲其眼也。進而視之,欲其幬之廉也。無所取之,取諸急也。

  視其綆,欲其蚤之正也。察其菑蚤不齲,則輪雖敝不匡。

  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養其陰,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摯。是故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參分其牙圍而漆其二,槨其漆內而中詘之,以為之轂長,以其長為之圍,以其圍之阞捎其藪;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去三以為軹。容轂必直,陳篆必正,施膠必厚,施筋必數,幬必負干。既摩,革色青白,謂之轂之善。

  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內,以置其輻。凡輻,量其鑿深以為輻廣。輻廣而鑿淺\,則是以大扤,雖有良工,莫之能固。鑿深而輻小,則是固有餘而強不足也。故竑其輻廣以為之弱,則雖有重任,轂不折。參分其輻之長而殺其一,則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骹圍。揉輻必齊,平沈必均。直以指牙,牙得,則無槷而固;不得,則有槷必足見也。

  六尺有六寸之輪,綆參分寸之二,謂之輪之固。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杼以行澤,則是刀以割涂也,是故涂不附。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是故輪雖敝,不甐於鑿。

  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旁不腫,謂之用火之善。是故規之以視其圜也,矩之以視其匡也,縣之以視其輻之直也,水之以視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藪以黍,以視其同也,權之以視其輕重之侔也。故可規、可矩、可水、可縣、可量、可權也,謂之國工。

  輪人為蓋,達常圍三寸。桯圍倍之,六寸。信其桯圍以為部廣,部廣六寸。部長二尺。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部尊一枚。弓鑿廣四枚,鑿上二枚,鑿下四枚。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鑿端一枚。弓長六尺謂之庇軹,五尺謂之庇輪,四尺謂之庇軫。參分弓長而揉其一。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蚤圍。參分弓長,以其一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則吐水疾而溜遠。蓋已崇,則難為門也;蓋已卑,是蔽目也。是故蓋崇十尺。良蓋弗冒弗纮,殷畝而馳,不隊,謂之國工。

  輿人為車。

  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參分車廣,去一以為隧。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以其廣之半為之式崇,以其隧之半為之較崇。六分其廣,以一為之軫圍。參分軫圍,去一以為式圍。參分式圍,去一以為較圍。參分較圍,去一以為軹圍。參分軹圍,去一以為轛圍。

  圜者中規,方者中矩,立者中縣,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繼者如附焉。

  凡居材,大與小無并。大倚小則摧,引之則絕。

  棧車欲弇,飾車多侈。

  辀人為辀。

  辀有三度,軸有三理。國馬之辀,深四尺有七寸。田馬之辀,深四尺。駑馬之辀,深三尺有三寸。軸有三理,一者以為媺也,二者以為久也,三者以為利也。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辀之長,以其一為之圍。衡任者,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圍。小於度,謂之無任。五分其軫間,以其一為之軸圍。十分其辀之長,以其一為之當兔之圍。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

  凡揉辀,欲其孫而無弧深。今夫大車之轅摯,其登又難;既克其登,其覆車也必易。此無故,唯轅直且無橈也。是故大車平地既節軒摯之任,及其登阤,不伏其轅,必縊其牛。此無故,唯轅直且無橈也。故登阤者,倍任者也,猶能以登;及其下阤也,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後。此無故,唯轅直且無橈也。

  是故辀欲頎典。辀深則折,淺\則負。辀注則利準,利準則久,和則安。辀欲弧而無折,經而無絕;進則與馬謀\,退則與人謀\;終日馳騁,左不楗;行數千里,馬不契需;終歲御,衣衽不敝。此唯辀之和也。勸登馬力,馬力既竭,辀猶能一取焉。

  良辀環灂,自伏兔不至軓七寸,軓中有灂,謂之國辀。軫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龍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鳧氏為聲,栗氏為量,段氏為镈器,桃氏為刃。

  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參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遂之齊。

  筑氏為削。

  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欲新而無窮,敝盡而無惡。

  冶氏為殺矢。

  刃長寸,圍寸,鋌十之,重三垸。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則不入,已句則不決。長內則折前,短內則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鋝。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剌重三鋝。

  桃氏為劍。

  臘廣二寸有半寸,兩從半之。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中其莖,設其後。參分其臘廣,去一以為首廣而圍之。

  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鳧氏為鐘。

  兩欒謂之銑,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鐘縣謂之旋,旋蟲謂之斡。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于上之攠之遂。

  十分其銑,去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間,去二分以為之鼓間。以其鼓間為之舞修,去二分以為舞廣。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參分其甬長,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

  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有說。鐘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郁,長甬則震。是故大鐘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鐘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鐘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為之深而圜之。

  栗氏為量。

  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準之,準之然後量之。量之以為釜,深尺,內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釜。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聲中黃鐘之宮。概而不稅。

  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茲器維則。」

  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段氏:闕。

  函人為甲。

  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犀甲壽百年,兕甲壽二百年,合甲壽三百年。

  凡為甲,必先為容然後制革。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長為之圍。

  凡甲,鍛不摯則不堅,已敝則橈。凡察革之道:視其鉆空,欲其惌也;視其里,欲其易也;視其朕,欲其直也;橐之,欲其約也;舉而視之,欲其豐也;衣之,欲其無齘也。視其鉆空而惌,則革堅也。視其里而易,則材更也。視其朕而直,則制善也。橐之而約,則周也。舉之而豐,則明也。衣之無齘,則變也。

  鮑人之事:望而視之,欲其荼白也;進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引而信之,欲其直也;卷而摶之,欲其無迤也;視其著,欲其淺\也;察其線,欲其藏也。

  革欲其荼白而疾浣之,則堅;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茍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著先裂;若茍自急者先裂,則是以博為帴也。卷而摶之而不迤,則厚薄序也。視其著而淺\,則革信也。察其線而藏,則雖敝不甐。

  韗人為皋陶。

  長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廣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

  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

  良鼓瑕如積環。鼓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鼓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

  韋氏:闕。

  裘氏:闕。

  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

  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采備謂之繡。

  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

  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鍾氏染羽。

  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

  筐人:

点击下载App,搜索"周禮",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