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唐诗三百首(2)",免费读到尾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1、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去国久。胡天:指匈奴。

  2、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岁加冠典。

  4、茂陵:意谓苏武回国时,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赏。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杂诗》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着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着: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哥舒歌》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释]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1、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2、太华:华山。

  3、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4、迥:远。

  5、帝乡:指都城。

  《早秋》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

  1、泛:弹,犹流荡。

  2、还密:尚未凋零。

  3、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烽火:边境报警的信号,古时从边境到都城沿路设置烽火台。遇有军情,燃火报警,递相传告,唐制以烽火台上火炬数报告军情缓急,一炬火传至所在州县,两炬以上传至京城。表明军情紧急。西京:自东汉以来,即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2.牙璋:调兵的符信。朝廷与主将各持一块,以齿状相合为信,合处即称为牙。璋:原指一种玉,但兵符不一定都是用玉制成。凤阙:汉武帝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称为凤阙,此处代指皇宫。

  3.铁骑(jì):精壮的骑兵。龙城:龙庭。见卢思道《从军行》注。此处代指敌人巢穴。

  4.雪暗:指风雪弥漫使天色昏暗。凋旗画:军旗的彩画暗淡失色。

  5.百夫长:下级军官。

  [作者介绍]

  杨炯,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着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

  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鸟。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释]

  1、漫叟: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点击下载App,搜索"唐诗三百首(2)",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