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痰饮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顾松园医镜",免费读到尾

  属性:痰饮虽为一症,而因则有二。稠浊者为痰,痰因于火,

  有热无寒,宜分在肺在脾;稀清者为饮,饮因于湿,有热有寒,此属在脾。然湿土寄旺四时,三时

  主热,一时主寒,故饮症亦究寒湿酿成者少,湿热酿成者多。按仲淳云∶痰之生也,其由非一,其治

  不同。如由阴虚火动,上炎烁肺,煎熬津液,凝结为痰,是为阴虚痰火,痰在乎肺,而本乎肾,宜

  壮水清金,降气消痰为治。若由脾湿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因酒醪浓味生痰,浓浓胶固,甚至流于经

  络,及皮里膜外,或结为大块;或不思饮食,或彻夜不眠;或身重腹胀,不得行走∶或卒然眩仆,不

  知人事;或发为癫痫;或叫呼异常,或昔肥今瘦∶或泄泻不止,及成瘫痪种种怪症,皆痰之所为。故昔

  人云∶怪病多属痰,暴病多属火,良有以夫。此症在脾胃,无关肺肾,宜燥脾行气,散结软坚为治。若

  有风。寒闭热在肺,而痰嗽喘逆者,亦属在肺,宜豁痰降气,除肺热药中加辛温之剂,以散风寒。故利

  润、利燥。利散,各有攸当,非可混施也。世以痰饮混称,而不辨稠粘之为痰,清水之为饮,混同施治,岂

  中病情?要知饮之色状不同,或青、或黄、或绿、或黑、或酸、或苦,或伏于肠胃,或攻于胸胁,则为

  心痛,为胃脘痛,为胁肋刺痛。或流于经络四肢,则关节不利。或憎寒、发热、自汗,或胸膈满闷喘

  逆,或不思食,或不得眠,皆其候也。此症多因酒后过饮茶汤,与肠胃湿热之气,凝而为饮。或因怀抱

  抑郁。或因脾胃虚弱,饮食之湿,不得消散、亦能成饮。总之,必由脾胃有

  湿所致。宜健脾燥湿,消饮行水,降气散郁为治。考方书论痰,有在肺经者,名为燥痰,其痰涩而难出。

  在脾经者,名为湿痰,其痰滑而易出。在心经者,名为热痰,其痰坚而成块。在肝经者,名为风痰,其痰

  青而多泡。在肾经者,名为寒痰,其痰有黑点而多稀之别。《金匮》论饮症,有四∶水走肠间,沥沥有

  声者,曰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者,曰悬饮;水流行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者,曰溢饮;咳逆倚息,

  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者,曰支饮。亦分在肺、在脾、在心、在肝、在肾,此诚痰饮病变之无穷,有志深

  造者,所宜详究焉。

  \\疏邪利金汤\\〔见伤风。〕

  原方可加炒麻黄〔散风寒,三、五分。〕石膏〔清肺热。量用。〕

  此方因风寒闭热在肺,而痰嗽喘逆者,用以治之。

  \\清金散清宁膏噙化丸\\〔俱见虚劳。〕接命丸〔见中风。〕

  此四方阴虚痰火者,择而用之,以肺为燥金,喜凉润而恶温燥故也。如胶固者,加霞天膏。

  \\顺气开痰饮\\〔见中风,〕治气逆火升,痰滞喉间,如有核上。

  原方〔顺气开痰。〕加麦冬知母黄柏〔清火。〕白芍五味〔敛火下降。〕

  此顺气开痰降火之剂。

  \\琥珀丸\\治痰症如神。

  真琥珀朱砂〔镇心安神。〕人参〔补气安神。〕茯神莲肉〔各三钱。〕山

  药〔一两。〕甘草〔补心益脾。〕天竺黄〔入心,除热痰。〕陈胆星〔入肝,祛风

  痰。〕可加牛黄〔清心凉肺,除热化痰。一钱更妙。〕〔蜜丸重三钱,朱砂为衣,小儿每丸重一钱。〕

  此镇心安神除热化痰之剂,为幼科之圣药,凡遇慢惊,所投辄应,兼治小儿一切虚症。

  \\栝蒌橘红丸\\治胃中有痰欲吐。

  栝蒌仁橘红〔各四两。〕〔竹沥、姜汁泛为丸。食后服。〕

  此顺气开痰止呕之剂。

  \\加味栝蒌半夏汤\\痰嗽气逆频吐,胸膈如有冷物上塞,饮热汤稍下者,方可用此。

  栝蒌霜〔蛤粉拌炒,三钱。〕半夏〔姜汁炒,一钱五分。一润一燥。原方只二味,下药仲

  淳加入。〕苏子〔炒研。〕橘红茯苓〔皆消痰降逆之品。各三钱。〕白豆蔻〔五

  分。〕吴茱萸〔有温中下气之能。三、五、七分。汤泡用。〕加竹沥〔一小杯。〕姜

  汁〔开痰止呕。五匙。〕

  此消痰降逆温中下气之剂,因热者大忌之。

  \\二陈汤\\〔见中风。〕治湿痰及一切饮症之要药。

  此燥湿、理气、化痰之剂。虚者加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其痰,名六君子汤。先哲云∶脾为生

  痰之原。又曰∶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若吐涎沫,不甚稠粘,此脾

  虚不能约束津液故也,六君子加益智仁治之。益智辛热,能摄涎,非虚寒勿用。每见劳嗝等症,多有

  吐白涎沫者,此系热极所致。凡临症最宜细审,治始无误。

  \\仲淳痰饮丸\\〔亦可煎服。〕治一切饮症如神。

  六君子去甘草〔健脾燥湿,去甘草,嫌其缓中。各四两。〕加旋复花〔消痰。三两。〕

  猎苓泽泻〔行水。各三两。〕枳实〔一两。〕浓朴木香〔降气散郁。各五钱。〕因酒

  湿者,加黄连,〔一两。〕因寒湿者,加茅术,〔二两。〕白豆蔻,〔五钱。〕因抑郁者,加紫苏。〔

  四两,〕〔姜汁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淡姜汤下。每服三、四、五钱,日三服。〕

  此健脾燥湿,消饮行水,降气散郁之剂。凡遇饮症,投之辄效。仲景用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汤,

  四味通阳,化气渗水,健脾胜湿消饮;用八味肾气丸,补益真阳,使肾气不虚,水不上泛为痰;用葶苈大

  枣汤,以泻肺气之闭,使气行而饮自不聚。载在《金匮》痰饮门。其方非一,所宜参究。

  \\神术丸\\治湿痰〔肥人多患之。〕及一切饮症如神。

  茅术〔一斤,黑芝麻一斤。同水研浆拌之,九蒸九晒。〕〔枣肉为丸。秋月燥令,可用天冬钱

  许,煎汤送下。〕

  此治湿消饮之神剂,并治湿痹及脾湿肿胀极效。

  \\茯苓丸\\治痰停中脘,脾气壅滞,不得下行,上攻两臂,抽牵作痛,手不能举。〔脾主四肢故

  也。〕服者立效。

  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五钱。〕

  风化硝〔引消痰利气之品,同润下归大肠。二钱五分。〕〔姜汁煮,面湖为丸,桐子大,每服

  三、五十丸,淡姜汤下。〕

  此导痰润下之缓剂。

  \\礞石滚痰丸\\治一切积聚痰结,百种怪症。〔病而至于变异百出,症不可凭,脉不可据,莫测端

  倪者,大属于痰。〕

  青礞石〔消积滞,坠痰涎之要药。火硝等分,金色。汤氏治小儿用用一钱,岂有君药反少

  之理,原方分量疑误。〕制大黄〔驱逐一切积滞,停淡留饮之神剂。〕黄芩〔芩之治痰,假以

  降其火也。各八两。〕真沉香〔沉之治痰,借以降其气。一两。木香亦可。〕〔水泛为丸,白汤下

  一、二、三钱。〕

  此驱痰除热泄结之圣剂。若因于脾湿,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因酒醪浓味生痰,浓浓胶固,咯唾难

  出者,此药但取痰积,次第而下,并不大泻,应如鼓桴。如阴虚痰火禁用,虚人亦禁。

  痰得涩脉难治。

点击下载App,搜索"顾松园医镜",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