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外戚1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旧唐书",免费读到尾

  ○独孤怀恩窦德明(侄怀贞族弟孝谌孝谌子希瑊希球希瓘希瓘从父弟维鍌长孙敞从父弟操赵持满附)武承嗣(子延秀从父弟三思三思子崇训从祖弟懿宗攸暨攸暨妻太平公主从父弟攸绪薛怀义附)韦温王仁皎(子守一)吴溆(弟凑)窦觎柳晟王子颜

  自古后族,能以德礼进退、全宗保名者,鲜矣。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故以中才处之,罕不覆败;亦由重植之木,自然颠披也。明哲之君,知骄侈之易满,荣宠之难保;授任各当其才,禄位不过其量;告之以天命不易,诫之以大义灭亲;使居无过之地,永享不赀之福,与国终始,不失其所以亲也。《易》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又曰:“妇子嘻嘻,失家节也。”与其爱而失节,曷若惧而致福?

  魏氏惩汉人之败,著矫枉之法:幼主嗣位,母后不得临朝;外氏无功,时主不得封爵。虽曰刻薄,而卞、甄之族,竟无大过。皇唐受命,长孙、窦氏以勋贤任职,而武氏、韦氏以盈满致覆。夫废兴者,岂天命哉,盖人事也!窦威、长孙无忌各自有传,其余载其得失,为《外戚传》,以存鉴诫焉。

  独孤怀恩,元贞皇后弟之子也。父整,隋涿郡太守。怀恩幼时,以献皇后之侄,养于宫中。后仕为鄠县令。高祖平京城,授长安令。在职严明,甚得时誉。

  及高祖受禅,擢拜工部尚书。时虞州刺史韦义节击尧君素于蒲州,而义节文吏怯懦,频战不利。高祖遣怀恩代总其众。怀恩督兵城下,为贼所拒,频战不利。高祖切让之,因是怨望。高祖尝戏之曰:“弟姑子悉为天子,次当舅子乎?”怀恩遂自以为符命,每扼腕曰:“我家岂女独富贵耶?”由是阴图异计。

  时虞乡南山多群盗。刘武周将宋金刚寇陷澮州,高祖悉发关中卒以隶太宗,屯于柏壁。怀恩遂与解县令荣静、前五原县主簿元君宝谋引王行本兵及武周连和,与山贼劫永丰仓而断柏壁粮道,割河东地以啗武周。事临发,会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据县起兵,应武周。高祖遣怀恩与永安王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攻崇茂。宋金刚潜兵来袭,诸将尽没。君宝与开府刘让亦同陷于贼中,遂泄怀恩之谋。既而怀恩逃归,高祖复令率师攻蒲州。唐俭在贼中,说贼将尉迟敬德,请使让还,连和罢兵,遂使发其事。会尧君素为其下所杀,小帅王行本以蒲州降,怀恩勒兵入据其城。高祖将济河,已御舟矣,会让至,乃使召怀恩,怀恩不知事已泄,轻舟来赴。及中流而执之,收其党按验,遂诛之,时年三十六,籍没基家。

  窦德明,太穆顺圣皇后兄之孙也。祖照,尚后魏文帝女义阳公主,封钜鹿公。

  父彦,袭父封,仕隋为西平郡守。德明少师事陈留王孝逸,颇涉文史。会汉王谅作乱,遣其将綦良攻黎州。德明时年十八,募得五千人,倍道而进,号令严整,一战破之。以功累拜齐王府属,坐事免。及义师围长安,永安王孝基、襄邑王神符、江夏王道宗及高祖之婿窦诞、赵慈景并系狱,隋将卫文升、阴世师欲杀之。

  德明谓文升曰:“罪不在此辈,杀之无伤于彼,适足招怨。”文升乃止。及谒见高祖,竟不自言,时人称其长者。武德初,拜考功郎中。从太宗击王世充,频有战功,封显武男。贞观初,历常、爱二州刺史。寻卒。

  弟德玄,高宗时为左相。德玄子怀贞。

  怀贞,少有名誉,时兄弟宗族,并以舆马为事,怀贞独折节自修,衣服俭素。

  圣历中为清河令,治有能名。俄历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皆以清干著称。

  神龙二年,累迁御史大夫,兼检校雍州长史。时韦庶人及安乐公主等干预朝政。怀贞每谄顺委曲取容,改名从一,以避后父之讳,自是名称日损。庶人微时乳母王氏,本蛮婢也,特封莒国夫人,嫁为怀贞妻。俗谓乳母之婿为阿沄,怀贞每因谒见之次及进表疏,列在官位,必曰“皇后阿沄”,时人或以“国沄”呼之,初无惭色。宦官用权,怀贞尤所畏敬,每视事听讼,见无须者,误以接之。监察御史魏传弓尝以内常侍辅信义尤纵暴,将奏劾之。怀贞曰:“辅常侍深为安乐公主所信任,权势甚高,言成祸福,何得辄有弹纠?”传弓曰:“今王纲渐坏,君子道消,正由此辈擅权耳!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怀贞无以答,但固止之。

  韦庶人败,左迁濠州司马。寻擢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以附会太平公主,累拜侍中、兼御史大夫,代韦安石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赐爵魏国公。

  睿宗为金仙、玉真二公主创立两观,料功甚多,时议皆以为不可。唯怀贞赞成其事,躬自监役。怀贞族弟詹事司直维鍌谓怀贞曰:“兄位极台衮,当思献可替否,以辅明主。奈何校量瓦木,厕迹工匠之间,欲令海内何所瞻仰也?”

  怀贞不能对,而监作如故。时人为之语曰:“窦仆射前为韦氏国沄,后作公主邑丞。”言怀贞伏事公主,同于邑官也。

  先天二年,太平公主逆谋事泄,怀贞惧罪,投水而死。追戮其尸,改姓毒氏。

  德明族弟孝谌。

  孝谌,刑部尚书诞之子,昭成顺圣皇后父也。则天时,历太常少卿、润州刺史。长寿二年,后母庞氏被酷吏所陷,诬与后咒诅不道,孝谌左迁罗州司马而卒。

  子希瑊、希球、希瓘,并流岭南。神龙初,随例雪免。景云年,追赠李谌太尉、邠国公,希瑊袭爵。玄宗即位,加赠孝谌太保,希瑊等以舅氏,甚见优宠。希瑊累迁太子少傅、豳国公,寻卒。

  希球官至太子宾客,封冀国公,开元二十七年卒。及卒,谥曰靖。

  希瓘初赐爵毕国公,后改名。初为左散骑常侍,及希球卒,因授开府仪同三司。玄宗以早失太后,尤重外家,兄弟三人皆国公,食实封。

  子锷,又尚玄宗女永昌长公主,恩宠赐赉,实为厚矣。而兄弟皆贪鄙,过自封植,又甚之。

  天宝七年,有窦勉潜交巫祝,勉犯法,坐信其诡说,被停官,放归田园。

  寻以尊老,又授开府仪同三司,依旧朝会。十三载十二月卒,玄宗哭于行在,赠司徒。财货钜万。

  瑨从父弟维鍌,好学,以撰著为业。时宗族咸以外戚,崇饰舆马,维鍌独清俭自守。中书令张说、黄门侍郎卢藏用、给事中裴子余皆与之亲善。

  官至水部郎中卒。撰《吉凶礼要》二十卷,行于代。

  长孙敞,文德顺圣皇后之叔父也。仕隋为左卫郎将。炀帝幸江都,留敞守京城禁苑。及义旗入关,率子弟迎谒于新丰,从平京城,以功除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贞观初,坐赃免。太宗以后亲,常令内给绢以供私费。寻拜宗正少卿致仕,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卒,赠幽州都督,谥曰良,陪葬昭陵。

  敞从父弟操,周大司徒、薛国公览之子也。武德中,为陕东道行台金部郎中,出为陕州刺史。自州东引水入城,以代井汲,百姓于今利之。贞观中,历洺州刺史、益扬二州都督府长史,并有善政。二十三年,以子诠尚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赐爵乐寿男。寻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安。

  诠官至尚书奉御。诠即侍中韩瑗妻弟也。及瑗得罪,事连于诠,减死配流巂州。诠至流所,县令希旨杖杀之。

  诠之甥有赵持满者,工书善射,力搏猛兽,捷及奔马;而亲仁爱众,多所交结,京师无贵贱皆爱慕之。初为凉州长史,尝逐野马,自后射之,无不洞于胸腋,边人深伏之。许敬宗惧其作难,诬与诠及无忌同反。及拷讯,终无异词,且曰:

  “身可杀,辞不可夺。”吏竟代为款以杀之。

  武承嗣,荆州都督士矱之孙,则天顺圣皇后兄子也。初,士矱娶相里氏,生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长适越王府功曹贺兰越石,次则天,次适郭氏。

  士矱卒后,兄子惟良、怀运及元爽等遇杨氏失礼。及则天立为皇后,追赠士矱为司徒、周忠孝王,封杨氏代国夫人。贺兰越石早卒,封其妻为韩国夫人。寻又加赠士矱为太尉,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时元庆仕为宗正少卿,元爽为少府少监,惟良为卫尉少卿。荣国夫人恨其畴日薄己,讽皇后抗疏请出元庆等为外职,佯为退让,其实恶之也。于是元庆为龙州刺史,元爽为濠州刺史,惟良为始州刺史。

  元庆至州病卒,元爽自濠州又配流振州而死。

  乾封年,惟良与弟淄州刺史怀运,以岳牧例集于泰山之下。时韩国夫人女贺兰氏在宫中,颇承恩宠。则天意欲除之,讽高宗幸其母宅,因惟良等献食,则天密令人以毒药贮贺兰氏食中,贺兰氏食之,暴卒,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

  仍讽百僚抗表请改其姓为蝮氏,绝其属籍。元爽等缘坐配流岭外而死,乃以韩国夫人之子敏之为士矱嗣,改姓武氏,累拜左侍极、兰台太史,袭爵周国公。仍令鸠集学士李嗣真、吴兢之徒,于兰台刊正经史,并著撰传记。

  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咸亨二年,荣国夫人卒,则天出内大瑞锦,令敏之造佛像追福,敏之自隐用之。又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高宗及则天自选以为太子妃,成有定日矣,敏之又逼而淫焉。

  及在荣国服内,私释衰绖,著吉服,奏妓乐。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

  承嗣,元爽子也。敏之死后,自岭南召还,拜尚衣奉御,袭祖爵周国公。俄迁秘书监。则天临朝,追尊士矱为忠孝太皇,置崇先府官属,五代祖已下,皆为王。嗣圣元年,以承嗣为礼部尚书。寻除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中,转春官尚书,依旧知政事。载初元年,代苏良嗣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知内史事。

  天授元年,于东都创置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王子武为睿祖康皇帝,云武氏之先也。后五代祖赠太原靖王居常为严祖成皇帝,高祖赠赵肃恭王克己为肃祖章敬皇帝,曾祖赠魏康王俭为烈祖昭安皇帝,祖赠周安成王华为显祖文穆皇帝,考忠孝太皇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随帝号曰皇后。元庆为梁宪王,元爽为魏德王。又追封伯父及兄弟俱为王,诸姑姊为长公主。于是封承嗣为魏王,元庆子夏官尚书三思为梁王,后从父兄子纳言攸宁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攸归为九江王,司礼卿重规为高平王,左卫亲府中郎将载德为颍川王,右卫将军攸暨为千乘王,司农卿懿宗为河内王,左千牛中郎将嗣宗为临川王,右卫勋二府中郎将攸宜为建安王,尚乘直长攸望为会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攸绪为安平王,攸止为恒安王。又封承嗣男延基为南阳王,延秀为淮阳王,三思男崇训为高阳王,崇烈为新安王,后兄子赠陈王承业男延晖为嗣陈王,延祚为咸安王。

  承嗣尝讽则天革命,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承嗣从父弟三思又盛赞其计,天下于今冤之。俄又赐承嗣实封千户,仍监修国史。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如意元年,授特进。寻拜太子太保,罢知政事。承嗣以不得立为皇太子,怏怏而卒,赠太尉、并州牧,谥曰宣。

  子延基袭爵,则天避其父名,封为继魏王。寻与其妻永泰郡主及懿德太子等,话及张易之兄弟出入宫中,恐有不利,后忿争不协,泄之,则天闻而大怒,咸令自杀。复以承嗣次子延义为继魏王。

  中宗即位,侍中敬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宜削其王爵,乃率群官上表曰:

  臣闻神器者,天下之至公,必归乎有德;皇极者,域中之大宝,必顺乎天命。

  历考前古,祥观帝业,皆不并兴,莫有二主。故三皇氏没而五帝氏兴,夏、商氏衰而周、汉氏作。何则?帝王之历数,心应乎五行,水盛则火衰,木衰则金盛。天地之运也,合乎四时,春往则夏来,暑退则寒集。则知五行之数也,帝王不可违,违之则宗社不安,生人不理。四时之序,天地不能变,变之则霜露不均,水旱交错。

  自有隋失御,海内崩离,天历之重,归于唐室。万方乐业,荷拨乱之功;三圣重光,布生成之德。可谓有功于四海,有德于蒸人。自弘道遏密,生灵降祸,百辟哀号,如丧考妣。

  则天皇后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则有谗邪凶孽,诬惑睿德,构害宗枝,诛夷殆尽。英藩贤戚,百不一存,余类在者,投窜荒裔。冤酷人神,感伤天地,忠臣义士,实所痛心。自天授之际,时称改革,武家子侄,咸树封建,十余年间,实亦荣极。于时唐室藩屏,岂得并封,故知事有升降,时使然也。

  今则天皇帝厌倦万机,神器大宝,重归陛下。百姓讴歌,欣复唐业,上至卿士,下及苍生,黄发之伦,童儿之辈,莫不欢欣舞忭,如见父母。岂不以唐家恩德,感幽祇之心;陛下仁明,顺天下之望?今皇业重构,圣祚中兴,神祇之道,有助于先德矣!黎人之诚,无负于陛下矣!臣又闻之,业不两盛,事不两大,故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前圣之格言,先哲之明诫。自皇明反正,天命惟新,武家诸王,封建依旧,生者既加茅土,死者仍追赋邑,万姓失望,卿士寒心,何则?

  开辟以来,罕有斯理,帝王之道,实无此法。陛下纵欲开恩,以行私惠,岂可违五行之历数乎?乖四时之寒暑乎?

  又海内众情,朝廷窃议,为武氏诸王身计,亦适将有损。何则?处之未得其所,居之实恐不安,陛下虽欲宠之,翻乃陷之,不遵古典故也。且唐历有归,周命已去;爵重则难保,禄薄则易全。又则天皇帝亲政之时,武氏诸王,亦分外职。今居京辇,不降旧封,天下之心,窃将不可。陛下纵欲敦崇外戚,曲流恩贷,奈宗庙社稷之计何?奈卿士黎庶之议何?

  伏愿陛下为社稷之远图,割私情之小爱,内崇经邦之要,外顺遐迩之心,岂不固宗社之基,允人灵之愿?则陛下巍巍之业,贯三光而洞九泉。亲亲之义,上有伦而下有序。臣特承荣宠,思竭丹赤,既为唐臣,实为唐计,伏乞圣慈,俯垂矜纳。

  中书舍人岑义之词也。上答曰:

  朕尝因暇景,博览前修,帝籍皇图,略稽其迹。至若二灵肇判,三才聿兴,骊连粟陆之辰,尊卢大庭之日,时犹朴略,未著图书。洎乎出震应期,画八卦而成象;炎皇御历,播百谷以兴农。车服创于轩辕之朝,历象建于唐尧之代,封建之事,阙尔无闻。自周汉已来,方崇蕃屏。至于三微更王,五运迭兴,以古揆今,事迹有爽。

  比者别宗抚历,异姓兴邦,伏以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往者垂拱之中,嗣皇临政,当此之际,鲁卫并存。

  及乎全节兴妖,琅邪构逆,灾连七国,衅结三监,既行大义之怀,遂有泣诛之事。

  周唐革命,盖为从权,子侄封王,国之常典。卿等表云“天授之际,武家封建,唐家藩屏,岂得并封”者,至如千里一房,不预逆谋,还依姓李,无改旧惠,岂非善恶区分,申明逆顺矣?今以圣上乖豫,高枕怡神,委政朕躬,纂承丕绪。昨者二月之首,攸暨等屡请削封,朕独断襟怀,不依来请。昔汉祖以布衣取天下,犹封异姓为王,况朕以累圣开基,岂可削封外族?群公等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抗表紫庭,用申丹恳者。然以赏罚之典,经国大纲,攸暨、三思,皆悉预告凶竖,虽不亲冒白刃,而亦早献丹诚,今若却除旧封,便虑有功难劝。

  于是降封梁王三思为德静郡王,量减实封二百户,定王、驸马都尉攸暨为乐寿郡王,河内郡王懿宗为耿国公,建昌郡王攸宁为江国公,会稽郡王攸望为邺国公,临川郡王嗣宗为管国公,建安郡王攸宜为息国公,高平郡王重规为郐国公,继魏王延义为魏国公,安平郡王攸绪为巢国公,高阳郡王、驸马都尉崇训为酆国公,淮阳郡王延秀为桓国公,咸安郡王延祚为咸安郡公。

  中宗时,嗣宗至曹州刺史,攸宜工部尚书,重规岐州刺史,相次病卒。攸望至太常卿,左迁春州司马而死。延秀伏诛后,武氏宗属缘坐诛死及配流,殆将尽矣。先天二年,制削士彟帝号,依旧追赠太原王,妻杨氏亦削后号,依旧为太原王妃。

  延秀,承嗣第二子也。则天时,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请和亲,制延秀与阎知微俱往突厥,将亲迎默啜女为妻。既而默啜执知微,入冠赵、定等州,故延秀久不得还。神龙初,默啜更请通和,先令延秀送款,始得归,封桓国公,又授左卫中郎将。时武崇训为安乐公主婿,即延秀从父兄,数引至主第。延秀久在蕃中,解突厥语,常于主第,延秀唱突厥歌,作胡旋舞,有姿媚,主甚喜之。及崇训死,延秀得幸,遂尚公主。

  主,韦后所生男女中最小。初,中宗迁于房州,欲达州境,生于路次。性惠敏,容质秀绝。中宗、韦后爱庞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恃宠横纵,权倾天下,自王侯宰相已下,除拜多出其门。所营第宅并造安乐佛寺,拟于宫掖,巧妙过之。令杨务廉于城西造定昆池于其庄,延袤数里。出降之时,以皇后仗发于宫中,中宗与韦后御安福门观之,灯烛供拟,彻明如昼。延秀拜度日,授太常卿,兼右卫将军、驸马都尉,改封恒国公,实封五百户。废休祥宅,于金城坊造宅,穷极壮丽,帑藏为之空竭。崇训子数岁,因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员、左卫将军,封镐国公,赐实封五百户,以嗣其父。公主产男满月,中宗、韦后幸其第,就第放赦,遣宰臣李峤、文士宋之问、沈佺期、张说、阎朝隐等数百人赋诗美之。

  延秀既恃恩,放纵无所忌惮。又公主府仓曹符凤知延秀有不臣之心,遂说曰:

  “今天下苍生,犹以武氏为念,大周必可再兴。按谶书云‘黑衣神孙披天裳’,

  驸马即神皇之孙也。”每劝令著皂袄子以应之。及韦庶人败,延秀与公主在内宅,

  格战良久。皆斩之。后追贬为悖逆庶人。

  三思,元庆子也。少以后族累转右卫将军。则天临朝,擢拜夏官尚书。及革命,封梁王,赐实封一千户。寻拜天官尚书。证圣元年,转春官尚书,监修国史。

  圣历元年,检校内史。二年,进拜特进、太子宾客,仍并依旧监修国史。

  三思略涉文史,性倾巧便僻,善事人,由是特蒙信任。则天数幸其第,赏赐甚厚。时薛怀义、张易之、昌宗皆承恩顾。三思与承嗣每折节事之。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又赠昌宗诗,盛称昌宗才貌是王子晋后身,仍令朝士递相属和。三思又以则天厌居深宫,又欲与张易之、昌宗等扈从驰骋,以弄其权。

  乃请创造三阳宫于嵩高山,兴泰宫于万寿山,请则天每岁临幸,前后工役甚众,百姓怨之。

  神龙初,进拜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加实封五百户,固辞不受。未几,随例降封为德静郡王,量减实封二百户。寻拜左散骑常侍,则天遗制令复其所减实封。

  初,敬晖等立功后,掌知国政,三思虑其更为己患,而令其子崇训因安乐公主构诬敬晖等,并流于岭表而死。自是三思威权日盛,军国政事,多所参综。敬晖等所斥黜者,皆能引复旧职,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时人皆言其阴怀篡逆,以比曹孟德、司马仲达。

点击下载App,搜索"旧唐书",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