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啟願:
願弟子等從今懺悔已後,所造功德,願生生世世永離慳貪,無欺奪想,常行施惠,起慈悲心,廣造橋梁,濟度羣品,天民足用,上下和同。福德果報,世世莊嚴,長生具足。願共四生六趣,俱契良緣,同證妙門,成無上道。啟願已,皈命禮三寶。
信禮上品濟度天尊。
信禮丹天萬靈天尊。
信禮北元玄應天尊。
信禮金光法王天尊。
信禮金寶妙光天尊。
信禮玉清洞真天尊。
信禮玉寶金顏天尊。
信禮玄解上宮天尊。
信禮上靈普度天尊。
信禮明化萬運\天尊。
信禮神通洞達天尊。
信禮紫虛靜明天尊。
信禮西明妙道天尊。
信禮上靈善慧天尊。
信禮玉清洞真天尊。
信禮天皇真一天尊。
信禮地皇五君天尊。
信禮混成應化天尊。
信禮上運\徧明天尊。
信禮東華智慧天尊。
信禮西明妙化天尊。
信禮眾真真品天尊。
信禮法寶寶慈天尊。
信禮太清五帝天尊。
信禮飛駕九空天尊。
信禮神道行運\天尊。
信禮化成真空天尊。
信禮道智洞虛天尊。
信禮紫清重悟天尊。
信禮方便廣訓天尊。
信禮安化慧元天尊。
信禮妙光丹闕天尊。
信禮陽光太元天尊。
信禮普朗救難天尊。
信禮大道玄明天尊。
信禮一切雨露天尊。
信禮方便慧日天尊。
信禮珠妙素光天尊。
信禮慧觀上宮天尊。
信禮布化紫極天尊。
信禮萬智運\明天尊。
信禮普度無為天尊。
信禮正徧高勝天尊。
信禮丹霞妙果天尊。
信禮妙果正法天尊。
信禮流鈴自然天尊。
信禮真徧運\明天尊。
信禮玄會妙法天尊。
信禮西明咸化天尊。
信禮一切眾慧天尊。
信禮拔苦慈威天尊。
信禮明照玄道天尊。
信禮朱煥妙樂天尊。
信禮拔苦真仙天尊。
信禮運\時高徧天尊。
信禮凝尊金域天尊。
信禮上道廣運\天尊。
信禮真解升玄天尊。
信禮開訓保命天尊。
信禮玄元千齡天尊。
信禮神運\照明天尊。
信禮真元眾妙天尊。
信禮成就太玄天尊。
信禮三乘玄寂天尊。
信禮玉晨救生天尊。
信禮最勝諸有天尊。
信禮法海瓊顏天尊。
信禮妙寶上品天尊。
信禮丹紫道空天尊。
信禮法寶無為天尊。
信禮神通慧明天尊。
信禮浮雲紫素天尊。
信禮朱光太元天尊。
信禮上道明慧天尊。
信禮三業善清天尊。
信禮玄應垂光天尊。
信禮天真月光天尊。
信禮凝光金洞天尊。
信禮太元玉音天尊。
信禮瓊法海空天尊。
信禮六度一乘天尊。
信禮萬國真元天尊。
信禮真道法乘天尊。
信禮寶靈法海天尊。
信禮化成妙容天尊。
信禮威摧外道天尊。
信禮緣感太元天尊。
信禮七寶重玄天尊。
信禮十轉莊嚴天尊。
信禮出有寂然天尊。
信禮果化普慈天尊。
信禮寶集西靈天尊。
信禮八遐北元天尊。
信禮千中寶運\天尊。
信禮太清徧明天尊。
信禮法橋善設天尊。
信禮仙階上元天尊。
信禮先因玉光天尊。
信禮神真無礙天尊。
信禮平等雲宮天尊。
信禮應緣洞陽天尊。
信禮無為度脫天尊。
信禮空歌碧落天尊。
信禮虛舟廣濟天尊。
信禮洞空道玄天尊。
信禮威明九夜天尊。
信禮緣起四方天尊。
信禮常敷道奧天尊。
信禮輪轉丹天天尊。
信禮慈航苦海天尊。
信禮結氣混成天尊。
信禮一乘靜定天尊。
信禮妙果素靈天尊。
信禮生死常樂天尊。
信禮真相常明天尊。
信禮金苑妙寶天尊。
信禮玉清法王天尊。
信禮道運\玄行天尊。
信禮道君廣明天尊。
信禮流精上品天尊。
信禮三天降魔天尊。
信禮化被無垠天尊。
信禮六道普同天尊。
信禮開道微明天尊。
信禮注錄中仙天尊。
信禮重玄靜默天尊。
信禮羅玄聖王天尊。
信禮自然九聖天尊。
信禮妙光十號天尊。
信禮逍遙妙有天尊。
信禮逍遙太霞天尊。
信禮三玄結成天尊。
信禮七寶太玄天尊。
信禮道冲眾妙天尊。
信禮重玄華蓋天尊。
信禮四氣生成天尊。
信禮靜定太平天尊。
信禮上靈浮香天尊。
信禮玄會長樂天尊。
信禮方空大運\天尊。
信禮真清等真天尊。
信禮感念法橋天尊。
信禮仙巖洞元天尊。
信禮化通三宮天尊。
信禮寶明四天天尊。
信禮法海瓊湛天尊。
信禮聖王傾光天尊。
信禮梵行雲錦\天尊。
信禮元梵升軒天尊。
信禮八方等一天尊。
信禮玄通三有天尊。
信禮無滯無形天尊。
信禮妙有真空天尊。
次禮三十六部尊經:
信禮大洞玉經。
信禮上清經。
信禮無上祕要經。
信禮老君黃庭經。
信禮妙林仙記傳經。
信禮太上集仙經。
信禮太上開天化經。
信禮太上八史經。
信禮黃林先生經。
信禮老君鍊精養生經。
信禮老君黃書經。
信禮道教經。
右出洞真部。
信禮太上靈寶經。
信禮功德經。
信禮元陽經。
信禮大小劫經。
信禮太上開山海經。
信禮諸天內音經。
信禮太上鳴寶經。
信禮太上集靈經。
信禮無量壽經。
信禮太上靈祕經。
信禮太上濟眾經。
信禮太平經。
右出洞玄部。
信禮高上玉皇經。
信禮太清經。
信禮正一消魔章儀經。
信禮老子經。
信禮玄妙真經。
信禮太上洞淵神呪經。
信禮老君玄中精經。
信禮黃老集宮捍厄圖經。
信禮無上金真上妙玄經。
信禮太上真一經。
信禮太上一乘海空經。
信禮玄門道德經。
右出洞神部。
如是三洞寶經,蓋以混成,鬱積玄景,分以兩參,陰陽濳化,乾坤列而覆載,三五啟緒,八會結文。或作金書鳳篆,或造玉字龍章,洞治瑩鮮,紫林繡豔,或浮黎而現八角垂芒,太虛而呈五篇煥爛,光輝耀於三界,映朗照於九冥。分其分度,演教諸天,天各一部,合為三十六部,置安玉臺玄座七寶藏中。九色錦\雲懸覆經上,金童在左捧香,玉女在右散花供養。或四萬劫一出,三千載一傳。是以天真奉之以清升,地仙受之以謐寧,日月磨之以高明,五嶽捧之以鎮靈,天子崇之以聖化,公王敬之以太平,士庶恭而福佑,學士修而長生。若能稱揚禮唱,福被無邊,是故至心歸依信禮。