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汉资中县,属犍为郡。后周于今简州阳安县移资州于汉资中故城为治所。仍改资中为盘石,今州治资阳后周分资中置县,在资水之阳也牛鞞汉资中县为盘地。隋分置牛鞞县。汉有牛鞞县,属犍为郡,此非也。洛水,一名牛鞞水内江汉资中县地,后汉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其年,改为中江县,因其北江,乃云中。隋改为内江。汉安故城,今县治也月山资中地,义宁二年置龙水资中地,义宁二年置银山资中地,义宁二年置丹山汉资中地,贞观四年置。六年,并入内江。七年,又置。
荣州中隋资阳郡之大牢县。武德元年,置荣州,领大牢、威远二县。贞观元年,置旭川、婆日、至如三县。二年,割泸州之隆越来属。六年,自公井移州治大牢,仍割嘉州资官来属。八年,又割泸州之和义来属。废婆日、至如、隆越三县。永徽二年,移州治旭川。天宝元年,改为和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荣州。
旧领县六,户一万二千二百六十二,口五万六千六百一十四。天宝,户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一万八千二十四。至京师二千九百七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四十九里。
大牢汉南安县,属犍为郡。隋置大牢镇,寻改为县。武德元年,割资州之大牢、威远二县,于公井镇置荣州,取界内荣德山为名。又改公井为县。贞观六年,自公井移州治于大牢县也公井汉江阳县,属犍为郡。后周置公井镇。武德元年,镇置荣州,改为公井县。贞观六年,汉移于大牢也威远汉安县地,属犍为郡。隋于旧威远戍置县。武德初,属资州。其年,割属荣州也旭川贞观元年,分大牢县置资官汉南安县地,晋置资官县。武德初,属嘉州。贞观六年,来属和义汉安县地,隋置和义县。
简州隋蜀郡之阳安县。武德三年,分益州置。天宝元年,改为阳安郡。乾元元年,复为简州。旧领县三,户一万三千八百五,口七万五千一百三十三。天宝,户二万三千六十六,口十四万三千一百九十。在京师西南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三千六百里。
阳安汉牛鞞县,属犍为郡。后魏置阳安县,又分阳安、平泉、资阳三县置简州,取界内赖简池为名金水汉新都县,属广汉郡。晋将朱龄石于东山立金泉戍。后魏立金泉郡,分置金泉、白牟二县。隋改为金润,属蜀郡。武德初,为金水。三年,属简州。
县有金堂山平泉汉牛鞞县地,后魏置婆润县。隋移县治于赖黎池,仍改为平泉县,县之旁地涌泉故也。
嘉州中隋眉山郡。武德元年,改为嘉州,领龙游、平羌、夹江、峨眉、玉津、绥山、通义、洪雅、丹巂、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贞观六年,改资官,属荣州。上元元年,以戎州之犍为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犍为郡。乾元元年,复为嘉州。三月,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请升为中都督府。寻罢。旧领县六,户二万五千八十五,口七万五千三百九十一。天宝领县八,户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九,口九万九千五百九十一。至京师二千七百二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里。
龙游汉南安县地,属犍为郡。后周置平羌县。隋初,为峨眉县,又改为青衣县。隋伐陈时,龙见于江中引舟,乃改为龙游县也,州临大江为名平羌后周置也峨眉汉南安县。隋置峨眉县,取西山名也夹江汉南安县地。隋分龙流、平羌三县,于泾上置夹江县。今北八十里,有夹江废戍,即泾上地也。旧治泾上,武德元年,移于今治也玉津汉南安县。隋置玉津县,江中出璧故也绥山隋招致生獠,于荣乐城置绥山县,取旁山名也罗目麟德二年,开生獠置沐州及罗目县。上元三年,俱废。仪凤三年,又置,治沲和城,属嘉州。如意元年,又自峨眉县界移罗目治于今所也犍为本汉都,因山立名。旧属戎州。上元元年,改属嘉州。
邛州上隋临邛郡之依政县。武德元年,割雅州之依政、临邛、临溪、蒲江、火井五县,置邛州于依政县。三年,又置安仁县。显庆二年,移州治于临邛。天宝元年,改为临邛郡。乾元元年,复为邛州。旧领县六,户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六,口七万二千八百五十九。天宝领县七,户四万二千一百七,口十九万三百二十七。
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十五里,至东都三千三百七十一里。
临邛汉县,属蜀郡。邛水,出严道邛来山,入青衣江,故云临邛。晋于益州唐隆县置临邛县。后魏平蜀,自唐隆移临邛县治于汉临邛县西,立临邛郡。隋罢郡,移临邛县于今所治。有火井、铜官山也依政秦蒲阳县。汉临邛县。梁置蒲口镇及邛州。后魏改为蒲阳郡,置依政县。隋改为临邛郡,治依政。梁、魏邛州,在今县西南二里,后周移治于今所,后移治于临邛安仁秦临邛县地。武德三年,置安仁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初,复置大邑咸亨二年,分益州晋原县置也蒲江汉临邛县地。后魏置广定县,隋改为蒲江,南枕蒲水故也临溪后魏分临邛县置也火井汉临邛县地。周置火井镇,隋改镇为县也。
雅州下都督府隋临邛郡。武德元年,改为雅州,领严道、名山、卢山、依政、临邛、蒲江、临溪、蒙阳、汉源、火井、长松、灵关、杨启、嘉良、大利、阳山十六县。其年,割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五县置邛州;汉原、阳山二县置登州。二年,置荣经县。六年,省嘉良、杨启、大利、灵关、蒙阳、长松六县。九年,废登州,还以阳山、汉源来属。贞观二年,又以阳山、汉源属巂州。
八年,又置百丈县。永徽五年,以巂州汉源来属。仪凤四年,置飞越、大渡二县。
大足元年,又割汉源、飞越二县置黎州。神龙三年,废黎州,汉源、飞越属雅州。
开元三年,又割二县置黎州,又置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卢山郡。乾元元年,复为雅州,都督羁縻一十九州也,旧领县五,户一万三百六十二,口四万一千七百二十三。天宝,户一万八百九十二,口五万四千四百一十九。在京师西南二千七百二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五百一里。
严道汉县,属蜀郡。晋末大乱,夷獠据之。后魏开生獠,于此置蒙山郡,领始阳、蒙山二县。隋改始阳为严道,蒙山为名山。仁寿四年,置雅州,炀帝改为严道卢山汉严道地。隋置卢山镇,又改为县。卢山,在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有山硖,口开三丈,长二百步,俗呼为卢关。关外即生獠也名山严道县地。魏置蒙山县,隋改为名山也百丈汉严道县地,在汉临邛南百二十里。有百丈山。武德置百丈镇。贞观八年,改镇为县荣经汉严道县地。武德三年,置荣经县。县界有邛来山、九折坂、铜山也雅州都督一十九州,并生羌、生獠羁縻州,无州县嘉梁州东石孔州西石孔州林波州涉邛州汶东州金林州费林州徐渠州会野州雉州中川州钳矢州强鸡州长臂州杨常州林烧州当仁州当马州皆天宝已前,岁时贡奉,属雅州都督。
黎州下雅州之汉源县。大足元年,割汉源、飞越二县及巂州之阳山置黎州。
天宝元年,改为洪源郡。乾元元年,复为黎州,领羁縻五十四州也。领县三,户一千七百三十一,口七千六百七十八。至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汉源越巂郡之地。隋汉源县。长安四年,巡察使奏置黎州,后使宋乾徽奏废入雅州。大足元年,又置黎州。神龙三年废。开元三年,又置黎州,取蜀南沈黎地为名,州所治飞越仪凤四年,分汉源于飞越水置县,属雅州。大足元年,属黎州。长安二年,废大渡县,并入。神龙三年,属雅州。开元三年,又属黎州也通望旧阳山县,属巂州。大足元年,属黎州。神龙二年,又属巂州。开元元年,却属黎州。天宝元年,改为通望也黎州,统制五十四州,皆徼外生獠。无州,羁縻而已。罗岩州索古州秦上州辄荣州剧川州合钦州蓬州柏坡州博卢州明川州肔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木属州河东州诺莋州甫岚州昌明州归化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上贵州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鏚州比地州苍荣州野川州邛陈州贵林州护川州牒琮州浪弥州郎郭州上钦州时蓬州俨马州橛查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比蓬州剥重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
泸州下都督府隋泸川郡。武德元年,改为泸州,领富世、江安、绵水、合江、来凤、和义七县。武德三年,置总管府,一州。九年,省来凤。贞观元年,置思隶、思逢、施阳三县。仍置泾南县。又省施阳县。十三年,省思隶、思逢二县。十七年,置溱、珍二州。仪凤二年,又置晏、纳、奉、浙、巩、薛六州。载初二年,置顺州。天授元年,置思峨州。久视元年,置淯州。二年罢州。并属泸州都督,凡十州。天宝元年,改为泸川郡,依旧都督。乾元元年,复为泸州。
旧领县六,户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六,口六万六千八百二十八。天宝,户一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七百一十一。在京师西南三千三百里,至东都四千一百九十六里。
泸川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梁置泸州,故以江阳为泸川县,州所治也富义隋富世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富义县。界有富世盐井,井深二百五十尺,以达盐泉,俗呼玉女泉。以其井出盐最多,人获厚利,故云富世江安汉江阳县地。晋时,生獠攻郡,破之,又置汉安县。隋改为江安也合江汉符县地,属犍为郡。晋置安乐县,后周改为合江也绵水汉江阳县地,晋置绵水县,当绵水入江之口也泾南贞观八年,分泸川置,在泾水之南泸州都督十州,皆招抚夷獠置,无户口、道里,羁縻州纳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天宝元年,改为都宁郡。乾元元年,复为纳州,领县八,并与州同置罗围播罗施阳都宁罗当罗蓝都阙胡茂薛州仪凤二年,招生獠置。天宝元年,改为黄池郡。乾元元年,复为薛州也。领县三,与州同置枝江黄池播陵晏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天宝改为罗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晏州也。领县七,与州同置。思峨柯阴新宾扶来思晏多冈罗阳巩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天宝改为因忠郡。乾元元年,复为巩州也。
领县四,与州同置。多楼波员比求播郎顺州载初二年置,领县五,与州同置。
曲水顺山灵岩来猿龙池奉州仪凤二年置,领县三,与州同置。
柯理柯巴罗蓬思峨州天授元年置,领县二,与州同置。多溪洛溪能州大足元年置,领县四,与州同置。长宁来银菊池猿山淯州久视元年置,领县四,与州同置。新定淯川固城居牢浙州仪凤二年置,领县四,与州同置。浙源越宾洛川鳞山茂州都督府隋汶山郡。武德元年,改为会川,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九县。其年,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以交川属松州。三年,置总管府,管会、翼二州。四年,改为南会州。七年,改为都督府,督南会、翼、向、维、涂、冉、穹、炎、彻、笮十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天宝元年,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复为茂州也。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八十六,口五万三千七百六十一。天宝,户二千五百一十,口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二。至京师西南二千七百九十四里,至东都三千一十四里。
汶山汉汶江县,属蜀郡。故城在今县北二里,旧冉駹地。晋汶山郡,宋广阳县。周为汶州,置汶山县。隋初,改为蜀州,又改为会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汶川汉绵皦县地,属蜀郡。晋置汶山县,后周移汶川于广阳县齐州置,即今治也。玉垒山,在县东北四里。石纽山,亦在县界。永徽二年,废汶川县并入石泉汉岷山县,属蜀郡。贞观八年,置石泉县也通化汉广柔县地,属蜀郡。后周置石门镇,陈改为金山镇,寻改为通化也茂州都督府,羁縻州十。维、翼两州,后进为正州。相次为正者七,今附于都督之下。
翼州下隋汶山郡之翼针县。武德元年,分置翼州。六年,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咸亨三年,置都督府,移就悉州城内。上元二年。罢都督,移还旧治。天宝元年,改为临翼郡。乾元元年,复为翼州也。旧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天宝领县二,户七百一十一,口三千六百一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九百三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八里。
卫山汉蚕陵县,属蜀郡。故城在县西,有蚕陵山。隋改为翼针县,治七顷城。贞观十七年,移治七里溪。天宝元年,改为卫山县翼水汉蚕陵县,隋置翼水县也溪川昭德二县开生獠新置。
维州下武德元年,白苟羌降附,乃于姜维故城置维州,领金川、定廉二县。
贞观元年,羌叛,州县俱罢。二年,生羌首领董屈占者,请吏复立维州,移治于姜维城东,始属茂州,为羁縻州。麟德二年,进为正州。寻叛,羌降,为羁縻州。
垂拱三年,又为正州。天宝元年,改为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维州。上元元年后,河西、陇右州县,皆陷吐蕃。赞普更欲图蜀川,累急攻维州,不下,乃以妇人嫁维州门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蕃兵攻城,二子内应,城遂陷。吐蕃得之,号无忧城。累入兵寇扰西川。韦皋在蜀二十年,收复不遂。至大中末,杜忭镇蜀,维州首领内附,方复隶西川。旧领县三,户二千一百四十二,无口。天宝领县二。户二千一百七十九,口三千一百九十八。至京师二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六十三里。
薛城汉已前,徼外羌冉駹之地。蜀刘禅时,蜀将姜维、马忠等,讨汶山叛羌,即此地也。今州城,即姜维故垒也。隋初,蜀师讨叛羌,于其地置薛城戍。
大业末,又没于羌。武德七年,白苟羌酋邓贤佐内附,乃于姜维城置维州,领金川、定廉二县。贞观元年,贤佐叛,罢郡县。三年,左上封生羌酋董屈占等,举族内附,复置维州及二县。薛城,在州西南二百步也小封咸亨二年,剌史董弄招慰生羌置也。
涂州下武德元年,临涂羌归附,置涂州,领端源、婆览二县。贞观二年,州县俱省。五年,又分茂州之端源戍置涂州也。领县三,与州同置端源临涂悉怜户二千三百三十四,口四千二百六十一。至京师西南二千六百八十九里。
炎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附,置西封州。八年,改为炎州。领县三,与州同置:大封慕仙义川领户五千七百,无口数。在京师西南三千三百七十六里。
彻州下贞观五年,西羌首领董凋贞归化置。领县三,与州同置:文彻俄耳文进领户三千三百,无口数,在京师西南三千四百一十八里。
向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化置也。领县二,与州同置贝左向贰领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八百六十九里。
冉州下,本徼外敛才羌地。贞观五年,置西冉州。九年,去“西”字。领县四,与州同置。领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八百六十九里冉州磨山玉溪金水领户一千三百七十,无口。在京师西南三千七百三十九里。
穹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附,置西博州。八年,改为穹州。领县五,与州同置。领户三千四百三十六,无口。在京师西南三千二百六十七里。笮州下贞观七年,白苟羌降附,置西恭州。八年,改为笮州也。领县三,
与州同置:遂都亭劝北思
无口户。在京师西南二千九百四十五里。
右九州,皆属茂州都督。永徽后,又析为三十一州,今不录其余也。
戎州中都督府隋犍为郡。武德元年,改为戎州,领僰道、犍为、南溪、开边、存阝马阝五县。贞观四年,以开边属南通州。于州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黎、盘、曾、钩、髳、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八年,置抚来县。仍改南通州为贤州,以开边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南溪郡,依旧都督,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并荒梗,无户口。乾元元年,复为戎州。旧领县六,户三万一千六百七十,口六万一千二十六。天宝领县五,户四千三百五十九,口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在京师西南三千一百四里,至东都四千四百八十里。
僰道汉县,犍为郡治所。故僰侯国,梁置戎州也南溪汉南广县,属犍为郡。后周于废郡置南武戍。隋改龙源戍,又置为南溪县也义宾本汉南安县,属犍为郡。隋改为存阝马阝县。天宝元年,改为义宾开边汉僰道地,隋置开边县也归顺圣历二年,分存阝马阝县置,以处生獠也戎州都督府,羁縻州十六,武德、贞观后招慰羌戎开置也。
协州下隋犍为郡之地。古夜郎侯国。武德元年,开南中置也。领县三,与州同置。东安西安湖津领户三百二十九。在京师西南四千里。北接戎州。
曲州下武德元年,开南中置恭州。八年,改为曲州。领县二,与州同置朱提武德元年,置安上县。七年,改为朱提唐兴领户一千九十四。在京师西南四千三百三十里。北接协州。
郎州下武德元年,开南中置南宁州,乃立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梁水、降九县。武德四年,置总管府,管南宁、恭、协、昆、尹、曾、姚、西濮、西宗九州。五年,罢总管。其年冬,复置,寄治益州。七年,改为都督,督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七州。并前九州,合十六州。仍割南宁州之降县属西宁州。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贞观六年,罢都督,置刺史。八年,改南宁为郎州也。领县七。
味隋废同乐县,武德元年复置,改名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并与州同置。户六千九百四十二。在京师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北接曲州。
昆州下汉益州郡地。武德初,招慰置。领县四,与州同置。
益宁
晋宁有滇池,周三百里安宁秦臧汉县。领户一千二百六十七。在京师西南五千三百七十里。北接巂州。
盘州下武德七年,开置西平州。贞观八年,改为盘州。领县三,与州同置。
附唐平夷盘水即旧兴古郡也。领户一千九百六十。在京师西南五千三十里。北接郎州,南接交州。
黎州下武德七年,析南宁州置西宁州。贞观八年,改为黎州。领县二,二县本属南宁。梁水绛。领户一千。至京师无里数。北接昆州。
匡州下武德七年,开置南云州。贞观三年,改为匡州也。领县二,与州同置。
勃弄匡川县界有永昌故城也。领户四千八百。在京师西南五千一百六十五里。
髳州下武德四年,置西濮州。贞观十一年,改为髳州也。领县四,与州同置。
濮水青蛉旧属越巂郡。
歧星铜山领户一千三百九十。在京师西南四千八百五十里。南接姚州。
尹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五,与州同置。
马邑天池盐泉甘泉涌泉领户一千七百。无里数。接髳州。
曾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五,与州同置。
曾三部神泉龙亭长和领户一千二百七。在京师西南五千一百四十五里。西接匡州。置。
望水唐封领户一千。在京师西南五千六百五十里。北接昆州。
靡州下武德七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为靡州。领县二,与州同置磨豫七部领户一千二百。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四十五里。南接姚州。
裒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二,与州同置扬彼强乐领户一千四百七十。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南接姚州。
宗州武德四年,置西宗州。贞观十一年,去“西”字。领县三,与州同置宗居石塔河西领户一千九百三十。在京师西南五千一十里。北接姚州。
微州下武德四年,置利州。贞观十一年,改为微州。领县二,与州同置深利十部领户一千一百五十。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东接靡州。
姚州武德四年置,在姚府旧城北百余步。汉益州郡之云南县。古滇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