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
属性:《厥病篇》曰∶肠中有虫瘕及蛟,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作痛肿聚
,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也。以手按聚而坚持之,无令
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HT腹痛,形中上者。
《口问篇》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
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五癃津液别篇》曰∶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
气逆,故唾出。
《上膈篇》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时乃出。(
详噎膈门)
《气交变大论》曰∶岁木不及,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岁土不及
,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虫食甘黄,气客于脾。
《论疾诊尺篇》曰∶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微滑为虫毒蝎腹热。
论证(共三条)
属性:虫之为病,人多有之,由于化生,诚为莫测。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由口腹不节、
由食饮停积而生,是固皆有之矣。然以常见验之,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正以随食
随化,虫自难存;而虫能为患者,终是脏气之弱,行化之迟,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然则
或由湿热,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滞腻,皆可生虫,非独湿热已也。然以上数者之中,
又惟生冷生虫为最。即如收藏诸物,但着生水,或近阴湿,则最易蛀腐,非其义乎?故凡欲
爱养小儿,即当节其水果,以防败脾,此实紧要之一端也。至若治虫之法,虽当去虫,而欲
治生虫之本以杜其源,犹当以温养脾肾元气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
生也。余制有温脏丸方,最所宜也。
一、虫之为病,其类不一,或由渐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为害,则为腹痛食减,
渐至羸瘠而危者有之。凡虫痛证,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
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
积之证,速宜逐之。
《本事方》云∶心虫曰蛔,脾虫曰寸白,肾虫如寸截丝缕,肝虫如烂杏,肺虫如蚕,皆
能杀人,惟肺虫为急。肺虫居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
难。
论治(共四条)
属性:治虫之剂,凡虫势骤急,上攻心腹作痛者,宜扫虫煎先治其标。若虫积坚固者,宜猎虫
丸、遇仙丹、木香槟榔丸、百顺丸之类主之。或稍缓而质弱者,宜芜荑散、化虫散之类主之。丹溪云∶打虫方用楝树根、槟榔、鹤虱,夏取汁,冬浓煎饮之。又万应丸最妙。
一、治虫之法,按丹溪云∶上半月虫头向上,易治,下半月虫头向下,难治。先以肉汁
或糖蜜引虫头向上,然后用药。此皆法之善者,然此惟缓治之法耳。然虫证甚急,又安能必
待其时乎?且以望前望后辨虫头,亦若渺茫无据,惟先用香饵而虫头可引,岂非望后之治,
亦自有法。又何虑其难治也。
徐东皋云∶治虫之方固多,而用之者不知其法,则亦不能下虫。如丹溪云虫头向下之时
,必须俟其向上,法当行于月半之前也。若虫得食,则不食药,亦不能下虫,而徒泻其虚也。故虽有方,不知其法,则方亦不效。凡欲下虫,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虫饥,次早五更用油
煎肉,嚼之良久,腹内虫闻肉香,头皆向上而欲食,乃以鸡蛋煎饼和药,嚼而食之,须臾服
葱汤或白水,少少以助药力下行,不超时而虫俱下,甚至数升。然后以白粥补之,随服补剂
调理脾胃,而疾可悉愈。
一、验治法。昔一人患心腹大痛,或止或作,痛不可忍,凡用去积行气等药,百方不效。但于痛极时须用拳捶之,痛得少止,而旋止旋作,久不能愈,日加困弊,莫测其故。忽一
胡僧见之,曰余能治也。遂令病者,先食香饵,继进一丸,打下一硬嘴异虫,遂愈。此因虫
啮肠脏,所以痛极,捶之,则五内震动,虫亦畏而敛伏。不捶而虫得自由,所以复作。此亦
验虫奇法。故凡见心腹痛证,但用揉按,重捻而痛得暂止者,多有因虫而然也。
蛔虫(共五条)
属性:凡诸虫之中,惟蛔虫最多,其逐治之法总若前条,然旋逐旋生,终非善策,欲杜其源,
必须温养脾胃,脾胃气强,虫自不生矣。故凡逐虫之后,或于未逐之先。若欲调补脾肾,则
如归脾汤、温胃饮、五君子煎、理中汤,或理阴煎之属,皆所宜也。若欲兼虫而治之,则惟
温脏丸为最善。凡治虫之法,或攻或补,自有缓急先后之宜,所当详辨,不可任意忽略也。
《巢氏病源》曰∶凡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今脉反洪大者,是蛔虫也。
《医余》曰∶蛔虫亦九虫之数,人腹中皆有之。小儿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食过多,胃虚
而热,生虫。令人腹痛恶心,口吐清水,腹上青筋。用火煨使君子与食,以壳煎汤送下,甚
妙。然世人多于临卧服之,又无日分,多不验。惟月初四五里五更而服之,至日午前虫尽下
,可用温平和胃药调理一二日。凡虫在腹中,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故中
旬下旬用药则不入虫口,所以不验也。牛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
而行,下旬生者,后随之。猫之食鼠亦然。天地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
伤寒门有吐蛔、蛔厥证治。呕吐门有吐蛔治法,并吐蛔治按。肿胀门有孙一奎蛔虫按,
俱当参阅。
《外台》用苦楝汤治蛔虫。
寸白虫(共三条)
属性: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
二丈。治寸白虫无如榧子煎,其效如神。
《本事方》云∶用《良方》锡灰、芜荑、槟榔者极佳,五更服则虫尽下。以此为末,用
石榴根煎汁送下三钱,或丸服亦可。
《庚志》云∶赵子山,字景高,寓居邵武军天王寺,苦寸白虫为患。医者咸云∶是疾当
止酒。然以素所耽嗜,欲罢不能。一夕醉于外舍,至夜半口干舌燥,仓卒无汤饮,适见廊庑
下有瓮水,月色下照,莹然可掬,即酌而饮之,甚甘如饴,连饮数酌,乃就寝。迨晓虫出盈
席,觉心腹顿宽,宿疾遂愈。一家皆惊异,验其所饮,盖寺仆日织草履浸红藤根水也。
小儿疳虫(名曰疳)
属性:小儿疳,亦由饮食过伤,致成疳积。身热腹大,面黄,四肢无力,昏睡,鼻烂汁
臭,齿龈生疮,或下痢黑血。皆腹中有虫故也。宜九味芦荟丸、追虫丸、四味肥儿丸、七味
肥儿丸、蟾蜍丸之类主之。虫去之后,仍当调补气血。
应声虫(共二条)
属性:《泊宅编》云∶水州通判听军员毛景得奇疾,每语喉中必有物作声相应。有道人教令诵
本草药名,至蓝而默然。遂取蓝捣汁饮之,少顷吐出肉块长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后无声。
陈正敏《遁斋闲览》载杨中年得异病,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
其声渐大。有道人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
取服之。如言,读至雷丸,虫无声,乃顿服之,遂愈。后正敏至长沙,遇一丐者亦
有是疾,环而观之者甚众。因教服雷丸,丐者亦愈。
九虫
属性:《千金要方》云∶人腹中生虫,大率有九,皆能食人脏腑。一曰伏虫,长四分,群虫之
主也。二曰蛔虫,长一尺,生发多则贯心而杀人。三曰白虫,长一寸,子孙相生,其母转大
,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四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五曰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胃逆喜哕。七曰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
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九曰蛲虫,致细微,形如菜虫,居广肠之间,多则为痔,
剧则为癞。因人疮痍,即生诸痈疽、癣、疥、龋虫,无所不为,其害匪细。凡此
诸虫,大则根据附脏腑之间,小则侵蚀肌肤之内。若元气尚实,未为大害,稍有虚损,遂肆其
毒,甚至如劳瘵杀人,及传尸疰怪,或应声溪鼠之类。而非理之可测者多矣。业医者,不可
不究其所致之本,及治之之法也。
狐惑(共二条)
属性:仲景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
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蚀于上部则声哑,甘草泻心汤
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愚按∶此仲景云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则可见本非伤寒也。而后世即以狐惑为伤寒者,岂非误乎!
《千金要方》曰∶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
,蚀人五脏及下部。若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
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痛闷,此虫在上蚀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
,其人喜眠,此虫在下,蚀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蚀虫药,不尔,虫杀人。又曰
∶凡患湿者,多是热病后,或久泻不止,或有客热结在腹中,或易水土,温凉气着,
多生此病。亦有干,不甚泻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凡湿得冷则苦痢
,单煮黄连及艾叶、苦参之属,皆可用之。若病患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烦愦,不知
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为意,下部生虫,虫蚀其肛,
肛烂见五脏便死,烧艾于竹筒熏之。
诸虫方
属性:一、传尸劳瘵未甚者,宜早用神授散。(因二五五)
一、虫内蚀,下部生疮,宜雄黄兑散主之。(因二五七)
一、大孔虫痒方。(因二五八)
一、银朱烟,用治肤腠诸虫,无不神妙。(新因五三)
诸虫论列方
属性:扫虫煎(新和十四)猎虫丸(新攻五)芜荑散(和三一九)追虫丸(攻九七)化虫散(
攻九八)五君子煎(新热六)百顺丸(新攻六)苦楝汤(攻四七)榧子煎(和三二一)甘
草泻心汤(寒二八)温脏丸(新热二四)蟾蜍丸(小一二三)四味肥儿丸(小百十一)理中
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七味肥儿丸(小百十三)温胃饮(新热五)归脾汤(补三二)
九味芦荟丸(小百十五)万应丸(攻九九)遇仙丹(攻五一)木香槟榔丸(攻四九)
论外备用方
属性:圣效方(和三二二寸白虫)妙应丸(攻百杀虫)《直指》芜荑散(和三百二十取
虫)仲景乌梅丸(和三二二胃寒吐蛔)
论饮食诸毒
属性:《风俗通》曰∶禽兽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鱼无腮者,有毒,腮大者亦有毒。鳖肚
下有红藻纹者,有毒。蟹腹下有毛者,有毒。煮酒初出火者,有毒。江南谓之火头酒,饮之
则生痔、溢血。夏月饮食但过宿者,即有毒。夏月酒在铜锡器中过夜,即有毒。铜器盖热食
,气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汤过宿,饮之有毒,盥洗则生疥。桃、杏仁,双仁者
毒,能杀人。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发疮疖。夏秋果熟落地,虫缘者,有毒,人食
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胀而死者。用之沐手,则生浸淫之疥,屡验。泽中死水有毒
,饮之令人生瘕。汤池中温泉水不可饮,令人胀闷,惟澡浴可以疏风愈疥癣。盖其泉自硫黄
中出,故温也。患疥者,宜饱食入浴之,连日数次,汗透而愈;体虚者,不可轻浴。
解一切饮食诸毒
属性:芝麻油总能解一切饮食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馔,必先用真麻油于净锅熬熟,却下肉
炒过,然后入清水煮之,则并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论春夏,无日不食,惟
制之有方,所以鲜有中毒。但犯一切饮食毒者,即用麻油一二杯饮之,得吐即毒释而无不愈
者。
一、解饮食中毒共有十五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百七起至二二一止。
一、善解毒者无如火,盖火能革物之性。
解一切药毒
属性:凡解诸药毒者,宜以荠汁,白扁豆汁、绿豆汁、甘草汁、饧糖汁、米糖汁、蚕
蜕纸烧灰,随便用之,俱可解。
凡解毒药汤剂,不可热服,宜凉饮之。盖毒得热而势愈盛也。虽然,此特以热毒为言耳。若解木鳖、菌蕈、黄连、石膏之类以中阴毒者,岂仍避热而犹堪以寒饮乎?此有医按在呕
吐门,当兼察之。
一、解毒药共十四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二二起至二三五止。
解诸毒通用简易方
属性:一方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
一方拣净土地掘窟,用井水倾入,搅,澄清,多饮则愈。
一方晋矾、建茶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三钱,吐即效,不吐再服。
一方黄连、甘草节二味水煎,凉服,不拘多少。
一方荠、黑豆、甘草咀,每用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未效再
服。
一方白扁豆生为末,水调服二三钱。
一方伏龙肝为细末,凉水调三四钱,搅动服之,吐者,再一服。(即灶心土)
解一切虫兽毒
属性:凡虎伤、犬伤、蛇蝎蜈蚣、水蛭之类皆是也,共二十三方,俱载古方因阵中,自二三六
起至二五八止。
蛊毒(共三条)
属性:蛊之为毒,中土少见之,世传广奥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三物同器盛
之,任其互相吞食,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凡欲害人,密置其蛊于饮食中
,人中其毒,必心腹痛如有虫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
十余日而死者。更有缓者,待以数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
一说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人以急水吞之则急死,以缓水吞之则缓
死。今见荆楚之地,有曰鼠莽草者,人食之则毒死,意即胡蔓草也。
一说岭南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取菌为末,酒调以毒人。始
亦无患,再后饮酒则毒作而死。其俗淫妇多自合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归,乃阴以毒
投饮食中,北人归则戒之曰∶子去几时还。若从其言,则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则死矣,
名曰定年蛊。北人至彼,宜预防之,须备解毒丹之类,随身勿忘。凡稍觉饮食之后,四大不
调,宜即服解药。若不预识其机,备有药饵,恐一时仓卒不救,所谓有备无患,重生者,不
可忽也。
验蛊毒法
属性:《遁斋闲览》云∶海南鱼有石首,盖鱼枕也。取其石为器,可盛饮食,如遇蛊毒,器必
爆裂,其效甚着。闽人制作最精,人但玩其色而鲜有识其用者。
一、验蛊之法,唾津在净水中,沉则是,浮则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蛊者,豆即胀而皮脱。无蛊者,豆不胀脱。
又法∶煮鸡蛋一枚,去壳,以银簪一双插入其中,并含入口内,一饮之顷,取视簪卵俱
黑,即为中蛊。
孙真人曰∶凡中蛊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矾而味反甘者,皆中蛊也。
蛊证
属性:《直指》云∶中蛊之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焦干,眉须脱落,烦躁闷瞀,胸腹
痞满,肚胀皮坚,腹中切痛如虫啮,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沥,大便脓血,病患所食
之物,皆变而为虫,侵蚀脏腑,伤甚则死。死则毒瓦斯流注,复染他人,所谓蛊疰。
蛊脉
属性:脉紧数如钗股,弦直而吐甚者,此中蛊毒也。急治之。中蛊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防蛊
属性:凡入有蛊之乡,所用饮食,但以犀角搅试。有毒则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若自幼时
食猫肉者,则毒不能为害。
知禁忌
属性:凡中蛊者,但能记何物之中中毒,须终身再不食此物,犯之则毒作。若用药而愈,自后
饮食永不可吃冷,吃冷则蛊毒复生,竟不能救。
反蛊及主法
属性:《卫生》云∶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蓄蛊,当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
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神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恳求。或食时让主人先动箸,或明问
主人云∶莫有蛊么?以箸筑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蛊乡云。
治蛊大法有二
属性:胸膈痛胀,则毒在上焦,宜吐之。法以热水半盏,投入胆矾末五分,通口服,少顷,以
鹅翎探吐,毒物出尽自愈。或服升麻汤探而吐之,亦妙。
腹痛胀,为毒在下焦,宜泻之。法以郁金末二钱,米汤调下,空腹取泻,恶毒尽为妙。
泻后,以四君子汤,服二三剂调理,慎忌口。
咒语破蛊法
属性:《大藏经》云∶治蛊毒、挑生毒有咒法。凡人在外饮食,先默诵咒七遍,其毒自不为害。咒曰∶姑苏琢,磨耶琢,吾知蛊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属百千万,吾今
悉知汝,摩诃萨,摩诃萨。凡见饮食上有蛛丝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处,念药王万福七遍
,亦可避。
灸蛊毒法
属性:凡灸一切蛊毒,于两足小指尽处,各灸三壮,即有物出。酒中者,随酒出,饮食中者,
随饮食出,屡验。
解一切中恶邪鬼崇毒
属性:凡卒时中恶垂死者,宜朱砂丸急服之。方在攻阵百三。
凡遭一切鬼崇、鬼疰等毒者,急与八毒赤丸攻之。方在攻阵百四。
凡中恶心腹胀痛,大便不通,及飞尸鬼击等急证,惟《外台》走马汤最捷最妙。方在攻
阵百十三。
治蛊毒方
属性:丹砂丸(因二百六十)雄麝散(因二五九)万病解毒丹(因二百二)七宝丸(因二六一)
蜜髓煎(因二六二)挑生蛊毒简易方(因二六五)解毒散(因二四四)归魂散(因二六三)
三因解毒丸(因二百三)麦面散(因二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