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颜氏家训16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

  [注释\\]

  ①名:名称,名声。实:实际。儒家特别强调名实相符。

  ②德艺周厚:

  德才兼备。艺:才艺,才能。周厚:兼有而深厚。周,周到,全面。

  ③姝

  (shū)丽:美丽。

  ④体:体察,考察。道:道理,思想、主张。德:道德规范。

  ⑤厚:忠厚。

  ⑥干:求。

  ⑦履:践踏,践履。

  ⑧颠蹶(jué):颠仆,跌倒。

  ⑨拱把:两手合围,叫

  拱;只手把握,叫把。梁:桥。

  ⑩方轨:(两车)并行。这里比喻(道路)平坦。

  造舟:连接舟船,加置木板,用以渡水。略如今天的浮桥。

  仲由:即

  子路。孔子的学生。信:信任。

  赵熹之降城:赵熹信义卓著,后汉时,舞

  阴的一个大姓李氏拥城不降,更始帝派天柱将军李宝去劝降,不从,唯赵熹去

  劝降,立即投降。赵熹,字伯阳。光武帝时,累迁至刺史,封节分侯。章帝时,

  进为太傅。

  折冲:抵御,击退。

  金贝:钱币。

  干橹:盾牌。小的称干,大的称橹。

  虙(fú)子

  贱:或作“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学生。传为伏羲

  的后代。曾担任单父宰。

  诚于此者形于彼:语出《孔子家语·屈节》:“诚

  于此者型于彼。”型、形:二字相通。模型,榜样。

  熟:详细,仔细。

  伯石让卿:春秋时,郑国的伯石假意推让卿的职位。《左传·襄公三十年》载,“伯

  有既死,使太史命伯石为卿,辞。太史退,则请命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

  乃受策入拜。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王莽辞政:东汉末,王莽

  假意推辞担任大司马。《汉书·王莽传》载,“大司马王根荐莽自代,上遂擢莽

  为大司马。哀帝即位,莽上疏乞骸骨。哀帝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

  得奉宗庙,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朕甚伤焉。已诏尚书待君奏

  事。’又遣丞相孔光等白太后:‘大司马即不起,皇帝不敢听政。’太后复令莽视

  事。已因傅太后怒,复乞骸骨。”

  哀毁:居丧时因哀伤过度而损坏健康。

  后以“哀毁”指代居丧尽礼。逾:超过。

  苫(shān)块:“寝苫枕块”的简略

  说法。古人居父母之丧,必以草垫(苫)为席,表示哀伤父母已葬于丛草中,又

  必以土块为枕,表示哀伤父母已葬于土地中。

  巴豆:一名巴菽。形如菽

  豆,因产于巴蜀,故名巴豆。可以入药。

  殷厚:富足,殷实。

  犊:这里指牛肉。珍玩:珍贵的玩赏物品。

  饵:以利诱人。

  聘:古代国与国通问修好。

  韩晋明:北齐人。袭父

  爵,后改封为东莱王。少负侠气,留心学问。

  机杼:织布机。这里借指诗

  文的命意构思。

  宴言:宴饮谈话。

  造次:急促,仓猝。

  了:完全,

  绝。向:向来,以往。

  玉珽(tǐng)杼上终葵首:把玉珽向上刮削到终葵首

  止。珽埏:即玉笏。皇帝所执的玉制手板。杼:杀,刮削。终葵:齐人称椎为

  终葵。终葵首:椎头。

  葵叶:终葵的叶子。终葵,草名,其叶圆,似椎头。

  这里,“士族”因不知韩晋明所问何意,又不知齐人把椎头称为终葵首,因而以

  “葵叶”回答。

  治点:修改润饰。

  声价:声望和身份地位。

  精励:努力奋进。

  襄国:县名。汉朝初年置。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市。

  笃:笃厚,笃实,老实。

  经怀:经心。

  赍(jī):送物与人。

  思:思念的情谊。

  泗州:州名。治所在宿预(今江苏宿迁县)。

  触涂:犹“触处”。随处,到

  处,处处。

  神:精神。形:形体,身体。

  蝉壳蛇皮:蝉到一定时候便脱壳,蛇到

  一定时候便脱皮。《淮南子·精神》有“蝉蜕蛇解”,与此同义。

  迒(háng):

  兽迹,车迹。

  预:通“与”。何预,犹何与,常用以表比较。

  名教:正名

  定分的封建礼教。

  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君死后,他与弟弟叔

  齐相互谦让王位。又反对周武王伐商,乃双双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饿死。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清风:清白良

  好的风尚。

  季札:即公子札。春秋时吴国人,曾多次推让君位。封于延

  陵(今江苏常州),被称为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风台)。以善体人

  意、不贪物好权著名。

  仁风:仁爱的风气。

  柳下惠:即展禽。名获,

  字禽。食邑在柳下(今山东泰县柳里),谥惠,故后人称柳下惠。春秋时鲁国

  大夫,以讲究礼节著名。《孟子·万章下》: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

  敦。”

  贞:忠贞的风气。

  史鱼:即史,字子鱼。春秋时魏国大夫。以

  正直敢谏,至死不渝著名。《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

  邦无道如矢。’”

  直风:正直的风气。

  鱼鳞凤翼:鱼的鳞和凤的翅。这

  里比喻人才辈出。

  杂沓:纷纭众多的样子。参差:不齐的样子。杂沓参

  差:形容人才众多而又各有所长。

  悠悠:无穷尽的样子。

  祖考:祖

  先。父死曰考。

  冕服:举行吉礼时用的礼服。墙宇:墙壁屋宇。冕服墙

  宇,这里借代社会地位和财产。

  泽:恩泽。

  汲汲(jíjí):心情急切的

  样子。

  魂爽:即魂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译文\\]

  名誉与实际之间,就像形体与影像之间一样。德才周全

  深厚的人,他的名声必然是好的;容貌秀丽的人,他的影像也

  必然是美的。如今不修正身心,却企求在世上得到好名声的

  人,就像容貌丑陋却要求美丽的影像映显于镜中一样。上德

  之人忘却名声,中德的人树立名声,下德的人窃取名声。忘却

  名声的人,内心体悟了“道”,行为符合了“德”,受到鬼神的赐

  福和保佑,他们并不是靠追求而得到名声的;树立名声的人,

  修养身心谨慎行事,担心自己的荣名得不到显扬,他们是不会

  对名声谦让的;盗取名声的人,貌似忠厚,心怀奸诈,谋求浮华

  的虚名,他们是不能获得真正的名声的。

  人的双脚所踩的宽度,不过几寸,但是在尺把宽的小路上

  走,常常会失足掉下山崖,跨过双手合抱粗的独木桥,也往往

  会落进河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方两边都没有空余

  的地方。君子立身处世的情况,和这个有些类似。最真诚的

  话,人们不一定会相信;最纯洁的行为,有人也会产生怀疑。

  这都是因为人的一言一行,声望名誉没有余地的缘故。我经

  常被人诋毁,常常因此而自我反省。如果在立身处世上做到

  像走在平坦大道、宽广的浮桥上一样广有余地,那么你所说的

  话就像子路的言语一样,胜过诸侯会盟的誓言;你所做的事就

  像赵熹劝降一城,胜过冲锋陷阵的大将。

  我看到世上很多人,有了清廉的名声后就开始聚敛财富,

  有了重信誉的名声后就开始话不算数了,这些人不知道他们

  后来的行为,会把前面辛辛苦苦建立的名声全毁掉。虙子贱

  说过:“内心真实的东西总会在外面表现出来。”人的虚假真实

  都发自内心,没有不流露在外面的,只是别人没有认真地观察

  罢了。一旦被别人看出了真相,那么巧妙掩饰的虚假还不如

  笨拙不加掩饰的真实,因为由此造成的羞耻太大了。伯石假

  意辞让卿位,王莽佯装交出权柄,自认为干得很巧妙,但真相

  还是被写在书上,流传千秋万代,可真是使人感到毛发悚立,

  心惊胆战。近年有一名大贵人,以孝敬父母著称,前后为父母

  的服丧期间,表示哀痛心情的举动都超出了一般礼制,也足以

  获得高于常人的名声了。但他却用巴豆涂脸,特意造成病疮,

  给人造成哀痛悲泣过度而生疮的假象。左右侍奉的童子,却

  不能为他遮盖,于是,真相流露,反而使外人认为他服丧时的

  居住饮食等其他行为,全都不可相信。像这样因为做了一件

  虚假的行为,就抹杀了许多真实行为的效果,全都是因为无休

  无止地追求名誉而造成的。

  有一个士族出身的人,所读的书也不超过二三百卷,天生

  笨拙,可是家世富庶,于是就极力矜夸,常用酒肉珍宝结交名

  士。那些愿意接受他财物的人,便相继为他吹嘘,致使朝廷也

  以为他有文才,曾聘他出去做官。东莱王韩晋明酷爱文学,怀

  疑这个士族的作品并非自己撰写,于是设置宴会,当面向他请

  教试探。欢宴整日,座中皆为诗文名士,他们按声韵提笔赋

  诗。这个士族很快作好一首诗,但全不符合音韵。诸位客人

  各自沉吟作诗,没有人发现这一情况。韩晋明退席后感叹道:

  “果然不出我所料。”韩晋明曾有一次问这士人说:“玉珽的机

  杼上安装终葵之首,是什么形状?”他竟回答说:“珽头弯曲,大

  概像葵叶的形状吧。”韩晋明是个有学问的人,忍俊不禁地对

  我谈起这件事。

  有些人常润饰修改自己子弟的文章,用以抬高他们的身

  价,这是一种坏事的做法。一是不能永远为他们修改润色,迟

  早要露出真相;二是学习的人有所依凭,会更加懒惰不用功。

  邺城有一个年轻人,出仕担任襄国县令,非常勤奋用心。

  公务时十分认真,对下面的人关怀体贴,想借此求取声誉。每

  当新兵出发,他总要与兵士握手送别,有时还送给他们梨、枣、

  大饼等食物,与每人都告别一番,说:“因为执行上面的命令,

  要烦劳你们,我内心很不好受。路上难免饥渴,这些就算是我

  的一片心意吧。”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等到他迁为泗州别驾,

  这类费用更多,无法每次都遍赠食物,时间一长,势必矫情虚

  饰,难以为继,声名也因此而毁坏了。

  有人问:“人死之后形神俱消,留下的名声,也就像蝉蛇蜕

  化后的皮壳,像鸟兽经过后留下的踪迹一样,与死人有何关

  系,而圣人却用它来教化百姓呢?”回答说:“是为了劝勉。勉

  励人们树立名誉,就能得到实效。况且褒扬一个伯夷,千万人

  中就会形成清正的风气;褒扬一个季札,千万人中就会形成仁

  爱的风气;褒扬一个柳下惠,千万人中就会形成贞操的风气;

  褒扬一个史鱼,千万人中就会形成正直的风气。所以圣人希

  望这类美名不绝如缕,流传在世上,其意义不是很大吗?天地

  如此之大,人们无不仰慕美名,大概是因为人的性情,都喜欢

  善的东西。再说,祖先的好名声,对子孙来说就像是冠冕华

  堂,自古至今,获得祖先声誉荫庇的也实在太多了。多行善

  事,树立名誉,就如同造房和种树,在生时能获得它的利益,去

  世后又能泽被后世。世上的庸人,如果他们与那些美名与灵

  魂一同升华,与松柏一样长青的贤人相比,实在是太笨了。”

  涉务第十一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

  左琴右书①,以贵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

  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②,经纶博雅;二

  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

  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

  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

  辱君命③;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④,开略有术。

  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

  与六涂哉⑤?但当皆晓指趣⑥,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⑦古今,若指诸掌,及有

  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

  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

  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

  也。

  晋朝南渡⑧,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⑨有才干者,

  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

  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

  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

  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

  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

  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⑩爱小人而疏士大夫,

  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

  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

  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

  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

  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

  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

  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

  存。耕种之,茠钅且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

  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

  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

  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未尝目观起一土发土钅且,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

  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

  办,皆优闲之过也。

  [注释\\]

  ①左琴右书:古人往往琴书并言,认为士大夫的风雅之

  事。“左”、“右”用来修饰同一类行为。

  ②治体:指国家的体制、法度。

  ③不辱君命:不使君命受到折辱,也就是完成使命之意。

  ④程功:衡量功绩,计算完成工程的进度。

  ⑤涂:通“途”;六途,指上述的“六事”。

  ⑥指趣:即“旨趣”。

  ⑦品藻:评议,鉴定等级。

  ⑧晋朝南渡:指建武元年(317)西晋灭亡,司马睿南渡并

  在建康建立东晋一事。

  ⑨冠带:士族、缙绅的代称,以其戴冠束带故称。

  ⑩梁武帝父子:梁武帝萧衍共有八子。此处仅指梁武帝

  和后来居位的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

  宣城王:指南朝梁简文帝嫡长子萧大器,武帝中大通三

  年受封宣城郡王。简文帝即位后,为太子。后死于侯景之乱,

  谥哀太子。

  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高仅约三尺,骑上它能在果树

  下行走,故有此称。南朝时供富贵人平时乘坐。

  放达:率性而为,不为世俗礼法所拘束。

  陆梁:跳跃,强横不驯。

  稼穑:指农事。

  本:指农业,与下文“末业”相对。

  土发:指耕地时一耦所翻起的土。

  不了:不晓事。此指不明为官之道。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