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鐵嶺縣志",免费读到尾

  ○關梁志【船艦附】

  關以譏梁以濟易之重門擊柝傳之十月成梁何一非政之大者歟鐵嶺今為陪京屬邑譏察無事過嚴若利涉之備則橋梁之外佐以舟楫皆聖朝規畫之周悉者也作關梁志

  山頭關明時有山頭關在三萬衞南六十里其地應在今縣界內久廢無考順治十五年於城北二十里山頭鋪設關門康熙十年移置開原之北

  范河橋范河南一里

  小橋范河南三里

  清河橋懿路南關

  柴河橋城北三里

  遼海橋城南十五里

  周勝橋城北十里

  以上諸橋皆舊設今多廢

  船艦

  船艦附

  柴河槽船二隻在縣城北額設水手二十名

  窪瑚木槽船二隻即渾河在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三名

  木起櫓船二隻即杓子河在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二名

  ○驛站志【鋪遞附】

  銀州古驛之地以世遠莫稽設邑以來南通陪京北抵寧古塔量地遠近新站所由設也至於鋪遞以司文檄之往來其地亦安可不記歟作驛站志

  懿路站在城南六十里

  北至高麗屯站七十里

  南至承德縣十里河站一百三十里

  鋪遞

  鋪遞附

  鋪兵八名

  南路在城鋪一名

  四十里范河鋪二名

  二十里懿路鋪二名南與承德縣蒲河鋪接

  北路在城鋪一名

  二十里邊門鋪二名北與開原縣清水溝鋪接

  ○公署志

  公署為臣子報政之地縣治雖新設規模不可不肅也鐵嶺自建邑以來先後有司以次增葺庶幾壯觀瞻矣而居是者公爾忘私能無懍歟作公署志

  察院行臺

  公館三間在縣西南隅康熙八年建

  知縣公署

  在城內街北康熙四年工部撥給大堂三間二堂三間書吏房東西六間儀門一間大門三間班房一間康熙二十二年知縣李廷榮捐俸增建住房二十間

  庫一間縣左康熙四年建

  倉三間縣署後東北隅

  牢三間縣東南隅

  典史公署城東南隅工部撥絡

  儒學公署未設

  ○職官志

  國家設官分職因時制宜靖共之義同也國朝改衞所為州縣民社之責固與捍禦者不同矣官於斯者可無敬厥事歟作職官志

  知縣一員

  康熙三年四月設

  典史一員

  康熙三年四月設

  知縣

  胡藥嬰直隸贊皇人拔貢康熙三年任

  賈弘文直隸延慶人難廕康熙十四年任

  李廷榮遼東遼陽人監生康熙二十二年現任

  典史

  王徹順天大興人吏員康熙三年任

  王應啟江南亳州人吏員康熙十年任

  徐元昇浙江分水人吏員康熙十七年任

  ○學校志

  鐵嶺自列州郡以來學校之設舊矣明雖衞所亦置學後乃併其地莫可稽有心教化者何能已歟今先師祀典已有其地矣規制之詳倘有待於踵事增華者歟作學校志

  儒學

  舊志明正統元年建鐵嶺衞學在衞治東南嘉靖十六年重修後廢無考康熙十四年暫於廣西巡撫郝浴所置銀岡書院內致祭其啟聖祠及一切廟學規制俱未建聖殿三間即郝浴銀岡書院設先師位致祭在縣治南

  選舉志

  戶口志

  田賦志

  風俗志

  祠祀志

  古蹟志

  物產志

  名宦志

  人物志

  孝義志

  列女志

  隱逸志

  流寓志

  仙釋志

  方伎志

  藝文志

  ○選舉志

  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以賢能者獻於王王拜受登於天府蓋其重也鐵嶺建邑以來拔於主司者濟濟矣應斯舉者其務濯磨奮勵以無負國家所以求賢之意歟作選舉志

  進士

  金

  夾谷守中咸平人大定二十二年登第歷官彰德軍節度使石抹世勣咸平人承安五年登第歷官禮部尚書

  舉人

  皇清

  康熙丙午科

  王道興

  康熙甲子科

  吳一德

  歲貢

  王芳毓任山海衞訓導

  武科

  康熙丙午科

  李霖

  康熙壬子科

  張垚

  ○戶口志【里社附】

  古者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民為邦本斷如也今邑治新設果能拊循撫字使戶口蕃滋三代之隆不亦可立睹哉作戶口志

  新設縣分原額無俱係招民徙民起科人丁不分等則每丁徵銀壹錢伍分

  康熙叁年肆年伍年陸年招民例於叁年後起科應於康熙柒年捌年玖年拾年新增起科其康熙柒年奉文歸併徙民即於本年新增起科

  康熙柒年新增人丁柒百貳拾玖丁徵銀壹百玖兩叁錢伍分

  康熙捌年新增人丁壹百壹拾壹丁徵銀壹拾陸兩陸錢伍分

  康熙玖年新增人丁貳百捌丁徵銀叁拾壹兩貳錢

  康熙拾年新增人丁捌百玖拾肆丁徵銀壹百叁拾肆兩壹錢

  康熙拾壹年新增人丁壹拾伍丁徵銀貳兩貳錢伍分

  康熙拾貳年新增人丁壹百捌丁內除渡夫陸丁實新增人丁壹百貳丁徵銀壹拾伍兩叁錢

  康熙拾叁年新增人丁壹拾伍丁內除渡夫伍丁實新增人丁壹拾丁徵銀壹兩伍錢

  康熙拾肆年新增人丁伍丁內除渡夫貳拾伍丁增減相抵外實除渡夫貳拾丁免銀叁兩

  康熙拾伍年新增人丁叁拾玖丁徵銀伍兩捌錢伍分

  康熙拾陸年新增人丁貳拾丁徵銀叁兩

  康熙拾柒年新增人丁貳丁徵銀叁錢

  康熙拾捌年新增人丁壹丁徵銀壹錢五分

  康熙拾玖年新增人丁玖丁徵銀壹兩叁錢伍分

  康熙貳拾年新增人丁貳丁徵銀叁錢

  實在當差人丁貳千壹百貳拾貳丁徵銀叁百壹拾捌兩叁錢

  里社

  里社

  常盛社安豐社新興社繁裕社奉化社仁美社常益社阜樂社保寧社淳安社歸善社和濟社綏懷社嘉善社慶成社廣惠社作新社新恩社錫福社履泰社

  ○田賦志【稅課附】

  銀州古以富國名軍豈非地宜之饒使然歟然本富則力作尚矣鐵嶺立邑末久懇闢無多闢草萊為沃壤是固良有司之責也作田賦志

  新設縣分原額無俱係新墾荒地不分等則每畝徵銀叁分不加閏

  康熙柒年起科地壹千玖拾陸畝徵銀叁拾貳兩捌錢捌分

  康熙捌年起科地肆千叁百捌拾捌畝壹分徵銀壹百叁拾壹兩陸錢肆分叁厘

  康熙玖年起科地陸千捌百叁拾伍畝徵銀貳百伍兩伍分

  康熙拾年起科地壹萬壹千柒百貳拾壹畝徵銀叁百伍拾壹兩陸錢叁分

  康熙拾壹年起科地壹萬貳千貳百玖拾伍畝徵銀叁百陸拾捌兩捌錢伍分

  康熙拾伍年起科地壹千陸百叁畝徵銀肆拾捌兩玖分

  康熙拾柒年自首隱地柒百伍拾柒畝徵銀貳拾貳兩柒錢壹分

  實在成熟地叁萬捌千陸百玖拾伍畝壹分徵銀壹千壹百陸拾兩捌錢伍分叁厘

  稅課

  稅課附

  驢騾牛豬之市易者每兩納稅銀三分

  斗秤各牙行本府通判給帖季一易之每帖按季納銀三錢計帖若干張納稅銀若干每年不等

  其驢騾等稅銀無定額多寡隨帖銀按季解本府通判

  ○風俗志

  風俗由於教化汝墳江漢之詩至今可詠也鐵嶺舊俗質樸聖祖肇造以來風氣益厚漸摩仁義澤以詩書是在後之為政者已作風俗志

  漢書地理志

  遼東地廣民稀箕子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

  元志

  性悍善騎射

  明一統志

  人多僑居俗各異好又云人性淳實務農桑習文禮

  謹按今鐵嶺之風俗成剛果俗尚敦龐

点击下载App,搜索"鐵嶺縣志",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