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诫子孝顺母亲
【原文】
你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也是。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我之狂愚,亦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笑。
我若不在,你母是个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两个要孝顺他,凡事依他。不可说你母向那个儿子,不向那个儿子;向那个媳妇,不向那个媳妇。要着他生一些儿气,便是不孝。不但天诛你,我在九泉之下,也摆布你。
你两个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当和好到老。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不可因言语差错,小事差池,便面红耳赤。应箕性暴些,应尾自幼晓得他性儿的,看我面皮,若有些冲撞,担待他罢!应箕敬你哥哥,要十分小心,和敬我一般的敬才是。若你哥哥计较你些儿,你便自家跪拜与他赔礼;他若十分恼不解,你便央及你哥相好的朋友劝他。不可他恼了,你就不让他。你大伯这样无情的摆布我,我还敬他,是你眼见的。你待你哥;要学我才好。
应尾媳妇是儒家女,应箕媳妇是宦家女,此最难处。应尾要教导你媳妇,爱弟妻如亲妹,不可因他是官宦人家女,便气不过,生猜忌之心。应箕要教导你媳妇,敬嫂嫂如亲姊,衣服首饰穿戴十分好的,你嫂嫂见了,口虽不言,心里便有几分不耐烦,嫌隙自此生矣。四季衣服,每遇出入,妯娌两个是一样的,兄弟两个也是一样的。每吃饭,你两个同你母一处吃,两个媳妇一处吃,不可各人和各人媳妇自己房里吃,久则就生恶了。
你两个不拘有天来大恼,要私下请众亲戚讲和,切记不可告之于官。要是一人先告,后者把这手卷送之于官,先告者即是不孝,官府必重治他。央及你两个,好歹与我长些志气,再预告问官老先生,若见此卷,幸怜我苦情,教我二子,再三劝诱,使争而复和,则我九泉之下,必有衔结之报。
你堂兄燕雄、燕豪、燕杰、燕贤,都是知好歹的人。你两个要敬他、让他。祖产分有未均处,他若是爱便宜,也让他罢。切记休要争竞,自有旁人话短长也。
——选自《杨忠愍集》
【译文】
你读书,假如能中举,中个进士,想到我眼前所受的痛苦,不做官也罢!假如要做官,务必正直忠厚,赤胆忠心报国。固然不能像我这样狂愚、也不能因为我忠诚而受祸,就改变心愿和作为,松懈自己行善的志向,而招人“父贤子不肖”的耻笑。
我如果不在人世,你母亲是个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兄弟俩要孝顺她,凡事要依着她。不能说她偏向那个儿子,不向着那个儿子;偏向那个媳妇,不向着那个媳妇。要是惹她生一点点气,就是不孝。不仅老天要讨伐你,我在九泉之下也要处置你。
你俩是一母同胞兄弟,应当和睦相处到老。不能各自私积钱财,引起争吵;不能因为言语上的差错、小事的差池,就争得面红耳赤。应箕性子粗暴些,应尾从小了解他的性子,看在我的面上,如果发生冲撞,就让他些吧!应箕敬重你哥哥,要十分敬重,像敬重我一样的敬重才对。如果你哥哥计较你什么的,你就自己跪拜在他面前,给他赔礼道歉;如果他仍然十分恼怒,你就去请求与你哥哥相好的朋友来规劝他。千万不能因为他恼怒,你就不谦让他了。你大伯曾经这样无情地摆布我,我还是这样敬重他,这是你亲眼所见的。你对待你哥哥,一定要向我学习才好。
应尾的妻子是儒家女,应箕的妻子是宦家女,这是很不容易相处的。应尾要教导你的妻子,爱护弟媳妇如同亲妹妹,切不可因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就气不过,产生猜忌心理。应箕也要教导自己的妻子,敬重嫂嫂如同亲姐姐,衣服首饰不要穿戴得过分好的,要不然你嫂嫂看见了,嘴巴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就有几分不耐烦,彼此就会从这里产生隔阂。四季衣服,每逢外出,妯娌俩要一样,兄弟俩也要一样。吃饭时,你兄弟俩应同你母亲一起吃,妯娌俩一起吃,切不可各人同各人的妻子回到自己房里吃,否则,时间长了,彼此就会产生恶感了。
你兄弟俩不论发生天大的纠纷,要私下里请亲戚来讲和,千万不能告到官府去。……你们的堂兄燕雄、燕豪、燕杰、燕贤,都是知好歹的人。你兄弟俩要敬重、谦让他们。祖辈留下来的遗产在分配过程中有不平均的地方,如果他们爱占点便宜,也就让他们去吧!切记不要争夺,谁是谁非,左邻右舍自有公论。
杨继盛诫子周济“同族贫寒”
【原文】
我一母同胞,见在者四人,你大伯、二姑、四姑及我。大伯有四个好子,且家道富实,不必你忧。你二姑、四姑俱贫穷,要你常看顾他,你敬他和敬我一般。至于你五姑、六姑,亦不可视之如路人也。房族中人有饥寒者,不能葬者,不能嫁娶者,要你量力周济,不可忘一本之念,漠然不关于心。
我家系诗礼士夫之家,冠婚丧祭,必照家礼行。你若不知,当问之于人,不可随俗苟且,庶子孙有所规法。你姊是你同胞的人,他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他。你娘要与他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兄弟之情,且使你娘生气,又为不友,又为不孝。记之!记之!
……然居家做人之道,尽在是矣。拿去你娘看后,做一个布袋装盛,放在我灵前桌上,每月初一、十五,合家大小灵前拜祭了,把这手卷从头至尾念一遍,合家听着;虽有紧事,也休废了!
——选自《杨忠愍集》
【译文】
我一母所生的同胞,如今健在的有:你大伯、二姑、四姑和我。你大伯有四个好儿子,而且家里富足,你不必忧虑。你二姑、四姑都很贫穷,你要经常照顾她们。你尊敬她们要同我尊敬她们一样。至于你五姑、六姑,也不能把她们当外人看待。同族人之中若有饥寒的,不能安葬的,不能嫁娶的,你要量力周济,不可忘记同族之情,漠不关心。
我们家是属于书香官宦之家,遇上加冠、婚娶、丧事、祭祀,一定要按照家礼办理。如果你不知道,应当求教他人,不能随俗了事,要使子孙后代有所效法。你姐姐是你的同胞,她今后若富贵便好,若是贫穷,你兄弟俩要好好地照顾她。你母亲要给她一点东西,你兄弟俩不要阻拦;如果有点阻拦,不但会失去手足之情,而且会惹你母亲生气,既不友好,又不孝顺。切记!……
在家做人的道理,全都写在上面了。送去给你母亲看了之后,做一个布袋把它装好。放在我灵前桌子上面,每月初一、十五,全家大小在灵前拜祭完毕,把我这封家书从头到尾念一遍,全家人听着;即使有紧急事情,也不要废了这个规矩。
李应升诫子不忘亲情
【原文】
吾以直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日也。
汝生于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骄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致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子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今日囚服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物不可陵。此宜慎以守身,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苦苦积累,且吾此番消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吾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于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妹母奉侍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桑梓之义,五也。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厉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吾苦生不能尽养,他日俟祖父母千百年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哀哉!
——选自《碧血录》
【译文】
我以刚直招惹大祸,自我分析只有一死,以报效朝廷,不再与你见面,所以写几句话告诫你:你长大之后,如能把这个教训当作皮革绳子随身佩带,就等于我没有死。
你出生在官宦家庭,祖父母把你看作极为珍贵的玉璧,内外亲戚把你当作贵公子来看待。你平时穿衣漂亮,吃食甘美;平日生气喜笑,任你所为;实在是娇生惯养,不肯穿布旧衣服,不肯吃粗糙米饭。如果长大又不改,必定引来穷困饿死!你应该保持俭朴,珍惜幸福。这是第一。你年轻所经常见到的是闲逛的官吏、奕世的显贵;未见我童生秀才时屈服顺从的样子,未见祖父母艰难支持的日子,又未见我今天穿着囚服投入狱中那种昏暗痛苦的景况!你不用心体会胆汁之苦,哪里还有人心啊!人不可上圈套,物不可受欺凌。应该谨慎从事,爱护自己,这是第二。祖父母疼爱你,你却轻率对待,失去应有的尊敬;你娘训诲你,你却傲慢看待,不去亲近。如今我遭意外灾祸,你取代我当儿子,可以不敬仰体会祖父母的心吗?至于你娘更依靠何人?如果你不孝,神灵会折杀你的。你应该居家孝顺,尊敬长辈,这是第三。我做官自爱名声气节,未曾贪赃肥私。如今家中所存田产,都是祖父母辛勤积累,况且为我此次灾祸消费过半。我一向有个心愿,兄弟三人分家,一定不多要一亩田一粒谷。你视伯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使有祖父母的命令,你也不能多要分毫,以免辜负我的志愿。承继家业,你应该出自公心,这是第四。你既少兄弟,只有一个异母的妹妹,应当待她似同胞,如果她嫁给中等贫寒人家,要给她一百亩田产作嫁妆。至于她娘侍奉我有些年头,应当供养她以足够衣食,拨给她赡养田产,收好租送给她。出外入内,要谨慎提防人家说闲话。周济庶母庶妹,不忘情义,这是第五。你的资质灵性不迟钝,我失去教育训诲,读书已经晚了。你能想到我含辛茹苦,而磨砺意志,勤奋学习,假如有上进之日,即刻回家养老;假如上进没有指望,也要做一名真正的读书秀才,把我所留存的许多遗稿书信古籍,好好诠释说明。文章一脉相承,也不负我望,这是第六。我很痛苦,活着时不能尽孝赡养!等到祖父母百年之后,把他们安葬在我的坟旁,不得远离。悲伤啊!
卢象升诫子弟谦恭自牧
【原文】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委七尺于行间,违二亲之定省。扬荡廓清未效,艰危困苦备尝。此于忠孝何居也?愿吾子弟思其父兄,勿事交游,勿图温饱,勿干戈而俎豆,勿弧矢而鼎彝。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殖货矜愚,乃怨尤之咎府;酣歌恒舞,斯造物之僇民。庭以内悃愊无华,门以外卑谦自牧。非惟可久,抑且省愆。凡吾子弟,其佩老生之常谈;惟我一生,自听彼苍之祸福。
——选自《忠肃集》
【译文】
古人做官兼做学问,唯独我奔走于军旅之中。皇上对我如此隆恩,我怎么好意思推辞?实因七尺之身置于行伍之中,不能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艰难困苦虽然备尝,可扫荡敌人、安定天下的功效未见,我的忠孝又表现在何处?但愿我家子弟经常想着你们的父兄,不要忙于在外交结朋友,不要在家只图自己的温饱。不要碰到战争而想祭祀,不要操着弓箭而想祭器。名声要立,但切忌虚浮;志气要高,但切莫狂妄。经商买卖,以夸耀欺骗,这是引起怨尤的根源,沉溺于酒醉歌舞,这是造物真主的罪人。在家要至诚质朴,出门要谦恭自牧。这样,非但可以保持长久,而且可以减少过失。凡是我家子弟,希望记住这些老生常谈;我一生是祸是福,自然听凭苍天的安排。
王夫之诫弟侄和睦团结
【原文】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岂欺左眼,以皮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风痹,左手岂妒忌右手,愿其同瘫痪乎?
——选自《姜斋文集》
【译文】
和睦的道理,就是不能只凭言语或礼节的过失,心里就不痛快。当看到对方有不对的地方,不妨当面批评,千万不要藏在心里,积怨成仇。天下很大,天下人很多,比我富裕、贫穷、强大、弱小的人,千千万万。尚且弱者不能嫉妒强者,强者不能嫉妒弱者,何况自己的亲骨肉!对贫弱的人,应当表示同情,帮助他们安定生活;对富强的人,应当表示高兴,庆幸我家能有这样的人撑管门户,比如一个人左眼患有角膜病,右眼光亮,右眼难道就欺负左眼,把灰屑撒入左眼吗?又比如一个人右手灵便,左手疯瘫,左手难道就嫉妒右手,希望右手也一样瘫痪吗?
吕氏父子诫子弟不负亲心
【原文】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却教惹怒生嗔,只是我不成人。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自打一下偏疼,人说一句偏怨;口噙一个娇儿,断送坏了干看。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使他不辨不难,要他心上无言;人言未必皆真,听言只听三分。自家认了不是,人再不好说你,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踢你。慌忙倒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走路休走岔了,说话休说发了。乞儿口干力尽,终口不得一钱;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生害命。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
——选自《小儿语》
【译文】
万爱千恩百苦,谁也比不上父母最疼爱我了,如果惹他们生气,那就太不像话了,简直不是人。孩子小的时候放纵他,骄惯他,大了以后违背了父母的心愿。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最后养成了一个不孝的子孙,如仇人一般。对孩子自己舍不得打,也不愿意让别人说,恨不得用嘴把他含起来,最后把孩子的一生断送了,这时着急也没用了。老子对儿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的一切不好的行为,影响着儿子可能干出更加恶劣的事来。如果做人想做个好人,就是担柴卖草也不丢人。如果行为不好,地位再高,职位再大,也没什么可夸耀的。人一辈子出现家破人亡的事,出在说话上占了八分,所以说话伤人也害己。人心术要正,背地里干的一切瞒得了人,瞒不过天。让人不说话是比较容易的,但要让人心里也服气就比较难了。人们说话不会都是真话,听的时候信三分就行了。如果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别人就不好再批评你了,自己倒在地下了,别人也不好再踢你了。慌慌张张是不会得到好处的,稳重往往会有所作为。人说话多不如说话少,说话少不如说别人爱听的话,这样才不会引起矛盾。受了一点小的屈辱就忍不下,引起大的屈辱反而倒忍受了。走路时注意不要走差了,说话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讨饭的孩子四处讨要口干力尽,最后没得到一文钱,败家之子在满桌美餐面前却还嫌不好吃。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救苦救难,扶助贫穷。实际上不遭受重大天灾的话,施舍也花不了多少钱。昆虫也害怕挨饿,蚂蚁都知道疼痛,有谁不怕死呢,因此千万不要干那种杀生害命之事。别人富了自己气恼,别人遭灾心里高兴。这种人是品德不高,心肠不好的人。天大的功劳自己一夸,就使人反感,再深的罪过自己勇于承认,也就容易使人原谅。你偷看人家妇女心里感到很好,别人偷看你家妇女你却不高兴。
李诫子弟“慎察”
【原文】
我即死,欲有言,恐悲哭不得尽,故一诀耳!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辛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
——选自《新唐书·李传)
【译文】
我快死了,有话要说,怕悲哀哭泣不能说完,所以找大家来诀别。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三人都辛辛苦苦建立门第,希望将富贵传给后人,结果都被不肖之子败坏了。现在我将子孙托付给你,你要认真监督他们,如有不约束检点自己的言行,与坏人交往的,马上打死他,然后再报告皇帝,不要让后人耻笑我,就像我耻笑房玄龄、杜如晦一样。
李世民诫子以己为鉴
【原文】
古人有言:非知之难,唯行不易;行之可勉,唯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岂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皆俯从其易,不能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逸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是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唯慎过于将来。择哲王以师,与无以吾为前鉴。夫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其为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吾在位已来,所缺多矣。奇丽服玩,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人劳,此非屈己也。斯数事者,吾之深过也。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矣;平定区宇,其功大矣。益多损少,民不以为怨;功大过微,德之未亏。然犹尽美之踪,于焉多愧;尽善之道,顾此怀惭。况尔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而身安。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选自《唐太宗集》
【译文】
古人有这种说法:知道是不难的,做起来才不容易;事情可以努力去做,只是坚持到底实在难。所以,暴虐的君王,并非只是知道做坏事的人;圣明的君主,也并非只看见的是崇善的途径。实在是由于正道遥远而难以遵循,邪路近而容易实践。凡是小人都情愿走容易的路而不愿意努力去做艰难的事的,所以,祸败就随之而来了。君子知难而进,不图安逸而去做容易的事,所以福庆总向着他。由此而知,祸福无门,都是各人自己召来的。要想悔改前非,唯一的途径就是对将来可能犯的过错加以预防。要选择明哲的先王为师,而不要把我当作榜样。凡效法上等人,只能成为中等人,效法中等人,就会沦为下等人。所以说,我不是德行非常高尚的人,不可效法啊!我在位以来,所犯的缺点、错误太多了。华丽的衣服,希奇的玩物,锦绣、珠宝、玉器、源源不断地送到我的面前,这样做,就无法防止自己欲望的扩大。精雕细琢的堂柱和屋椽,高台深池,诸如此类的土木工程也不断进行,这样做,就不是节俭的志向。还有艮犬骏马鹰鹘之类,不管路途有多远,也得去捕捉到手,这样做,就不是节俭的心意。好几次巡游各地,使百姓受到极大的劳苦,这样做,就不是克己啊。凡此种种,都是我的大错啊。你们不要把这些当作正确的东西来仿效。但我救世济民,做过不少的好事:平定海内,功劳很大。益多损少,百姓就不会埋怨;功大过小,品德没有亏损。然而从完美的高度来要求自己,不能不感到惭愧;从道德至善来看,也是深感惭愧的。况且你没有一丝一毫的功业,只因父祖创建的基业登上了皇位。假如能崇善而广施恩泽,就可保住基业和自身,假如放纵情欲,为非作歹,就会毁掉基业和自身。国家基业是成功艰难败亡快的,皇帝的宝位又是丧失容易得到难。能不珍惜和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