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孫子略解",免费读到尾

  (曹操曰:吏不能統卒,故弛壞。)

  吏強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強欲進,卒弱,輒陷敗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將也。大將怒之,心不壓服,忿而赴敵,不量輕重,則必崩壞。)

  將弱不嚴,教導不明;吏卒無常,陣兵縱橫,曰亂。

  (曹操曰:為將若此,亂之道也。)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曹操曰:其勢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

  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

  可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居死地。

  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專用,罰不可獨任;若驕子之喜怒對目,還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

  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曹操曰:勝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困,舉而不窮。故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戰之地有九。)

  孫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

  覆地,有圍地,有死地。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諸侯戰其地者,為散。

  (曹操曰:士卒戀土,道近易散。)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

  (曹操曰:士卒皆輕返也。)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

  (曹操曰:可以少勝眾、弱擊強。)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

  (曹操曰:道正相交錯也。)

  諸侯之地三屬,

  (曹操曰:我與敵相當,而旁有他國也。)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

  (曹操曰:先至得其國助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

  (曹操曰:難返之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覆。

  (曹操曰:少固也。)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

  疾則存,不疾則亡者,為死。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則不得,退則有礙。)

  是故,散地則無戰,

  輕地則無止,

  爭地則無攻,

  (曹操曰:不當攻,當先至為利也。)

  交地則無絕,

  (曹操曰:相及屬也。)

  衢地則合交,

  (曹操曰:結諸侯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孫子略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